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艷青
【摘要】 教師讓出講臺,使學生意識到自己不是課堂教學的“聽眾”,而是課堂的“主人”,開課讓學生上講臺說,板書讓學生上講臺寫,節(jié)目讓學生上講臺演,授課讓學生上講臺講,講臺是他們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
【關(guān)鍵詞】 講臺 學生 才華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12-056-010
一、開課讓學生上講臺說
學生上講臺前,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害怕的心理。當學生答錯的時候,我就告訴學生,課堂就是允許出錯的地方,對于那些經(jīng)常嘲笑同學的人,我就進行提醒,并贊揚敢于發(fā)表自己看法的同學,建立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從原座位上發(fā)言到走上講臺發(fā)言,就路程來說,是幾步之遠,就他的人生來說,卻是一大步,就地點來說,一個小小的講臺就像是他人生的一個大舞臺。對學生各方面來說,是鍛煉的過程,提高的過程。
每堂課的開始三分鐘,是我留給學生上講臺說的時間。學生初登舞臺,教師盡可能為他們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一開始,“說”的內(nèi)容極為簡易。要求一名同學復述上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另一名同學講講最近在報刊上看到的新聞。簡單的會說了,再布置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學生非常樂意地接受了,成功地實現(xiàn)了自我突破。許多同學都在周記中記下了自己第一次上臺演講前的準備、緊張心理以及演講成功后的快樂心情。
當所有的同學都經(jīng)歷了第一次演講后,將“說話”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一位同學說說預習到的下一課的有關(guān)知識、內(nèi)容或感受;另一位同學在講完新聞后,用一兩句話點評這則新聞,可以談看法、說感受,也可以得出啟示等,要求獨立思考,抒發(fā)真情實感。
短短三分鐘,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為一節(jié)課的開端造就一個“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活躍氛圍。
二、板書讓學生上講臺寫
首先,教師要對板書作精心設計。其次,結(jié)合板書內(nèi)容,教給學生記憶的方法。如嘗試記憶法、口訣記憶法、形象記憶法、諧音記憶法、聯(lián)系記憶法等,并留給學生記憶的時間。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已吃透的內(nèi)容,便可由其走上講臺在教師指定位置進行板書。這樣,可使信息得到及時反饋,錯誤得到及時糾正;在總結(jié)課文時,教師可保留部分板書,擦掉板書上需要學生記憶的內(nèi)容。最后讓學生上講臺填寫空白部分,以達強化目的。
這種看似強制并不高明的方法,實踐證明,具有神奇的功效,它使學生增強了記憶的目的性和緊迫感。學生在識記知識時,懷著強烈的“要記住的愿望,注意力特別集中,記憶效率大大提高。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隨時提取自己記住的有價值的知識,省去大量查找、復習、重新理解的時間,從而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三、節(jié)目讓學生上講臺演
語文教材選材豐富,有一部分課文非常適合學生走上講臺去“演”。教學時,教師若能利用語文知識的本身魅力來吸引教育學生,讓學生走上講臺去“演”,以“演”促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選入了演講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帶著演講的激情,走上講臺,指導學生學會演講。學生演講若能進入角色,毫無疑問,此時的學生已完全感悟了課文,老師也從繁瑣的講解中擺脫出來。這種上講臺“演”的形式非常合學生的口味,學生參與熱情及所獲的知識是單純講授知識所無法比擬的。
教材中還有些課文可借助課本劇的形式將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活的直觀。老師指導學生在排練、表演的過程中,對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神態(tài),每一個場景都去用心揣摩,人物形象會通過課本劇的表演呼之欲出,情感的體驗無需老師用語言去講解。學生通過用自己的動作、語言和想象,大膽地創(chuàng)造性地把自己感知的知識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這樣既對知識有了深刻而又具體的認識,又能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口語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授課讓學生上講臺講
根據(jù)學生實際,我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做了一個更大膽的嘗試,轉(zhuǎn)變師生角色,教師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走上講臺,扮演教師的角色,在教師的指導下為同學們講課。這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
剛開始學生不敢,我不斷鼓勵學生。漸漸地,有膽大的學生主動向我提出“講一段新授內(nèi)容”的要求。此時,“讓學生上講臺講”已走向成熟,已激發(fā)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同時,該生肯定是預習相當充分,且懷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
對此,教師要認真對待學生的要求,完全可以“放馬”一試。不過,教師一定要審閱一下學生的教案,幫助學生設計好教案,若有時間,最好能聽學生試講一次。這對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自學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稗益的。
在學生上講臺講授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聽課,仔細做好記錄,特別是學生錯講、漏講和講解不透的地方,以便在組織學生討論時有發(fā)言權(quán),在講評學生所講時能對癥下藥。
讓學生走上講臺,它能使學生獲得終生難忘的學習高峰體驗,真正激勵起學生熱愛學習的崇高興致;它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我表現(xiàn)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養(yǎng)成;它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
教師應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內(nèi)容,適當降低難度,讓所有孩子都能在課堂上收獲成功,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和能力。課堂,不應當一直成為學生苦學的場所,還應當成為學生感受幸福的樂園,應該彰顯著生命的活力,洋溢著生命的靈動。
教師走下講臺,而把學生請到上邊來,特殊的地位會給他們帶來自信,面向所有的學生會使他們敞開心扉。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在講臺前展示自己,讓他們寫、讓他們說、讓他們演、讓他們唱,這樣的課堂會讓每一個學生激情澎湃,這樣的課堂會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這樣的課堂會為學生搭建展現(xiàn)才華的舞臺,這樣的舞臺會讓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這樣的舞臺上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