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蘭
《古事記》動結式特點分析
○王江蘭
《古事記》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用漢字寫成的文獻,基本為漢語語法框架,但也有與漢語習慣不同之處。文章以《古事記》動結式為研究對象,從語義和結構類型兩方面對其進行了分類分析,并將其與中土文獻進行對比研究,揭示出了變體漢文《古事記》動結式在充任條件和組合搭配等方面的變異特點,對于研究漢語的對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動結式 語義分析 結構類型 變異特點
太安萬侶的《古事記》(以下簡稱《古》)成書于712年,是漢字傳入日本后,用漢字寫成的一部“變體漢文”文獻。[1](P207-214)《古》正文敘述部分語言風格屬于變體漢文,即以漢語主謂賓的語法框架為主,又雜有少量古代日語主賓謂的語法。其中漢語語法框架下的動結式就是一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本文擬從語義、句法結構兩個方面對該文獻中的動結式語句進行分類考察,進而揭示這部變體漢文中此種句式的變異規(guī)律。
動結式又稱“使成式”,王力提出:“使成式是一種仂語的結構方式。從形式上說,是外動詞帶著形容詞(‘修好’‘弄壞’)或者是外動詞帶著內(nèi)動詞(‘打死’‘救活’);從意義上說,是把行為及其結果在一個動詞性仂語中表示出來。這種行為能使受事得到某種結果,所以叫做使成式?!盵2](P466)關于動結式產(chǎn)生年代,王力(1980)指出動結式當首用于漢代,之后在南北朝至唐代被逐漸廣泛使用。[3](P467)
梅祖麟(1991)對動結式的判定標準主要是:“1.動補結構是由兩個成分組成的復合動詞。前一成分是他動詞,后一成分是自動詞或形容詞。2.動補結構出現(xiàn)于主動句:施事者+動補結構+受事者。3.動補結構的意義是在上列句型中,施事者用他動詞表示的動作使受事者得到自動詞或形容詞表示的結果?!盵4](P112-126)
依據(jù)王力及梅祖麟上述觀點及判別標準,筆者對《古》文獻中動補結構做了詳細的調(diào)查和提取,確認了《古》中動結式共有67例。本文擬對《古》中這些動結式進行語義和結構類型的分類分析。并將其和中土典籍進行比較,進而揭示出《古》變體漢文動結式的特點。
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古》中動結式用例有67例,這在同時期的變體漢文文獻中來說已經(jīng)算用例較多了。這些動結式雖多數(shù)符合漢語語法習慣,但也雜糅了古日語語法,因而這些動結式便產(chǎn)生了詞義和組合搭配的變異現(xiàn)象。由于此67例動結式的語義和組合方式很有特色,下面擬將分類論述:
(一)動結式之語義分析
依據(jù)《古》中動結式之結果補語的語義特點,擬將動結式分為以下幾類:
1.完結類11例:
言竟 約竟 作竟 平訖 白訖 死訖 曙訖 儛訖拜訖 崩訖 泣罷
(1)各言竟之后,告其妹曰:“女人先言不良?!保ā豆拧飞暇恚?/p>
(2)吾與汝所作之國未作竟,故可還。(《古》上卷)
(3)政既平訖,參上侍之。(《古》下卷)
(4)夜既曙訖,可幸獵庭。(《古》下卷)
(5)即擧火見者,既崩訖。(《古》中卷)
(6)患泣罷時,倭比賣命賜草那藝劍。(《古》下卷)
2.得到類10例:
取得 取獲 見得 乞欲得 乞取 奪取 盜取 掠取 拔取 聞取
(7)故不獲御祖,取得御子。(《古》中卷)
(8)求謂意富多多泥古人之時,于河內(nèi)之美努村見得其人貢進。(《古》中卷)
(9)爾其所伺賎夫乞取其玉,恒裹著腰。(《古》中卷)
(10)爾天皇悔恨而惡作玉人等,皆奪取地。(《古》中卷)
(11)根臣即盜取其禮物之玉縵。(《古》下卷)
(12)于是所游其殿下目弱王聞取此言,便竊伺天皇之御寢。(《古》下卷)
以上結果補語“獲、取”和“得”相當,均表“得到”義。
3.破損類9例:
蹶離 蹶散 斬散 逃散 打折 打離 引闕 取闕咋破
(13)乃己所作押見打而死,爾即控出斬散。(《古》中卷)
(14)打折三段,而奴那登母母由良邇。(《古》上卷)
(15)即打離其冰目矢而拷殺也。(《古》上卷)
(16)朝曙入?yún)嬛畷r,持捕搤批而引闕其枝,裹薦投棄。(《古》中卷)
(17)湯津津間櫛之男柱一箇取闕,而燭一火。(《古》上卷)
(18)其大神以爲咋破呉公唾出,而于心思愛而寢。(《古》上卷)
以上結果補語“離、散、闕、折、破”均表碎、不完整義。
4.倒落類9例:
打伏 打惑 泣伏 切伏 垂落 射落 轉落 梳垂 蹈傾
(19)天皇看行其浮盞之葉,打伏其婇。(《古》下卷)
(2 0)于是零大氷雨,打惑倭建命。(《古》中卷)
(21)自其矛末垂落之鹽累積成嶋,是淤能碁呂嶋。(《古》上卷)
(2 2)云而以火燒似豬大石而轉落。(《古》上卷)
(23)如童女之發(fā)梳垂其結御發(fā)。(《古》中卷)
(24)即蹈傾其船而天逆手矣。(《古》上卷)
5.死活類8例:
叫哭死 打殺 刺殺 射殺 拷殺 絞殺 切滅 作活
(25)如此歌而拔刀一時打殺也。(《古》中卷)
(26)故以刀刺殺其王子,乃切己頚以死也。(《古》下卷)
(27)即打離其冰目矢而拷殺也。(《古》上卷)
(28)乃己所作押見打死。(《古》中卷)
(29)常世國之登岐士玖能迦玖能木實持參上侍,遂叫哭死也。(《古》中卷)
(30)乃遣蜇貝比賣與蛤貝比賣令作活。(《古》上卷)
6.趨向結果類7例:
燒過 燒著 燒擧 追臻 解開 寤起 吹棄
(31)落隱入之間,火者燒過。(《古》上卷)
(32)爾追下取時,即于其石所燒著而死。(《古》上卷)
(33)故知見欺,而解開其姨倭比賣命之所給嚢口而見者。(《古》中卷)
(34)爾其惑伏御軍悉寤起之。(《古》中卷)
(35)而于吹棄氣吹之狹霧所成神御名熊野久須毘命。(《古》上卷)
7.完成類5例:
生成 打成 累積成 作具 作堅
(36)故以此吾身成余處,刺塞汝身不成合處,而爲生成國土奈何。
(37)爾大氣都比賣自鼻、口及尻種種味物取出,而種種作具而進時。(《古》上卷)
(38)故與汝葦原色許男命爲兄弟而作堅其國。(《古》上卷)
8.干枯類3例:
泣枯 泣干 病枯
(39)青山如枯山泣枯。(《古》上卷)
(40)河海者悉泣干。(《古》上卷)
(4 1)是以其兄八年之間干萎病枯。(《古》中卷)
9.通透類2例:
刺通 控通
(42)乃追至其室之椅本中,取其背皮劍自尻刺通。(《古》中卷)
(43)所著針麻者自戸之鉤穴控通而出。(《古》中卷)
10.其他類3例:
燒凝 飲醉 照明
(44)地下者于底津石根燒凝。(《古》上卷)
(45)乃毎船垂入己頭飮其酒,于是飲醉留伏寢。(《古》上卷)
(4 6)高天原及葦原中國自得照明。(《古》上卷)
(二)動結式之結構分析
依據(jù)《古事記》中動結式之后能否帶賓語的標準,將67例動結式結構類型分為三類,帶賓語的“VCO型”,不帶賓語的“VC型”,既可帶賓語也可不帶賓語的“混合型”。
1.VCO型,共26例,分別為:射殺 刺殺 絞殺 切滅打惑 打折 打伏 切伏 打離 吹棄 解開 蹈傾 乞取 奪取 拔取 盜取 聞取 掠取 見得 取得 乞欲得 生成 累積成 作堅 引闕 射落
(47)即天若日子持天神所賜天之波士弓、天之加久矢,射殺其雉。(《古》上卷)
(48)汝國之人草一日絞殺千頭。(《古》上卷)
(49)還出皆切滅其國造等,即著火燒。(《古》中卷)
(50)爾坐其河中之幾,拔取御裳之糸。(《古》中卷)
(51)而拔所御佩之十掬劍,切伏其喪屋。(《古》上卷)
2.VC型,共39例,分別為:平訖 白訖 死訖 曙訖儛訖 拜訖 崩訖 言竟 作竟 約竟 梳垂 垂落 轉落 打成 叫哭死 拷殺 逃散 斬散 蹶散 蹶離 控通 刺通 泣伏 泣干 泣枯 泣罷 病枯 燒過 燒著燒凝 燒舉 作具 作活 取闕 咋破 追臻 寤起 照明 飲醉
(52)爾遂兄儛訖,次弟將儛時爲詠。(《古》下卷)
(53)故咋破其木實,含赤土唾出者。(《古》上卷)
(54)于向股蹈那豆美,如沫雪蹶散。(《古》上卷)
(55)最后之來大穴牟遲神見其菟言:“何由汝泣伏?”(《古》上卷)
(56)爾八十神覓追臻而矢刺之時,自木俁漏逃。(《古》上卷)
3.混合型,僅2例,分別為:打殺 取獲
(57)即倭建命拔其刀,而打殺出云建。(《古》中卷)
(58)爾即以其咋遺之蒜片端待打者,中其目乃打殺也。(《古》中卷)
(59)是以取獲其御子,不得其御祖。(《古》中卷)
(60)或發(fā)或手當隨取獲,而掬以控出。(《古》中卷)
對《古事記》動結式的結構類型分析得知,不帶賓語的VC型最多,帶賓語的VCO型次之,既可帶賓語也可不帶賓語的混合型最少。
筆者發(fā)現(xiàn)《古事記》動結式與中土文獻存在著諸多差異,這些差異突出表現(xiàn)在動詞和結果補語的充任條件和組合搭配上。
(一)動詞述語的充任特點
《古事記》動結式中述語均由自身動作性極強的動詞來充當。由于動詞的動作性越強,其組合搭配后的能產(chǎn)率也會提高。如《古》中由單音節(jié)動詞“打、燒、泣”等擔任述語從而組成的動結式就有“打惑、打折、打伏、打離、打成、打死、燒過、燒著、燒凝、燒擧、泣伏、泣干、泣枯、泣罷”14例。另外,《古》中還有由3例復音動詞作述語搭配而成的動結式“叫哭死、乞欲得、累積成”,這是同時期中土文獻里很少見的,相對來說比較有特色,可能受詞匯復音化趨勢影響。
(二)結果補語的充任特點
《古事記》中充當結果補語的詞相對具有封閉性,只有6個形容詞(枯、堅、干、明、凝、具),31個動詞(棄、取、伏、闕、獲、折、充、惑、垂、傾、離、醉、訖、竟、散、落、通、破、殺、死、活、滅、罷、成、得、起、開、臻、過、著、擧),且均是單音節(jié)的不及物動詞。此外《古事記》中所有結果補語的非自主性極強,其意義的抽象和虛化程度也極高,大都表示完結、死活、取得、成為、趨向結果等抽象義。
(三)動詞和結果補語的組合特點
《古事記》動結式的內(nèi)部組合關系相對簡單和封閉,而且具有臨時性,不像在中土文獻中那樣復雜和開放,且搭配較為固定。通過工具書《中華大辭典》和瀚典全文檢索系統(tǒng),筆者發(fā)現(xiàn)變體漢文《古事記》之動結式和中土文獻相比既有相同組合,也有迥異組合。
1.相同的組合
拜訖 打殺 刺殺 射殺 絞殺 斬散 逃散 打折取得 取獲 見得 乞欲得 乞取 奪取 盜取 掠取 拔取 聞取 垂落 射落 轉落 梳垂 吹棄 燒過 燒著解開 生成 打成 累積成 刺通 飲醉 照明 病枯
以上動結式在《古事記》和中土文獻中的搭配組合與意義完全相同。及物動詞“殺”作結果補語并組合成“V+殺”類動結式,表示受事者因某種動作方式而產(chǎn)生死掉的結果。其中“殺”的詞義已經(jīng)虛化為致死義,動作性減弱,狀態(tài)性增強。同理,“V+得/獲/取”類動結式中作結果補語的不及物動詞“獲”和“取”意義已虛化為得到、獲得、取得義,相應動作致使的結果義增強。
2.變異的組合
《古事記》和中土文獻中動結式的組合和詞義之差異表現(xiàn)如下:
a.“V+竟/訖/罷”
言竟 約竟 平訖 白訖 曙訖 儛訖 死訖 崩訖泣罷 作竟 作具 作堅
此類動結式表示某行為動作處于完結的已然狀態(tài)。在中土文獻中只見“言畢、語訖”表話說完之義,不見“言竟、白訖”;只見“平竟”表平定叛亂之義,不見“平訖”;只見“約定”表商量完某事,不見“約竟”;常見“作成、作完”表動作終結義,不見“作竟、作具、作堅”;只用“死、崩”直接表死的結果,不用“死訖 、崩訖”表死的過程;常用“舞畢”表舞蹈完畢,不見“儛訖”;常用“泣竟”表哭完,不見“泣罷”。
b.“V+死/殺/滅/活”
叫哭死 拷殺 切滅 作活
此類動結式表當事者或受事者處于非自然的致死或生存狀態(tài),中土文獻中只見組合“哭死、刑拷殺、打滅、切死、救活”,不見“叫哭死、拷殺、切滅、作活”。
c.“V+散/離/闕/破/傾/通”
蹶離 蹶散 引闕 取闕 咋破 打離 控通 蹈傾
此類動結式表當事者或施事者采取的動作行為致使受事者處于支離破碎、不完整、不規(guī)整的狀態(tài),在中土文獻中只見“蹶撲、蹶死、蹶倒、踏碎、折斷、咬破、咬壞、打散、打破、打碎、打斷、打通、挖通、打透、踏倒”等組合,不見“蹶離、蹶散、引闕、取闕、咋破、打離、控通、蹈傾”。
d.“V+惑/伏”
打伏 打惑 泣伏 切伏
此類動結式表當事者的動作致使受事者處于暈倒在地的狀態(tài),在中土文獻中只見“打暈、打倒、打落、哭倒、切斷、砍倒”等組合,不見以上所列組合。
另外,“燒”類動結式在中土文獻中只見“燒過、燒著、燒糊”等搭配,不見“燒舉、燒凝”。表趨向結果義的“V+起/臻”類動結式在中土文獻中只見“遄臻、追來、追至、追到、醒來”等組合,不見“追臻、寤起”。表眼淚泣干、泣凈義的“泣”類動結式在中土文獻中只見“泣盡”組合,不見“泣干、泣枯”。
綜上所述,本文對《古事記》中筆者確認的67例動結式進行了語義和結構類型的分類分析,語義上分為完結、得到、破損、趨向結果等10小類,結構類型上分為VCO、VC、混合3種,對《古事記》一書中的動結式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并將其與中土文獻中動結式進行比較,揭示出《古事記》動結式之述語動詞、結果補語以及兩者搭配時所反映出的特點。據(jù)此我們觀察到變體漢文《古事記》中動結式既吸收、借鑒了古漢語詞匯和語法的固有結構搭配,也出現(xiàn)了變異、新型、臨時性的組合?!豆攀掠洝分羞@些變異的動結式組合從一個方面反映出其變體漢文的語言風格。這對于我們研究漢字漢語的對外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
注釋:
[1]馮良珍:《變體漢文文獻中的詞義異變舉要》,中國語文,1993年,第3期。
[2][3]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
[4]梅祖麟:《從漢語的“動、殺”“動、死”來看動補結構的發(fā)展——兼論中古時期起詞的施受關系的中立化》,語言學論叢,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
[1]馮良珍.變體漢文文獻中的詞義異變舉要[J].中國語文,1993,(3).
[2]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梅祖麟.從漢語的“動、殺”“動、死”來看動補結構的發(fā)展——兼論中古時期起詞的施受關系的中立化[A].語言學論叢[C].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4]周作人譯,安萬侶.古事記[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5]宋紹年.漢語結果補語式的起源再探討[J].古漢語研究,1994,(2).
[6]王紅旗.動結式述補結構的語義是什么[J].漢語學習,1996,(1).
(王江蘭 山西太原 山西大學文學院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