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世勇
(1.山東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2.山東省語言資源開發(fā)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山東 煙臺 264000)
大陸臺灣同義異形詞語造詞理據差異的文化解釋
亢世勇1,2
(1.山東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2.山東省語言資源開發(fā)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山東 煙臺 264000)
自1949年以后,大陸與臺灣處于隔絕狀態(tài),現代漢語在海峽兩岸應用中經歷了各自的發(fā)展演變,同義異形詞的出現,就反應了兩岸不同的社會文化發(fā)展變遷。對大陸、臺灣706對同義異形詞語進行比對分析,總結出造詞理據的差異,進一步對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表現在:(1)認知文化心理差異,(2)傳統文化心理的差異,(3)對待外來文化的差異,(4)地域文化的差異,(5)社會對立導致詞匯內部的“二元對立”等。
同義異形詞語;造詞理據;認知文化心理;傳統文化;外來文化;地域文化;社會對立
大陸和臺灣同義異形詞語,即意義大致相同,兩岸卻用不同的詞形來表示的詞語,我們以馬重奇、林玉山主編的《海峽兩岸語言及辭書研究》所附的《海峽兩岸差異詞對照表(選輯)》的706組詞語為研究對象*馬重奇,林玉山:《海峽兩岸語言及辭書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04-414頁。,通過比較,將兩岸造詞理據差異分為詞面義與事物的逼近度不同,關注點不同,選擇不同的同義語素(詞)造詞,傳統與現代、書面語與口語、方言與普通話的差別,縮略與原形的不同,語序顛倒,翻譯的差別等7類*亢世勇:《大陸臺灣同義異形詞造詞理據分級》,《中國科技術語》,2015年第5期。。同一概念,兩岸在造詞時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差異?本文擬從文化學等多個視角闡釋造成兩岸同義異形詞造詞理據的差異的原因。
兩岸人民同根同源,這就決定了在認知文化心理上有很多共同點,在觀察事物抽取特征進行概括時有大致相同的“路徑”——都從事物的多個角度觀察,在抽取事物特征命名時從多個角度入手;都希望詞義能夠表面化,以達到“望文生義”。但其中也表現出一些差異。
1.認知焦點不同
一個事物、事件會有多維屬性,兩岸在對事物、事件觀察并對其進行命名的時候,關注點不同,造成同一事物、事件有不同的說法。比如“警示筒”與“交通錐”,大陸叫“警示筒”,臺灣叫“交通錐”,都注意到了形狀,大陸認知結果是“筒”更多關注到內部空心像筒,而臺灣認知的結果是“錐”更多關注到外部形體像錐子;臺灣“交通”注意到了其使用領域,而大陸的“警示”更多地關注到了其功能。大陸的“壁球”關注球的落點,臺灣的“回力球”關注球運動狀態(tài);大陸的“避車”關注的是目的,而臺灣“閃車”描述的是動作自身;大陸的“博士帽”關注的是寓意,而臺灣的“方帽”關注的是形狀;大陸的“吃醋”關注的是具體物,其與所表達的意義要經過隱喻而實現,而臺灣的“吃味”則直接描述寓意;大陸的“換乘站”是站在乘客的角度說,而臺灣的“轉運站”是站在運輸者的角度說;大陸的“紅燈區(qū)”關注的是標志,而臺灣的“風化區(qū)”關注的是涵義;大陸的“經濟適用房”關注的房價,而臺灣的“國民住宅”關注的是服務對象;大陸的“軍齡”關注參軍、軍人,而臺灣的“役齡”關注服兵役;大陸的“焗油”“熗鍋”關注行為,而臺灣的“護發(fā)”“爆香”關注效果、目的。兩岸用于造詞的關注點不同除了具體的一些差異外,可歸納為五個大的類型,即“抽象-具體”“本體-功能、屬性”“行為-結果”“描述角度不同”“認知形狀不同”,由這些差異所構成的詞語數量排序亦如此,這說明兩岸人民對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認知特點*亢世勇:《大陸臺灣同義異形詞造詞理據分級》,《中國科技術語》,2015年第5期。。
2.詞面義與事物的逼近度不同
在觀察事物、抽取特征后,選擇舊詞(語素)造新詞時,也都希望所造詞語能夠直觀反映事物的本真,可以“望文生義”;但比較來看,臺灣詞語的描述比大陸更逼近事物本真,表現得更具體、更精確一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臺灣選用與事物本身更接近的語素(字)。比如“過動癥”與“多動癥”中“過”比“多”更精確;“音界號”指明了是語音的分界,比“間隔號”更精確;“菁英”與“精英”中“菁”指精髓、草實,“精”指精明、精華,前者更務實;“奶精”與“咖啡伴侶”,前者指本體、確指,而后者指功用、虛指;“前段班”與“快班”相比,前者實指、確指,后者虛指;“瞬間膠、三秒膠”與“快干膠、速干膠”相比,后者模糊,前者精確,“快干、速干”為屬性,“瞬間、三秒”是屬性值;“隆乳”與“隆胸”中“乳”與“胸”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實指與虛指的關系,前者更貼近事物本真??傮w上來看,我們覺得在概括同一事物時大陸詞語更多偏向于抽象概括,抽取其屬性,具有模糊性,而臺灣詞語更偏向于抓具體特征,給出事物的屬性值,更加準確、精確,更貼近事物本真。
(2)按照生成詞庫理論的物性結構理論,一個事物往往具有多種屬性特征,可從不同維度觀察、抽取特征*宋作艷:《生成詞庫理論與漢語事件強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3-30期。。臺灣造詞時,觀察維度更多一些,從中多抽取事物的一些特征,多選取一個語素來構詞,多揭示詞義的一個義點,使表義更精確,比如臺灣的“資遣費”抽取“資助”“遣散”“費”三個義點,而大陸的“遣散費”只抽取了“遣散”“費”兩個特征,顯然臺灣的“資遣費”比大陸的“遣散費”更逼近事物本真。臺灣的“伏地挺身”比大陸的“俯臥撐”關注事物更多一點,更逼近事物本真。
(3)用一個詞語表達一個概念,這個詞語所用構成成分越多,限制性越強,表示的意義就越精確,比如臺灣的“面巾紙”、“攔截衛(wèi)星”、“少年矯正學?!北却箨懙摹凹埥怼?、“反衛(wèi)星”、“工讀學校”選用的構詞成分更多一些,表義更精確一些。
兩岸同根同源,決定了兩岸具有相同的文化傳承。但近幾十年來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軌道不同,使得兩岸人民的對待傳統文化的心理產生了一定差異?!坝捎诒娝苤臍v史原因與政治因素的影響,相對于大陸地區(qū)而言,中國傳統文化的保存在臺灣地區(qū)要顯得完整得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xù)與發(fā)揚在臺灣地區(qū)也明顯要表現突出些?!薄昂{彼岸(臺灣地區(qū))的中國人自然更多地保存和延續(xù)了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吳禮權:《從海峽兩岸對西方人名翻譯的修辭行為看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在兩岸存續(xù)的現狀》,《兩岸四地現代漢語對比研究新收獲》,北京:語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315-316頁。表現在詞匯上,他們更喜歡使用產生更早的詞語、具有文言色彩的詞語、書面語詞語、原形詞語(相對于縮略詞)?!跋啾茸鎳箨?,臺灣地區(qū)保留了更多的古語詞,還大膽創(chuàng)造出極具古文色彩的新詞,使得語言風格更顯儒雅別致?!?馬重奇,林玉山:《海峽兩岸語言及辭書研究》,第32頁。如“奴視”“里長”“售罄”“執(zhí)柯”“舍監(jiān)”。“臺灣地區(qū)選用詞形,比較重視傳統、詞源和理據”。“‘必恭必敬’源自于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臺灣)取‘必恭必敬’不取‘畢恭畢敬’,是重視文化傳承的表現。”“熱中”一詞出自《孟子·萬章上》,而“熱衷”出現于現代?!芭_灣地區(qū)以‘熱中’為唯一詞形,體現了尊重歷史的原則?!?馬重奇,林玉山:《海峽兩岸語言及辭書研究》,第32頁,第34頁,第34頁,第35頁,第33頁,第37頁?!跋喾矗鎳箨懯艿健逅摹\動和后來現代漢語規(guī)范政策影響較深,古語詞已不多見”*馬重奇,林玉山:《海峽兩岸語言及辭書研究》,第32頁,第34頁,第34頁,第35頁,第33頁,第37頁。,選擇異形詞“更傾向于從眾從俗”*馬重奇,林玉山:《海峽兩岸語言及辭書研究》,第32頁,第34頁,第34頁,第35頁,第33頁,第37頁。“對于由于字形發(fā)展變化形成的異形詞,祖國大陸偏重于用今字,臺灣地區(qū)則依據傳統,有選擇地選用古字”*馬重奇,林玉山:《海峽兩岸語言及辭書研究》,第32頁,第34頁,第34頁,第35頁,第33頁,第37頁。。從我們收集的材料看,同樣印證了這些看法。比如“地道”與“道地”,查《辭?!贰暗赖亍苯o出的書證是湯顯祖《牡丹亭》的“好道地的藥材”;而“地道”舉的都是現代的例子,可能“道地”比“地道”產生的更早*《辭?!?第六版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335、355頁。?!氨I竊”與“竊盜”,《辭?!肥珍洝案`盜”,而未收錄“盜竊”。查“百度百科”,“盜竊”語出《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匈奴﹞以盜竊為務。”“竊盜”語出《管子·八觀》:“里域橫通,則攘奪竊盜者不止?!薄案`盜”比“盜竊”更早??梢?,臺灣沿用了更早產生的詞語。另外,“變電站”與“變電所”,“辯手”與“辯士”,“發(fā)榜”與“放榜”,“戶主”與“戶長”,“親家公”與“親家翁”,“探親假”與“省親假”,“退休金”與“終身俸”,“郵遞員”與“郵務員”、“郵差”,臺灣采用了后者——更加傳統的說法,而大陸采用了前者——比較現代的說法?!皻埰贰迸c“瑕疵品”,“防爆”與“鎮(zhèn)爆”,“盤梯”與“回旋梯”、“螺旋梯”,“笑星”與“諧星”,“牙科”與“齒科”,“絞臉”與“挽面”等,臺灣更多使用書面語詞語,而大陸更多使用口語。縮略是語言經濟原則的體現,也是語言創(chuàng)新的重要表現。兩岸在縮略詞與原形詞使用上,也有差異。比如“編程”與“寫程式”,“便利店”與“便利商店”,“次品”與“次級品”,“磁卡”與“磁條卡”等,大陸使用縮略形式,臺灣使用原形;而“純凈水”與“純水”,大陸使用原形,臺灣使用縮略形式。根據我們的統計,在這種類型71例中,大陸使用縮略詞42個,占59.5%;臺灣29個,占40.85%。可見,兩岸都有使用縮略形式的傾向,但大陸走得更快一些。另外,“總體來講,臺灣‘國語’的縮略方式局限于提取式,而普通話的縮略方式更加靈活,還包括截取式和標數式。標數式更為常見,如‘兩會’‘八榮八恥’‘十二五計劃’等?!?馬重奇,林玉山:《海峽兩岸語言及辭書研究》,第32頁,第34頁,第34頁,第35頁,第33頁,第37頁。
我們2015年初到臺灣進行城市語言文字應用的調查,真切感受到了臺灣口語文言程度的確比大陸要高得多,比如“請讓座給老弱婦孺”“請洽詢問處購買攜帶自行車單程票”“近日校內又發(fā)生詐騙事件,歹徒佯稱為校內教職工,向學生借錢得逞”“課程異動公告”“褒揚令”“諄諄慰勉全體學員”,這是捷運、車站、校園的告示,詢問隨行老師,得知他們口語里也這么說。還有大陸單音節(jié)詞語,臺灣多用雙音節(jié),動詞還帶賓語凸顯了書面語特色,比如“勿依靠車門”“在此情況底下”“這么一個情況之下”“其他相關規(guī)定,請參閱車站公告”“緊握扶手”“牽緊孩童”“販賣機”“廁所重置”“前方行人眾多時,自行下車牽行”“教導課程”等等。
不同語言接觸,從另外一種語言中“借貸”一些詞語是普遍現象。只是有的是自愿借貸,有的是被迫借貸。由于臺灣所經歷的特殊歷史,臺灣與外來文化接觸更多,這就造成臺灣自愿或被迫從外語中借貸了一定數量的外來詞,臺灣國語整體上借詞高于大陸普通話,借有日語詞、英語詞、法語詞、西班牙語詞、芬蘭語詞。特別是有一大批日語借形詞,一些日語借形詞如便當、料理、抹茶、量販、女優(yōu)、物語、寫真、瘦身、暴走族等隨著兩岸的交流,已經傳入大陸,被廣泛使用*許蕾:《海峽兩岸吸收外來詞差異研究》,《兩岸四地現代漢語對比研究新收獲(2)》,北京:語文出版社,2014年版。。“臺灣‘國語’中有大量的日語借詞,如羅生門、歐吉桑、壽喜燒、企劃科等?!薄叭照Z的表達方式和造詞方法也對臺灣‘國語’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族’作為詞綴,構成的詞語有‘御宅族’‘上班族’等?!?馬重奇,林玉山:《海峽兩岸語言及辭書研究》,第32頁,第34頁,第34頁,第35頁,第33頁,第37頁。
“在漢語發(fā)展史上,雖然對外來詞的吸收是一以貫之的,但無可諱言的是,漢民族對于外來詞的借用有時心態(tài)是相當復雜的。特別是在國家遭受挫折、民族自尊心有所損傷時,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排斥外來文化包括外來語的微妙心態(tài)。與之相反,在國力強盛之時,就會有包容外來一切事物(包括外來詞)的闊大胸襟?!?吳禮權:《從海峽兩岸對西方人名翻譯的修辭行為看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在兩岸存續(xù)的現狀》,《兩岸四地現代漢語對比研究新收獲》,第305頁,第312頁。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大陸快速發(fā)展,與國際交流日益增多,有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因此,近年來,大陸吸收外來詞的速度高于臺灣,并且自由度更高,外來詞“漢化”的程度低于臺灣。吳禮權認為,音譯外來詞主要是外來的事物或概念,其中最主要的是有關外國的人名、地名等。人名、地名無法意譯,只能音譯。音譯按理只要對照外國的人名、地名的讀音選擇幾個與之讀音相近的漢字作為記音符號進行拼寫就可以了??墒侵袊似皾h化”,也就是按照中國人地名、人名命名的習慣選擇地名、人名用字,讓外國地名、人名帶有中國的特色。即所謂的“萬物兼?zhèn)溆谖摇钡摹疤斐膽B(tài)”的“漢化”結果。而這一傳統文化心理似乎在臺灣體現得比大陸更明顯一些,比如“克林頓”與“柯林頓”、“里奇”與“李奇”、“奧巴馬”與“歐巴馬”、“切爾西”與“雀兒喜”等等,臺灣刻意選用漢語姓氏字來命名,而大陸顯得更隨意一些,只求音同而已*吳禮權:《從海峽兩岸對西方人名翻譯的修辭行為看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在兩岸存續(xù)的現狀》,《兩岸四地現代漢語對比研究新收獲》,第305頁,第312頁。。這一說法似乎也可以解釋我們所搜集到的外來詞。比如“丁克”與“頂客(DINK)”,“荷爾蒙”與“賀爾蒙”,“黑客”與“駭客”,“藍牙”與“藍芽”,“色拉”與“沙拉”,“可卡因”與“古柯堿”,“氟利昂”與“冷媒”,“厄爾尼諾現象”與“圣嬰現象”,“貓”與“魔電”,“朋克”與“龐克”,“硒鼓”與“碳粉匣”等等,后者是臺灣使用的詞形。臺灣的詞形更多體現了漢語詞匯的特征,更像漢語詞匯??梢钥闯?,臺灣將音譯外來詞盡量“漢化”,打扮得更像漢語詞,也證明了他們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
臺灣“國語”受到特定的區(qū)域文化的影響,主要是日本文化、以閩南文化為主的南方文化等,還有1949年以后所形成的一些新文化。1895年,北洋海軍戰(zhàn)敗,中日《馬關條約》正式簽訂,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本為了鞏固在臺灣殖民統治,大力推行文化滲透和語言同化。當時推行的語言政策和教育都以普及日語為重點,強制臺灣民眾學習日語,并限制使用漢語。至1944年會說日語的臺灣人超過七成,日語成為當時臺灣的通用語*許長安:《臺灣語文政策概述》,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第23頁。。這一文化背景必然給臺灣國語留下烙印。前文我們已經談到臺灣國語中有大量的外來詞,特別是日語借形詞,就是證明。我們收集到的材料也有一些標記。比如,“欺詐”與“詐欺”,查“百度百科”,“欺詐”語出《戰(zhàn)國策·燕策二》:“齊田單欺詐騎劫,卒敗燕軍,復收七十城以復齊。”《漢書·西域傳下·車師后國》:“其后莽復欺詐單于,和親遂絕。”而臺灣用的“詐欺”沒有收錄,經過我們的調查,很可能是來自日語的漢字詞。日語當中現在還有這個詞,意思與漢語的“欺詐”大致相當。另外,還有“開學典禮”與“始業(yè)式”,臺灣使用的“始業(yè)式”,顯然是日語借形詞。
閩南文化對臺灣地區(qū)有比較深遠的影響。目前臺灣地區(qū)的閩南人口占八成以上,閩南話在臺灣地區(qū)交流,可以暢通無阻,是第一大方言。不僅臺灣的閩南人會說閩南話,連非福建籍的臺灣人也能說閩南話。政治家們掃街拜票的時候,為了樹立親民形象,獲得選票,也要說上幾句閩南話。臺灣的一些綜藝節(jié)目中主持人、嘉賓也經常會說閩南話。臺灣地處南方,與港、粵交流較多,這些地方的方言都會對臺灣國語產生一定的影響,進入臺灣國語。比如大咖(大腕)、撞球(臺球)、嗆(互掐)、尾牙、凍蒜(當選)、洋裝(西裝)、落跑(逃跑)、角頭等等*馬重奇,林玉山:《海峽兩岸語言及辭書研究》,第37頁。。同時大陸部分方言詞也被帶到臺灣,比如“洋芋”。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些更具體的文化現象。比如“經濟適用房”與“國民住宅”就體現出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的差異。大陸近年來大力發(fā)展房地產產業(yè),商品房價格居高不下,老百姓怨聲載道,不堪重負,矛盾突出,政府被迫修建部分價格較低的房子解決部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房價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經濟適用房”是很多人的期盼;而臺灣這方面似乎并不突出。“軍齡”與“役齡”則體現出兩岸對軍人的喜愛程度不同,大陸的“軍齡”關注參軍、軍人,臺灣“役齡”關注服兵役,大陸更看好軍人,源于軍人曾經相對較高的政治地位和目前較好的經濟基礎。通過觀察這些同義異形詞,我們可以感受到在相同的文化大背景下,兩岸對一些事物具體感受的差異。再如大陸的“老弱病殘孕專座”與臺灣的“博愛座”,相比之下,“博愛座”既體現了臺灣社會所宣傳和推崇的“博愛”思想,又體現了臺灣社會不揭人短、尊重“老弱病殘孕”等弱勢群體的美德。大陸的“腦殘”“聽殘”與臺灣的“智障”“聽障”相比,可以顯示出臺灣的含蓄、委婉,及尊重殘疾的美好情懷。尊重他人隱私是人類文明的標志。近年來,大陸受到臺灣的影響,也有了相應的“愛心座”這樣的詞語,代替了原來的詞語,或者干脆借用了臺灣的詞語,比如“智障”“聽障”等。
由于臺灣特殊的歷史,導致其長期與大陸的隔絕,特別是1949年之后的政治對立,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大陸形成隔閡、對立。這種隔閡、對立在兩岸詞匯中也留下了印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互補式選用可構成一個詞語的兩個同義語素造詞
兩岸選擇兩個不同形式的同義語素(詞)造詞,這兩個不同形式的同義語素多數可以構成聯合結構的詞語,通常情況下,大陸選前一個語素(詞),而臺灣選后一個語素(詞)。比如“編程”“寫程式”的中的兩個語素“編”“寫”在這個語境中同義,可構成“編寫”;“彩票”“彩券”的兩個不同的語素“票”“券”同義,可構成“票券”;“超聲波”“超音波”兩個同義語素“聲”“音”可構成“聲音”,“客座”“客席”中“座”“席”兩個同義語素,可構成“座席”;“震中”“震央”中兩個同義語素“中”“央”可構成“中央”;大陸采用了這個詞語的前一個語素,臺灣選用了后一個語素。涉及到詞語有:安養(yǎng)、編寫、殘障、充儲、出入、除退、醋味、錯失、打掃、遞送、店樓、堵塞、多好、房屋、分點、瘋狂、崗勤、高尖、管渠、罐桶、航空、號碼、黑白、紅黑、滑溜、回反、假偽、驕傲、角形、金銀、進出、恐懼、拉開、冷冰、臉面、戀情、樓房、樓廈、輪船、煤炭、民國、末尾、腦智、泥土、逆反、拍照、牌證、盤碟、盤片、陪伴、票券、屏幕、搶救、情況、驅殺、乳奶、商市、聲音、失落、手腳、手指、甩拍、索尋、逃翹、甜蜜、通透、涂抹、物品、顯映、險難、現成、箱柜、協盟、行市、形紋、牙齒、儀器、儀器、音樂、游玩、贊嘆、站臺、照射、偵檢、證識、證狀、中央、狀紙、座席、發(fā)放等90個,占68.70%。少部分情況是相反的,比如大陸的“唱白臉”,臺灣的“扮黑臉”中,“扮”“唱”可以構成“扮唱”,“黑”“白”可以構成“黑白”,“太空服”“太空衣”中兩個同義語素“服”“衣”可構成“衣服”;臺灣用前一個語素,而大陸用后一個語素。其他有:長官、電閘、防殺、古書、寒冷、畫像、灰塵、機器、加充、檢驗、簡短、捐獻、快速、爐灶、門口、暖熱、叛逆、膨脹、皮革、破解、強烈、窮困、全套、商詢、審訊、生鮮、聲音、紓緩、嫌疑、線繩、休假、衣服、銀行、影像、照像、汁水、重復、店屋、空淡、零贖等41個,占31.30%。
(二)選擇不同的同義詞或同義語素造詞
在表達同一概念時,兩岸詞語選擇了不同形式的同義語素或同義詞。比如“短語”與“片語”,“短”與“片”同義;“服務器”與“伺服器”,“服務”與“伺服”同義;“服務員、接線員”與“服務生、接線生”,“員”與“生”同指“人員”,同義;“負增長”與“負成長”中“增長”與“成長”同義;“封口費”與“掩口費”,“封口”與“掩口”同義;“感嘆號”與“驚嘆號”,“感嘆”與“驚嘆”同義;“公辦學?!迸c“公立學?!保肮k”與“公立”;“鉆空子”與“鉆漏洞”,“空子”與“漏洞”同義。這類詞共計109對。
(三)語序顛倒
造詞時所用語素相同,只是前后順序顛倒,比如“地道”與“道地”、“熊貓”與“貓熊”、“唇讀”與“讀唇”等。造成語序顛倒,原因很復雜,有些是詞源不同,兩岸選擇了不同時期的詞語,如“地道”與“道地”;有些是書面語與口語,或普通話與方言的差異,比如“夜宵”與“宵夜”;有些是漢語詞與外來詞的差異,比如“欺詐”與“詐欺”;有些是對事物的認知的重點不同,比如“金飾”與“飾金”、“褲襪”與“襪褲”等。其中有意思的例子是“熊貓”與“貓熊”。有人認為這種差異是誤讀或翻譯的問題?!靶茇垺笔恰靶堋保沾艘馑紤撌恰柏埿堋?,為什么會變?yōu)椤靶茇垺??一說,上世紀40年代初在重慶舉辦的一次博覽會上,展出了大熊貓的標本。標牌上面一行是拉丁文學名“Ailuropodame lanoleucus”,下行是中文學名“貓熊”。當時中文書寫是自右至左,而參觀的人卻都按上面拉丁文的字母順序自左至右把中文學名念成“熊貓”,連報紙記者在報道中也寫成“熊貓”。后來就以訛傳訛把國寶稱作“熊貓”或“大熊貓”,形成習慣稱謂。其實臺灣學界與有的媒體稱之為“貓熊”是對的,正式學名確是“貓熊”。因為“貓熊”原意是“像貓的熊”,更科學*葉永烈:《國寶熊貓》,武漢: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頁;牟懷松:《中學生分類作文·百科全說》,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392頁;胡錦矗:《大熊貓的生活奧秘》,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頁。。另一說,英語中就有熊貓(bear cat)或貓熊(cat bear)的說法,也許是借了英文cat bear的說法*姚德懷:《大熊貓》,《詞庫建設通訊》,1997年第13期;《再談大熊貓》,《詞庫建設通訊》,1999年第20期;朱建頌:《三十年代已有“熊貓”之稱》,《詞庫建設通訊》,1999年第21期。。我們查閱了臺灣出版的幾本主要漢語詞典,除了《重編國語詞典》收錄“貓熊”外,其他詞典均未收。《重編國語詞典》解釋“舊稱熊貓”,可見編者承認“熊貓”早于“貓熊”。我們在臺灣東吳大學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時,工作人員提供給我們的資料顯示,一說在臺灣“熊貓”“貓熊”都有使用,因大陸贈送臺灣熊貓,馬英九總統將其定名為“貓熊”后,“貓熊”才開始多用起來。
屬于以上三類情況的詞語共計257對,占我們考察的706對兩岸同義異形詞的36.4%,這是一個很高的比例??梢?,兩岸的隔絕、對立給詞匯內部造成了“二元對立”。
以上我們從五個方面,對造成兩岸同義異形詞的原因進行了解釋。在研究中我們驚喜地看到,隨著兩岸交流的發(fā)展,兩岸語言逐步走向融合,差異在不斷縮小,比如臺灣的“黑箱操作、啃老族、成衣、儲值卡、待工、吹風機、烤箱、電玩、把脈、婚外情”等37個詞語為大陸所接受使用,而大陸的“財政收入、操作系統、超買、超賣、高峰、航拍、行情、焗油”等128個詞語被臺灣所接受使用。這兩個數字加起來165個,占我們所考察的706對詞語的23.37%。兩岸頻繁交流的十幾年,差異縮小之快,可見一斑。
[責任編輯:曹振華]
國家語委科研項目(WT125-3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272215)、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BYY123)。
亢世勇(1964-),男,魯東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
H14
A
1003-8353(2016)01-0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