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民國時期古籍叢書出版的主要方式*

2016-02-12 21:47崔建利
圖書情報研究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石印原書鉛字

崔建利

(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聊城252059)

民國時期古籍叢書出版的主要方式*

崔建利

(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聊城252059)

逐一介紹民國時期古籍叢書出版的三種主要類型:雕版印刷、影印和排印。傳統(tǒng)的雕版印刷在民國時期古籍叢書出版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主要以私刻為主,坊刻與官刻則相對稀少;影?。ㄕ障嗍。┖豌U字排印成為這一時期圖書出版的主流印刷手段,影印主要有原樣影印、縮印、對原書行格重新剪切拼接后重印以及將原書內(nèi)容重新抄寫后再攝影縮印等四種樣式;在工藝上,與傳統(tǒng)雕版印刷、影印相比,鉛字排印體現(xiàn)出一定的優(yōu)越性,而在形式上,民國初期的鉛印古籍叢書大多完全模仿雕版古籍的裝幀方式,使得其版面構(gòu)造、行款、裝幀等與雕版古籍幾無二致。

民國古籍叢書雕版印刷影印鉛字排印

從出版方式上看,民國時期的新出古籍叢書主要有雕版印刷、影印和排印三種類型。

1 雕版印刷

“中國是印刷術(shù)的發(fā)源地,千百年來,雕版印刷等傳統(tǒng)的印刷方式始終占據(jù)著統(tǒng)治地位?!盵1]晚清以降,隨著西方現(xiàn)代印刷術(shù)的傳入,古老的中國雕版印刷術(shù)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但是,雕版印刷在我國作為一種主流印刷術(shù)畢竟有著千余年的歷史,多快好省的洋裝書在很多民國文士心目中怎么也無法取代雕版古籍的那份厚重和典雅。再加上當時社會離亂紛爭,傳統(tǒng)雕版古籍日漸減少,所以,許多學人、顯宦或藏書家等仍樂于用傳統(tǒng)雕版印刷來刻印典籍。從刊刻主體來看,民國時期的雕版古籍叢書主要以私刻為主,坊刻與官刻古籍叢書則相對稀少。

1.1 私刻

私刻亦稱家刻,是指私人出資??虉D書。由于刻書人以自己的名望為重,往往對于書本進行精細的校訂或選擇優(yōu)秀的善本作底本進行刊刻,所以私刻本的質(zhì)量較高。就不同社會階層來看,藏書家是民國時期私刻古籍叢書的主體?!斑@些人大多各有專長,且私家藏書豐富”[2],象陶湘、董康、徐乃昌、劉承干、張鈞衡、劉世衍等人為代表的藏書家暨刻書家,他們往往憑借著自己對古籍善本的濃厚興趣,利用各種途徑收集宋、元、明孤本,并不惜工本加以翻刻,其刻本精美程度、??彼街弊匪卧浒?。比如董康刻書從來不顧惜本錢,校勘、寫手、刻工都聘任高手,紙墨之選亦精益求精,所刻《誦芬室叢刊》、《讀曲叢刊》等刻工甚精,艷稱書林,魏隱儒曾稱曰:“董氏刻書重視質(zhì)量,紙用上等棉連或六吉料半,墨選上等黃山松煙或五百斤油。選擇底本也非常認真,均經(jīng)校勘而后付梓,為藏家所稱譽?!盵3]陶湘所刻《百川學?!?、《儒學警悟》等,則堪稱影宋本之典范。安徽南陵徐乃昌“朝訪殘碑夕勘書,君家故事有新圖。衣冠全盛江南日,儒吏風流總不如”[4],其所刊刻的影宋本《隨庵叢書》、《唐女郎魚玄機詩》,影元本《樂府新編陽春白雪》、《蒼崖先生金石例》等都摹刻逼真,刀法工致,成民國私家雕版古籍之精品。貴池劉世珩摹刻的《玉海堂影宋元本叢書》、《宜春堂影宋巾箱本叢書》等亦為時人所尚。

民國時期私刻古籍最多的當屬浙江南潯劉承干。其嘉業(yè)堂藏書樓匯集了當時散佚的多家藏書約1.3萬種,18萬冊,“收藏遂富甲海上”[5]。依靠豐富的藏書,劉承干共刻印了二百多種古籍,其中就包括《嘉業(yè)堂叢書》、《求恕齋叢書》等大型叢書。劉氏刻書精益求精,曾聘請著名版本家繆荃孫為所刻之書作校,請最善于摹寫各類字體的湖北人饒星舫為書版寫手,請享有“天下第一好手”之譽的武昌人陶子麟進行雕刻,故嘉業(yè)堂所刊之書以精美典雅著稱。劉氏刻書不是為了營利,或自藏,或送給學人,于近代古籍的傳承和流布,功不可沒。版本學家胡道靜曾贊曰:“所致孤秘,棗梨以行,于是老儒之占畢,介士之孤憤,系一線于不墜,主人之功為尤不可沒也”[6]。

1.2 坊刻

古代書坊是一種具有商業(yè)性質(zhì)的私人出版、發(fā)行單位,又稱書肆、書林、書堂、書鋪等。書坊所刻的書,版本學界稱為“坊刻本”或“書坊本”。書坊是我國古代圖書出版和流通最重要的載體,從書籍的總生產(chǎn)量看,坊刻本的比例要遠遠大于官刻和家刻。但進入民國以后,隨著新的印刷技術(shù)的推廣,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坊大多采用新式印刷技術(shù)而變?yōu)楝F(xiàn)代印刷企業(yè),如開設于明代萬歷間的蘇州席氏掃葉山房,其刻書遠近聞名,久盛不衰,“販夫盈門,席氏之書不脛而走天下”[7],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書坊之一,直到建國后的1954年才關(guān)門,但從清末開始,掃葉山房便開始采用新興的印刷技術(shù),陸續(xù)添置鉛印、石印等新技術(shù)設備,到民國時期已完成從以雕版印刷為主的書坊向現(xiàn)代印刷企業(yè)的轉(zhuǎn)型,基本上不再從事雕版印刷業(yè)務了。其他僅存的一些書坊,大多變?yōu)橐猿袛埖癜婵虝鴺I(yè)務為生的刻字鋪或販賣新、舊圖書為主的書店。所以,民國時期傳統(tǒng)意義上的坊刻本古籍并不多見。當然,有些書坊也自行編纂并刊刻一些古籍叢書。像創(chuàng)建于民國十二年(1923)的揚州著名書坊陳恒和書林,坊主陳恒和念及鄉(xiāng)幫文獻“零落殆盡”,于是有編刻《揚州叢刻》之意,“謀之恒娘,恒娘大喜,遽出私蓄以佐其成。于是搜集先哲所著凡廿四種底本,別寫付刊,命之履恒職??敝?,五閱寒暑乃克畢工”[8]??梢?,為了這部《揚州叢刻》,坊主陳恒和幾乎是全家上陣,甚至動用了老伴的私蓄?!稉P州叢刻》不僅是近代以來揚州文獻的首次大規(guī)模結(jié)集出版,同時也堪稱民國時期坊刻本的典范之作。當然,《揚州叢刻》的刊刻主旨在于傳承和流布鄉(xiāng)幫文獻,這與傳統(tǒng)意義上以營利為目的甚而偷工減料、粗制濫造的坊刻行為不可同日而語,就這點來看,《揚州叢刻》又具有濃厚的家刻特征。

1.3 官刻

官刻本即由“各級官府及其附屬機構(gòu)所刻的書”。民國時期由于社會動蕩不安,并不存在專門的官府出書機構(gòu),但官府及其附屬機構(gòu)組織編纂出版的圖書并不在少數(shù),只不過這些書大多是通過相關(guān)出版企業(yè)采用現(xiàn)代印刷技術(shù)進行出版的。比如廣東省政府組織編纂的大型地方古籍叢書《廣東叢書》,即是委托商務印書館用影印或排印的方式出版的。云南省政府組織編纂出版的《云南叢書》,雖是刻本,但大部分是對所收叢書子目原版片進行的重新刷印,只對個別絕版子目進行了重新刻版。當然,有些政府部門或其下屬單位也偶有組織或出資編纂并刊刻古籍叢書之舉,像浙江省圖書館1916年所刻《蓬萊軒輿地叢書》等。

2 影印

民國時期的古籍叢書影印主要指照相石印,即以照相底片為轉(zhuǎn)印材料進行制版印刷,不會改變原始文獻的版本特征,故被稱為影印。照相石印可以完整地復制或再現(xiàn)古籍樣式和版本特征,因此成為民國時期古籍復制暨大型古籍叢書出版的重要方式。

照相石印是制版照相術(shù)應用于石版印刷的產(chǎn)物。同雕版印刷與手寫或手繪直接上版的石印相比,照相石印具有諸多優(yōu)點,正如民國時期的版本專家孫毓修所言:“摹寫上版,雖字畫不改,終覺貌似而神遺,攝印則神貌兼至,其善一矣;古書多一斟錄,則多一謬誤,故書貴原本,攝影既不煩斟錄,自不失本真,其善二矣;鏤版可以傳久而不能速成,攝印則可速成而亦能傳久,其善三矣?!盵9]從應用范圍來看,民國時期的照相石印幾乎可以和鉛字排印分庭抗禮,成為當時應用最廣的兩種古籍叢書出版方式。

“1840年,照相術(shù)通過照相石印術(shù)首次應用于印刷,并于1859年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照相石印術(shù)需要將書頁的照相底片投影到用感光乳劑處理過的石頭上,到1882年,這種技術(shù)已經(jīng)變成了上海西式印刷機構(gòu)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10]79通過美國人芮哲非(christopher A.Reed)所著《谷騰堡在上海:中國印刷資本業(yè)的發(fā)展(1876-1937)》中的這段引述,我們基本上可以了解到照相石印術(shù)的主要機理及其在中國的大致發(fā)展歷程。通俗地說,照相石印術(shù)主要是通過對底本照相的方法,先將圖文制作在轉(zhuǎn)印材料上,然后再將轉(zhuǎn)印材料上的圖文轉(zhuǎn)移到石面上進行印刷,這一過程又稱“落石”。照相石印不僅可完全復制底本原狀,印刷速度也大大提高,正如時人黃協(xié)塤在《淞南夢影錄》中寫道:“石印書籍,用西國石板,磨平如鏡,以電鏡映像之法,攝字跡于石上,然后傅以膠水,刷以油墨。千百萬頁之書不難競?cè)斩?,細若牛毛,明如犀角。”[11]因為照相石印可以將所拍底片任意縮放,因此,民國時期通過照相石印出版的古籍叢書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2.1 原樣影印

即將原書攝影后按原書開本大小進行石印。這種方式可以對底本進行原樣復制,特別是采用彩色照相技術(shù)后,所印新書采用與原書一樣的裝幀方式,幾可達到亂真的程度。缺點是紙張耗費多,成本高,企業(yè)為追求經(jīng)濟效益,除非有公家或私人出資定制,或藏書家為復制某些稀有文獻而進行少量印刷,一般很少在市場化出版中采用這一方式。

2.2 縮印

即將原書攝影后縮小開本進行石印,以達到節(jié)約成本或減少書籍體積的目的。因雕版古籍字體不會太小,經(jīng)適當縮印后仍舊無礙閱讀,但書的開本、體積小了,易于存放和攜帶,既減少了商家成本,又適應大眾閱讀的需求,因此,縮印成為民國時期古籍影印最為普遍的出版方式。大型古籍叢書中的子本縮印除了可以減少叢書體積外,還起著使整部叢書在外觀、開本方面整齊劃一的作用。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叢書集成初編》中就有許多影印本,無論原版開本多大,在除去版心后,一律縮印成為32開本;同樣,在影印《四部叢刊》時,將所影印古籍均縮印為高200毫米、寬132毫米的小開本,只是在各書前牌記中,對該書所據(jù)原底本的尺寸大小作了記錄。除了上述單頁縮印外,還有拼頁縮印,就是根據(jù)原書版面和字體大小,把原書若干頁拼在一起分成若干欄,拍照后再縮?。夯蚴窃瓡鴥身摲稚舷聶谄闯梢豁?,或者是原書四頁分上下欄拼成一大頁,還有的甚至是原書九頁分三欄拼成一大頁,等等。拼頁縮印多用在影印大型套書或叢書時,商務印書館的《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即將《四部叢刊》的四頁縮拼成一頁,改線裝為平裝或精裝而成。另外像開明書店影印的《二十五史》等,都是拼頁縮印。

2.3 對原書行格重新剪切拼接后重印

雕版古籍刻印完成后多將每頁自版心對折進行裝訂,每半頁多少行、每行多少字也成為該書最重要的版本特征之一。影印古籍叢書時,為了增加該叢書每頁的內(nèi)容以相應減小該叢書的頁碼或體積,除了上面提到的去掉版心后將兩半頁拼接成“親密無間”的一頁外,還可以將某種書里下一頁的一兩行甚至半頁剪切后拼接到該頁上面,把原書一頁半、或兩頁、三頁甚至更多頁合并成一大頁,攝影縮小后石印。這樣可以在保持叢書內(nèi)容完整的前提下大大減少整部叢書的冊數(shù),不僅售價降低,而且方便了閱讀和典藏。

2.4 將原書內(nèi)容重新抄寫后再攝影縮印

這種方法影印的古籍與手寫上版的石印古籍在版式特征上完全一致,多為正楷手寫體上版。不同之處在于一是用手寫件照相底片制版,一是用手寫件直接上版。與剪拼縮印只是部分改變原書行款相比,這種抄本縮?。ɑ蚴。﹦t完全改變了原書的版式特別是字體特征。清末到民國年間的掃葉山房出版的大量普及性古籍叢書或日常用書,主要是采用了這種方式。

除照相石印外,因印版材質(zhì)不同,還有珂羅版印刷、照相銅版、照相鋅版等印刷方式。珂羅版即玻璃版,屬平版印刷,銅版和鋅版則屬凸版印刷,它們主要采用照相底片落石制版,故也被稱為影印。珂羅版、銅版、鋅版等印刷方式具有印刷精致、準確、復制效果好等優(yōu)點,適宜印制較為精致的繪畫藝術(shù)品和層次細致的真跡手稿等,但由于制版及印刷成本較高,在古籍叢書印刷中并未被廣泛應用。

3 排印

“鉛字排成奪化工,聚珍活板得毋同。文章有用原無幾,省卻災梨易奏功?!盵12]這首詩描繪的是鉛字排印對于傳統(tǒng)雕版印刷的進步意義。其實,鉛字排印不僅與傳統(tǒng)雕版印刷相比體現(xiàn)出巨大的優(yōu)越性,對于石印術(shù)也略勝一籌:“雕版印刷的缺限在于一塊書版只能使用一次,并且最多只能印刷2 000份高質(zhì)量的復本;石印則對印刷機和石版的磨損十分嚴重,如果使用凸版印刷,新發(fā)明的鋼制印刷機和一套活字字范與字??梢允褂?0次以上。”[10]36英國傳教士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的這一觀點,基本上可反映出近代以來印刷術(shù)更新或演變的過程和動因。麥都思所謂的“凸版印刷”,到了民國時主要是鉛活字印刷。因此,民國時期的活字排印本主要是指鉛印本。鉛活字印本很早即已問世,1436年朝鮮排印的《通鑒綱目》,是世界上最早的鉛活字本。但世所公認的鉛印術(shù)是1450年德國人谷騰堡發(fā)明的。鴉片戰(zhàn)爭之后,外國人設立的鉛印機構(gòu)陸續(xù)遷入我國境內(nèi)。道光二十三年(1843),上海成立了我國最早的鉛印出版機構(gòu)——墨海書館,嘉興詩人孫泓參觀后在其《洋涇浜雜詩》中寫道:“車翻墨海轉(zhuǎn)輪圓,百種奇編字內(nèi)傳;忙煞老牛渾未解,不耕禾隴耕書田。”[13]說明當時的鉛字排印術(shù)還是相當原始的。1859年,在上海美華書館擔任技師的美國人姜別利改進了漢文活字規(guī)格,定出了7種標準,奠定了漢文鉛字制度的基礎(chǔ)。到20世紀初期,僅上海就有包括文明書局和商務印書館在內(nèi)的40多家新式出版企業(yè)普遍采用了新式鉛印術(shù)和印刷機器。

民國初期的鉛印古籍叢書,在形式上大多完全模仿雕版古籍的裝幀方式,欄、界、中縫齊全,雙葉單面印刷,線裝等等,使鉛排古籍的版面構(gòu)造、行款、裝幀等與雕版古籍幾無二致,俗稱“線裝鉛印本”。為了使鉛字排印古籍在字體上看起來更像雕版印刷,幾個有實力的現(xiàn)代出版企業(yè)像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都聘請當時最優(yōu)秀的刻字工為各自企業(yè)雕刻字模,因宋版古籍最為世人崇尚,因此,這些字模多以宋體字為標準,稱為仿宋字。像商務印書館聘請黃岡陶子麟以唐末刻本《玉篇》之字體,用照相方法在鉛字坯上直接鐫刻,制成一號、三號“仿古活字”。杭州丁輔之、丁善之兄弟摹擬北宋歐體刊本字體,將楷書筆畫和宋體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融合在一起,設計了一種新的印刷字體,名曰“聚珍仿宋”字,1917年被中華書局收購,用來排印大型古籍叢書《四部備要》及其他眾多書刊?!端牟總湟凡粌H成為中華書局古籍出版的標志性成果,也被視為民國時期鉛字排印本古籍叢書的典范。此外,商務印書的《國學基本叢書》、上海雜志公司的《中國文學珍本叢書》等,都使用了鉛排方式。

[1]賈鴻雁.民國時期古籍叢書出版的成就與影響[J].圖書館雜志,2003(1):76-78.

[2]楊嫚.民國時期古籍叢書出版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5(5):235-237,231.

[3]魏隱儒.中國古籍印刷史[M].北京:印刷工業(yè)出版社,1988:201.

[4]王國維.題徐積馀觀察隨庵勘書圖之二[M]//吳無忌,編.王國維文集·觀堂集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569.

[5]繆荃孫.嘉業(yè)堂叢書序[M]//《嘉業(yè)堂叢書》經(jīng)部第一種《周易正義》(第一冊).嘉業(yè)堂民國七年(1918)戊午刻本.

[6]胡道靜.周子美撰集書目二種序[M]//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學林漫錄(十三集).北京:中華書局,1991:226.

[7]孫毓修.中國雕版源流考[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0:35-36.

[8]陳恒和.《揚州叢刻》跋[M]//陳恒和,輯.揚州叢刻.1930年揚州陳恒和書林刻本.

[9]孫毓修.涵芬樓秘笈序[M]//孫毓修,編.涵芬樓秘笈.民國間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10][美]芮哲非.谷騰堡在上海:中國印刷資本業(yè)的發(fā)展(1876-1937)[M].張志強,潘文年,鄯毅,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11]黃協(xié)塤.淞南夢影錄卷二[M]//葛元煦.滬游雜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8.

[12]李默庵.申江雜詠·機器局印書[M]//丘良壬,潘超,孫忠銓,等,編.中華竹枝詞全編2.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185.

[13]孫泓.洋涇浜雜詩[M]//王韜.《瀛蠕雜志》引.長沙:岳麓書社,1988:197.

(責任編校駱雪松)

The Main Ways of the Publication of Ancient Book Serie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ui Jianli
Can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59,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main publishing ways of ancient series of books one by one.The traditional woodblock printing sill took a place in publishing these books,with the private printing being the dominant method and bookshop printing and official printing being comparatively less.Photocopying and typography became the mainstream of printing book in that time.Photocopying mainly includes four patterns,namely,untouched photocopying,reduction printing,reprinting after the shearing and splicing of the original line format and reduction printing after copying the original contents.In terms of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oodblock printing and photocopying,typography shows its superiority while in terms of format,most of the ancient books printed through typography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mitated completely the way of binding of woodblock printing,making them strikingly similar in the aspect of layout structure,line format binding and so forth.

the Republic of China;ancient series of books;woodblock printing;photocopying;typography

G256.22

崔建利,男,1969年生,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獻學,發(fā)表論文50余篇。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民國時期的古籍叢書研究”(項目編號:12YJA870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石印原書鉛字
白馬和馬可以是同一匹馬嗎
姚雪垠:卡片讀書法
我與《齊白石三百石印》的情緣
《水滸傳》在日本江戶時期的傳播
中魔法的鉛字
上海近代石印書業(yè)的分期問題*
歲 月
變成“鉛字”的文章
汪治華詩歌
不該發(fā)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