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霞
(同煤集團二醫(yī)院 山西 大同 037003)
膽囊炎主要是指因膽囊管阻塞及發(fā)生細菌感染而導致的炎癥性膽囊疾病。此病患者的病情進展迅速且易合并其他器官的疾病及免疫功能障礙,常需進行手術治療。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炎的主要療法,可利用微創(chuàng)技術顯著降低此病患者受到的手術創(chuàng)傷。臨床護理路徑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在由新英格蘭醫(yī)療中心首次應用于臨床后得到了迅速的推廣[1]。為了探討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膽囊炎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我院將126例膽囊炎患者隨機分為A組與B組,對A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然后對比分析其護理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126例患者均為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膽囊炎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與B組,每組各63例患者。在A組患者中,有男性39例,女性24例,其年齡為46~71歲,平均年齡為(58.4±6.2)歲。在B組患者中,有男性37例,女性26例,其年齡為48~70歲,平均年齡為(59.2±5.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有突發(fā)右上腹持續(xù)性疼痛及腹膜炎三聯(lián)征的表現(xiàn)。②患者在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時發(fā)現(xiàn)白細胞的計數(shù)與中性粒細胞的計數(shù)升高。③患者在進行影像學檢查時發(fā)現(xiàn)膽囊增大、膽囊壁增厚。④患者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及方案,并簽署了對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②合并其他膽道或膽管疾病的患者。③合并其他器質性病變的患者。
對A組患者進行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與術后病情監(jiān)測等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在術前為患者講解睡眠、飲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及手術方案,指導其完成術前檢查,與醫(yī)生一起對其病情進行術前評估,并為其備皮。在對患者實施手術的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協(xié)助麻醉醫(yī)師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協(xié)助手術醫(yī)師對其進行手術操作。在術后密切觀察其病情的變化情況,并每天評估其手術切口的愈合情況。對B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臨床路徑護理,護理方案如下:在科室內建立臨床路徑護理小組,由全體小組成員進行商討后擬定護理路徑表,以健康教育作為該護理路徑表的重點內容。由組長全程監(jiān)督臨床路徑護理工作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對B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的內容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后分別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其發(fā)生焦慮、抑郁心理的情況。HAMA量表共包括14個項目,HAMD量表共包括17個項目?;颊叩腍AMA評分與HAMD評分越高表示其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越嚴重。應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的內容包括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健康評分、軀體角色評分、疼痛評分、生命力評分、心理健康評分與社會功能評分等。
B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HAMA評分與HAMD評分均低于A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后其AMA評分與HAMD評分的分析(±s)(分)
表1 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后其AMA評分與HAMD評分的分析(±s)(分)
注:與A組相比*P<0.05
組別 HAMA評分 HAMD評分軀體性焦慮 精神性焦慮 軀體性抑郁 精神性抑郁A組 8.9±3.1 9.7±3.4 8.5±3.3 9.2±2.9 B組 6.2±2.8* 7.3±3.2* 7.2±2.3* 7.1±2.5*
B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各項生活質量評分(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健康評分、軀體角色評分、疼痛評分、生命力評分、心理健康評分與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A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的分析(±s)(分)
表2 對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的分析(±s)(分)
注:與A組相比*P<0.05
組別 軀體功能 心理健康 軀體角色 疼痛 生命力 心理健康 社會功能A 組 70.2±4.8 73.1±5.7 72.6±4.9 70.4±4.8 73.5±5.5 72.9±4.7 70.4±4.9 B 組 79.1±5.2* 84.5±5.9* 81.7±5.3* 80.7±5.1* 82.2±5.7* 84.3±5.8* 84.1±5.6*
膽囊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此病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為右上腹疼痛。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此病的發(fā)生與情緒不良、飲食不節(jié)等存在密切的關系。近年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成為治療膽囊炎最主要的手段。但是,此病患者在發(fā)病后可出現(xiàn)較劇烈的疼痛等不適的癥狀,而且往往對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缺乏了解,因此可能會發(fā)生對手術治療有抵觸情緒、對圍手術期的治護操作不配合及在術后恢復速度較慢等狀況。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可利用提前制定的護理路徑表對患者進行護理服務,以保障護理工作的有序性與準確性。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B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HAMA評分與HAMD評分均低于A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膽囊炎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可顯著改善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在本次研究中,B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健康評分、軀體角色評分、疼痛評分、生命力評分、心理健康評分與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A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膽囊炎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可顯著改善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膽囊炎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靜,施雁.基于臨床護理路徑的單病種護理質量評價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2(21):2594-2596.
[2] 楊海霞.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在膽囊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6):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