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松
摘 要:新課程改革憑借著關注學生發(fā)展,強調教師成長和重視以學定教的理念,突出培養(yǎng)學生探究、合作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素材;評價方式;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125-02
一、培養(yǎng)學生在農村生活的這個環(huán)境中去發(fā)現豐富而精彩的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食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币虼耍覀儜罅σ龑W生觀察,豐富其寫作內容。農村小學生作文,學生大多完全按照老師所讀范文而寫,老師把詞語寫在黑板上,學生連詞成句,連句成章,連章成篇就是作文了。其實農村有廣袤的田野,清澈的河流,靜謐的樹林,為農村學生提供了廉價的玩耍嬉戲,釋放童真童趣的廣闊舞臺。春天折柳枝編草帽,夏天去河里游泳、捉魚,到樹上捉知了、捕螳螂,秋天捉蛐蛐,冬天到田野里堆雪人、打雪仗。老鷹捉小雞、放風箏、丟沙包、折紙船、滾鐵環(huán)……各種游戲應有盡有,玩得痛快,看得眼饞,令人回味無窮。
二、幫助學生拓展選擇素材的空間。
1、通過看“電影、電視”,發(fā)現素材?!半娪?、電視”是學生發(fā)現素材的途徑之一。在一次作文教學中,我讓學生觀看《一個都不能少》的電影,學生感觸很深,很多學生還主動來表演其中的片段,再通過觀后感的寫作,通過觀看《跳出我天地》,學生又積極的繪聲繪色的表達,這樣的活動的開展,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也使學生掌握到很多得素材。
2、利用直觀、新穎、形象的網絡資源來收8集素材。教師利用的是報紙、廣播、電視、雜志四大傳統(tǒng)意義上的媒體來收集素材,而現在隨著網絡的出現,新媒體成為了重要的素材收集工具。教師可以將網絡上好的素材下載下來,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講述給學生,拓展學生的素材空間。講解課文時教師利用課件展示,觸發(fā)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一看就一目了然。課后讓學生多閱讀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材料,使知識得到轉化。
3、讀書筆記積累法。作文需要積累多方面的素材,這就必須擴大閱讀范圍。我們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時,碰到有價值的,寫得精彩的美詞佳句,即把它存入作文材料庫,在閑著的時候朗讀或背誦。這樣,能逐步改造我們的語言,提高作文素質,寫起作文來,才會運用自如。
三、要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說、讀、寫的能力,使孩子全面的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要求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而學生是存在個體的差異的,在作文的教學中也不例外。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要在作文中實施因材施教就要區(qū)別對待,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根據他們思維和語言的差異,巧妙的對孩子實施幫助,孩子們的作文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將學生劃分為幾個類別,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訓練方案。學生的作文水平參差不齊,要分類去幫助和指導孩子。在作文的教學中把孩子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喜愛寫作文,并且中心明確,語言生動的孩子。第二類是有一定的內容,語言平實,語句還算通順的孩子。第三類孩子是不喜愛寫作,提起筆寫不出什么東西的孩子。
針對第三類學生我認為對他們的作文目標定位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是最基本的,把句子基本寫通順,把過程基本寫完整,錯別字盡量少一點,重要的是作文要有真情實感。我制定的初級目標是讓孩子有內容可寫,并且有一定的框架結構,有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表達。其實這類學生主要是平時懶得動腦子,動手去寫作。那么就必須從簡單的做起, 第一步要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開頭及結尾。第二步積累好的文章、好詞、好句。第三步要多讀書,用心讀,學會仿寫。第四步要脫離別人的文章,自己動手去寫一篇作文。
針對第二類中等學生,主要是樹立榜樣,激發(fā)興趣。跟優(yōu)良生相比,他們的作文能力相對弱了一些,要有意識地組織他們積極參加講故事比賽、背誦詩歌比賽等,促進他們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如果有閃光點還可以加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要以優(yōu)秀生為榜樣激勵給他們的作文增色,教師要有意識的鼓勵他們寫出中心明確,有自己的真情實感的作文,平時要求他們多去讀一些優(yōu)美的范文,去記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以備自己用.
第一類學生本身就有很好的語言思維的天賦,這類學生拓展素材空間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飛起來。教師要引導學生關心未來世界,重視想象的開發(fā),挖掘個體潛能,放膽讓學生自由寫,隨意發(fā)揮。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想象力和直覺思維。學生就能寫出真情實感,寫出了屬于自己的作文。
四、改變作文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愛寫作文。
《新課標》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的表達、有個性的表達、創(chuàng)意的表達。隨之也要求很多的教師去改變作文的評價手段。
1、評價要有靈活性。作文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評價模式是“學生習作,老師批改”,很顯然地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規(guī)律。新課程要求評價必須多元化,
2、作文批語中,應盡量用鼓勵式、商量式、談心式、啟發(fā)式語氣。使學生讀后,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信任和期望。同時,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在老師評語的引導下,積極糾正認識,修改缺點。從老師對一個詞,一個句的肯定與表揚,激發(fā)興趣,尤其是對后進生的一點進步,都要及時肯定,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數,使學生感到作文并不難,從而產生對作文的莫大興趣。
3、優(yōu)化評價流程,使評價有可操作性。評價的手段可以豐富多彩但要能操作,才能使學生受益,所以在評價中我認為可以按照這樣的流程去做: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或家長評)——學生自改——師生再共評——學生再自評、談感受——總結評價
五、注重日積月累,形成好的寫作技巧。
作文寫作技巧能開啟思維之門,使人在閱讀作文時能領略到無窮的樂趣,徹悟到博大的精神,感受到自然的美景,體會到人間的真情。所以寫作技巧在寫作活動中的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一篇好的作文寫作技巧能反映社會生活或表達思想感情所達到的完美程度。在具體的寫作中,運用各種寫作手法,創(chuàng)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形象,從而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所以一篇作文的優(yōu)美則依靠寫作技巧。寫作技巧內容包括文章謀篇布局、表達方式、語言韻律、修辭等。其中包括: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比喻象征、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借景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記敘(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
技巧一直是困擾農村小學作文的一個難題, 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文技巧的形成需要日積月累,積累是一種毅力,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小學生在積累寫作技巧主要兩點:
1、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多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閱讀優(yōu)秀的作文可以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這在看內容的時候,更要留意文章的問題和寫作的技巧。 并仿照這種寫作技巧,來寫一篇屬于自己的作文。學校應該努力營造課外閱讀的氛圍,學校的圖書室定時開放,把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課外書籍提供給學生,通過貼近他們學校、生活的報紙,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合理的用精讀和泛讀等不同方法,學會積累詞匯豐富語言。
2、重視交流欣賞,體驗成功的樂趣。新課程重視教學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交流,教學中,教師和小學生們共同欣賞優(yōu)美的作品,并告訴孩子們其中好的寫作的技巧,讓學生體會習作的成功感,讓還沒有進步的孩子有一個好的榜樣去借鑒和學習。指導孩子積極的去寫作,如果有條件可以幫孩子投稿,通過作文的發(fā)表,可以使孩子體驗寫作的樂趣,寫作的成就感。同時要求每個孩子都寫一些讀書筆記,將好的寫作技巧方法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