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射陽縣明達雙語小學(224300) 成素華
在錯誤處給學生創(chuàng)設“辯論”的機會
江蘇射陽縣明達雙語小學(224300) 成素華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辯論是制造高潮的有效途徑。通過有效的課堂辯論,能夠讓學生對教學難點、錯點、重點有深刻的認知,由此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從教學實踐入手,在辯論中發(fā)現、分析并修正錯誤,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辯論的機會。
小學數學課堂辯論數學思維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了更快完成教學任務,往往要求課堂平和、順暢,不希望能有爭論和錯誤發(fā)生。殊不知,這是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應當針對數學概念的易錯之處,給學生積極創(chuàng)設辯論的機會,幫助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為了讓學生能盡快掌握正確的知識,往往直接告訴,從而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導致課堂低效甚至無效。如何才能讓學生自主發(fā)現錯誤呢?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將主動權教給學生,為學生積極創(chuàng)設課堂辯論的機會,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教學蘇教版教材“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掌握三角形內角和180°及其論證的方法,通常教師會采用猜想、驗證、結論的方式展開探究,但效果并不理想,為此,我特意設置了一個辯論的環(huán)節(jié):將等腰三角形沿著底邊上的高,剪成兩個小三角形,每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立刻有了兩的觀點,一種認為內角和是90°(正方),另一種則認為內角和是180°(反方),于是我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反方將等腰三角形對折,提出將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撕下后拼起來。正方經過驗證后發(fā)現:“把大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只是小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和,而不是小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所以小三角形的內角和就不是大三角形內角和的一半。錯誤在于,把小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和看作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于錯誤并不是主觀地“告訴”,而是為學生積極創(chuàng)設了辯論的機會,提供了開放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有理有據地證明自己的觀點,從而使學生主動探究,而不是被動接受,這樣不僅糾正了偏見,而且大大提升了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正是概念教學的關鍵部分。因而,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的思維誤區(qū),創(chuàng)設辯論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辯論的方式分析錯誤,從而獲得有效突破。
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對“平均分”和“分”容易產生混淆,認為分數就是分一分,分得的結果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如何突破這個錯誤認知呢?我拿出一張圓紙片,讓學生動手撕成兩部分,由此巧設了一個辯點,讓學生展開辯論:“把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嗎?”學生立刻形成了兩種觀點,正方認為一定是,反方認為不一定。正方將圓紙片從中間對折,然后沿著中間這條線撕開,于是每一份就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反方將圓紙片隨手一撕,撕掉一小塊,認為每一份并不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為什么兩者都有道理?那么這個“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的結論錯在哪里?
經過辯論后,學生認為,這個圓既可以折成二分之一,也可以不折成二分之一,也就是說,這個結論當中有一個“一定”,導致了結論的錯誤。要想讓折出來的每份圓片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就必須要將這個圓平均分成兩份。
教師從錯誤入手,設置了辯論點,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驗證,各抒己見,探新求異,不但找出了錯誤原因,還對分數的意義有了深入的理解,培養(yǎng)了思維的嚴謹性。
學生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辯論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觀點,進而在辯論中修正錯誤,發(fā)展思維的深刻性。
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學生能夠確認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正五邊形是軸對稱圖形,但對平行四邊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存在爭議。為此,我?guī)ьI學生展開了一場辯論:正方認為,沿著對角線對折分開后掉個頭,兩邊可以完全重合,因而是軸對稱圖形;反方認為,上下、左右對折,再沿著對角線對折,只是部分重合。如何正確判斷軸對稱圖形呢?經過辯論后,學生得出,判斷軸對稱圖形,只需要對折后完全重合,而不需要分開再掉個頭那么麻煩。由此,學生確認了軸對稱圖形的判定方法,也明確了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
教師從學生的錯誤入手,引導學生自主辯論,經過討論和爭辯,學生修正了已有錯誤,完善了已有認知,形成了思維的共振,發(fā)展了思維的深刻性。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辯論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嚴謹性和深刻性,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辯論的機會,釋放學生主體的能動性。
(責編童夏)
G623.5
A
1007-9068(2016)26-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