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謝東莉,梁家銘(遵義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遵義563002)
?
從馬加爵案到林森浩案
——淺談高校德育的系統(tǒng)性
王冬梅,謝東莉,梁家銘
(遵義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遵義563002)
摘要:高校在校大學生犯罪行為頻繁引發(fā)社會關注。作者從分析兩起大學生重大犯罪案件著手,引發(fā)對大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疑慮,進而就我國高校德育現(xiàn)狀從德育主體的角度進行了梳理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完善高校德育系統(tǒng)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德育;系統(tǒng)性
自2004年馬加爵故意殺人案引發(fā)社會轟動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xiàn)象屢見不鮮,林森浩投毒案則再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案件審理雖已終結,這兩起案件所引發(fā)的高校大學生個人品德教育的話題卻令人深思。
雖然這兩起轟動較大的大學生犯罪案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不同,案情差異較大,但是二者所具備的共性值得我們關注,這種共性也存在于眾多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的其他大學生犯罪案件中,具有典型性。
1.作案人故意犯罪且事后都能深刻悔罪
相信許多人聽到馬加爵案件的第一感覺都是震驚、恐怖,人們對案發(fā)當時馬加爵的憤怒的過度關注往往容易令人感覺這起案件僅僅是一起因憤怒而臨時起意的殺人案。然而,對案件進行細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馬加爵對整個案件的精心策劃。馬加爵先后兩次購買了作案工具石工錘,為了盛裝尸體,又購買了黑色塑料袋、膠帶紙,并且在作案前他也做好了出逃的準備——制作了假身份證。由此可見,馬加爵對于自己的行為有著清晰的辨別和控制能力,其所實施的是精心策劃的故意殺人行為。
在林森浩案件中,我們也看到了殺人的故意性。案發(fā)之初,網(wǎng)絡上有人質(zhì)疑林森浩的投毒行為與黃洋死亡的因果關系的必然性,質(zhì)疑林森浩通過投毒將黃洋置于死地的主觀惡意,但是林森浩曾就被投放毒物先后發(fā)表過七篇相關論文,儼然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他應當知道自己投放毒物的行為可能造成黃洋死亡的結果。退一步講,就算林森浩所投放毒物的數(shù)量尚不足以致人死亡,但是在醫(yī)療機構對黃洋實施積極搶救的過程中,林森浩沒有告知黃洋中毒原因的不作為卻構成放任黃洋死亡結果發(fā)生的間接殺人故意。
馬加爵和林森浩的行為毀掉了七個原本前景可能無限光明的青年和七個曾經(jīng)以子為榮的家庭,在生命即將終結時,馬加爵和林森浩都表現(xiàn)出了深深的愧疚和悔恨,然而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2.作案人個人品德低下
個人品德是指通過社會道德教育和個人自覺的道德修養(yǎng)所形成的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習慣,是個體對某種道德要求認同和踐履的結果,集中體現(xiàn)了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的內(nèi)在統(tǒng)一。[1]
從智商上講,馬加爵和林森浩應該都是超乎常人的,然而他們的個人品德之低卻與此形成了鮮明對比。當然,這不等同于全盤否定二人的個人品德,甚至二人在某些方面存在閃光點。比如,馬加爵非常在意親情,為了減輕父母的經(jīng)濟負擔,他在大學期間省吃儉用,寒暑假基本都留在昆明做苦工賺錢,他對于幫助過他的人心懷感激。林森浩曾經(jīng)因為“面對那些急切想從這里解決困惑的病人,幫忙總不能幫到底”而痛恨醫(yī)生行業(yè)。在庭審中,林森浩的目光從未與父親有過對視,事后辯護律師告知公眾那是因為他不忍去面對父親。之所以說馬加爵和林森浩的個人品德低下,是因為二人在與他人交往中更多地表現(xiàn)出了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的不足,這也是造成悲劇發(fā)生的重要原因。比如,同學們對馬加爵的印象是:“大家都覺得他心理有問題,每次同別人鬧不愉快,他從不反思自己,總認為是別人找他麻煩。后來,大家只能以遠離的方式對待他”[2]。馬加爵的品德缺陷在于高度自尊與極度自卑的融合,實質(zhì)上是一種過度的自我。再如林森浩,2015年2月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播出的《“冷面殺手”林森浩》節(jié)目[3]也反映了林森浩在個性方面過于自我的問題。節(jié)目還犀利地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林森浩也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受害者,批評了社會中將考高分、進名校作為人才優(yōu)秀與否評判標志的現(xiàn)象,強調(diào)其后果是學校和家長更多地重視知識的教育,卻忽略了人格和品德的教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說學校教育應當對大學生品德的欠缺承擔一定責任的話,那么高校有必要重新審視德育現(xiàn)狀并探索增強德育實效的途徑,正如林森浩所言:“希望我的悲劇,能讓世人吸取教訓?!保?]
高等教育的主要職責在于教書育人,這些典型的大學生刑事案件進一步告訴我們德育的重要性,如果不將個人品德的培養(yǎng)和提升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那么即便智商再高、學識再淵博,也無法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人才。當代許多大學生或多或少地存在思想、信仰、情感方面的困惑與迷茫,正如林森浩的反思,如果不是由于“個人的修身不足”[5],那么也許他是可以阻止自己實施加害行為的。馬加爵和林森浩的事后悔過告訴我們,大學生對于是非對錯,從根本上來說,并不缺乏正確認知的能力,而是有些人將自己封閉起來,缺乏提升自我修養(yǎng)的主動性,而社會又未能有效地為其提供解開心門的鑰匙。
誠然,高等教育無法影響大學生入校之前的品德,但是應當有條件、有能力使大學生的品德于在校期間有所提升,由此大學生之間的矛盾必然會減少、大學生違法犯罪的幾率必然大幅降低,對于大學生將來融入社會也將起到積極作用。正因如此,我國高等教育在政策層面上長期重視對學生實施德育,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文)文件精神,大學生德育工作隊伍的主體主要包括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德育應當是一項多類主體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的系統(tǒng)工程。然而時至今日的實踐表明,高校德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黨政干部在一定程度上重視不足
學校黨政干部,尤其是校級領導在德育工作中居于領導地位,但是由于受到近年來畢業(yè)生就業(yè)方面越發(fā)沉重的壓力,使得一些高校的校級領導更加重視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德育的重視。
2.德育任課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參差不齊
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是德育課堂教學的重要力量,2011年教育部提出建立或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并將心理健康課程設置為公共必修課,由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也成為了德育任課教師的重要成員。德育任課教師應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關切點,不斷挖掘?qū)W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和方法,不斷提升教學質(zhì)量。然而現(xiàn)行的教學管理制度對教學實效缺乏有效的評價與激勵機制,難以調(diào)動德育任課教師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能動性,使得德育的實效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責任心。雖然一部分教師能夠認真地研究教學內(nèi)容、鉆研教學方法,卻難免有些教師在工作中敷衍了事,無法實現(xiàn)德育目的。
3.輔導員德育工作干勁不足
1952年,我國提出要在高校設立政治輔導員,隨后高校陸續(xù)建立了輔導員制度,輔導員的主要職責在于開展政治工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發(fā)[2004]16文將輔導員和班主任確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2006年開始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為輔導員設置了內(nèi)容寬泛的工作職責,對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的定性使得輔導員的工作還包含了一定數(shù)量的院系行政工作,雖說輔導員可以“兩條腿走路”,但是輔導員隊伍始終沒有獲得專屬于自己的晉升通道。最近對貴州省幾所高校輔導員的調(diào)查表明,很大一部分輔導員認為自己待遇低、工作繁重,對職業(yè)發(fā)展前景缺乏信心,對輔導員制度現(xiàn)狀不滿,這種狀態(tài)下,輔導員是難以安心工作的,當前輔導員隊伍的超級年輕化也充分說明了這一問題。
4.各類德育主體之間缺乏相互配合
按照中發(fā)[2004]16文規(guī)定,除德育主要主體之外,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體還應包括廣大教職員工。教師要提高師德和業(yè)務水平,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道德風范影響和教育學生。學校管理工作要體現(xiàn)育人導向,把嚴格日常管理與引導大學生遵紀守法、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后勤服務人員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為大學生辦實事辦好事,使大學生在優(yōu)質(zhì)服務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不同類型的德育主體開展德育工作的方式不同,了解學生的角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差異,而對學生的了解是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為此,學校應當搭建平臺促進不同德育主體進行交流,從而尋求最佳的德育方式,然而實踐中這種交流是缺乏的,這直接影響著德育工作的效果。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再次強調(diào)要堅持德育為先,要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就高校而言,筆者認為主要從兩個方面促進德育系統(tǒng)框架的構建。
1.創(chuàng)設增強各類主體開展德育工作積極性的制度
對黨政干部而言,可以將德育工作開展情況作為工作檢查的重要內(nèi)容。黨政干部尤其是校級領導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領導地位決定了只有領導充分重視并將其視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nèi)容予以開展,認真總結每一時期工作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做出后續(xù)工作部署,廣大教職工才會增強責任意識,德育才會落到實處。
對德育任課教師而言,可以通過改進教學評定方法來促進課堂德育效果的提升。德育教學工作的最佳狀態(tài)應當是潤物無聲,否則一旦學生感受到教師在照本宣科、實施填鴨式灌輸,那么必然對課堂教學過程乃至教學內(nèi)容失去興趣,使德育失去意義。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應當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在對德育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進行評定時,宜多采納學生意見,同時也可就德育教學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從而促進任課教師積極采取措施以提高德育的教學效果。
對輔導員而言,應著重進行隊伍的職業(yè)化與專業(yè)化建設。在現(xiàn)行制度下,輔導員仍然是開展學生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提升輔導員的工作熱情,解決其后顧之憂是先決條件,實現(xiàn)職業(yè)化與專業(yè)化是一條重要的途徑。輔導員職業(yè)化是指要使輔導員職業(yè)具有標準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特征,通過長效機制的設立,使輔導員職業(yè)能夠成為光榮的終身職業(yè)。而輔導員隊伍建設專業(yè)化是指要求從業(yè)者具備較高的專業(yè)化的職業(yè)眼光、職業(yè)態(tài)度、職業(yè)理念和職業(yè)能力,使輔導員向?qū)<一较虬l(fā)展。目前來看,上至教育部、下至諸多高校對此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并開始這方面的努力。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了《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暫行)》(教思政〔2014〕2號),2015年又向社會公布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修改意見草案,雖然其中規(guī)定仍有不完備之處,但是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教育部希望提升輔導員隊伍素質(zhì)、加強輔導員職業(yè)化發(fā)展的思路,而個別高校則已經(jīng)開始實施按照三個等級對輔導員進行職業(yè)能力評定。
2.構建以輔導員為紐帶的德育主體交流平臺
如果在德育方面能夠?qū)崿F(xiàn)各類主體的盡責盡力,那么各類主體就可以從不同的視角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就需要不同主體間信息共享、及時溝通。然而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揚”,這使得許多學校將本校出現(xiàn)的學生道德缺陷問題層層包裹起來,更談不上信息共享,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德育工作的開展。在各類德育主體當中,輔導員與學生的交流應當更多一些、掌握的相關信息也更為全面,因此,建立以輔導員為紐帶的德育主體交流平臺是必要且現(xiàn)實的,這對于提升德育的總體效果將起到重要作用。
德是人才素質(zhì)的靈魂,德育應始終居于素質(zhì)教育首位。德育的實施應在全社會形成完善的系統(tǒng),而作為各方面條件相對占優(yōu)勢的高校,則應率先形成完善的德育體系,從而為全社會德育系統(tǒng)的健全和完善提供模式參考和智力支持,從而促進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杜琛.馬加爵:一個大學生“屠夫”的成長[EB/OL].(2004-03-16)[2015-08-20].http://news.sina.com.cn/s/2004-03-16/0150302 7123.shtml
[3]央視網(wǎng).“冷面殺手”林森浩[EB/OL].(2015-03-27)[2015-08-16]. http://tv.cntv.cn/video/C10486/594f750f080046af93f506dccc 29d82f
[4]黃安琪.復旦投毒案二審維持死刑原判[N].北京青年報,2015-01-09.
[5]徐迅雷.林森浩的層次[N].杭州日報,2015-12-14.
(責任編輯:婁剛)
From the Case of Ma Jiajue to the Case of Lin Senhao-On the System of Moral E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Dong-mei,XIE Dong-li,LING Jia-ming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crime frequently cause social concern.The author starts the study from the analysis of two major criminal cases of college students,which triggers a worry 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and then sorts out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angle of the subjec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On this basi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proposals to further consummate the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oral education;systematicness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583(2016)-0128-04
收稿日期:2015-10-26
基金項目:貴州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貴州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調(diào)查研究(14FDY021)”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冬梅,女,遼寧撫順人,遵義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