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向群
(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實驗小學 遼寧本溪 117100)
素質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謝向群
(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實驗小學 遼寧本溪 117100)
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的實施,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促進學生交際能力,通過言語表達和交際能力的提升更能展示一個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不僅僅是改變傳統(tǒng)上課的模式,更多的想學生有一種濃厚的興趣對英語課堂,同時也更多的顧慮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素質教育 英語 教學 學生參與
素質教育教中注重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死記單詞與語法,素質教育教學法一改課堂上教師主講、學生主聽,教師寫、學生抄傳統(tǒng)模式。素質教育教學法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如下:
首先,是聽范讀。教師播放事先選好的錄音材料,并預先留1-2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錄音。其次是讀,在聽了多次范讀的基礎上,跟錄音讀熟,這樣,不但能加強記憶、熟練技能,并產生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受力。
首先,單詞識記。教師可利用2-3課時為學生講解記憶單詞的規(guī)律,教師還要求學生在課后記憶時勤查詞典,全面了解詞義、用法、搭配等,達到滾雪球似地擴大詞匯量。其次,語法識記。語法的學習是在單詞大量輸入后,教師把一些語法項目句型化,教師舉出例子,讓學生操練、模仿,再讓學生分組練習。
素質教育教學中,學生是作為學習的主體而出現的。他通過教師的引導,配合教師完成各項任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否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從而使學習英語輕松愉快。
教師在課文導入時,就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配以必要的手勢語言、態(tài)勢語言進行表演,使語言材料“活化”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致形成定向反射,刺激學生思維“上路”。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明確問題-假設分析-總結評價”導入新材料使學生關注所要講解的話題,為課文的學習作了有力的捕墊。
教師在語言材料教授過程中要同時關注到詞語層次、句子層次及語篇層次,前兩項用于理解句子,后一項用于理解整個語篇。在語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語言材料含有的潛在意義,使他們及時建立“反射”,傳出對語言材料理解度的信息。
課后可搞一些英語表演、演講活動、值日生表演、英語聯(lián)歡會、英語口語歌曲比賽等活動,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無形中感到素材少,就會主動查找一些課外的資料。
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必須堅持用英語授課,還要輔以手勢,眼神,音調,動作等等來強化學生的理解。教師還應為學生選擇其感興趣的名篇,好的歌曲等等,讓學生背誦,或組織歌曲比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嬰兒習得語言主要是靠聽、讀接收外部信息,這是輸入, 并且在嬰兒成長過程中,輸入要遠遠領先于輸出。與此過程類似,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同樣需要足夠量的語言輸入,學習英語的輸入與輸出也是不相等的,不是聽多少會多少,讀多少會多少,而是需要讓學生沉浸在英語中領悟英語,等達到足夠的語言輸入量,學生的語言內化機制自動產生后,才可期望學生能夠流利地輸出。
素質教育教學法的優(yōu)點很明顯,如符合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提高英語學習效率;順利通過語音語調關;由于堅持了聽與讀,絕大多數學生語音純正標準,語調自然規(guī)范;記得牢,用得熟;英語應用準確性增強等等,當然也有不足如難以定量評價;如何將多種教材的內容更加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它們的綜合互補作用,尚有待進一步研討;大量的語言輸入或強制的背誦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能動作用。如果教材的使用不能與學生的需要很好地結合起來,則容易使學生厭煩,喪失了學習動力,沒有學習興趣。
素質教育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滲透,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開發(fā)思維能力,激發(fā)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
[1]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 劉素玲.學周刊.2017(02)
[2]淺析多媒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穆傳貞.教育現代化. 2016(40)
[3]淺析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與面臨的挑戰(zhàn)[J]. 姬長太.中國校外教育. 2017(05)
[4]對小學英語教學中情趣教育的幾點思考[J]. 陳麗娟.學周刊.2017(11)
[5]簡述興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 王佳琪.赤子(上中旬). 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