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靜靜
【摘要】 目的 觀察腰硬聯合麻醉在闌尾炎切除手術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70例實施闌尾切除的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5例。實驗組采用腰硬聯合麻醉, 對照組采用單純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對比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實驗組麻醉起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局部麻醉藥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術中肌肉松弛滿意例數顯著高于對照組;手術中牽拉反應發(fā)生例數顯著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術后均無發(fā)生呼吸抑制及麻醉不良反應。結論 腰硬聯合麻醉在闌尾炎切除手術中用藥量少, 麻醉起效快, 術中肌松好, 牽拉反應少, 麻醉效果滿意,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腰硬聯合麻醉 ;闌尾炎切除術;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47
急性闌尾炎是普外科常見病, 是外科最多見的急診癥之一[1]。闌尾切除術是常見急診手術要求麻醉起效快, 肌肉松弛良好, 術中牽拉反應輕。闌尾的神經由交感神經纖維經腹腔叢和內臟小神經傳入, 由于傳入的脊髓節(jié)段在第10、11胸節(jié), 以往的麻醉多選擇單純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連續(xù)性好、可控性高、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術后并發(fā)癥少、鎮(zhèn)痛效果好[2], 但存在阻滯不完善, 麻醉起效慢的缺點。隨著臨床醫(yī)學的發(fā)展, 麻醉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近幾年來, 腰硬聯合麻醉的推廣, 作者將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闌尾炎切除術, 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4月在本手術部實施闌尾炎切除術患者70例。麻醉風險評分(ASA)Ⅰ~Ⅱ級, 年齡13~40歲, 平均年齡(33.5±5.2)歲;體重45~75 kg, 平均體重(69.5±3.1) kg;身高155~182 cm, 平均身高(166.4±4.2)cm;初次發(fā)病27例, 多次腹痛43例, 所有患者均無椎管麻醉禁忌證, 均無合并其他系統(tǒng)疾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5例。兩組患者年齡、身高、體重、生命體征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鈉0.1 g, 阿托品0.5 mg。患者入手術室后麻醉醫(yī)師態(tài)度熱情、語言溫和, 介紹手術室內的儀器設備, 消除患者對監(jiān)護儀聲響的恐懼心理。了解患者既往有無疾病及麻醉手術史, 藥物過敏史, 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集與麻醉有關的患者信息, 做好麻醉風險評估。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 監(jiān)測血壓、心電圖、心率、氧分壓, 在上肢以靜脈留置針建立靜脈通路。麻醉實施前靜脈快速補充復方林格氏液300~500 ml。所有患者取側臥位, 鉤頭屈膝弓出腰背部, 患者頭下墊5 cm厚小枕。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常見三遍消毒皮膚后鋪無菌巾。對照組選用T12~L1間隙, 進行硬脊膜外麻醉, 穿刺成功先注入試驗藥量3~5 ml, 5~10 min后無蛛網膜下隙阻滯征象, 再根據推藥原則推注所需局部麻醉藥, 硬膜外頭端置管2.5~3.0 cm以備追加藥物。實驗組:選L2~3椎間隙穿刺, 穿刺成功見腦脊液流出后以5~10 s/ml的速度注入0.5%布比卡因3 ml, 硬膜外頭端置管2.5~3.0 cm, 以備追加藥物。兩組患者注藥完畢后立即平臥, 5~10 min內可以搖低床頭調節(jié)麻醉平面, 所有患者快速擴容, 低流量氧氣吸入,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血壓下降基礎值30%或<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給予麻黃堿應用, 心率<50次/min的患者可考慮靜脈注射阿托品0.25~0.3 mg從而降低迷走神經張力。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心電圖等生命體征[3]及麻醉起效時間(手術區(qū)針刺疼痛消失)、術中牽拉反應(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癥狀)、術中肌肉松弛情況(手術醫(yī)生評價)、輔助用藥量(地佐辛或咪唑安定+芬太尼合劑)。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年齡、身高、體重、生命體征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 實驗組麻醉阻滯起效時間(3.5±2.1)min, 對照組為(13.5±2.7)min;實驗組局部麻醉藥物用量(2.7±1.3)ml, 對照組為(15.1±4.9)ml。實驗組術中牽拉反應發(fā)生15例, 發(fā)生率為42.9%, 對照組為19例, 發(fā)生率為54.3%。實驗組輔助用藥15例, 發(fā)生率為42.9%, 對照組為19例, 占54.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 5)。所有患者均無發(fā)生術中、術后麻醉不良反應, 麻醉阻滯效果可以滿足手術需要。實驗組麻醉起效時間、局部麻醉藥物用量、術中牽拉反應、肌肉松弛滿意例數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所有患者術中及術后均無麻醉不良反應。見表2。
3 小結
硬膜外麻醉在闌尾炎手術中麻醉阻滯效果可以滿足手術需要, 可控性好, 術后鎮(zhèn)痛效果好, 對患者循環(huán)影響小, 特別是老年人, 但是麻醉中局部麻醉藥用量多, 發(fā)生麻醉意外的后果嚴重, 還存在麻醉阻滯效果不全, 肌肉松弛也不理想的劣勢。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 麻醉阻滯時間快, 局部麻醉藥用量少, 肌肉松弛理想, 麻醉效果確切, 術中牽拉反應發(fā)生率低, 可以發(fā)揮硬膜外置管手術時間不受限制的優(yōu)勢。在蛛網膜下腔注入局部麻醉藥物對血壓的影響可以通過麻醉前的快速擴容術中補液予以消除, 對于心率的影響, 術前肌內注射阿托品, 可以很好的降低迷走神經的張力使心率減慢的發(fā)生率下降。
綜上所述, 在闌尾炎切除手術中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可以使麻醉效果滿意, 麻醉阻滯起效快, 局部麻醉藥用量少, 術中牽拉反應少, 肌肉松弛良好, 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樂之.外科護理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2(8): 442.
[2] 林婷.椎管內麻醉與全身麻醉用于急性闌尾炎手術的臨床抉擇的探討.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4(4):444-445.
[3] 高曉秋, 馬武華.左施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阻滯在下肢手術中應用.臨床麻醉學雜志, 2006, 9(22):672-673.
[收稿日期: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