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胡止痛片結合運動治療女大學生原發(fā)性痛經療效觀察※
張秀書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醫(yī)務室,河北石家莊050228)
【關鍵詞】痛經;學生;中成藥;元胡止痛片;運動療法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6.038
【中圖分類號】R271.113.053.1;R49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619(2015)06-0904-03
作者簡介:張秀書(1964—),女,主管護師。從事衛(wèi)生保健及疾病預防工作。
收稿日期:(2014-11-13)
※項目來源: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編號:13060161)
原發(fā)性痛經是女大學生常見病之一,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期或月經前后出現(xiàn)小腹疼痛,常呈痙攣性,并伴有其他癥狀,如頭暈、頭痛、乏力,重者可有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婦科檢查無明顯盆腔器質性疾病[1]。幼師學校學生主體是女生(占90%以上),原發(fā)性痛經病例常見。臨床一般采用熱療、臥床休息、服用止痛藥等治療,但治標不治本。2014-07—2015-10,筆者采用元胡止痛片結合運動治療女大學生原發(fā)性痛經40例,并與單純元胡止痛片治療4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1.1.1診斷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2]、《中華婦產科學》[3]確診為原發(fā)性痛經,并經B超檢查無明顯盆腔等器質性病變,且心、肝、腎功能正常。中醫(yī)辨證為氣滯血瘀證[2]。
1.1.2納入標準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辨證標準;婦科檢查無器質性病變;中度痛經,即痛經癥狀積分8~13.5分[2];自愿參加本研究,并能按要求完成治療者;幼師在校女大學生。
1.1.3排除標準排除因婦科疾病而引起的痛經;對本研究用藥過敏或有不良反應者;不能堅持運動治療者;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輕、重度痛經者;不按時用藥、資料不全或無法判斷療效者。
1.2一般資料全部80例均為本醫(yī)務室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年齡19~21歲,平均(19.96±0.12)歲;病程1~3年,平均(1.89±0.08)年。對照組40例,年齡19~21歲,平均(19.92±0.16)歲;病程1~3年,平均(1.92±0.13)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予元胡止痛片(廣西半宙天龍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3796)5片,每日3 次口服。于月經第1 d開始服用,連服3 d。繼服3個月經周期。
1.3.2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運動干預。進行瑜伽練習,以束角式、鴕鳥式、眼鏡蛇式、蝗蟲式、蝴蝶式、打坐式為主要練習方式[4]。每周3次,每次60 min,時間安排在周六、日及其他課余時間,地點在舞蹈教室。每日進行扭腰轉臀、叉腰下蹲、捶打腰骶、伸腿抬臀、按摩小腹鍛煉,各30次。扭腰轉臀、叉腰下蹲、捶打腰骶運動可在課間或其他休息時間進行,伸腿抬臀、按摩小腹運動于床上早、晚各進行1次。連續(xù)治療3個月經周期。
1.5療效標準痊愈:治療后痛經癥狀積分降至0分,腹痛及其他伴隨癥狀消失,停止治療3個月后未復發(fā);顯效:治療后痛經癥狀積分降低至治療前1/2以下,腹痛明顯減輕,其他伴隨癥狀好轉,能堅持學習,但有時需服止痛藥;有效:治療后痛經癥狀積分降低至治療前1/2~3/4,腹痛減輕,其他癥狀好轉,服止痛藥能堅持學習;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改變[2]。
2結果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40例,痊愈12例,顯效10例,有效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0%;對照組40例,痊愈4例,顯效9例,有效15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0.0%。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2組治療前后痛經癥狀積分比較治療組40例,治療前痛經癥狀積分(11.87±0.36)分,治療后(6.15±0.25)分;對照組40例,治療前痛經癥狀積分(11.87±0.40)分,治療后(8.35±0.17)分。2組治療后痛經癥狀積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
2.3不良反應對照組有2例患者出現(xiàn)食欲不振、嗜睡等癥狀,但持續(xù)時間短,未予處理自行緩解,可能與患者性格、心理因素有關。治療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檢查均未見異常。
3討論
當今女大學生原發(fā)性痛經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與其學習緊張、就業(yè)壓力大、上網熬夜、缺乏鍛煉、體質差、喜冷食冷飲等有關[5]。西醫(yī)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療效有限,多以服用或肌肉注射止痛藥、臥床休息減輕疼痛,但下次來經時痛經仍反復發(fā)作。且長期服用止痛藥副作用大,有藥物依賴性。中藥治療多以活血化瘀、調理氣血湯劑為主,但在學校服用不便。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子宮缺血、缺氧,繼而造成子宮肌層痙攣是引起痛經的直接原因。引起子宮缺血、缺氧的因素有多種,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經血中的前列腺素2ɑ(PGF2ɑ)。當經血中PGF2ɑ異常升高時,會引起子宮過度收縮[6],導致子宮壓力升高,子宮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起子宮肌肉組織缺血、缺氧,刺激疼痛神經元而發(fā)痛經。原發(fā)性痛經還受內分泌因素、精神因素、環(huán)境因素、身體狀況、生活習慣、遺傳等因素影響。原發(fā)性痛經患者無器質性病變,其發(fā)生發(fā)展與運動因素有明顯關系。不經常鍛煉,久坐多臥,導致氣血循環(huán)差,經血不暢而引起痛經。研究證明,任何形式、水平的運動都可減少痛經的發(fā)生[7],且運動還能改善患者整體身體健康狀況及負面情緒。其作用機制為: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減少原發(fā)性痛經的發(fā)生;可以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tǒng),使PGF、催產素、加壓素、β-內啡肽在體內維持平衡[8];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使其情志愉悅,消除焦慮抑郁,降低痛經發(fā)病率,緩解患者對痛經的恐懼、緊張心理,降低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強對疼痛的耐受性[9];適度的鍛煉可增加呼吸頻率,加快氣體交換,促進新陳代謝,增加循環(huán)血容量,改善微循環(huán),改善子宮肌肉組織缺血、缺氧情況,解除子宮痙攣性收縮,緩解痛經。此外,運動處方注重腰腹部肌肉的鍛煉,可以增強腰腹肌、盆底肌及韌帶的力量,對子宮起到按摩作用[6],使子宮收縮和舒張功能得到改善,有利于子宮內淤血排出,緩解痛經。
中醫(yī)學認為,原發(fā)性痛經主要由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即“不通則痛”。病因病機為情志抑郁,肝氣郁結,外感寒邪[10],氣滯血瘀,沖任瘀阻,或寒凝經脈,胞宮失于濡養(yǎng),“不榮則痛”[11]。其病位在沖任、胞宮,變化在氣血,表現(xiàn)為痛證,隨月經周期發(fā)作。元胡止痛片是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的常用中成藥,主要成分為延胡索、白芷。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利氣止痛的功效;白芷解表散寒,祛風止痛,主治寒濕腹痛,赤白帶下;二者相須為用,既入氣分,又入血分,活血行氣止痛?,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延胡索主要有效成分為生物堿,其中以延胡索乙素鎮(zhèn)痛作用較強,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起到鎮(zhèn)痛、對平滑肌解痙的作用,口服能產生類嗎啡、可待因作用,但無成癮性[12];白芷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催眠、抗?jié)兗耙种莆敢悍置诘茸饔肹13]。
本研究在治療女大學生原發(fā)性痛經方面,改變以往單純以藥物治療為主的方式,在采用中成藥止痛的同時,結合運動鍛煉,能有效治療和預防原發(fā)性痛經,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47.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北京,1993:263-265.
[3]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2217-2220.
[4]張雷.瑜伽運動處方對女大學生痛經狀況的改善[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11,29(4):192-195.
[5]孫艷明,王玲,王學嶺,等.1800例女大學生痛經病因及證候分布規(guī)律調查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2,30(5):1014-1016
[6]盧艷紅.太極拳治療女大學生原發(fā)性痛經效果及相關機制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7]Izzo A,Labriola D.Dysmenorrheal and sports activities in adolescents[J].Obstetric Gynecology,1991,18(2):109-116.
[8]李韶瑩.女大學生原發(fā)性痛經的發(fā)生現(xiàn)狀及相關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醫(yī)科大學,2006.
[9]張春美,李惠玲.女大學生痛經的身心綜合療法[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9,18(2):145-146.
[10]薛玉榮,鮑連鳳.中醫(yī)藥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研究進展[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4,38(10):634-637.
[11]高頔.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痛經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24):3710-3711.
[12]謝彩娟.HPLC法研究中藥延胡索的質量及藥代動力學[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5.
[13]吳媛媛,蔣桂華,馬逾英,等.白芷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3):625-627.
(本文編輯:曹志娟)
中醫(yī)教育
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