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旭東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系 湖北武漢 430000)
淺論《蘭亭集序》
——雋永的生命力
余旭東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系 湖北武漢 430000)
《蘭亭集序》是一篇詩序,更是一個聚景、人、事、場、感、思、態(tài)、志、文、書、名等各方面都有千萬億共鳴者的載體和平臺。千百年來《蘭亭集序》像一個鐫刻于時空中的豐碑一樣永存人心,讓后人在其心靈至性里感受其中至真、至善、至美的綿長意蘊,享受一種雋永的現(xiàn)實觀照與文化覺醒。本文依據(jù)文內的率真、哲理、章法、語言以及“虛”“妄”所執(zhí)定的雋永性,淺論《蘭亭集序》之恒在的生命力。
《蘭亭集序》 率真 哲理 章法 語言 雋永性 生命力
《蘭亭集序》如一幅盛世繪圖,將熱鬧的人群與幽靜的山林搭配的剛剛好;又如承載大千于一體的和諧平臺,在眾賢暢敘幽情、享受自然風光無限好的感懷里,有對造物主之大的感慨,也有對生命之小的無奈感嘆,更有那體察生死無常之后的文化覺醒,詮釋了一種把握當下才是恒美的真諦![1]
“率真蕭閑,不事琢磨”。這是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篇》中給作者之文的至言評定?!短m亭集序》是一篇至情至性之文,王羲之①率真的襟懷無不揮灑在喜樂興嘆的字里行間,其清逸之風真切而可視,情致而可感。[2]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绷攘?5字的開篇直言,就簡明清楚的交代了蘭亭之會的時間、地點和緣由。令人在言真意濃中明了“修禊事”而豁然開朗——原來這并非普通聚會,而是一次啟迪生命的重要典禮。在接下來的句與景、動與靜、素與雅的率性用語中,所有的輕忽世俗和欣然自在都輕快地流于筆端。這種質樸中的高雅、淡然中的追求,讓一場風流盛會在“書圣”的筆下,陳述了那個時空點的儒雅才子們身心俱暢的心靈交會,使讀者仿佛穿透時空感受到生命中最真實的和諧樂章和詩意人生。
縱觀《蘭亭集序》全文,正是通篇透露出的率真,構成了《蘭亭集序》的首要特質,這種特質使作者從容到得心應手,而讓率真里蘊含著匠至情逸趣取向,鑄就了《蘭亭集序》雋永性的生命力。
中國的古圣先賢們都特別強調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并由此構建了擁有幾千年文明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魏晉是個覺醒的時代,士人對于自然的觀感已帶有顯明的哲學意識?!短m亭集序》全文在對生活哲學的詮釋和對生命哲學的聚焦中,借機宣泄的快然情感,隨處都蘊含著自然無限的永恒性和人生有限的至性追求。
《蘭亭集序》揭示真善美的和諧生活寫照,其超然的文思無不重疊著生活的哲理。從開篇人與環(huán)境的高度和諧,到峻嶺、修竹、清流、映帶著的惠風和暢……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到“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的純凈澄明,再到“欣于所遇”之時的清醒而明白“老之將至”,轉而在“情隨事遷”中泰然釋懷,又在“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了然中把握生活的恒常性。
應該說全文隨處都是在高遠的立意中,切契自然的呈示著獨運的慧心。作者啟示人的不僅是要帶著理性的去活好每一天,還要在參悟“昔人”的精神需求時“能喻之于懷”的學會自然而自主的超越,從容而自在的享樂……。在忘情于“暫得”的歡愉中,將一種物我同在的生命意識滲透在深邃的自然宇宙與生命哲理之中,而“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之生命文化的覺醒,是給人以對生命真諦和人生價值深刻感悟的雋永性生命之在的最好明證。
作為一篇詩序,《蘭亭集序》的“雅人深致,玩其抑揚之趣?!雹谧燥@其章法的雋永性:從脈絡中的承傳創(chuàng)新到變化中的起承轉合,再到遞進中的曲徑通幽都自然成其互應的章法,文中承轉起合通幽的優(yōu)美,自然形成了整體章法的雋永生命力。
全文情注毫端的天趣自在,讓筆法精嚴卻變化天成的起承轉合之神情兼具。尤其是末段“昔人”“今人”“后人”和“我”的互承相“見”,表現(xiàn)了《蘭亭集序》任重而道遠之變化的無限性。其中的反村章法,盡呈不著斧鑿痕跡之能事,跌宕起伏而應機生化的雋永性。
文中筆觸于第一層的“俯”“仰”雖只是普通意義上的外物觀照,但“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中的“俯仰”已化為對人生之精神意義的探尋,而“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中的“俯仰”卻又是人對自體生命的瞬間頓悟。這層層遞進的三層“俯仰”,在回環(huán)往復的文意韻律中,充溢著“ 悲生憫死”的“ 幽情”,承載涌動著強烈生命意識的深沉覺醒,讓人類的基本情感和生命的基本命題,在曲徑通幽的遞進中不斷的增強厚度而終止章法所內蘊的無限生命力。
俯仰古今,悵觸萬端,行文“以達意為主,不事采飾”(范文瀾),《蘭亭集序》文中或整或散的語言,旋律優(yōu)美以整,錯落有致而散, 整散相成相得之間各揚其長。首句的“永和九年……修禊事也。”顯示了先整后散的莊重與自然,整齊而富于變化的韻律,散以樂耳動聽般的和諧。而“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放浪形骸之外”則示以先散后整的自由與形象。其以整句和短句,又時在散句中參以偶句,自然有致的將語句之美通貫全文,以示語言之自由的生命力。
《蘭亭集序》雖是一篇短文,但文中時見繁復之語,如前面所述“俯仰”二字的復繁。再如直抒情懷的“信可樂也”、“悲夫”等,其簡約之至的感懷,是體味美的存在之后的真切無奈,而留下余味綿綿的雋永之在。
文中繪景感志、淳樸篤厚的語意隨見,其善巧借喻的議論與抒情高雅脫俗,如“或取諸懷抱……放浪形骸之外”,并在自己由讀體驗昔人興感之作時“若合一契……”等語,無不讓人在蘊藉著的深沉里尋其余味。正因為全文用語的淳樸與高雅,其潛在的生命力,使《蘭亭集序》注定成為滋潤后人的不朽的文化遺產。
《蘭亭集序》作者在極盡張揚精神歸隱的歡愉之時,以其對人類漫長歷史的文化覺醒與現(xiàn)實觀照,在聚散倏忽與死生懸惜中率性而議、真情而嘆……“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誰識生死同等的荒誕,壽命長短的妄造,恰如今人看前人,后人看我們現(xiàn)在一樣的荒謬虛妄可悲呢!而此時所記下的人及其詩賦,必因時代與世事的變遷,同樣將人之思趣也如此次集會一般的留于后世……。
作為一篇詩序,《蘭亭集序》是一個聚景、人、事、場、感、思、態(tài)、志、文、書、名等各方面都有千萬億共鳴者的載體和平臺,這個平臺將自然與人文至性里的——至真、至善、至美活脫脫的盡呈于當下,也正是這種凝聚各個意蘊雋永之點于一體的現(xiàn)實觀照與文化覺醒,執(zhí)定了《蘭亭集序》之雋永的生命力。
[1]《蘭亭集序》賞析 .福建基礎教育網[引用日期2013-12-29]
[2] 朱一清.古文觀止鑒賞集評(三):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年:10-16
余旭東,女,湖北大學知行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湖北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