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傳導效應

2016-01-06 20:14:39齊紅倩莊曉季
財經問題研究 2015年8期
關鍵詞:誤差修正模型協(xié)整分析經濟增長

齊紅倩 莊曉季

摘 要:本文在對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傳導效應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協(xié)整分析和誤差修正模型對1981—2013年中國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經驗檢驗。結果表明: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在長期和短期中皆具有促進作用,但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長期促進作用存在下降的趨勢;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要低于私人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對此,中國政府應合理調控公共債務規(guī)模,提高公共債務的投資效率,有效發(fā)揮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公共債務;經濟增長;協(xié)整分析;誤差修正模型

中圖分類號:F8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5)06-0059-06

一、引 言

公共債務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學術界爭論已久的問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2010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相繼爆發(fā),世界各國紛紛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使得公共債務規(guī)模迅速攀升。從中國實際來看,雖然公共債務規(guī)??煽?,但公共債務總量的快速膨脹以及地方政府性債務的不平衡增長將引起經濟發(fā)展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在全球經濟緩行及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的背景下,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更加成為目前學術界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早期的西方公債理論一直存在著兩種對立的觀點,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派對公債持否定態(tài)度,強烈反對公債的發(fā)行,認為政府舉債必然使民間生產資金移向和充當財政用途,妨礙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公債的發(fā)行會引起市場利率上漲、阻礙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同時,用公債來彌補政府財政收支的赤字,將使政府形成不負責任的開支風氣,降低市場經濟的配置效率。隨著20世紀末經濟危機的出現(xiàn),以凱恩斯為代表的宏觀經濟學派對公債則持肯定的態(tài)度,認為以公債為基礎實施的赤字財政政策,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擴大社會需求,從而消除經濟危機和失業(yè),使經濟得以平穩(wěn)發(fā)展并穩(wěn)定就業(yè)。因此,凱恩斯學派將公債視為經濟危機時期刺激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

常態(tài)”的背景下,公共債務能否促進經濟增長的問題得到更廣泛的關注,而且在學術界存在很大的分歧。一方面,有學者認為政府發(fā)行公共債務會抑制經濟增長,如Greiner[1]從理論上系統(tǒng)地論述了公共債務與長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指出公共債務和穩(wěn)態(tài)增長率之間存在單調的負相關關系,長期內政府可通過減債來提高穩(wěn)態(tài)增長率。Cochrane[2]認為通過構建政府債務估算方程,詳細討論了政府債務、通貨膨脹以及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其結果表明如果高的公共債務導致的不確定性或對未來稅收預期的增加,以及由其帶來的通貨膨脹和金融抑制,那么,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將更大,甚至在短期對經濟增長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一部分學者則對政府發(fā)行公共債務持積極的態(tài)度,如DeLong[3]認為對于長期衰退或停滯的經濟狀態(tài),人們在分析債務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時,忽略了由于衰退導致的未來潛在產出下降的可能性。在此情況下,無論短期還是長期,提高債務比率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均是正向的。DeLong和Summers[3]進一步指出,在低利率的金融環(huán)境中,財政擴張有可能實現(xiàn)財政自給(Self-Financing)。此外,還有部分學者認為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如Elmendorf和Mankiw[4]認為短期內總產出是由總需求決定的,財政赤字(高債務比率)對總產出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對潛在產出的偏離越大,這種促進作用越明顯;而從長期來看,高預算赤字導致公共儲蓄減少,而私人儲蓄不足以對此進行完全的補償,高債務比率導致了國民儲蓄減少進而投資降低。投資降低引致資本存量增長放緩,從而經濟增長也相應下降,同時伴隨著高利率和低工資。劉溶滄和馬拴友[5]以及何志永[6]認為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是正向影響還是負向影響取決于公共債務的用途,若公共債務主要用于轉移或經常性支出,則對經濟增長具有負向影響;若用于公共投資,則對經濟增長會產生正向影響。

在實證方面,由于學者們在變量及樣本選取、模型設定及估計檢驗等方面處理的不同,其研究結論各顯差異,因而目前就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結論。有學者支持公共債務抑制經濟增長觀點,如Balassone等[7]以意大利1861—2009年的政府債務為研究對象,建立政府債務占GDP的比例和實際人均收入增長之間關系模型,并對標準生產函數(shù)進行回歸分析。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公共債務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外債比內債對經濟增長有更大的影響。DePeitro和Anoruo[8]利用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技術對175個國家所組成的樣本進行回歸分析,建立實體經濟增長和政府規(guī)模與公共債務的關系模型,實證結果表明,政府的規(guī)模和政府負債的程度對經濟增長會產生負向影響。當局應該采取必要措施,以縮減過多的政府開支和公共債務,促進經濟增長。也有學者支持公共債務促進經濟增長觀點,如Kustepeli[9]利用1994—2001年間的面板數(shù)據(jù)的分析政府債務規(guī)模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實證結果表明,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政府支出是不利于經濟增長的,而中等規(guī)模的政府支出對經濟增長產生正向影響。王維國和楊曉華[10]在Greiner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了計量檢驗,其結果表明中國公共債務顯著地促進了經濟增長。鄧曉蘭等[11]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此外,賈俊雪和郭慶旺[12]則構建了一個兩部門內生增長迭代模型,通過數(shù)值模擬考察不同財政規(guī)則下財政政策變化對長期經濟增長和政府債務規(guī)模的影響,并認為允許發(fā)行公債為公共物質資本投資融資的原始赤字規(guī)則,將更有利于長期經濟增長和改善政府財政狀況,但經濟均衡的穩(wěn)定性將隨公共物質資本投資力度增加而變得較為脆弱。李剛等[13]使用面板數(shù)據(jù)模型對OECD中19個主要國家的債務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公債規(guī)模對經濟增長沒有顯著的影響,也不存在滯后效應。上述研究多是基于線性關系的前提下展開,然而這一假定存在過度簡化的傾向,Krugman[14]在研究發(fā)展中國家債務問題時最先提出政府債務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更為復雜的非線性關系的觀點。Reinhart和Rogoff[15]深入研究了發(fā)達國家公共債務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表明當債務占GDP比重大于90%時,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抑制作用,而該比重小于這一界限時,公共債務與經濟增長之間沒有體現(xiàn)出負相關關系。Reinhart和Rogoff[16]搜集了1946—2009年之間20個發(fā)達經濟體的債務和產出增長率數(shù)據(jù),首先按債務GDP比率的高低將樣本分為4組,每組的比率依次為:30%以下、30%—60%、60%—90%、90%以上;然后分別計算各組產出增長率的中位數(shù)和算術平均數(shù),結果表明前三組的產出增長率沒有很大區(qū)別,而第四組產出增長率的中位數(shù)和平均數(shù)均明顯低于前三組。因此該研究認為債務占GDP比重小于90%時,債務與經濟增長關系并不明顯,而債務占GDP比重大于90%時,債務與經濟增長是負相關的。隨后又有許多學者在Reinhart和Rogoff[15]的基礎上對公共債務與經濟增長是否存在穩(wěn)定的非線性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并得出公共債務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的結論。

綜合現(xiàn)有研究,學者們大多基于不同理論視角和實證方法考察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而鮮有研究就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傳導途徑進行詳細分析。因此,公共債務影響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以及二者之間確定性影響關系還有待進一步考察。此外,多數(shù)研究熱衷于選取發(fā)達國家或加入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樣本數(shù)據(jù)來考察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但由于公共債務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和財政收支狀況密不可分,因此,我們更不能簡單地照搬發(fā)達國家的經驗,而應結合中國實際系統(tǒng)地研究該問題。

與此同時,我國債務負擔率較低,在實證方面仍然無法檢驗其非線性關系。因此,與以往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本文將在理論探討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基礎上,對公共債務影響實體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進行進一步細致的分析,并且在對二者間的確定性影響關系的考察基礎上展開實證分析。此外,本文的研究重點是我國公共債務對實體經濟增長的影響,從我國實際來看,近年來債務的快速增長以及債務負擔率的不斷提高對實體經濟發(fā)展的長遠影響如何,將直接導致我國實體經濟能否穩(wěn)定地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在我國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將對公債政策的管理與實施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二、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傳導途徑

Greiner和Semmler[19]提出包含公共債務的內生增長模型,為分析債務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影響關系提供了有效的框架,使得相關理論研究成為可能。此后,Greiner[1]和Checherita-Westphal等[17]對該模型進行了拓展,均得出了有益的結論。對此,我國學者王維國和楊曉華[10]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將公共資本或公共債務引入生產函數(shù)進而得出其對產出的影響。但是,上述

以往的研究均沒有對公共債務影響經濟增長的傳導途徑展開分析;而且,本文認為應該將公共資本引入生產函數(shù)而非直接引入公共債務。因此,本文構建包含公共資本的內生增長模型,研究公共債務影響經濟增長的傳導途徑。

1.傳導途徑的理論分析

本文借鑒Greiner[1]和Checherita等[17]的思路,進一步假定經濟體服從公共赤字全部用于公共投資的財政規(guī)則,并采用如下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形式:

Y(t)=A(t)L(t)αK(t)βG(t)1-α-β (1)

其中,Y(t)表示經濟總產出,A(t)表示生產技術水平,L(t)表示勞動力投入,K(t)表示私人資本存量,G(t)表示公共資本存量,α和β分別為勞動和資本的產出彈性。可見,影響產出的變量為A(t)、L(t)、K(t)和G(t),我們假定公共債務DB(t)可以通過影響上述四個變量進而影響產出,即A(t)、L(t)、K(t)和G(t)均為DB(t)的隱函數(shù)。事實上,公共債務對這四個變量的影響較為復雜,目前仍無法通過具體的函數(shù)關系刻畫其關系,因而本文使用隱函數(shù)進行分析。我們將Y(t)對公共債務DB(t)求導可得:

dY(t)dDB(t)=L(t)αK(t)βG(t)1-α-βdA(t)dDB(t)+αA(t)

L(t)α-1

K(t)βG(t)1-α-βdL(t)dDB(t)+βA(t)L(t)αK(t)β-1

G(t)1-α-βdK(t)dDB(t)+(1-α-β)A(t)L(t)αK(t)βG(t)-α-βdG(t)dDB(t)(2)

式(2)表明,公共債務主要通過四種途徑影響經濟增長:一是公共債務通過影響生產效率(勞動和資本使用效率)以影響產出增長;二是通過影響勞動力投入進而間接影響經濟總產出;三是通過影響私人資本投入進而間接影響經濟增長;四是公共債務用于投資直接形成公共資本影響經濟增長。

2.公共債務影響生產效率的途徑

公共債務通過影響生產效率進而對總產出的影響可表示為:

L(t)αK(t)βG(t)1-α-βdA(t)dDB(t)(3)

公共債務對生產效率的影響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資本運作效率和勞動生產率。從提高資本運作效率來看,政府投資于鐵路和公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了民間投資環(huán)境,由此產生的外部性效應會對民間投資產生積極影響,從而提高私人資本邊際生產率,刺激民間投資積極性,提高私人資本的投資水平。從提高勞動生產率來看,政府通過公債融資增加在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投資,使受到良好教育的技術人員更加高效地工作,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在經歷產業(yè)調整和技術變革等其他調整時,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更大,因而受到良好教育的技術人員也更容易就業(yè),對總產出的影響將更為明顯。

3.公共債務影響勞動力投入的途徑

公共債務通過影響勞動力投入進而對總產出的影響可表示為:

αA(t)L(t)α-1K(t)βG(t)1-α-βdL(t)dDB(t)(4)

從提高勞動供給來看,政府利用公債資金擴大政府支出,投資建設一些公用項目,能夠為勞動者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從而增加勞動力的供給;政府用于醫(yī)療、衛(wèi)生和失業(yè)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支出使勞動者能夠保持健康的狀態(tài),延長勞動者的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的有效供給。

4.公共債務影響私人資本投入的途徑

公共債務通過影響民間投資進而對總產出的影響可表示為:

βA(t)L(t)αK(t)β-1G(t)1-α-βdK(t)dDB(t)(5)

一般而言,公共債務可以通過擠出效應影響民間投資。政府發(fā)行公共債務是通過向公眾借款來實現(xiàn)的,其直接后果是引起政府和私人部門在借貸資金需求上的競爭,由于政府在競爭中占有優(yōu)勢地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民間投資產生消極影響,導致私人資本投入下降。

5.公共債務影響公共資本投入的途徑

公共債務通過影響公共資本投入進而對總產出的影響可表示為:

(1-α-β)A(t)L(t)αK(t)βG(t)-α-βdG(t)dDB(t)(6)

公共債務不僅可以通過政府支出和投資影響勞動力投入,而且可以直接通過有效的公共投資形成公共資本。如以實施基礎建設投資和促進科技發(fā)展為核心的公共資本積累,不但可以擴大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而且能夠促進總供給增加,對經濟發(fā)展起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公債資金直接進行公共投資,通過直接增加公共資本存量,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綜合來看,公共債務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影響實體經濟增長,但由于不同途徑的影響方向存在差異,公共債務對實體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方向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公共債務對實體經濟增長影響的強度以及短期和長期影響的差異也需要確定。因此,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實證研究。

三、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經驗檢驗

本文首先分析中國公共債務對經濟的傳導效應,在經典生產函數(shù)形式基礎上,將資本投入變量細化為公共資本投入和私人資本投入,即將產出Y視為勞動力投入L、公共資本投入G、私人資本投入K和生產效率A的函數(shù)。同時,基于上文分析,公共債務是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變量,因而本文將公共債務變量納入回歸方程,定量分析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 變量選取、數(shù)據(jù)來源與模型

本文以中國1981—2013年時間序列為樣本。本文將經濟總產出作為被解釋變量,用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示(以1978年為基期);將各個投入要素作為解釋變量,其中,勞動力投入(LABOR)用就業(yè)人數(shù)代表;對于公共資本(GI)和私人資本(PI)的選取,我們按照全社會固定資產資金來源劃分,用國家預算內投資代表公共資本,用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及其他資金代表私人資本。由于中國所公布的數(shù)據(jù)均為流量數(shù)據(jù),而生產函數(shù)中的資本為存量概念,因而本文利用1981—2013年投資流量數(shù)據(jù),根據(jù)永續(xù)盤存法來構造資本存量:Kt=1-δKt-1+It,其中,Kt和It分別是t時期的資本存量和投資,δ是幾何折舊率,假定折舊率為5%,基期的資本存量按以下國際常用方法計算:K0=I0/g+δ,其中,g是樣本期投資的年均增長率。公共債務(DEBT)用各年的國債期末余額表示,除了勞動投入外,各變量指標價值量均按1978年為基期的全國GDP平減指數(shù)調整為實際價值。數(shù)據(jù)源于《2014年中國證券期貨統(tǒng)計年鑒》、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和中國國債協(xié)會網站。

2. 數(shù)據(jù)描述

我國從1981年恢復發(fā)行國債以來,隨著經濟發(fā)展與籌資建設的需要,國債規(guī)模逐年擴增。在我國發(fā)行國債的初始階段,國債的主要作用是為彌補財政赤字,期間國債發(fā)行額較低(1981年僅發(fā)行48.66億元)。1987年國務院明確規(guī)定財政支出不得向中央銀行透支,隨著財政赤字的擴大,在1991年我國國債余額突破1 000億元,達到1 059.99億元。1994年,為了遏制通貨膨脹,我國正式建立財政赤字不得向銀行透支或用銀行的借款來彌補的制度,國債成了彌補財政赤字以及債務還本付息的唯一來源,于是國債發(fā)行規(guī)模開始了第二輪的大幅上升,當年年末的國債余額達到2 286.40億元。此后,由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活力不斷釋放,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持續(xù)增加,為了籌資國家經濟建設資金,國債的發(fā)行規(guī)模繼續(xù)擴大,1998年國債發(fā)行額占財政赤字比重以及國債發(fā)行額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均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而1999年的國債余額達到10 524.00億元。到了2009年,我國國債余額已經達到57 949.98億元??傮w來看,1981年恢復發(fā)行國債以來,為增加公共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或者控制通貨膨脹,我國債務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截至2013年,我國國債余額規(guī)模已達到95 471.00億元。

從我國歷年的國債期末余額與GDP走勢情況可以看出,除個別年份外,我國國債規(guī)模和GDP基本呈現(xiàn)相同的增長走勢,并且從趨勢上可以判斷二者存在著正向相關關系。而我國公共債務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效應如何,還需對其進一步的實證檢驗。

根據(jù)前文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本文基于包含公共債務變量的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為保證變量間的協(xié)整關系不變并使其趨勢線性化,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時間序列中的異方差,本文對各變量進行自然對數(shù)變換處理,建立如下模型分析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2.平穩(wěn)性檢驗與協(xié)整關系檢驗

首先檢驗各個變量時間序列的平穩(wěn)性,使用計量軟件Eviews8.0對其進行ADF單位根檢驗,檢驗過程中滯后項的確定采用AIC準則和SC準則,各變量的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各個變量在5%顯著水平上都是非平穩(wěn)的時間序列,而它們的一階差分序列在5%顯著水平上均是平穩(wěn)的時間序列。這說明各個變量均為一階單整序列,即為I(1),符合同階單整序列要求,因而可以進一步進行協(xié)整關系檢驗。

由于各個變量均為一階單整序列,所以可以判斷它們之間可能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即協(xié)整關系,本文利用Johansen檢驗方法進行協(xié)整檢驗,根據(jù)AIC準則和SC準則確定合理的滯后階數(shù)為2,在檢驗過程中考慮了含有常數(shù)和時間趨勢的情況,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的檢驗結果顯示,在5%顯著水平上拒絕了沒有協(xié)整關系、最多1個協(xié)整關系、最多2個協(xié)整關系和最多3個協(xié)整關系。跡統(tǒng)計量在5%顯著水平上存在4個協(xié)整方程。因此,可以表明變量之間確實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變量及回歸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長期均衡關系分析

本文對回歸模型(7)進行計量檢驗,確定其是否違背經典回歸模型的假定,進而選取合適的回歸方法。由于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對數(shù)化處理,模型并不存在異方差問題,但有可能存在自相關和內生性問題。其中,由于公共債務及資本存量會影響經濟產出,而經濟反過來也會影響債務發(fā)行和資本。因此,本文采用Hausman檢驗方法檢驗內生性問題,即選取滯后一期的債務變量作為工具變量構造輔助回歸,將輔助回歸得到的殘差加入模型(7)判斷其是否具有內生性問題。經檢驗,加入殘差模型的回歸結果中,殘差項的t統(tǒng)計量為-0.30,即顯著為零。由此我們判斷該模型并不存在內生性問題。更進一步,本文檢驗可能存在的自相關問題,相應的DW值為0.65,即存在一階自相關。鑒于此,本文運用Newey-West方法進行自相關穩(wěn)健標準誤估計以修正相關統(tǒng)計量。修正后,本文對模型(7)進行回歸分析,最終得到五個變量的長期均衡關系可表示為:

從模型回歸結果看,擬合優(yōu)度和修正后的擬合優(yōu)度都接近于1,說明回歸模型擬合效果很好,并且模型整體通過F統(tǒng)計量的顯著性檢驗。同時,各變量回歸系數(shù)對應的t統(tǒng)計量均較大,所有的P值都遠遠小于0.05,說明系數(shù)至少在5%顯著水平上顯著。另外,對模型的殘差項進行ADF檢驗,結果表明該模型的殘差項在1%顯著水平上是平穩(wěn)的。因此,模型總體的回歸結果較為理想。

從變量系數(shù)來看,由于變量采用的都是對數(shù)形式,因DMJ 回歸方程的斜率系數(shù)的實際意義是產出彈性。其中,私人資本的產出彈性最大為0.76,可以看到公共資本和勞動力投入的實際產出彈性系數(shù)為負,而這與一般經濟理論不符,主要是由于隨著資金的投入以及技術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開始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加之中國部分行業(yè)(例如農業(yè))或地區(qū)存在著大量剩余勞動力,由于要素的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導致其系數(shù)為負;而公共資本的產出彈性為負說明公共資本的投入會對私人投資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從而導致其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公共債務的產出彈性為0.07,表明在假定其他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公共債務增加1%,會促進經濟增長0.07%。

4.短期非均衡關系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文所選取的變量之間存在協(xié)整關系,表明變量間有長期均衡關系。但從短期來看,可能會存在非均衡情況,為了使模型能夠反映短期內的動態(tài)調整,將模型(8)中的殘差作為均衡誤差ecm,對其取滯后一期并連同其反映短期波動的解釋變量一起,建立誤差修正模型(9),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

誤差修正模型的分析結果表明,中國經濟增長不僅取決于各要素投入,還取決于上一期經濟產出對均衡水平的偏離,誤差項ecm體現(xiàn)了對偏離的修正,符合反向修正機制,且通過了1%顯著水平的t檢驗,說明經濟產出受到長期均衡關系的顯著影響,上一期非均衡誤差ecmt-1對本期經濟波動的修正速度為0.78,說明了短期非均衡向長期均衡狀態(tài)調整的速度較快。模型中除了公共資本投資外,其他變量都通過了1%顯著水平的t檢驗,從短期看,私人資本的產出彈性最大,公共債務投資對經濟產出的產出彈性為0.10,表明在假定其他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公共債務增加1%,會促進經濟增長0.10%。

四、結論及啟示

本文選取中國1981—2013年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運用協(xié)整分析方法和誤差修正模型,考察了中國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長期影響和短期影響,得出以下結論和啟示:

第一,經濟總產出、勞動力投入、公共資本投資、私人資本和公共債務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和短期非均衡關系,雖然中國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相對較小,但無論在長期還是短期,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都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政府應當重視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適度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幾年來中國國債發(fā)行規(guī)模的迅速擴張,債務依存度偏高的問題逐漸呈現(xiàn),所以在積極發(fā)行國債的同時還需考慮將規(guī)??刂圃诰浞秶鷥?,避免債務危機問題的出現(xiàn)。

第二,中國公共債務投資對經濟總產出的短期彈性要大于長期彈性,說明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的長期促進作用存在下降的趨勢,就中國國情而言,債務負擔率仍處于合理范圍之內,城鎮(zhèn)化發(fā)展帶來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仍一定程度依賴財政擴張,因而公共債務的繼續(xù)增長具有現(xiàn)實可行性,但應密切關注其發(fā)展動態(tài)尤其是地方債務問題。從長遠來看,中國公共債務規(guī)模也應隨著經濟增長和市場機制的完善而逐步擴大,因而中國政府可以繼續(xù)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進行公共債務投資,除了保證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外,還應重點加大對科技創(chuàng)新和社會保障的投資力度。

第三,無論長期均衡還是短期非均衡狀態(tài)下,公共債務的產出彈性都小于私人資本的產出彈性,因而公共債務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要小于民間投資。由此可見,私人資本對中國經濟增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雖然公共債務對經濟增長具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是其貢獻遠小于私人資本。因此,應該繼續(xù)鼓勵私人資本進行投資,逐步放開其對國家重大項目的投資準入,進一步激發(fā)私人資本的活力,一方面,政府可以借此合理調整公共債務發(fā)行規(guī)模與投資力度,防止擠占私人部門投資;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更多地利用債務融資加大對重點行業(yè)的投資,尤其是具有強外部性并且私人資本無法也不愿進入的領域,從而為經濟提供持續(xù)增長的動力。

當然,增加公共債務進而擴張財政僅是進行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應該審時度勢,靈活運用,既要避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的投資不足,也要合理控制債務的規(guī)模和結構,避免地方政府局部債務風險發(fā)生。同時,應當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相關社會政策相結合,協(xié)同發(fā)力,更好地為“穩(wěn)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服務。

參考文獻:

[1] Greiner, A. Public Debt in a Basic Endogenous Growth Model[J]. Economic Modelling, 2012, 29(4):1344-1348.

[2] Cochrane, J.H. Understanding Policy in the Great Recession:Some Unpleasant Fiscal Arithmetic[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1, 55(1):2-30.

[3] DeLong,J.B.Fiscal Policy in a Depressed Economy[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12, 2012(1):233-297.

[4] Elmendorf, D.W., Mankiw, N.G. Government Debt[J]. 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 1999,1(1):1615-1669.

[5] 劉溶滄,馬拴友.國債政策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J].經濟研究,2001,(2):13-28.

[6] 何志永.國債政策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8,(10):15-17.

[7] Balassone, F., Francese, M., Pace, A. Public Deb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taly[R]. Economic History Working Papers, 2011.

[8] DePeitro,W.R., Anoruo, E. Government Size, Public Debt and Real Economic Growth:A Panel Analysis[J].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2012, 39(4):410-419.

[9] Kustepeli, 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a Panel Data Analysis [R].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005.

[10] 王維國,楊曉華.我國國債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計量分析——兼論國債負擔對國債經濟增長效應的影響[J].中國管理科學,2006,(10):300-305.

[11] 鄧曉蘭,黃顯林,張旭濤.公共債務、財政可持續(xù)性與經濟增長[J].財貿研究,2013,(4):83-90.

[12] 賈俊雪,郭慶旺.財政規(guī)則、經濟增長與政府債務規(guī)模[J].世界經濟,2011,(1):73-92.

[13] 李剛,馮夏琛,王璐璐.公共債務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嗎? [J].世界經濟研究,2013,(2):16-21.

[14] Krugman, P. Financing vs. Forgiving a Debt Overhang[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88, 29(3):253-268.

[15] Reinhart,C.M., Rogoff, K.S. From Financial Crash to Debt Crisis[R].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0.

[16] Reinhart, C.M., Rogoff, K.S. Growth in a Time of Debt[R].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0.

[17] Checherita,W.C.D., Hallett, A.H., Rother, P.C. Fiscal Sustainability Using Growth-Maximizing Debt Targets[R]. ECB Working Papers, 2012.

[18] Kumar, M.S., Woo, J. Public Debt and Growth[R]. IMF Working Papers, 2010.

[19] Greiner, A., Semmler, W.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Public Capital and Government Borrowing[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1999, 88(0):65-79.

(責任編輯:韓淑麗)

猜你喜歡
誤差修正模型協(xié)整分析經濟增長
河南省入境旅游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研究
中國衛(wèi)生總費用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47:56
我國貨幣供應量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00:09:44
我國居民收入與消費關系的統(tǒng)計分析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qū)域經濟增長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34:16
反腐與經濟增長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07:06
人口結構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經濟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1:08
碳排放、產業(yè)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河北省金融深化程度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公眾預期與不良貸款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0:25:31
七台河市| 名山县| 如皋市| 石楼县| 称多县| 常熟市| 南充市| 新竹市| 任丘市| 饶河县| 册亨县| 类乌齐县| 安庆市| 湘阴县| 利川市| 含山县| 牡丹江市| 鱼台县| 台北县| 大足县| 鄄城县| 崇明县| 灵武市| 罗源县| 巨鹿县| 增城市| 卢龙县| 宜州市| 巴林左旗| 子洲县| 白山市| 会同县| 潞西市| 江华| 济南市| 重庆市| 宜兰县| 绥德县| 仁布县| 丁青县|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