張暖
摘 要:地方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是整個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也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成功與否關系到整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成敗。
關鍵詞:國有資產;運營;問題;預防
近年來,我縣國有資產管理及運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發(fā)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和問題。為進一步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設,加強對我縣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監(jiān)督,促進國有資產管理的規(guī)范運營,實現以國有資產存量聚政府之財,本文就桓臺縣國有資產監(jiān)管運營情況組織了調研,現形成報告如下。
一、我縣國有資產管理運營現狀
為了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經營國有資產,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全縣企業(yè)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由桓臺縣國有資產管理局,具體負責全縣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管理工作,內設綜合、產權管理、資產評價三個科室,由縣財政局副局長兼任國資局局長,從而明確了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主體。
縣國資局作為管理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的專司機構,按照統一政策、分級管理的原則,對全縣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工作進行宏觀管理、監(jiān)督管理。一是完善制度。近年來,出臺了《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將資產所有權歸位于政府、使用權歸位于單位、管理權歸位于財政,明確對國有資產和產權實行統一經營、集中管理,規(guī)范了國有資產購置、處置和監(jiān)管等工作,最大限度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國有資產,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二是規(guī)范管理。我縣行政事業(yè)單位需購置、處置的固定資產經審批后由政府采購部門負責招標采購或拍賣,對于處置資產收益和房屋租賃收益都繳入財政專戶或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I備縣級公物倉,加強對全縣閑置資產的管理,完善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配置管理辦法和標準,進一步做好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工作。三是開展清查。每年開展全縣規(guī)模的資產清查工作。摸清縣屬各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和土地房屋資產的存量結構、管理使用等情況,為進一步強化資產管理和盤活資產存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我縣國有資產監(jiān)管運營存在的主要問題
1.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不夠規(guī)范。有些部門盲目增加配置數量,結果造成了資產閑置浪費和資產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我縣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尚不完善,導致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單位之間資產信息渠道不暢通,難以有效控制資產重復購置等問題的發(fā)生。此外,全縣國有資產總量偏小,政府融資平臺體系還不夠完善,國有資產配置效率不高,融資的辦法不多、難度仍然很大。
2.資產運營和保值增值難度加大。大量存量資產沉睡,得不得有效利用。這些存量資產在管理方面存在“散、亂、小、死”的特點:管理部門分散,多頭管理;管理方式混亂,家底不清;資產規(guī)模偏小,難以發(fā)揮規(guī)模效應;管理手段僵化,不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
三、充分發(fā)揮職能,全力做大做強財政實力
1.轉變觀念,深挖政府資源。國有資產既是社會公共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國家建設、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把握有關政策情況,目前地方政府債務迅速膨脹,在此背景下,就必須創(chuàng)新理念,開闊思路,變通方式,牢固樹立“大財政”理念,善于運用市場化、產業(yè)化手段,做大做實做強縣公有資產公司和其他融資主體,加大優(yōu)質資產注入力度,健全完善資產管理和運營機制,建立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以國有資產存量聚政府之財,在地方財力不足的條件下,能夠全力保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yè)發(fā)展。
2.加強制度建設,嚴格國有資產管理。要強化全縣資源“一盤棋”的觀念,采取強有力措施堅決杜絕國有資產部門化、利益化現象。建章立制,規(guī)范管理。國有資產管理必須建立起“財政部門、業(yè)務主管部門、占有使用單位”三級監(jiān)管機制。財政部門必須堅持“規(guī)范存量,控制流量,管理增量,搞好運營”的總體思路,嚴肅財經紀律,對本級政府管轄的國有資產實行綜合監(jiān)督管理,依法管好、用好國有資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并在財政部門內部建立起“財政撥款、政府采購、資產備案、資產處置、產權登記”的國有資產管理鏈條,以進一步完善好國有資產管理機制。強化監(jiān)督,預防腐敗。對行政事業(yè)單位占有、使用土地、房產等資產進行嚴格的登記,實行年檢,由資產管理部門認真核對每項資產的名稱、數量、購買日期和價值,嚴格登記,逐一對照,進行確認。處置國有資產時,要先評估,通過公開招標拍賣等市場競價方式進行公開,能夠對重大專項資產進行嚴格監(jiān)管,既發(fā)展了經濟,又促使原有資產增值。確保了國有資產安全。
3.引入績效考評機制,有效預防風險。建立政府投融資財政績效評價機制,將政府性投融資和項目確定等作為財政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依據財政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積極參與政府性投資、融資、項目的論證、監(jiān)管和決策,保證項目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增強政府投融資行為的抗風險能力。要合理確定融資規(guī)模,將資產負債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保證融資規(guī)模與我市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償債能力相適應。要建立完善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體系。對投資企業(yè)的要健全完善擔保責任,以化解投資風險,對不能提供可靠擔保和有效抵押物的單位,可以考慮指定擔保公司介入,增加反擔保措施化解風險;要加強合同管理,完善借款合同,讓企業(yè)提供有效的抵押和擔保,在保證收益的同時確保投資的安全與完整。
參考文獻:
[1]徐美麗.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09年08期.
[2]左瑋,陳繼純.加強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的思考[J].經濟師,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