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航
(湖南電臺 新聞綜合頻道,湖南 長沙 410000)
新聞取舍決定傳播質量
江 航
(湖南電臺 新聞綜合頻道,湖南 長沙 410000)
新聞取舍是對龐大信息量處理的過程,決定了傳播的質量。而新聞取舍的過程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為了發(fā)揮新聞的最佳傳播效果以及最大限度地挖掘價值,新聞記者和編輯需要對信息進行判斷和分析,從而創(chuàng)作出大眾所關注的新聞。本文對新聞取舍進行深入的探討,并從新聞取舍的價值取向與判斷來分析新聞傳播質量。
新聞取舍;價值取向;傳播質量;傳統(tǒng)媒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作為新型媒體加快了新聞的傳播速度,使信息更加多元化。新聞傳播速度的加快雖然符合現(xiàn)代化的生活節(jié)奏,但是其質量取決于新聞記者以及編輯對新聞信息的取舍。在互聯(lián)網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網絡新聞媒體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新聞的取舍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媒介的新聞中,也需要篩選網絡新聞內容,從而提高新聞的傳播質量。網絡新聞傳播與傳統(tǒng)媒介新聞傳播兩者合作,能夠形成互補,從而共同作用并發(fā)展。
新聞取舍是指新聞工作主體對按照一定的價值取向與判斷,選取新聞信息的過程,是對傳播內容的選取和舍棄。選擇有價值的新聞是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決定了傳播的質量。新聞取舍在傳播的過程主要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在新聞記者在采訪階段的取舍,此階段的新聞內容屬于原始材料,主要靠記者選擇;其次是新聞的編輯階段,主要是對原始資料進行分析和篩選,此階段是由新聞編輯取舍;最后是閱讀階段,主要是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選擇,由大眾對已發(fā)布新聞進行取舍。
(一)以追求導向價值為著眼點
首先,新聞具有導向價值,新聞內容應該遵循黨和國家制定的方針與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團結,不能與相關的政策法律相違背。新聞的本質是為國家、為社會、為黨傳播思想的工具。因此,無論社會體制是否不同,新聞內容的選擇標準是相同的,都是由國家主導的一種主觀設定。從此角度出發(fā),新聞的取舍需要遵從于導向,并由其要求決定取舍的標準。新聞取舍需要以導向價值為著眼點,不能與之相悖。例如,有這樣一則新聞材料,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小紅,從小跟隨年邁的奶奶生活。奶奶患有腦血栓,為了給奶奶治病,小紅輟學去城里打工賺錢。新聞內容雖然很感人,但是違背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如果報道出來,有鼓勵雇傭童工的嫌疑。因此,必須舍棄該新聞。
(二)以拓展文化價值為著力點
新聞具有文化價值,在內容上應該有文化內涵,包括先進的文化和傳統(tǒng)的文化。在取舍新聞時,要著力于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積淀,著力于文明精神和行為的傳播與傳承。新中國成立以來,諸多的英雄事跡以及先進人物通過媒體的傳播廣為人知,感染了眾多的群眾,激勵了無數青年。經過了數年的沉淀,此種先進形象仍然刻在群眾心中。1966年,穆青的一篇通訊《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塑造了一位受人民愛戴的干部形象,雖然經過了時間的洗禮,但是其形象仍然成為當今黨員學習的榜樣,其精神成為一種大力弘揚的時代精神。此新聞在我國文明傳承以及文化積淀中具有重要意義,是我國文化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
(三)以提高新聞價值為著手點
新聞具有新聞價值,新聞價值是新聞事實所具有的足以構成新聞的特殊因素。新聞主體在新聞取舍中需要注重新聞價值,受眾的多少是決定新聞價值的標準之一。在新聞內容的選擇上,必須注重大眾所關注的焦點。根據傳播學理論,大眾傳播并不是單向的傳播,而是雙向的傳播;受眾并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有選擇和反饋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受眾的喜愛程度以及對新聞內容的選擇決定了媒體編輯的成功。張家恕教授在《顛覆與建構》一書中對新聞價值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并提出了“善與美”。其中,善主要是指新聞所遵循的社會規(guī)范,美則是新聞內容的美感效應。這為新聞工作者的新聞取舍指出了方向。在提高新聞價值的過程中,可以增添善與美,從而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在新聞內容中,應該將黨的思想以及群眾的心聲相結合,把新聞的美感效應與社會的規(guī)范相統(tǒng)一,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具吸引力的新聞作品。
(一)網絡新聞對傳統(tǒng)媒介新聞的作用
網絡媒體能夠為傳統(tǒng)媒介(報紙、電視等)帶來良好的填補作用,并為新聞內容帶來更寬廣的傳播渠道。由于報紙的空間以及電視的時間有限,很多有意義的新聞被舍棄,不能公布于受眾面前。網絡媒體能夠擴展新聞內容,使受眾不受空間以及時間的限制,通過網絡平臺獲取新聞的內容。不僅如此,網絡媒體所制作的專題報告能夠將新聞事件的其他相關新聞搜索出來,便于受眾對新聞事件的追蹤。網絡媒體豐富了傳統(tǒng)媒介新聞的內容,能夠滿足受眾群體對新聞擴充的需要,改變了傳統(tǒng)新聞媒體的交互功能,使受眾能夠自由交流。
(二)傳統(tǒng)媒介新聞對網絡新聞的作用
傳統(tǒng)媒介新聞能夠指引網絡新聞的發(fā)展方向。網絡新聞在進行取舍時,需要與傳統(tǒng)媒介新聞的選擇目標一致。新聞積淀下來的應當是優(yōu)秀的文化,應當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和洗禮,網絡新聞需要以政治導向為標準,以傳播先進文化為動力,以提高新聞價值為目標。因此,在信息量得到保證的基礎上,網絡媒體如果要加大新聞的權威性,必然要借鑒傳統(tǒng)新聞,通過傳統(tǒng)新聞資源的品牌效應來加大自身的權威性,從而形成有效的信譽保障。從專業(yè)人才的角度上來看,網絡新聞媒體同樣需要專業(yè)化的新聞人才,傳統(tǒng)新聞人才的積淀將是網絡新聞人才儲備的重要途徑。
新時代背景下,新聞的取舍成為新聞傳播質量的決定因素。新聞取舍應當以追求導向價值為著眼點,以拓展文化價值為著力點,以提高新聞價值為著手點,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內容。網絡新聞可以與傳統(tǒng)新聞合作,從而提升傳播的質量。
[1]朱至剛.取向與取舍:“學科”角度下的早期中國新聞學[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5(09):66-79+127.
[2]陳瑩.關于網絡輿論暴力與新聞取舍的探討[J].新聞傳播,2011(08):109.
[3]桂運安.區(qū)域性媒體對質量新聞的取舍——以《安徽日報》為例[J].新聞世界,2013(05):34-36.
[4]靖曉燕.有益·有用·有趣——談《貴州都市報》社會新聞的報道組織及取舍標準[J].新聞窗,1997(02):18-19.
G210
A
1674-8883(2016)16-0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