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穎茹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0)
《樂記·樂化篇》之“樂樂”釋義
傅穎茹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0)
《樂記》作為先秦儒學音樂思想的代表作,其豐富的美學思想,對兩千多年來漢民族音樂的發(fā)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并在世界音樂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樂化》篇中說明了音樂與人的心理、品性以及政治之間的關系,旨在用音樂提高“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對人民實行教化,實現(xiàn)整個天下的大治。其中提出“樂者樂也”的命題,揭示了音樂本源問題,認為音樂是快樂、歡樂之情的表現(xiàn),歡樂是人之性情與生就有的,通過相應的聲音、動作表現(xiàn),這是自然之道。本文從對“樂樂”之釋義論證出發(fā),結合文字象形、音樂起源以及古代文獻記載等方面,對“樂”字兩種讀音的意義分別作出詳細解釋,對“樂者樂也”命題更深入地理解,從而分析“樂Yuè”與“樂Lè”之間存在的密切聯(lián)系,以及由此引發(fā)了有關音樂教育的感想。
樂者樂也;樂之起源;寓教于“樂”
《樂記》又稱為《禮記·樂記》,中國儒家音樂理論專著。這部著作中同時具備了漢代經(jīng)濟學觀念、先秦儒家禮樂思想以及上古音樂思想,對儒家古代音樂文化思想進行較為完整的闡述和總結。《樂記·樂化篇》中說明了音樂與人的心理、品性以及政治之間的關系。正因為音樂與情感有密切的聯(lián)系,儒家提出“樂者樂也”,即將音樂和快樂等同,認為“人心感于物”,因此產(chǎn)生了音樂,音樂是人生在世的必需品,樂(yue),即是快樂情感的抒發(fā),是人情所不可避免的天生的情感表露。統(tǒng)治者可以利用樂影響人的心理、引導人的行為,從而實現(xiàn)整個天下的大治?!皹氛邩芬病?,前面的“樂”念Yuè,后面的“樂”念Lè,因“樂Lè”成“樂Yuè”,因“樂Yuè”而得“樂Lè”。本文從對“樂”字字源的研究出發(fā),結合文字象形、音樂起源以及古代文獻記載等方面,對“樂”字兩種讀音的意義分別作出詳細解釋,對“樂者樂也”命題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分析“樂Yuè”與“樂Lè”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以及由此引發(fā)了一些感想。
首先,我們對“樂”字作解釋,孫詒讓注:“《說文·木部》云:‘樂,五聲八音總名’,引申為哀樂之樂,此第二‘樂’字用引申之義。”音樂以五聲八音之樂存在;哀樂之樂則被賦予了主體的情感。另有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樂(快樂),(古)來藥;”“樂(音樂),(古)疑藥?!笨梢钥闯龆吖糯x音并不完全相同?,F(xiàn)代字典中“樂”為多音字,讀音分Lè和Yuè兩種,讀音為Lè時,主要意思為喜悅、愉快、享受、對某事甘心情愿;讀音為Yuè時,主要意思為和諧成調的音樂。作為一個字的兩種讀音,“樂Yuè”與“樂Lè”之間存在怎樣的聯(lián)系呢?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音樂所能表達的情感是豐富的,而在先秦時代,是以表達主體快樂情感為主的,這一觀點從遠古時期甲骨文字中可以得到一些考證。與“樂”字相關的甲骨文為,對它的形態(tài)有如下幾種見解:第一,它的形態(tài)主要表達的意思是絲弦附在木器之上,即撥弄琴弦發(fā)聲的樂器;第二,則認為是將鼓置于木架之上,這一解釋出自《說文解字》東漢許慎對這一文字的闡述。上述兩種解釋都認為它是表現(xiàn)某種樂器形態(tài)的象形文字,使人們聯(lián)想到彈奏樂器并由此產(chǎn)生的喜悅之情。第三,部分學者認為該字形態(tài)表示成熟的谷類,用于表達在農作物成熟待收之際人們的喜悅之情,隨之進行歌舞活動。將樂與農作物成熟關聯(lián)起來,充分體現(xiàn)了遠古時期人們對音樂和快樂的理解,即用音樂表達內心的歡喜。另外, “喜”字也常用來表達快樂之意,與“喜”字相關的甲骨文為,使用樂器鼓的形狀來表現(xiàn)喜悅之情。我們從“樂”和“喜”的甲骨文字中對“樂者樂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學者們對于音樂起源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對此有勞動說、游戲說、模仿說、求愛說等,音樂是人類生活的產(chǎn)物,這些說法的相似之處在于無論哪種說法都認為人們最初通過音樂來表達的情感主要是愉悅的、快樂的。勞動說認為人們通過吆喝減少體力的消耗,游戲說認為人們利用音樂開展娛樂活動,模仿說認為通過模仿自然界中的聲音獲得快樂,求
愛說認為通過音樂吸引對方并向愛人表達喜愛之意,這些說法都表現(xiàn)出音樂可以幫助人們實現(xiàn)放松和快樂的目的。比如“生活在遠古時代的先民們,常在狩獵之前或之后,進行模仿狩獵對象和狩獵活動的化裝跳舞,借以進行狩獵操練和鼓舞人心,或者用以慶祝集體狩獵的勝利,并抒發(fā)歡樂心情”。
同樣,《樂記》中對音樂起源也進行了闡述,《樂本》篇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也?!币魳返漠a(chǎn)生是因為人們的情感受到外在事物的刺激發(fā)生變化,用音樂來表達。人們通過口表達出“聲”,“聲”有了抑揚疾徐的變化時就成了“音”,對“音”進行模仿譜曲,輔之以舞蹈,從而產(chǎn)生了“樂”。音樂成為了情感的語言載體,能夠使人快樂,影響人的情感。
《呂氏春秋》中的《葛天氏之樂》,三人執(zhí)牛尾,踏地而舞,這種舞蹈主要表達人們在進行農業(y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快樂之情,同時人們企圖通過音樂寄予繁榮興旺、崇拜圖騰、對上天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從中可以看出“樂Yuè”與“樂Lè”息息相關。
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通過藝術形式對內心情感進行宣泄,包括詩、樂、舞等形式。從現(xiàn)存的一些以節(jié)奏為主的音樂中亦可以發(fā)現(xiàn),比如非洲鼓樂,從其急促狂熱的節(jié)奏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對于生存和生活的熱愛以及強烈追求。
《樂記》中“樂者樂也”的命題,表現(xiàn)了音樂和人們情感之間相互的關聯(lián)。而說到“樂Yuè樂Lè”讓我聯(lián)想到《〈孟子〉兩章》的《莊暴見孟子》,其中有言“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對此有解釋稱“樂樂”中的第一個“樂”字音為Yuè,第二個“樂”字音為Lè,這句話的意思是(孟子)問道:“一個人欣賞音樂和眾人一起欣賞音樂得到的快樂,哪種更加快樂?”然而最近在搜集資料中無意看到對這句話的另一種詮釋,認為“樂樂”應該讀“LèYuè”,依據(jù)是,如果理解為“樂Yuè樂Lè” ——欣賞音樂,快樂,則這兩個“樂”形成了一種承接關系,但是從漢語結構中的承接條件可以看出,在兩個動詞(或動詞與形容詞)之間必須至少具備虛詞或其它成分。而在“樂樂”兩個字之間沒有虛詞或其它成分,因此不能用以表示承接關系。而構成動賓關系的話,念為“LèYuè”,即兩個“樂”字分別為意動詞和名次,意為“以音樂為樂”,這句話的意思即可解釋為:一個人以(欣賞)音樂為樂,和與眾人一起以(欣賞)音樂為樂,,哪種更加快樂?對這一句古文中“樂樂”讀音的兩種詮釋都有其合理性,但都表達出欣賞音樂是快樂的這一觀點,音樂形成的初衷就是為了給人提供快樂,音樂可以悅耳賞心,人們逐漸接受了音樂這一藝術形式,當人們需要表達內心的“樂Lè”時,通過載歌載舞的形式進行表達,即為“樂Yuè”, “樂Yuè”與“樂Lè”相互關聯(lián)貫通。
趙曉生先生的“樂Yuè”即“樂L蔓樂Lè”就是“樂Yuè”的“寓教于樂”教學法讓我們受益匪淺,“以樂習琴,習琴為樂,樂中寓教,樂中育人,樂中取樂,樂中作樂”。音樂是人類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方式,音樂教育,也應該圍繞情感來開展。說到這里我也有一些新的感悟,寓教于“樂(音樂、快樂)”,“樂”是載體,也是目的。一方面,通過音樂教育服務于社會的安定與和諧,另一方面,通過音樂教育愉悅人的身心,滋養(yǎng)人的生命。儒家提倡“樂而不亂”,即真正的快樂需要合與禮,音樂作為調和人心、調和社會階層矛盾、移風易俗的重要手段對后世的影響頗深,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這種思想仍隱約可見。
從遠古時期到西周,《樂記·樂化》中的“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必發(fā)于聲音,形于動靜,人之道也。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于此矣。”對這一時期人們對于音樂的審美觀念進行了全面的概括。通過以上“樂樂”之釋義,從文字象形、音樂起源以及古代文獻記載等多個方面論證了我國早期音樂以表達快樂情感為主的藝術特點,揭示了“樂Yuè”與“樂Lè”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深入理解“樂者樂也”的命題,因“樂Lè”成“樂Yuè”,因“樂Yuè”而得“樂Lè”。
[1]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2]李純一.先秦音樂史[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3]楊華.先秦禮樂文化[M] .武漢: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4]王祎.《禮記·樂記》研究論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6]李曙明.音心對映論——《樂記》“和律論”美學初探[J].北京:人民音樂,1986(2).
[7]高靜,李平. 論我國早期音樂“以樂為主”的藝術特點[J].南寧:藝術探索,2008(3).
J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