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達 王俊程
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李 達 王俊程
農村社會在整個社會中占據基礎性地位,是維護國民經濟地位的關鍵所在。目前,隨著農村深化改革全面進入深水區(qū)和攻堅期,要保持農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建設一支思想過硬、人員穩(wěn)定、良好素質、有威望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對切實做好農村改革發(fā)展的各項工作,加強和改善農村日常經濟社會工作,夯實黨在農村的執(zhí)政基礎具有現實意義。本文通過系統(tǒng)分析,從加強對人才工作的宣傳和引導、完善人才選拔體系、實現責任與權力對稱、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完善人才建設的激勵機制等方面,為全面推進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建設和創(chuàng)新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議,同時對加強黨在農村的核心領導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價值。
農村基層組織 人才 內涵 思考
農村社會在整個社會中占據基礎性地位,是維護國民經濟地位的關鍵所在。自農村基層組織自治機構1988年開始實施運行以來,農村基層組織中的各方面人才已成為黨和政府在農村開展各項工作的領頭人,同時也是黨和政府領導農村工作的基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要建設一支‘一好雙強’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就要按照新的要求,著力加強基層組織人才建設”?,F階段,在農村人才建設上,在努力發(fā)揮“兩委”班子作用的同時,“兩委”以外的基層組織各類人才對農村工作的開展也發(fā)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是“兩委”人才的重要補充。目前,隨著農村深化改革全面進入深水區(qū)和攻堅期,要保持農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建設一支思想過硬、人員穩(wěn)定、素質良好、有威望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隊伍,對切實做好農村改革發(fā)展的各項工作,加強和改善農村日常經濟社會工作,夯實黨在農村的執(zhí)政基礎具有現實意義。
根據農村社會發(fā)展的特點和趨勢,明晰與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相關的概念,準確界定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建設的標準、范圍,為黨和政府開展農村基層組織人才隊伍的開發(fā)和建設工作提供參考。
(一)農村基層組織
農村基層組織是農村社會中的組織領導力量和全部工作的核心。它是指包括設在鎮(zhèn)(辦事處)和村一級中的各種組織的總稱,而在目前行政區(qū)域的劃分和認識上,農村基層組織主要指村一級的組織,具體包括基層政權組織、基層黨組織和其它基層組織三個方面。在農村基層組織構成中,基層黨組織是領導核心,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是保障黨的政策在農村社會執(zhí)行的關鍵力量。村民委員會實際管理著農村的具體工作,與基層黨組織一起構成了農村基層組織的主體。在基層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之外的其它基層組織是作為農村基層組織的良好補充。
(二)農村干部隊伍
農村干部隊伍是與農村人才隊伍產生聯系但又相互區(qū)別的一個概念。農村基層組織中的干部隊伍是農村人才隊伍的一個最重要的構成部分,農村人才隊伍的外延和內涵比農村干部隊伍更加廣泛。農村干部隊伍就是活躍在農村基層工作中有一定的知識、素質、經驗、科學和經營知識與管理技能的人員,能夠在農村社會經濟生活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能夠帶領村民有序的進行生產經營以及發(fā)家致富的骨干人員。在新的農村發(fā)展時期,農村干部隊伍的概念和工作更加的廣泛和科學化,農村干部隊伍是農村基層社會中的骨干力量,他們要面對農村各種類型的事務,農村中的干部隊伍建設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與繁榮。
(三)農村基層組織人才
按照目前的理解,新時期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隊伍在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主要指在村黨支部工作中起著帶頭領導作用的人員。廣義上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是指除了村“兩委”班子成員之外的其他與農村基層組織活動相關的人員,包括村民小組、村團支部、村婦女會、村民兵連的人才等,這些人員構成了農村基層組織的本土人才。另外,除了上述提到的基層組織的各類人員以外,農村基層組織應該還包括大學生村官和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等外來人才,這些外來人才與農村本土人才共同組成了現代意義上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隊伍的全部內容。
通過對農村基層組織相關概念的分析和思考可以看出,隨著農村基層組織的深入發(fā)展,狹義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定義已經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首先,關于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廣義定義把人才范圍定位在整個農村社會經濟生活中,而不僅局限在組織和具體的某一類人身上。其次,廣義的人才定義更加突出了人才的實用性和效用性。
農村基層組織人才是黨和政府在農村基層開展工作的主要力量,是貫徹和落實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際推動者和執(zhí)行者。他們不僅要對村級事務進行有效的管理,還要發(fā)展高效的農村經濟,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農村和諧社會鄉(xiāng)風民俗建設,發(fā)揮著領導和帶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然而,現階段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建設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綜合因素阻礙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
一是選舉環(huán)境阻礙優(yōu)秀人才的產生。一些農村群眾對民主治村、全民公決、法治觀念等方面的理念還缺乏了解,覺得發(fā)生在農村基層組織中的選舉和自己沒有什么直接關系,因此就會出現政治冷漠,產生無所謂的態(tài)度。于是就產生了候選人對這一部分群眾做工作“拉票”的現象較為突出,從而對選舉產生的結果造成不良影響。
二是宗族、家族觀念對選舉活動造成干擾。在我國農村社會中,一些村民在面對某一重大問題時會根據整個家族和宗族的利益大小作出選擇,因此在諸如村民選舉這類具體的行為過程中,他們往往以服從家族的意志和需要為前提,而忽略民主意識和法治觀念。
三是選舉程序導致選舉過程失真。在選舉制度已經規(guī)范化的現實情況下,一些農村有關選舉的具體程序還不夠健全,主要表現為對選民參與投票的登記信息、公示任免等方面的內容公布不夠細致,透明度不高,程序不規(guī)范等問題。
(二)責任與權力之間的制約與矛盾
一是農村基層組織人才責任重大。由于地域和經濟等因素的制約,農村基層組織的主要負責人還繼續(xù)沿用著計劃經濟時代的“行政首長負責制”的體制模式,造成農村社會的村務工作和管理都由農村基層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帶領完成,由此造成村“兩委”班子成員內部的壓力不均,農村基層組織中的負責人既要處理村級日常行政事務,又要處理農村經濟、村民糾紛、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服務等一系列關乎民生的最根本問題,同時又要面臨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中的土地承包流轉等全新問題,這使他們感到工作累、擔子重、責任大。
二是農村基層組織人才權力有限。按照《村民基層自治組織法》的組織原則,要在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集中制原則下對集體事務做出表決,還規(guī)定要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大會公開表決關于農村發(fā)展的重大決策等方面的事項,于是在很多時候農村基層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只是充當了召集人的角色,同時,很多時候還需要依靠上級政府組織的政策指示行事,因而他們在村級事務的決定權上不具備事實上的靈活性。
(三)待遇偏低,內生發(fā)展動力不足
具體而言,一是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報酬待遇相對偏低。在農村基層工作的干部的補助并沒有按照月份進行按期發(fā)放,而是在年終村務財政結算的時候進行統(tǒng)一發(fā)放。每年給予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工資不能維持其日常的生活開支,他們還需要從事其它的兼職活動來補貼家用。偏低的經濟待遇造成很多農村基層組織人才不把農村的工作當作事業(yè)來對待,導致一部分繼續(xù)堅守崗位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會利用職務之便謀取個人利益,從而催生了變相腐敗現象的出現。
二是補貼保障種類少、層次低、透明度不夠。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的人員不僅工作強度大,而且事務還較為龐雜,然而他們的各項補貼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導致農村基層組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足,影響了他們在農村各項工作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三是政治上升渠道受限。進入21世紀以來,黨和政府每年都通過各種政策和專項活動對農村地區(qū)進行人才培養(yǎng)傾斜,組織從農村優(yōu)秀基層組織人才中招考錄用為鄉(xiāng)鎮(zhèn)機關公務員的工作,但有一些表現良好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由于選拔人數和各項條件的嚴格限制,不能達到公務員選拔的條件,這就導致一些有著較高的農村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基層人才不愿再從事村務工作,從而造成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嚴重缺乏。
(四)缺乏有效的培養(yǎng)培訓機制
一是缺乏崗前崗后的培訓。目前農村基層組織人才主要接受上級政府不定期舉辦的業(yè)務培訓、黨校培訓以及其他零散形式作為補充的較低層次的結構式培訓,接受培訓的面窄、渠道少。同時,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培訓欠缺還表現在崗前培訓不足、針對農村基層組織人才進行培訓的師資不足和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培訓的資金投入不足等方面。
二是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培訓效果不理想。首先,對于受培訓的對象來說,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對學習培訓的作用認識不夠充分,大多數人主動學習的動力不足。其次,就培訓的內容來說,基本上是用國家大政方針和理論知識來替代村務管理的實踐性知識,因此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實際收效較小。
(五)治村人才稀缺,職業(yè)發(fā)展滯后
一是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來源渠道單一。農村基層組織人才主要來自于本村,而且多數農村基層組織人才未經過基層組織工作的專門培訓,對如何科學化的治理農村認識不夠清楚,其結果就導致農村基層組織工作職業(yè)化程度較低,工作效率不高,部分人員難以勝任工作專業(yè)化的要求。農村基層組織工作非職業(yè)化的現狀與農村基層組織現代化建設不適應。
二是農村基層組織管理工作方法簡單傳統(tǒng)。由于沒有對農村基層組織的特點和現狀加以研究和分析,由此造成了農村基層組織的管理工作難以發(fā)揮科學化水平,導致農村基層工作的管理方式簡單傳統(tǒng),農村基層組織中的村務工作繼續(xù)停滯在原先的管理狀態(tài),新型村務治理的模式尚未得到有效的構建。
(六)人才激勵機制有待優(yōu)化和完善
近年來,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和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在制定實施針對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發(fā)展規(guī)劃,圍繞著農村政治經濟社會工作的發(fā)展大局,積極為基層組織人才發(fā)展搭建平臺,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yǎng)激勵機制,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和進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制度雖然已經規(guī)范,但有的好制度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和執(zhí)行。從人才學理論形成和發(fā)展的各個階段看,人才的社會承認和使用是人才學理論的主要內容;從人的全面發(fā)展過程的角度看,激勵與評價機制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可低估。正確、科學的激勵與評價機制會對人才的工作效率起到促進和提高作用;而“均一化”的人才激勵和評價機制則會對人才的工作積極性產生消極的影響。目前,針對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評價機制缺乏科學性,總體上采用“平均主義”原則,“干多干好”與“干少干壞”一回事,個人的勞動付出、貢獻、效益與分配不成正比,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權利沒有在既有的評價機制中得到科學的反映和體現等問題,都需要改進和完善。
現階段,在農村各領域進行的全面改革已進入深化階段,建設一支“一好雙強”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隊伍是深化黨管農村工作的重要舉措。面對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建設的若干發(fā)展困境,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建設需要在以下七方面下功夫。
(一)加強對人才工作的宣傳和引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將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建設列入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同時社會也要充分同農村基層組織中的人才進行聯系,把推進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建設放到加強新農村建設的高度來認識,加大對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工作的輿論宣傳和引導。通過新聞傳媒、專題宣講、宣傳手冊、招聘公告等方式,讓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全面培育和發(fā)展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符合社會發(fā)展方向,適應治理農村新型方式方法,從而使大家廣泛關注、關心和扶持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建設,為農村各項工作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完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選拔體系
一是將選舉的宣傳工作落到實處。農村的選舉活動是基層的一項民主活動,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密切相關。宣傳和教育是一項前期性的工作,在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建設過程中,要加強農村選舉制度的宣傳力度,豐富選舉的宣傳方式。
二是多方式充實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力量。在本土人才的建設上要堅持村黨組織人才與后備人才同步抓,真正做到放開條件去“選”、多種渠道去“育”、堅持標準去“用”,建立高素質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蓄水池”,使其能盡快勝任農村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時,繼續(xù)貫徹執(zhí)行從縣鎮(zhèn)直屬機關下派農村建設指導員以及選拔優(yōu)秀大學生村官的做法,作為農村既有人才的良好補充。
三是對選任人才的管理監(jiān)督要更加經?;椭贫然?。在農村推行村級人才規(guī)范化建設,不斷加強對村干部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的管理和監(jiān)督,使其適應農村特點和發(fā)展需要。要嚴格監(jiān)督選舉工作的程序和結果,認真開展民主評議制度,選舉的過程和結果要向組織和廣大農民群眾進行公示。
(三)打破傳統(tǒng),平衡責任與權力
一是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劃。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劃的制定要有利于農村基層組織人才正確的看待自己在農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能夠營造一種歸屬感和使命感,能夠在不斷的實踐工作中去提升自己、改造自己。同時,要不斷加快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
二是明確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職責定位。要進一步突出和強調黨組織的基礎性領導地位,根據農村工作的內容和性質來理順具體職責,在明確村“兩委”工作職責的基礎上,通過鼓勵支持、培訓發(fā)展、鍛煉能力來維護和鞏固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地位。
三是擴大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治村權力。農村是一個復雜的、基礎性的社會,面臨著各種類型的事務,農村基層組織人才不僅要處理農村政治工作,還要承擔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任務。在對農村基層組織人才能力和責任要求的前提下,需要在事實層面上擴大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綜合治村方面的權力。
(四)加大投入,切實提高各項待遇
要切實提高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各項待遇,激發(fā)這些本土人才投身于農村的各項事務之中,為農村基層組織的穩(wěn)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一是建立科學的工作報酬機制。要在不低于當地農民勞動力平均收入的基礎上提高工資的標準,采用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兩部分來發(fā)放報酬。特別是對工作在農村一線和艱苦困難地區(qū)的適當傾斜,配套合理的生活補貼和交通補貼,全面改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工作待遇。
二是提高各類福利保障水平。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聯系城鎮(zhèn)定點福利保障機構和醫(yī)院,嘗試性的建立起一套城鄉(xiāng)一體均等化的制度和報銷體系,不斷降低農村基層組織人才進入城鎮(zhèn)福利和醫(yī)療保險體系的準入門檻,擴大農村基層組織人才享有社會保障和醫(yī)療保障的覆蓋面,讓農村基層組織人才享有更為全面的福利保障待遇,為其解決后顧之憂。
三是提供可上升的政治發(fā)展空間。要為在一線工作和服務的優(yōu)秀農村基層組織人才搭建參政議政的平臺,讓這些了解農村實際情況的人員在參政議政的平臺上行使自己的權利和陳述自己的觀點,把在農村工作中的想法和建議反映到上一級,進一步為農村群眾謀取福利。
(五)開拓培訓方式,不斷突出培訓實效
一是加強農村工作的實務培訓。對農村基層組織現有的工作人員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有條件的農村基層組織要成立農村基層組織管理人才培訓基地,對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服務技能、工作能力等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管理人員的素質。此外,要對培訓的結果進行嚴格的考核,只有培訓考核合格的人員才能繼續(xù)在農村基層組織中上崗工作。
二是加強與相關單位的合作與聯系。有條件和分階段的選派農村基層組織的工作人員以及后備人員到高校進行各項教育培訓和學習,通過專題講座和知識灌輸,使這些工作在一線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能夠學以致用。
三是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反饋。在農村的各項改革進行到深入階段之時,培訓是提高農村基層組織人才能否勝任農村各項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參照標準。同時,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跟蹤反饋,有利于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培訓的效果。
(六)加強人才建設,提高綜合治村水平
要按照黨和政府關于部署人才工作的總體要求,著力增強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從嚴管理農村基層組織人才,落實治村的責任,努力提高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治村水平。
一是要建立四級“聯述聯評聯考”制度。強化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的第一責任人意識。要組織農村基層組織人才進行全面的知識考試,歷練基本功,通過理論結合實際的形式開展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工作的輪訓工作,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
二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實際力量。要扎實開展農村基層組織和扶貧開發(fā)“雙推進”工作,明確駐村扶貧工作隊員、村黨組織人才、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和大學生村官的責任,切實加強基層黨建力量。
三是嚴格正風肅紀。要按照嚴格治理農村的要求,對在任不為、違法亂紀等不良現象進行重點整治。
(七)構建可運轉的人才發(fā)展激勵機制
在農村基層組織的治理過程中,要保障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選舉權、決策權、話語權和監(jiān)督權,同時要充分保障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獲得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對國內外成功和典型的農村基層組織治理案例進行學習,建立新型農村基層組織治理體系框架。
在建立和完善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工作的管理和運行機制的過程中,一是要堅持農村基層組織在農村的主導作用和引領作用是農村各項工作健康有序發(fā)展的首要保障,農村基層組織為農村社會經濟生活的發(fā)展提供了有效的結構平臺。
二是要開辟優(yōu)秀人才成長通道機制。對于在農村社會政治工作中符合條件的村干部、大學生村官、村民小組等基層組織中的優(yōu)秀人才,可以在參加機關事業(yè)單位招考上給予一定的優(yōu)待政策。
三是以“樹典型、育人才”的方式來宣傳。通過宣傳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的優(yōu)秀人才,使他們長期保持在農村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并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渠道和空間上的便利。
四是要不斷創(chuàng)新農村基層組織人才的運行模式。在農村的工作實踐中要著力發(fā)展農村基層組織人才與農村社會組織人才的合作共贏,以主體與客體、分工與協作的管理和工作方式,為農村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前景。
〔責任編輯:劉 杉〕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城鄉(xiāng)一體化目標下民族地區(qū)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研究”(14XMZ098)的階段性成果。
李達,中共昆明市委黨校助教;王俊程,云南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D422.6
A
1671-4741(2016)06-0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