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李玲玲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教師應把每個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激發(fā)出來,引導他們在課堂上積極地回答教師的問題。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提問的方法,懂得運用賞識的評論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嘗試到成功,使得他們能夠從這里面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增強信心,進而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
小學語文;問題;回答;引導;環(huán)境
上好每堂課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而上好一節(jié)課最重要的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這有助于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理解并且掌握所學的內容。這就對教師備課提出了要求,教學設計要讓學生能夠適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設計。在教師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該堂課是否成功與教師準備的問題有很大的關系。因為在課堂上,一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和其他學生都在傾聽,而學生回答的質量能夠影響到該節(jié)課教學的進度與效率。若是個別學生發(fā)言時間過長,就會直接影響教學進度。面對這種情況,有的教師常會變得很被動,甚至不知所措。因此,學生發(fā)言時間過長時,教師不能被動地等待,應主動“出擊”,針對課堂情況與不同類型的學生交流并提出改進方法,將浪費的時間降低到最小范圍。
學生回答問題時偶爾會出現卡殼的情況,這時有些教師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會自己將答案說出來。筆者認為這實在是一種無奈的舉動,這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沒有幫助,實現不了教學目標,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像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回答和問題相關聯的答案,再一步步地把學生引導到原先提問的問題上來。
例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提出這么一個問題:“詩人為什么說大自然是綠色的呢?”提問的學生翻書思考著,沒什么頭緒,半天也答不上來,課堂的時間就停留在他身上了,也有一些學生在竊竊私語了。
筆者本著啟發(fā)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繼續(xù)提問稍微簡單的問題作為鋪墊:“大自然沒有其它的顏色了嗎?”
學生回答:“有,黃色,紅色,藍色等?!?/p>
筆者繼續(xù)問:“那么詩人為什么偏要說它是綠色的呢?想一下,綠色是不是有著某種含義呢?”
學生這就想到了回答的方向:“綠色代表著生機,是生命的顏色。因為綠色充滿著活力,像一個少年,朝氣蓬勃,活力四射?!?/p>
師:“說得不錯!還有其他學生發(fā)表一下想法嗎?”
生B:“綠色還是環(huán)保的同義詞,代表著健康,安全?,F在人們吃綠色食品,要住綠色住宅?!?/p>
生C:“有人甚至把充滿溫馨的課堂叫做綠色!”
生C:“綠色的大自然讓我們茁壯成長!”
師:“大家說得都非常棒!大自然讓我們的生活絢麗多彩,洋溢著歡樂和溫馨,親近自然,可以陶冶我們情操,開闊我們的胸襟,讓我們健康成長!”
這個問題最后在輕松的氣氛里被學生愉悅地回答了,學生也很輕松地理解這種教學技巧。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卡殼的時候,需要耐心地進行指導,確定好答題的方向。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會不斷得到啟發(fā),不會畏懼回答老師的提問,反而踴躍地舉手回答問題,這樣他們的語文成績很快會得到提高。
在課堂上當眾回答問題,心理素質不好、膽子很小的學生發(fā)言聲音很小。針對這種類型的學生,處好師生關系特別重要,師生關系需要和諧、民主。但是,在活潑、輕松的課堂氛圍里,有的學生還是不能順暢、響亮地發(fā)言。對于這種情況,可以讓該學生平靜過后再進行回答。等待的過程不能太久,因為幾分鐘的等待時間,就足以讓課堂氣氛變得凝固了,從而會使學生更加緊張。這樣不但浪費了時間,還可能讓學生今后把回答課堂問題當成很可怕的一件事了。而對這種情形,不妨對全班學生轉達該學生回答的內容。
例如,在一次“學與問”的公開課上,筆者提問:“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一名女生用低小還帶著顫抖的聲音回答:“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筆者鼓勵她大聲回答,不用害怕,但并沒有作用,于是俯下身低聲說:“沒關系的,你先和我說,我再幫你轉達,可以嗎?”當然了,幫助學生轉達他們的回答,只是為了不浪費課堂上的時間,要鼓勵學生在下次回答時有所改變。值得注意的是,要讓這類學生去克服這類型的“轉達”形式產生依賴的心理。
教師提問時,需要選擇回答的對象。一般情況下,上課時教師都要求學生先舉手再回答問題。筆者認為可以根據教學實際稍加變化,畢竟一個班級的學生能力與成績是不均衡的,假如以舉手為回答對象的話,有的調皮學生可能會十分積極地舉手,但卻無法回答問題,甚至答非所問。這樣導致教師的教學思路受到影響,上課也沒有激情,而學生聽起課來也覺得沒什么味道。教師上課講得不高興,學生課堂的氣氛也非常不好,這樣不利于其他學生接受所學的知識。在具體教學當中,教師備課設計問題時就應該定好人選,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安排問題。也就是說,難度大的題目就安排成績好的學生回答,而難度小的問題就安排成績一般的學生回答。只有難度適當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才能使教師在引導學生的時候有的放矢,避免課堂上出現尷尬。
在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提問,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可能會有一些學生不愿意去動腦筋思考,不愿意去回答或是不敢看黑板和老師,害怕老師叫他起來回答問題。有的學生害怕回答錯誤遭到同學和老師的恥笑;有的學生勉強讓老師叫起來回答,聲音故意壓低,含糊其辭。遇到這種情形,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自信,可以對學生說:“老師相信你們,你們一定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誰舉手來回答這個問題,可以站起來說給大家聽一聽?!碑攲W生回答時,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大聲地描述出來。摒棄怕被別人恥笑這種心理,樹立起自信,對回答不完整的可以鼓勵別的學生進行糾正或補充。
回答問題時,有的學生經常將簡單的內容復雜化,說話較為啰唆,教師可以委婉地說:“如果能夠把回答的內容精簡一些就完美了”“可以給別的同學一個回答的機會嗎?”課堂是全班學生的,教師需要學會運用一些較為巧妙的方式去結束學生的發(fā)言,對學生來說也屬于公共道德的教育。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只要教師依據不同的情況靈活去掌控、運用,就能讓自己在教學中如魚游水,使得教學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1]李英杰.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與理答的現狀及反思——基于對20節(jié)錄像課的分析[J].基礎教育課程,2016,(3):75-80.
[2]陳妙芬.激發(fā)學習動力引導主動參與——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J].好家長,2015,(20):31.
[3]甄瑩.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提升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有效性[J].學周刊,2014,(15):146.
[4]肖靜.小學語文教學引導學生主動答題的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6,(56):53.
(編輯:易繼斌)
G623.2
A
1671-0568(2016)36-0071-02
李玲玲,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囯際學校小學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