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九
(天津師范大學 津沽學院, 天津 300387)
演講者的主體意識在功能詞上的體現(xiàn)
——奧巴馬在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演講的批評性話語分析
張鵬九
(天津師范大學 津沽學院, 天津 300387)
摘要:本文以奧巴馬于2009年12月18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的演講作為批評性話語的個案分析, 運用評價理論為理論框架, 從態(tài)度, 介入和級差三方面探討演講者的主體意識是否在功能詞上有所體現(xiàn)。 研究表明: 作為社會符號的功能詞并非只有語法意義, 只起語法銜接的作用, 而是對表達說話者的思想起著重要的作用, 特定社會背景下的功能詞具有評價功能, 能夠體現(xiàn)說話人的情感和意圖, 體現(xiàn)政治家的主體意識及其背后的政治目的和立場。
關鍵詞:功能詞; 評價理論; 評價功能; 政治演講; 主體意識; 奧巴馬
0引言
英語是形合的語言, 主要通過形態(tài)標志詞實現(xiàn)形式和意義的融合。 形態(tài)標志詞通常是連詞、 介詞這類連接單詞、 短語、 小句、 大句的虛詞。 英語中的and, but, if, because這類連詞是體現(xiàn)句子內(nèi)部或句與句之間邏輯關系的詞語。 這些起銜接作用的詞語目前有各種叫法, 如關聯(lián)詞語(呂叔湘), 聯(lián)結詞(王力), 邏輯聯(lián)系語(黃國文), 連接性詞語(胡壯麟), 連接成分(朱永生, 嚴世清)。[1]詞匯是語言的基礎, 詞是構成詞匯的基本要素。 目前, 詞主要被分為開放詞類和封閉詞類。 開放詞類指名詞、 動詞、 形容詞這些帶有信息內(nèi)容的詞匯語素; 封閉詞類指冠詞、 介詞、 連詞、 助詞這些功能語素。[2]53-116本文將介詞, 連詞這類連接詞匯語素的形態(tài)標志詞稱之為功能詞。
單純從語法角度來給邏輯關聯(lián)詞下定義沒有太大的意義。 有學者認為應該從語義和語用的角度來探討連接性詞語的定義和作用。 形式上的整合只是連接性詞語的表面功能, 英語語言的形合關鍵在于這些連接性詞語的語義和語用功能, 即它們在人們表達意義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真正實現(xiàn)形式和語義的連貫。[1]
索緒爾提出的語言任意性的本質特征認為, 語言符號的形式與所表示的意義之間沒有天然聯(lián)系。 這個觀點受到批評性語篇分析范式的挑戰(zhàn)。 批評性語篇分析, 即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 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符號, 而不僅僅局限于形式與意義層面, 語言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受到人們主體意識的制約。 索緒爾也承認語言是一種社會性符號, 詞既然是系統(tǒng)的一部分, 就不僅具有一個意義, 而且特別具有一個價值。[3]符號的體驗認知觀指出語言是人類思想的體現(xiàn), 必然要打上人為因素的烙印, 帶上講話人的主觀色彩。[4]
1研究目的
在Martin的評價理論框架中, 語言使用者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內(nèi)容詞體現(xiàn)的, 如名詞、 動詞、 形容詞和副詞。 因為內(nèi)容詞具有獨立的詞匯意義, 評價功能顯著, 所以說話者的情感體現(xiàn)更為明顯。 而傳統(tǒng)定義下的功能詞只有語法意義, 沒有詞匯意義, 起語法連接的作用。 事實上, 多數(shù)連接性詞語本身具有約定俗成的表意功能, 不僅體現(xiàn)句與句之間的邏輯-語法關系, 而且?guī)椭藗兝斫庹Z篇中的邏輯-語義關系。[1]此外, 連接性詞語的評價功能逐漸受到關注, 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連接性詞語對表達說話者的思想起著重要的作用。 Stubbs認為邏輯連接詞如and, but, or, if, because等具有評價作用。[5]楊信彰也指出, 并列連詞和從屬連詞能建立讀者和作者之間對話語中所期待或不愿期待的事的關系, 因此也可作為評價手段。[6]
政治性演講屬于批評性語篇分析的語料范疇。 作為代表國家立場的政治語篇, 領導人的講話在向別國傳遞信息的同時也流露出自身的主體意識及政治目的。 本文將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于2009年12月18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的演講作為批評性話語的個案進行分析, 運用評價理論為理論框架, 探討演講者的主體意識是否在功能詞上有所體現(xiàn)。
2研究過程
評價理論是對韓禮德三大元功能中的人際功能在詞匯層面的發(fā)展。[7]評價理論分為態(tài)度(Attitude)、 介入(Engagement)和級差(Graduation)三個子系統(tǒng), 表達作者、 說話者對人、 事物、 行為、 過程及現(xiàn)象的看法。 說/寫者對論及的對象的立場是通過具有評價功能的語言實施的。[7]態(tài)度系統(tǒng)(Attitude)包括情感(Affect)、 判定(Judgment)和鑒賞(Appreciation)。 在情感系統(tǒng)中, 語言使用者通過語言資源來表達人物、 事件或現(xiàn)象在情感上對他們的影響, 并從情感的角度對其進行評價。[8]45-51判定系統(tǒng)指的是根據(jù)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對人的行為做出評價的意義資源, 包括社會尊嚴(Social esteem)和社會約束(Social sanction)兩個次范疇。 鑒賞指依據(jù)美學原則和其它社會價值觀對事物、 產(chǎn)品或現(xiàn)象作出評價, 包括反應(Reaction)、 組成(Composition)和社會價值(Valuation)三個次范疇。[5]反應指說話者對事物、 過程和現(xiàn)象的感受。 社會價值強調人的行為所產(chǎn)生的結果, 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 一種是有關社會意義或顯著性的價值; 一種是有關危害的價值。 評價態(tài)度在情感、 評判和鑒賞上的表現(xiàn)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負面的; 可能是直抒胸臆的, 也可能是委婉暗含的。 總而言之, 它體現(xiàn)出語言使用者的態(tài)度和立場。 語言使用者可以使用介入系統(tǒng)中的介入手段, 表明自己對所說所寫內(nèi)容的責任和態(tài)度。 人們表達態(tài)度的強弱程度以及介入話語的強弱程度可以通過級差系統(tǒng)來分級。
2.1功能詞的態(tài)度意義
情感可以通過詞匯語素直接表達, 也可以間接體現(xiàn)。 功能詞就是可以“暗含”(Connote)情感態(tài)度的一種語言機制, 它們不像內(nèi)容詞一樣直接表達態(tài)度意義, 卻能間接體現(xiàn)態(tài)度意義。[5]
例 1America is going to continue on this course of action to mitigate our emissions and to move towards a clean energy economy, no matter what happens here in Copenhagen.
連接性詞語根據(jù)其所表達的語義可區(qū)分為外部連接和內(nèi)部連接。 外部連接是從語言經(jīng)驗功能的角度來表述客觀世界事物之間的關系, 因而不受發(fā)話者主觀認識的影響。 內(nèi)部連接則從人際功能的角度表述發(fā)話者的某種推斷和論證, 因而反映發(fā)話者對不同事物關系的主觀認識及判斷。[5]例 1 中的功能詞“no matter what”的外部連接是引導讓步狀語從句, 表示讓步關系。 Martin認為某些讓步關系本身就具有豐富的人際意義。[5]在西方國家對待氣候問題普遍逃避推卸責任的環(huán)境下, “no matter what”體現(xiàn)出豐富的評價功能。 根據(jù)Thompson的觀點, 情感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對當前狀態(tài)的態(tài)度, 一個是對未來狀態(tài)的思考。[9]65-66功能詞“no matter what”體現(xiàn)演講者對當前狀態(tài)的情感, 再根據(jù)“no matter what”引出的概念內(nèi)容來判斷其態(tài)度意義。 由此可見, 美方對這次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并不重視, 有一種事不關己, 置身事外的態(tài)度, 并不致力于協(xié)調各方達成一致意見。 對未來狀態(tài)的情感表達是通過“be going to continue”這個表將來的內(nèi)容詞實現(xiàn)的。 美國看似堅定地致力于減排行動和清潔經(jīng)濟, 實則更多關注的是自身的利益。
例 2We think it is good for us, as well as good for the world. But we also believe that we will all be stronger, all be safer, all be more secure if we act together.
并列連詞“but”在語法上起著連接主句與從句的作用, 明示主句和從句之間的轉折邏輯關系。 但“but”在語篇中的評價功能則強調兩個并列句之間的態(tài)度反差, “but”作為轉折連詞強調的是第二個并列句的內(nèi)容, 即語義重心在“but”后面。 例如溫總理在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演講時指出:“我國正處于工業(yè)化、 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的關鍵階段, 能源結構以煤為主, 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難。 但是, 我們始終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重要戰(zhàn)略任務。”“始終”在語義上加強了“但是”的語氣, 從而使兩個并列句在情感上形成反差, 突出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堅定決心和持久努力。 例 2 中, “also”作為副詞屬于功能詞范疇, 表示“也”, 表承接遞進關系, 其預示下面要說的內(nèi)容和前一句的情感態(tài)度是一致的, 也是肯定性評價。 根據(jù)鑒賞系統(tǒng)中的社會價值范疇, 兩個“be good for”強調了應對氣候問題的積極社會意義, 對美國和整個世界都是有好處的。 同樣作為連詞的“as well as”和“and”一樣是連接并列成分的功能詞, 都表示“和”的意思, 在很多情況下, 兩者是可以互換的, 但兩者之間還會存在細微差別。 不同的人對同樣的事情可能有不同的態(tài)度。 人們在陳述這些事情的時候, 如果使用不同的連接性詞語, 就會在語篇中添加不同的主觀態(tài)度和評價。[1]因此, 說話人對“as well as”和“and”的選擇會受到主體意識的制約。 “as well as”和“and”意思一樣, 但強調不一樣。 “and”強調兩者, 而“as well as”一般強調的是前面的主語。 奧巴馬選擇“as well as”而非“and”在于強調前者, 即節(jié)能減排對美國本身有利, 而對于全世界的考慮則排在美國利益之后。
“but”通常被認為是表達反期待意義的連接性詞語。 表達反期待意義的連接性詞語將行為或者事件識解為與期待相反, 以提醒聽者或讀者可能會有態(tài)度意義出現(xiàn), 這時聽者或讀者可根據(jù)所表達的概念內(nèi)容來判斷其態(tài)度意義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5]功能詞“also”已預示出說話人接下來的態(tài)度意義是肯定的, 顯然例 2 中的“but”與前句并無轉折的邏輯-語義關系, 二者之間似乎有遞進或承接的關系, 如“We think…and we also believe…”。 然而, 奧巴馬使用了“but”, 而且詞句也很通順。 實際上, 例 2 中的“but”是在含蓄地傳達說話者的其他信息, 即發(fā)展中國家應和發(fā)達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肩負共同責任。 由此可見, 說話者通過使用功能詞傳達了自己的主體意識, 有的情感的表達是直接明確的, 有的則有些隱晦甚至或多或少地帶著掩飾。 不論說話人怎樣試圖避免情感的偏倚, 實際上都會流露出個人意識。
2.2功能詞的介入功能
“介入”指語言學意義上的“態(tài)度”介入。 根據(jù)馬丁的理論, 在介入系統(tǒng)中, 有一種“自言”(Monogloss), 即人們使用語言表達態(tài)度的時候, 單刀直入, 直陳所思。 還有一種說法是“單聲”, 單聲是指作者肯定且直接地陳述某一命題, 對此命題負全責并拒絕引入其它觀點, 因此單聲關閉了與其它聲音磋商或對話的空間。[10]
例 3All major economies must put forward decisive national actions that will reduce their emissions…
例 3 包含介入的“自言”方面, 在這種情況下, 發(fā)話者只承認自己的聲音, 就是自說自話。 事實上, 奧巴馬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的演講被指夸夸其談, 確定令人失望。 富裕國家全部回避了“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這一原則問題, 反而一再向新興經(jīng)濟體施壓, 特別是在中國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的責任以及減排透明化方面。 這些隱晦的政治意圖在功能詞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例 3 中, 功能詞“all”和最高值情態(tài)動詞“must”反映了說話者態(tài)度立場的強硬, 絲毫不給其他聲音對話的機會。 發(fā)達國家企圖推卸自身在氣候問題上本應負有的重大責任, 試圖將責任均攤, 甚至將責任歸因于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 氣體排放逐年增長的新興國家。 “major economies”包括近幾年來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的中國, 實際上, 奧巴馬的這句話主要是針對中國說的。 此外, “decisive national actions”體現(xiàn)了對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定判定評價。 判定可以直接表達, 也可以通過隱含的方式間接表達。 這里“decisive”一詞可以看出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是決定性的、 關鍵的。
“借言”是介入系統(tǒng)中的另一構成成分。 自言是自說自話, 借言包括命題或建議中暗含的其他“聲音”。 情態(tài)是實現(xiàn)借言的語言手段之一。[10]例 3 中出現(xiàn)的最高值情態(tài)動詞“must”是一個借言范疇。 “must”作為情態(tài)動詞, 體現(xiàn)了說話者對聽話人做某事的命令態(tài)度, 意義表達強烈, 沒有商量口吻。 同時, “must”暗含著“不可以”的聲音。
2.3功能詞的級差性
級差是評價理論的子系統(tǒng)之一。 級差指態(tài)度的增衰, 其程度可分級。 另外, 比較、 數(shù)量、 方式和情態(tài)等語言手段也都具分級性。[7]某些連接性詞語具有不同程度的情態(tài)量值, 因而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級差性。[5]強調程度的上揚和下降叫“語勢”(Force)。 語勢的上揚和下降可通過強調性副詞(Intensifier)等來實現(xiàn)。[7]
例 4We will engage in a global effort to mobilize $100billion in financing by 2020, if-and only if-it is part of a broader accord that I have just described.
例 4 中, 語言使用者先使用了“if”這個情態(tài)量值較低的連接性詞語, 表達可能性的程度量值較低。 緊接著奧巴馬通過“only”這個功能副詞傳達了說話者的態(tài)度。 從“if”到“only if”, 語言使用者根據(jù)原因發(fā)生的可能性從低量值情態(tài)意義的真實條件句轉變到高量值情態(tài)意義的真實條件句[5], 表現(xiàn)了說話者介入有關話語的不同程度, 因而具有級差性。 功能詞“if”表示程度較低的可能性, 而“only if”則表示最高程度的必要條件。 由此可見, 美方對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經(jīng)濟援助是建立在協(xié)議基礎上的, 沒協(xié)議就沒有經(jīng)濟的援助。 新興經(jīng)濟體必須和西方國家一樣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擔負同樣的責任甚至更多的責任。
3結語
本文以評價理論為理論框架, 從態(tài)度、 介入、 級差三個方面探討功能詞作為一種社會符號受到人們主體意識的影響。 研究表明: 第一, 功能詞并非只有語法意義, 只起語法銜接的作用。 作為表達主體意識的社會符號, 特定社會背景下的功能詞與內(nèi)容詞一樣具有詞匯意義, 體現(xiàn)演講者的情感和意圖, 受到說話者主體意識的制約。 第二,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jīng)濟體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消極、 回避、 敷衍、 唯我獨尊, 強勢壓人以及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態(tài)度在各類功能詞上都得到了體現(xiàn), 從而證明了語言作為社會符號在社會背景下扮演重要角色這一批評性語篇分析的觀點。
參考文獻
[1]程曉堂, 崔榮佳. 連接性詞語的功能新解[J]. 外語教學, 2004(2): 18-21.
[2]劉潤清, 文旭. 新編語言學教程[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6.
[3]李洪儒. 索緒爾語言學的語言本體論預設-語言主觀意義論題的提出[J]. 外語學刊, 2010(6): 17-24.
[4]王寅. 體驗人本觀視野下的認知符號學[J]. 外語研究, 2011(3): 1-6.
[5]王惠萍. 英語連接性詞語的評價功能[J].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5): 43-47.
[6 ]楊信彰. 語篇中的評價手段[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3(1): 11-14.
[7]王振華, 馬玉蕾. 評價理論: 魅力與困惑[J]. 外語教學, 2007(6): 19-23.
[8]Martin, J. R. & 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9]Thompson, Geoff.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0]王振華, 路洋. “介入系統(tǒng)”嬗變[J]. 外語學刊, 2010(3): 51-56.
The Representation of Speaker’s Subject Consciousness on Function Word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Obama’s Speech at 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ZHANG Pengjiu
(Jingu Colleg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ritical discourse case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speech at 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Denmark on December 18th, 2009. Based on the Appraisal Theory, the speaker’s subject consciousness represented on function words from three aspects, Attitude, Engagement and Graduation, is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function words do not merely have grammatical meaning and serve as grammatical cohesion. Instead, function words, as social semiotic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ressing speakers’ minds. Function words under specific social situations have evaluative function, expressing speakers’ emotions and intentions and representing politicians’ subject consciousness as well as political purpose and stand behind.
Key words:function words; appraisal theory; evaluative function; political speech; subject consciousness; Barack Obama
文章編號:1673-1646(2016)03-0073-04
*收稿日期:2016-01-08
作者簡介:張鵬九(1987-), 女, 助教, 碩士, 從事專業(yè): 語用學。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16.0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