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綱
(河南工業(yè)大學 社科處,河南 鄭州 450001)
堅持和發(fā)展群眾路線是保持黨的信仰純潔的本質要求
張 綱
(河南工業(yè)大學 社科處,河南 鄭州 450001)
黨的群眾路線是在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基礎上形成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中處于精髓、靈魂、核心的位置。列寧群眾觀是列寧主義的核心理念,毛澤東群眾觀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觀點。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保持信仰純潔的現(xiàn)實需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基石,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內容,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內涵,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一切依靠人民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群眾”成為他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信仰馬克思主義,保持信仰的純潔性,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堅持和發(fā)展群眾路線。
堅持; 群眾路線; 信仰純潔; 本質要求
共產黨人的信仰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容,群眾路線是在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基礎上形成的工作路線,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因此,對于共產黨人來說,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理解和認識,堅持和發(fā)展群眾路線是保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純潔的本質要求。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在領導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植根于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是人民群眾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中處于精髓、靈魂、核心的位置,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石。共產黨人信仰馬克思主義,保持信仰純潔,首要的是要信仰馬克思主義群眾觀。
(一)馬克思、恩格斯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學說體系的內核
馬克思、恩格斯群眾觀伴隨著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發(fā)展歷程,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多個領域,決定著馬克思主義學說體系的黨性、實踐性和科學性。
184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第一次合寫的《神圣家族》中,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主觀唯心主義,論述了歷史唯物主義,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1]196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物質資料生產的主體和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社會歷史活動只有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代表人民群眾利益,喚起人民群眾熱情,才能推動歷史前進。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合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從考察從事實際活動的人出發(fā),指出人是現(xiàn)實社會中可以觀察,且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得到發(fā)展的人,而不是脫離現(xiàn)實的人?!叭藗?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資本身,而且,這是人們從幾千年前直到今天單是為了維持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從事的歷史活動,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盵2]第1卷,158揭示了人民群眾為生活需求而進行的實踐創(chuàng)造是推動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動力,闡發(fā)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在馬克思看來,物質利益決定社會關系,“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3]187。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闡述了無產階級群眾運動的基本觀點、基本態(tài)度和基本理念,指出無產階級運動代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方向,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馬克思、恩格斯在對歷史規(guī)律科學把握的同時,始終把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作為群眾觀的基本價值取向,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條件的“聯(lián)合體”,在《資本論》中進一步指出,未來社會是“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2]第2卷,267,也就是人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共產主義社會。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貫穿于馬克思、恩格斯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全過程,是馬克思、恩格斯學說體系的核心思想,不僅為人類認識社會歷史運動規(guī)律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也為推動人類社會歷史運動提供了方法論指導。信仰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保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純潔的基礎。
(二)列寧群眾觀是列寧主義的核心理念
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群眾觀,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俄國革命實踐,形成了列寧群眾觀思想,成為列寧主義的重要內容和核心理念。
列寧在同沙皇專制制度斗爭中,認為“革命的唯一‘希望’就是‘群眾’,只有在實際上而不是在口頭上領導這種群眾的革命組織,才能同警察進行斗爭”[4]第6卷,370-371。列寧認為人民群眾是革命的力量源泉,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必須發(fā)動人民群眾參加到革命隊伍中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他指出:“我國革命之所以是偉大的俄國革命,正是因為它發(fā)動了極廣大的人民群眾投身于歷史的創(chuàng)造。”[5]第13卷,196-197在《社會民主黨在俄國革命中的土地綱領》中則指出:“沒有千百萬覺悟群眾的革命行動,沒有群眾洶涌澎湃的英勇氣概,沒有馬克思在談到巴黎工人在公社時期的表現(xiàn)時所說的那種‘沖天’的決心和本領,是不可能消滅專制制度的。”[6]第15卷,152在黨奪取政權以后,為了鞏固蘇維埃政權,列寧認為黨只有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與人民群眾建立起正確的相互關系,才能鞏固政權,列寧指出:“在大多數(shù)工農群眾已被革命喚醒的人民革命時期,只有毫不猶豫地無條件地依靠大多數(shù)居民的政權,才能成為穩(wěn)固的政權?!盵7]第32卷,159“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氣勃勃的人民創(chuàng)造力量源泉中去的人,才能獲得勝利并保持政權?!盵7]第33卷,57“只有讓工人參加國家的整個管理工作,我們才能在這樣難以置信的困難條件下堅持下去,只有走這條道路,我們才會得到完全的勝利。”[4]第37卷,288-289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列寧堅持相信群眾、尊重群眾、依靠群眾,要求黨要切實關心群眾生活,多為群眾辦實事,指出:“勞動群眾擁護我們,我們的力量就在這里。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不可戰(zhàn)勝的根源就在這里?!盵8]第1卷,269在1921年3月召開的第十次代表大會上,列寧指出:“在農民占大多數(shù)的國家里,我們必須善于采取滿足農民經濟要求的辦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來改善農民的經濟狀況。”[4]25列寧非常重視黨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認為黨執(zhí)政后,容易出現(xiàn)的普遍性現(xiàn)實問題就是脫離群眾,指出:“對于一個人數(shù)不多的共產黨來說,對于一個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來領導一個大國在暫時沒有得到較先進國家的直接援助的情況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共產黨來說,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眾?!盵8]第4卷,626列寧認為,黨的領袖要和普通黨員融為一體,共產黨要和廣大群眾融為一體,與廣大人民群眾建立起密切的聯(lián)系,才能使黨的執(zhí)政地位有牢固的群眾基礎。他告誡全黨:“只靠共產黨員的雙手來建立共產主義社會,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產黨員不過是滄海一粟,不過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5]第43卷,96列寧非常痛恨官僚主義,認為共產黨內部最可惡的敵人就是官僚主義,“凡是有助于同官僚主義做斗爭的工作,有助于捍衛(wèi)民主的工作,有助于廣泛聯(lián)系真正的工人群眾的工作,都是絕對需要的”[7]第32卷,190。
縱觀蘇聯(lián)革命和建設實踐,蘇聯(lián)共產黨之所以在擁有20萬左右黨員的時候,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擁有200萬左右黨員的時候,領導人民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德國法西斯,取得了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勝利,關鍵是蘇聯(lián)共產黨堅持了列寧的群眾觀,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密切與群眾的聯(lián)系,保持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純潔性;而在擁有近2000萬黨員的時候,卻失去了政權,導致亡黨亡國,其根本原因就是丟掉了列寧的群眾觀,在黨內產生了官僚階層和既得利益者,嚴重脫離群眾,喪失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純潔性。因此,共產黨人信仰人民群眾與信仰馬克思主義具有高度一致性,只有信仰人民,才能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保持黨的純潔性。
(三)毛澤東群眾觀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觀點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群眾觀與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的群眾觀,并成為毛澤東思想的核心和靈魂,發(fā)展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
毛澤東群眾觀有著豐富的內容。早在1934年,毛澤東就指出:“革命戰(zhàn)爭是群眾的戰(zhàn)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盵9]第1卷,136“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盵9]第1卷,139認為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取得革命戰(zhàn)爭勝利的關鍵。 1943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qū)別,群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fā)點與歸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問題從群眾出發(fā)就好辦?!盵10]第3卷,71把想群眾之所想,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fā)作為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根本區(qū)別。1944年9月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盵9]第3卷,1004把人民的利益作為黨的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 1945年4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9]第4卷,1031提出“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9]第4卷,1039,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全黨全軍的行動指南。1945年6月11日,毛澤東在黨的七大致閉幕詞時,曾把人民比作“上帝”,表示人民是共產黨人最高的信奉對象。1945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的講演中指出:“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錯誤,定要改正,這就叫向人民負責?!盵9]第4卷,1128要求黨的一切工作都要為人民謀利益,對人民負責。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茸鰧W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請教,然后再下命令。”[9]第4卷,1441強調黨員和黨的干部要虛心向群眾學習,“拜他們做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裝懂。不要擺官僚架子”[9]第4卷,1481。1957年7月毛澤東告誡全黨同志:“共產黨員要善于同群眾商量辦事,任何時候也不能離開群眾。黨群關系好比魚水的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盵11]第5卷,459要求黨和黨的干部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任何時候都要和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
毛澤東的群眾觀伴隨著毛澤東的革命歷程,成為毛澤東思想的核心和靈魂,指導著黨的群眾工作不斷得到新的發(fā)展,使我們黨與廣大人民群眾建立起了血肉聯(lián)系,促進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勝利。因此,牢固樹立毛澤東的群眾觀,是中國共產黨人保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純潔的基礎。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是一個假馬克思主義者還是一個真馬克思主義者, 只要看他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的關系如何, 就完全清楚了。只有這一個辨別的標準, 沒有第二個標準?!盵9]第2卷,567
(一)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基石
鄧小平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1956年他在一次會見國際青年代表團時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含義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12]第1卷,257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根據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反復強調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于解放生產力、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為最高檢驗標準,都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1980年8月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指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極其艱巨復雜的任務擺在我們的面前。很多舊問題需要繼續(xù)解決,新問題更是層出不窮。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lián)系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盵12]第2卷,342始終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黨完成自己歷史使命的依靠力量。1980年12月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又進一步強調:“要堅決批評和糾正各種脫離群眾、對群眾疾苦不聞不問的錯誤。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盵12]第2卷,368要求努力幫助群眾解決困難,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
鄧小平“一切從人民群眾利益出發(f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群眾觀,是貫穿鄧小平理論的一根紅線,成為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和核心。
(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內容
江澤民根據改革開放和中國社會階層發(fā)生變化的實際,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1994年江澤民提出要“以人民群眾為本”的觀點,指出:“一切事情,都要順應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愿望去做,才能取信于民,我們的工作才能步步主動、節(jié)節(jié)勝利。這個歷史真理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13]第1卷,363-364要求黨員干部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為本,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方面創(chuàng)造出新的氣象。2000年2月江澤民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強調:“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xiàn)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盵13]第3卷,2把能否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衡量一個政黨進步與否的標準,作為我們黨建設的根本目標。在2001年7月江澤民指出:“八十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盵13]第3卷,271要求全體黨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13]第3卷,271。揭示了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本,歸根結底就是要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真正動力這個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把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最大政治。2002年11月江澤民在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做的報告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起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盵13]572要求把實現(xiàn)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改革和建設的根本出發(fā)點。
江澤民“以人民群眾為本,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群眾觀,來源于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又指導著發(fā)展變化的實踐,是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內容。
(三)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內涵
胡錦濤在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關注民生,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相聯(lián)系,系統(tǒng)深刻地闡明了什么是發(fā)展、靠誰發(fā)展、為誰發(fā)展和如何發(fā)展的問題。2002年12月胡錦濤在西柏坡考察時,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14]84。強調權力是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的。2003年7月胡錦濤《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又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是區(qū)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盵14]369告誡黨員和黨的干部,“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14]372。2004年3月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huán)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謀發(fā)展、促發(fā)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fā)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14]850把“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作為群眾觀價值目標。2004年9月胡錦濤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又指出:“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堅持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保證,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盵15]317賦予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時代特色。2008年9月胡錦濤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動員大會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科學發(fā)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我們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盵16]576既強調了人民群眾是社會發(fā)展的主體,又體現(xiàn)了黨的根本宗旨和執(zhí)政理念。
胡錦濤“親民、愛民、為民”群眾觀思想,貫穿于科學發(fā)展觀理論之中,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內涵。
(四)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習近平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背景下,繼續(xù)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尤其是把毛澤東群眾觀理論體系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去,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本。2013年3月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xiàn),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17]235深刻指出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依靠人民群眾。2013年6月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yè)和工作就無從談起?!盵17]309“我們要實現(xiàn)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盵17]309進一步闡述了依靠人民群眾的觀點。2013年12月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必須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愿、所創(chuàng)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fā)揮的作用?!盵17]697重申了人民主體地位的思想。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了依靠人民群眾管黨治黨思想,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zhí)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智慧和力量,從嚴治黨必須依靠人民。”[18]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又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fā)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yè)推向前進?!盵19]“一切依靠人民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群眾”成為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
(一)堅持和發(fā)展群眾路線是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指出:“立場,是人們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從根本上講是由人們的經濟政治社會利益和地位決定的?!盵20]19站在誰的立場上,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原則問題、階級立場問題。馬克思主義是在無產階級革命和實踐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必然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恩格斯曾指出:“共產主義作為理論,是無產階級立場在這種斗爭中的理論表現(xiàn),是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理論概括?!盵2]第1卷,291非常鮮明地表明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無產階級立場。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第1卷,413,始終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絕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jiān)督,而絕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絕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10]第3卷,809。
群眾路線強調“一切為了群眾”,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共產黨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決策問題和制定工作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才能站穩(wěn)人民群眾的立場;只有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堅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才能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的新變化,維護好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各方面的權益;才能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接觸中,不斷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不脫離、不動搖馬克思主義立場,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從而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純潔信仰。
(二)堅持和發(fā)展群眾路線是踐行馬克思主義觀點的內在要求
觀點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反映的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程度,與人們所處的地位和所持有的立場密切相關?!榜R克思主義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是對自然界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體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個組成部分之中,涵蓋面非常廣泛?!盵2]第4卷,20-21但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中,唯物史觀即歷史唯物主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晚年在總結馬克思的偉大功績時說,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一生中的兩大貢獻。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社會形態(tài)的運動規(guī)律,正是這兩大貢獻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現(xiàn)實,成為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主要內容。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一切社會發(fā)展都依賴于人民群眾的實踐,一切社會變革也都需要通過人民群眾的實踐來完成。黨的群眾路線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和完善,始終是圍繞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來推進和展開的,“一切依靠群眾”,充分相信群眾,緊密團結群眾,始終是黨的各項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因此,共產黨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首要的是要堅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正確性,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只有堅持群眾路線,牢固樹立“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堅持尊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使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主體、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主體,才能在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保持信仰純潔性。
(三)堅持和發(fā)展群眾路線是掌握馬克思主義方法的內在要求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手段。馬克思主義方法,“是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相統(tǒng)一的方法論,它是指導我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第4卷,23。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中包含著方法論,恩格斯曾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形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2]第4卷,644列寧也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者從馬克思的理論中,無疑地只是借用了寶貴的方法?!盵8]第1卷,60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就是共產黨人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指出:“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方法,必須學習和掌握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盵20]24群眾路線強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體現(xiàn)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體現(xiàn)了對人民群眾歷史地位和作用的尊重。毛澤東曾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10]第3卷,899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認識的主體。認識從實踐中來,主要是從群眾的實踐中來;認識回到實踐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眾的實踐中去。“如此無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10]第3卷,899因此,共產黨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僅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而且要學習和掌握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向人民群眾學習,及時把群眾創(chuàng)造的好經驗好做法集中起來,形成全局性的路線方針政策,然后再回到人民群眾實踐中進行檢驗,不斷完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黨做出的決策和決策的執(zhí)行充分體現(xiàn)民心民意,使黨的執(zhí)政實踐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共產黨人只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正確認識黨情、國情、民情,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不斷從人民群眾實踐中吸取經驗、智慧和力量,實現(xiàn)主觀與客觀相統(tǒng)一、理論與實際相統(tǒng)一,保持信仰純潔性。
[1]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中央編譯局.列寧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中央編譯局.列寧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中央編譯局.列寧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7]中央編譯局.列寧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中央編譯局.列寧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毛澤東.毛澤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江澤民.江澤民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1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1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18]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
[1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
[20]習近平.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J].求是,2010(7).
[責任編輯:張?zhí)炀癩
2016-08-2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元文化場域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5BKS106;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黨的群眾路線視閾下的黨的純潔性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4BDJ002。
張綱(1987— ),男,漢族,河南省商水縣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
D252
A
1002-6320(2016)06-00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