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穎 苑淑嬌
保定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高校思政課加強家庭美德教育的思考*
周穎**苑淑嬌* 1
保定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增強高校思政課家庭美德教育可有效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家庭道德建設基礎上不斷深化社會道德和職業(yè)道德,成長為新時代優(yōu)秀的人才,有助于培育優(yōu)良家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家庭美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措施
家庭是構建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家庭美德教育是當下四德教育之一,也是新時代社會人才培養(yǎng)中要求必須具備的思想道德品質之一。更是通過培育優(yōu)良家風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一、高校思政課加強家庭美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鞏固思政課地位,增強其實踐意義
高效思政課在加強家庭美德教育的過程中,可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的實踐意義,學生在未進入社會的大熔爐之前可以在思政課上學習到家庭美德教育知識,進而體現(xiàn)教育體系的科學化、條例化。在加強家庭美德教育基礎之上展現(xiàn)了高校思政課的德育功能,深化了其本質與現(xiàn)實貼近的含義,凸顯了思政課程的教育意義,因此在高校思政課上加強家庭美德教育可鞏固其地位,發(fā)揮其實踐性,讓家長、學校、學生均可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和實際意義[1]。在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課程內容不斷改革,不僅僅增強了學生的思想品德建設,也對高校思政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翼在增強學生家庭美德的基礎上充分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追求更高的素質培養(yǎng)目標。加強家庭美德教育,可教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貼近家庭活動,提升家庭榮譽感,改變其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促進其家庭美德意識的不斷形成。
(二)培養(yǎng)大學生責任感,提升文明意識
加強家庭美德教育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其社會文明意識,自覺履行其作為公民在社會角色中的義務。作為社會成員,在具備良好的公民責任意識前提下,可促進社會關系的正常運作并為社會貢獻力量,為社會結構的和諧運行提供一份保障。因此加強家庭美德教育可為學生創(chuàng)建出責任意識培養(yǎng)的良好環(huán)境,深刻反應自己在家庭中的不足之處,從根本形成“主動幫助家庭減輕負擔”“不讓家人擔心”的良好品質。并且在此基礎之上構建社會公德心和職業(yè)道德感,在工作中遵守職業(yè)道德操守,讓家庭美德、社會美德、職業(yè)美德融會貫通,彼此促進建設社會主義文明道德思想觀。
(三)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思政課程家庭美德教育下,可讓學生從家庭生活中展開實際思考,關注自身情感體驗和思想品德建設,進而展開獨立自主的探究,養(yǎng)成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家庭美德教育可啟迪學生思維意識,在家庭每一項細小的事情實踐下陶冶心靈感知,優(yōu)化美好品質,為正確觀念的養(yǎng)成提供有力的支撐。在思政課程的學習之下,學生不僅僅可以學習到家庭美德教育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在家庭實踐中予以檢驗,進而讓知識得到升華,不知不覺的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同時學生在思政課家庭美德教育下,通過正確的觀念的樹立才可以為社會發(fā)展、家庭和諧、文明社會的塑造持續(xù)不斷的貢獻出自身的才能[2]。
(四)營造優(yōu)良家風,同心共建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國要注重家庭建設,注重家風建設,讓家庭建設成為國家、社會以及民族發(fā)展的基點。體現(xiàn)了對我國億萬家庭的殷切期望,也證明了優(yōu)秀家庭、優(yōu)良家風的營造才是同心共圓中國夢的有力支撐,只有在和諧的家庭建設下才能樹立其良好的家風,才能讓家庭的責任擔當影射全社會、全中國[3]。而優(yōu)良家風的營造不僅僅是個人、是家庭的責任和義務,更是全社會公民的使命,也是學校的重要教育目標,高校思政課加強家庭美德教育對實現(xiàn)中國夢,共造優(yōu)良家風更是起到了不可預估的重要作用。
(五)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社會環(huán)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和一部分,其產生和發(fā)展是立足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上,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道德規(guī)范的結合體和表達[4]。家庭美德正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最善良和珍貴的道德思想文化,具備社會民族群眾的認可,體現(xiàn)民族精神的厚重,可凝聚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增強社會公眾有效的培養(yǎng)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高校思政課加強家庭美德教育正是響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求,為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所提供的必不可少的教育基礎,廣大學生在不斷增強家庭美德教育之下,才能更好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美德,進一步為共建和諧社會、發(fā)展社會主義做出新時代人才應有的貢獻。家庭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能讓個人認識到生命、生活的真諦,更加懂得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從而懂得奉獻和感恩,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落地生根。
二、加強高校思政課家庭美德教育的原則
(一)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統(tǒng)一性原則
加強家庭美德教育需要堅持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統(tǒng)一的原則,讓學校在意識到其重要性的基礎上動用社會教育資源,聯(lián)系公眾增強家庭美德教育力量從而提升教育成效。除了在學校教育以外,社會當中擁有較多的教育資源,尤其在網絡化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教育的豐富多樣性為學生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可在不斷的滲透下讓學生增強美德教育,成為具備高尚品質、較強責任心的新時代人才。只有在結合高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下,利用高校教育資源和社會團體以及社會媒體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才能更好的為學生進入社會、展開家庭美德教育學習提供堅實的后盾,充分發(fā)揮兩者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
(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統(tǒng)一性原則
加強家庭美德教育的理論教育即為系統(tǒng)講解理論知識,通過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讓學生認知到重要知識點,同時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實踐教育則是通過聯(lián)系實際的教育手法讓學生在貼近實際生活之下更加準確的感受、論證和掌握理論課程所教授的知識。在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統(tǒng)一教學原則之下,可幫助學生快速學習到家庭美德教育的內涵,并在實踐中以各種行為實施保證教育效果,提升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實踐教學可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教育的感受,培養(yǎng)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提升思想政治素質,進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好準備。
(三)教師主導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高校思政課加強家庭美德教育時需要遵循教師主導以及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原則,教師主導主要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展開課程的主持、把控課程的導向,以課程主持者和組織者的角色負責整個教學活動的規(guī)劃和實施。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以科學指導為導向,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手段,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總結分析并加以改正。學生則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其獨立性和自主性的意識,主動的參與到家庭美德教育活動中,積極學習課程內容并予以實踐,通過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行為。同時還要適時的依據(jù)教學內容發(fā)揮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性以及研究創(chuàng)新意識,在豐富的理論知識教育下提高主觀能動性,增強教學體驗,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四)教育和引導學生自我教育的結合原則
在高校思政課加強家庭美德教育中,不能僅依靠教師的教育,應當通過教育內容和教育活動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接受教學內容所體現(xiàn)的主要思想的同時以充足的動力將其轉換為自覺的自我教育行動。只有堅持教師教育和引導學生自我教育結合的原則,才能讓更好的達成思政課加強家庭美德教育的目標。學生是家庭美德實施的主體,教師僅僅是教育學生、引導學生的教育主導者,不可能時時刻刻監(jiān)督和指引學生如何去做、如何改進、如何生活,因此應當引發(fā)學生展開自我教育。讓學生將自身作為教育的對象,通過在實踐中的認識,逐步的控制和改進,形成正確的行為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
三、加強高校思政課家庭美德教育的建議和措施
(一)改善教學手段,運用實際案例引發(fā)學生共鳴
在高校思政課增強家庭美德教育中,教師應當積極找尋實際中的案例,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既為枯燥的課堂增添了故事的情趣性,也讓學生在實際案例中感悟到家庭美德的寶貴,進而增強自身思想道德建設。社會中有許多許多的案例展現(xiàn)了家庭美德,包括歷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有洪戰(zhàn)輝、戴玉花等人物,為困難的家庭始終堅持努力,最終成為社會典范。教師應當多多搜尋相關案例,在課堂中依據(jù)教學課程的安排用恰當?shù)姆绞竭M行教育,并在學生的積極發(fā)言下提升知識學習的效果。
(二)組織各種活動,增強學生美德建設
大學中的活動多種多樣,深受學生的喜愛,思政教師可充分利用大學優(yōu)秀的平展開各種活動,潛移默化的展開家庭美德教育活動。在各種組織活動中,不僅僅提升學生學習的欲望,還可以通過實際的活動感受到社會中美德建設的無處不在。活動正是家庭美德教育重要的載體,因此要增強學生家庭美德教育,必須通過有效的組織活動深層次的引導學生展開家庭美德學習。教師可聯(lián)系社會中的有效資源,邀請具有勵志人物來校展開講座引導學生感受美德思想;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家庭美德講座,通過名家的講解和事跡的頌揚不斷提升認知;此外還可以在班級展開演講比賽,讓學生自行搜集資料確定主題,講述身邊的家庭點滴,通過學生的感恩和實際教育啟發(fā)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三)增強實踐教學,不斷鍛煉學生家庭美德
實踐不僅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增強學生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只有在不斷的實踐教學中,才能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化為現(xiàn)實實踐能力,并在實踐下深化知識點的內容。此外,家庭美德教育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教育,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讓學生感悟到家庭美德的珍貴和必要,讓學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時時刻刻的以家庭美德的標準要求自己,發(fā)揮教育的實踐目標,實現(xiàn)教育的宗旨。因此教師必須增強學生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鍛煉學生的家庭美德精神,教師可借鑒以下兩種方式展開實踐教學,一為社會調查活動,組織學生以:“家庭美德模范”“我身邊的美德小事情”等為課題展開社會調查,通過實際的生活事跡感受到美德的無處不在;二為課堂實驗活動,可以讓學生依據(jù)日常的生活行為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美德習慣。
(四)課程巧設生活場景,增強學生感悟生活意識
高校思政課為有效加強家庭美德教育,應當改善目前沉悶的教育環(huán)境,力爭讓學生在積極、活躍的課堂中感悟生活、感悟家庭美德從而升華道德思想認知。無論是大學生還是社會中的群體,當在一定的情景下會刺激學生大腦進而產生一定的情感,教師應當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和情感特征,在課堂中通過直接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感悟到家庭美德的珍貴,在特定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家庭美德養(yǎng)成的欲望。例如教師可在課程教育中讓學生體驗現(xiàn)實生活中的角色,可確定一個“尊重父母,體諒父母”的主題,讓學生以小品的形式展開尊重父母,體諒父母的場景,同時再展開不尊重父母的情景,對兩個場景的效果進行對比,自身展開思考和反思,明確尊重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美德的必要性,從而增強后續(xù)家庭美德課程教育效果。
(五)展開自由討論,積極交流家庭美德感想
高校思政課上實施自由討論,有助于學生解決家庭美德學習過程中不清楚的問題,幫助辨析較為困難知識點和概念詞,讓學生在輕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通過自身積極的參與養(yǎng)成獨自思考、獨自學習的能力,進而逐步的培養(yǎng)學生家庭美德的意識。教師可讓全班同學就一個話題共同討論,也可分成幾個小組展開談論。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下,教師選擇一個恰當?shù)闹黝},讓學生發(fā)表自身不同的見解,由于大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和思想的不同,在積極交流和自身看法表達中更容易出現(xiàn)新穎的見解和獨特的看法。教師應當耐心傾聽學生的討論結果,對于學生家庭美德教育中所產生的困惑有所了解,進而通過恰當?shù)囊龑О盐諏W生的情感變化,將討論和交流逐步上升到更高的價值層面。
[參考文獻]
[1]熊平安.高校加強感恩教育的幾點思考[J].漢口學院學報,2010(12):32-34.
[2]朱瓊,徐年春.增強高職思政課"四德"教育有效性的關鍵問題[J].職業(yè)技術,2011(07):68-70.
[3]高荊梅.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豐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文化研究,2013(5):63-67.
[4]王澤應.中華家風的核心是塑造、培育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2):68-90.
**作者簡介:周穎(1971-),女,保定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苑淑嬌(1969-),女,保定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11-0011-02
*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弘揚優(yōu)良家風與躬行踐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HB14ZX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