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玲
(德州晚報社,山東 德州 253000)
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
李海玲
(德州晚報社,山東 德州 253000)
新媒體時代給新聞編輯行業(y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zhàn),新聞傳播的控制權不再掌握在新聞編輯者手中;對于新聞編輯者的要求也變得更加注重互動性;同時,新聞編輯者的專業(yè)性和價值觀也受到了動搖。但同時新媒體也為傳統(tǒng)媒體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新聞編輯者應當迎難而上,摒棄固有的新聞編輯方式,通過溝通和交流實現(xiàn)新媒體時代信息的互通,通過不斷向國外學習好的新聞編輯方式,來促進新聞編輯行業(yè)的發(fā)展。
新媒體;新聞編輯;信息
隨著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高度普及,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而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也給新聞編輯行業(y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海量的信息鋪天蓋地般向大眾涌來。新聞傳播媒介由傳統(tǒng)的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媒介轉變?yōu)槭謾C、電腦等新型媒介。受眾接收信息和了解新聞方式的變化,也導致新聞編輯者的工作內容和工作信息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者必須對傳統(tǒng)新聞編輯方式進行改良和革新,否則勢必會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
(一)新聞傳播控制權的移位
“取得控制權,是媒介素養(yǎng)的全部內容”。[1]所謂新聞傳播控制權,即在傳統(tǒng)模式下,新聞傳播方式單一,基本只依靠報紙、電視、廣播等媒介,局限性較強。新聞傳播的內容更是由新聞編輯者直接進行篩選后決定是否發(fā)布,新聞編輯者在這一過程中直接控制著新聞的內容和新聞的傳播。但在新媒體時代,受眾接收和了解信息的渠道變得更為多樣化,所接收到的內容也不斷擴張,新聞編輯者不能再絕對掌控新聞了,大眾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任意選擇和了解新聞信息。并且由于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給了普羅大眾更多的話語權,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轉發(fā)等形式對新聞進行傳播,即傳播渠道也不再由新聞編輯者直接掌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剝奪和轉移了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對新聞傳播內容和新聞傳播渠道的控制權,這對新聞工作者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二)工作方式上更加注重互動性
由于傳統(tǒng)新聞傳播媒介的局限性,受眾并不能直接與新聞編輯者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新聞編輯者只負責收集、編輯和發(fā)布新聞,并不能及時從受眾那里得到反饋。但是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發(fā)布之后受眾不僅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新聞信息,并且能夠及時將相關意見和想法通過評論、私信等形式反饋給新聞工作者。同時,由于網絡新媒體的互動性特征,受眾與受眾之間也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溝通和交流。
(三)新聞編輯者專業(yè)性和主觀價值被動搖
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使新聞行業(yè)也越來越具有市場性。新聞行業(yè)間的激烈競爭,使其不斷爭搶所謂的“獨家報道”。而為了爭取第一手獨家資料,新聞編輯者在獲取信息的方式上,和新聞發(fā)布的專業(yè)性上都存在許多不足。例如,娛樂新聞工作者為獲取明星獨家報道常常跟蹤偷拍明星隱私,給其帶來許多困擾。在新聞報道上,許多新聞編輯者也將新聞變得越來越商業(yè)化和娛樂化,偏離和背棄了新聞傳播所具有的正確導向意義。
(一)良好的網絡溝通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工作者首先要改變以往固有的封閉狀態(tài),打開視野,通過新媒體渠道多方面、多層次地了解不同受眾群體的需要,同時也應該不斷加強與大眾進行網絡溝通的能力,通過不斷地溝通來了解大眾的需求。由于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化,因此其對于接收到的新聞有了更為高標準的要求。這就需要新聞編輯者不斷提高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對新聞的編輯能力,以此來提高新聞的質量,單靠一時的噱頭來博觀眾的眼球勢必會被新的時代浪潮所淘汰。
(二)對于新聞信息的篩選、甄別和判斷能力
新媒體時代,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到海量的新聞信息,在這些復雜而龐大的新聞信息群里,如何辨別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實性,如何篩選出最有價值成為“新聞”的信息顯得至關重要。[2]因此,新聞編輯者也需要提高信息篩選、甄別和判斷的能力,快速有效地篩選出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并在保證真實性的情況下迅速發(fā)布信息。在篩選信息時至關重要的是,不能單純緊盯報刊銷量或網絡關注度,要善于發(fā)現(xiàn)弘揚社會正能量的題材,達到新聞傳播的根本目的。
(三)社會職責
新聞編輯者要時刻意識到自己的職業(yè)肩負的社會職責。由于新聞傳播的廣泛性和社會影響力,新聞編輯者在編輯新聞時所默認的觀念將會對社會群眾有著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意義。[3]新聞編輯者要注意到這一點,在編輯新聞時多注意引導社會正能量,培養(yǎng)社會群眾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金錢觀。例如,近年來我國盛行整容之風,其中不乏新聞報道的影響,給部分年輕人在潛意識里植入了整容是一條人生捷徑的價值觀,沒有積極引導社會大眾樹立努力奮斗的正確的價值觀。
每一次時代的變革都少不了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的局面,新媒體時代對于新聞編輯行業(yè)的影響便是如此。新聞工作者應當頂住時代的壓力,在勇于面對挑戰(zhàn)的同時,不斷革新新聞編輯理念和新聞編輯方式,培養(yǎng)和提高與大眾進行網絡溝通交流的能力,提高篩選、甄別和判斷新聞信息的能力,并時刻謹記自己的社會職責,履行引導積極正面的社會輿論的義務,我們的新聞編輯行業(yè)也必將乘著新媒體時代的東風蓬勃發(fā)展。
[1] 詹姆斯·波特(美).媒介素養(yǎng)[M].李德剛,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6.
[2] 王輝.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J].西部廣播電視,2015(13):156.
[3] 蔡雯.從面向“受眾”到面對“用戶”——試論傳媒業(yè)態(tài)變化對新聞編輯的影響[J].國際新聞界,2011(5):6-10.
G214.1
A
1674-8883(2016)18-0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