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武(重慶出版集團,重慶, 400061)
?
出版業(yè)變革時代傳統(tǒng)出版社圖書編輯的應對策略
張立武
(重慶出版集團,重慶, 400061)
[摘 要]媒介融合給出版領域帶來深刻變革,讀者對內容的個性化、生活化和時效性需求,要求編輯工作增加技術含量、策劃的選題更貼近生活并提高工作效率。但傳統(tǒng)出版社編輯工作存在效率低下、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編輯人員技術儲備不足、版權意識不強等問題,無法有效滿足這些新要求。因此,編輯必須加強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和產業(yè)意識,加強業(yè)務技能學習,提升編輯力。
[關鍵詞]傳統(tǒng)出版 編輯 媒介融合 移動閱讀 編輯力
Suggestions about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in the Changing Era for the Editors of the Traditional Publishing House
Zhang Liwu
(Chongqing Publication House, Chongqing, 400061)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changes in the publishing field brought by media convergence,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editorial work. Then, it puts forward many suggestions, including learning the theory of editing to enhance the editorial force, learning computer skills to strengthen the editorial abili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publishing Editor Media convergence Mobile reading Editorial force
《編輯之友》2015年2月刊總結了2014年新聞出版業(yè)最具影響力的十大關鍵詞——改革方案、資本融合、跨界融合、眾籌出版、實體書店轉型、文化創(chuàng)意、數字出版、版權保護、移動閱讀、童書出版。顯然,出版業(yè)跨界大融合大發(fā)展時期已經到來。特別是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臺的《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推動下,出版業(yè)跨行業(yè)、跨媒體、跨國融合的發(fā)展態(tài)勢已粗具規(guī)模。例如,長江傳媒旗下的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與山東水滸書業(yè)有限公司合并成立山東長江水滸文化傳媒公司,鳳凰傳媒開始投資影視業(yè),時代出版社與安徽大學聯合成立影視中心。同時,隨著互聯網、有線網、移動網絡的融合,讀者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消費者轉變成信息傳播者,傳播領域發(fā)生巨大變化,2012年《三聯生活周刊》就驚呼“自媒體時代”已然到來。出版業(yè)面臨的這一系列深刻變化,給傳統(tǒng)出版社的圖書編輯工作提出新要求,圖書編輯人員必須去除工作中的積弊,積極應對,才能充分發(fā)揮已有的優(yōu)勢,提高工作效率,履行傳播知識和傳承文化的使命。
自2001年9月17日我國簽署“入世”協(xié)議以來,傳統(tǒng)圖書出版社一直面臨著一系列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挑戰(zhàn)。通過轉企改制等改革舉措,傳統(tǒng)出版社成功地應對了這些考驗,競爭實力不斷增強。但隨著近幾年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及三網融合,移動閱讀成為主要的閱讀方式和消費方式,讀者成為傳播的核心,這就要求內容生產者更加重視目標讀者因素和優(yōu)勢內容資源。因此,如何圍繞讀者需求第一時間獲取資源或開發(fā)出新選題,做出更有個性、更貼近讀者生活、更具時效性的內容產品,成為評價編輯能力和編輯工作績效的關鍵指標。
1.1 讀者對內容的個性化需求,要求編輯工作增加技術含量
移動閱讀時代,讀者或消費者更偏愛閱讀輕松的圖文作品,他們不僅對圖片更敏感,而且偏愛輕松的休閑式圖片,甚至要求為內容搭配伴奏音樂或穿插視頻動畫。這就要求傳統(tǒng)編輯工作增加技術含量,能夠運用各種軟件更好地編輯加工圖片和音視頻內容,為讀者提供更適宜淺閱讀的內容產品,而且要注重內容的差異化。
1.2 讀者對內容的豐富性和生活化需求,要求編輯策劃的選題更貼近生活
移動閱讀時代,讀者采用智能手機、iPad、kindle等移動閱讀設備閱讀。移動閱讀的特點使讀者偏愛的內容更豐富、更廣泛,從網上傳播的內容看,化妝、烹飪、理財、心理、手工拼布、插花、言情小說等與生活密切相關或有利于放松心情的品類較受歡迎。這意味著編輯策劃選題必須更多元化,更貼近讀者生活。
1.3 讀者對內容的時效性需求,要求編輯工作提高效率
身處大數據時代,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讀者隨時在獲取身邊的熱點信息內容,他們的興趣會被不斷冒出的新觀念吸引。這就要求編輯工作提高效率,編輯策劃要具有前瞻性,要借助新媒體推送新奇的內容和經過全新編排的經典內容。同時,要隨時捕捉消費者對內容的反饋信息。還要及時獲取競爭對手的產品方向、定價策略、宣傳活動等信息并采取應對措施,以在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傳統(tǒng)出版社的編輯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效率低下、同質化、線性化、前瞻性不足等局限,無法充分滿足出版業(yè)變革對編輯工作的要求。
2.1 編輯工作效率低下
傳統(tǒng)編輯工作流程漫長,效率不高。其一,不少出版社在規(guī)劃選題的方向和規(guī)模時沒有經過充分論證,很多選題不成熟,加之后期工作未落到實處,實現率較低。其二,編輯同時負責選題策劃、文字處理、編務、財務核算、市場宣傳推廣等多種工作,往往很難在有限的時間里把各項工作做到盡善盡美,甚至影響內容加工質量,導致有些產品差錯率超標,缺乏創(chuàng)意,產品同質化,退貨率高居不下。其三,審核流程嚴格,審批程序較多,一本書從策劃選題到編輯、印刷、成書入庫、終端上架通常需要審批簽字數十次,歷時幾個月。
2.2 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
傳統(tǒng)出版社的編輯工作受紙質出版環(huán)境的束縛,思維定格在“來稿加工—印刷出版—宣傳”模式里,對圖書的編輯停留于審讀導向和文字差錯把關,創(chuàng)新性深加工做得不夠,圖書宣傳文案的推敲也有待錘煉,對作品更深入更立體化的多維開發(fā),如開發(fā)游戲、動漫和影視,更是遠遠不夠。
2.3 編輯人員技術儲備不足
傳統(tǒng)出版社編輯人員盡管學歷都在本科以上,碩士、博士不少,但多是傳播、編輯、中文、財經等人文社會科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很多新編輯在編輯理工科類圖書時,還有很多編輯規(guī)范標準要熟悉;在面對以互聯網與移動智能系統(tǒng)引領的新技術出版?zhèn)鞑ヌ岢龅奶魬?zhàn)時,操作更顯力不從心。如果編輯能掌握對圖像的編輯處理技術、數字存儲技術、電子防盜版等方面的技能,很多經典讀物或許會在移動閱讀時代重新煥發(fā)生機。
2.4 編輯人員版權意識不強
編輯人員版權意識不強主要體現在對網絡熱點小說的版權跟蹤做得不夠,忽略引進版圖書的插圖和電子版權,出版物的電子版權保護以及相關作品電視、電影版權的占有意識不強等方面。此外,封面版權、插圖版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授權手續(xù)不完善、前瞻性不夠,電子版圖書的防盜版意識有待加強。
面對新技術、新媒體對出版業(yè)的顛覆性挑戰(zhàn),傳統(tǒng)出版社的編輯應該抓住機遇,充分認識到編輯工作的本質即內容加工。編輯工作是基于作者原創(chuàng)的再創(chuàng)作,是一種體現差異化、增加內容附加值的工作。盡管傳播媒介在更新、傳播向度在變化、傳播環(huán)節(jié)在縮減,但“內容+傳播”的規(guī)律沒變。因此,編輯應該正視挑戰(zhàn)與不足,積極應對挑戰(zhàn)。
3.1 加強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
其一,編輯人員要提升政治覺悟,樹立職業(yè)榮譽感,做文化產業(yè)守夜人。編輯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作為文化產品內容的選擇者、策劃者、加工者和推薦者,編輯在推動中華文化偉大復興中,肩負著總結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任,對文化傳播的方向和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編輯應該以此為榮。其二,編輯人員要認識編輯工作的重要性,開拓視野。媒介融合時期,編輯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編輯要樹立大文化、大編輯、大媒體的理念,用更加寬廣的文化視野,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履行文化使命。文化產品的生命力在于質量,出版物的質量首先是內容質量,而內容質量主要由編輯環(huán)節(jié)決定。其三,增加創(chuàng)意性,嚴把內容關,有所為有所不為。移動閱讀時代,傳統(tǒng)出版社的編輯應該適應的是傳播方式改變的挑戰(zhàn),對內容進行適應性編輯加工,但不能被讀者牽著走,應該創(chuàng)意性地實現內容的圖文化,增加內容的趣味性和貼近性,創(chuàng)新性地針對“深閱讀”與“淺閱讀”推送差異化產品,杜絕“三俗”內容。
3.2 樹立產業(yè)意識,做合格的出版人
其一,培養(yǎng)效率意識。編輯管理應該實施項目制,讓策劃能力強的編輯提升策劃效率,讓精于文字的編輯靜心做好內容差異化設計與文字處理,這樣才能各司其職,既把好質量關,又激活創(chuàng)造力,提高編輯工作效率。其二,培養(yǎng)成本意識。編輯應對所策劃圖書的成本效益進行仔細預算,做好創(chuàng)收節(jié)支工作,同時要有一定的風險意識,以大膽創(chuàng)新的內容為風險作支撐。其三,培養(yǎng)前瞻性思維。大數據時代數據是豐富的資源,編輯可以根據有效的數據分析,獲取關于社會熱點、讀者興趣、競爭者策略、科技發(fā)展新成果、網絡人氣作品及潛力作者等信息,及時作出前瞻性預測,為圖書編輯出版作好前期策劃。其四,提升法律意識。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出版行業(yè)也不例外。在自媒體時代,大量圖片、作品在微博、微信、QQ上傳播,但多數內容是有版權的。編輯人員要有高度的版權意識,在選取享有版權的圖片等作品時應該根據正規(guī)程序向版權所有者購買版權,在向目標讀者提供自己策劃的有潛力的內容作品時,要有完善的授權手續(xù),文字內容、圖片或約稿繪畫的插畫都應有權利授予條款,推送內容應謹防抄襲、盜版等。
3.3 加強業(yè)務技能學習,提升編輯力
編輯應在具備獲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裝幀審美能力、組織執(zhí)行策劃能力等傳統(tǒng)編輯力之外,補充發(fā)現力、取舍判斷力、決斷力、呈現力等新的能力。一方面,編輯要加強業(yè)務能力學習,提升職業(yè)敏感度。策劃編輯應該多關注市場,分析優(yōu)秀圖書的暢銷案例,歸納出可以復制和創(chuàng)新的經驗,比如內容加工、宣傳活動、推廣渠道策略、具有力度的促銷活動、暢銷書榜的內容特質等。多向民營書商、成功的出版社、優(yōu)秀的編輯學習。此外,應大膽實踐,積極參與編輯部與項目部的策劃編輯實踐,與同事分享心得,交流經驗,一起成長提高。另一方面,編輯要積極參加在職業(yè)務培訓,掌握更多新技術。無論是策劃編輯還是文字編輯,都應積極參加出版社安排的培訓課程,向老師、行業(yè)精英及專業(yè)領域的技術專家學習和請教,特別是參加有關計算機知識如辦公自動化(ERP系統(tǒng))、計算機圖像處理、數字存儲、內容傳輸、防盜版技術等的培訓課程。
三網融合對傳播內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傳統(tǒng)出版社的編輯,應該認識到挑戰(zhàn)中的機遇,堅定職業(yè)榮譽感,積極應對。應加強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學習新的數字和圖像處理技術,提升編輯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前瞻性思維、立體思維。應創(chuàng)造性地整合內容資源,增加內容的趣味性,把好內容質量關,做優(yōu)秀的內容加工者和知識傳播者。
參考文獻
[1]楊明,陳少志.數字出版人才策劃能力構成及其培養(yǎng)模式分析[J].出版科學,2014,22(6):27-30
[2]肖東發(fā),卞卓舟.2014年出版產業(yè)十大關鍵詞解讀[J].編輯之友,2015(2):5-9
[3]張文鴦.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出版社的發(fā)展路徑[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5(1):32-34
[4]馬振貴.移動閱讀:內容才是王道[J].上海信息化,2013(9):42-44
[5]黃曉燕.數字出版時代編輯職能探析[J].出版科學,2015,23(1):27-28
收稿日期:(2015-04-07)
[作者簡介]張立武,重慶出版集團科韻公司編輯。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5853 (2016) 01- 003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