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安慶醫(yī)藥高等??茖W校,安徽 安慶 246052)
?
人體組織與解剖學課程的改革思考
李 智
(安慶醫(yī)藥高等??茖W校,安徽 安慶 246052)
摘 要:人體組織學是對人體組織進行微觀研究的課程,它是醫(yī)學專業(yè)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學好這門學科能讓學生為其他醫(yī)學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人體組織與解剖學中的很多知識內容不能夠用肉眼直接觀察,很多時候要利用顯微鏡,因此其也稱為顯微解剖學,該門課程涉及到很多專業(yè)名詞,學生們學習起來感覺比較枯燥,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論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探討人體組織與解剖學課程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關鍵詞:人體組織學;解剖學;課程改革
社會對高校教育的要求是不僅要培養(yǎng)出具備專業(yè)水平的人才,同時還應該培養(yǎng)出擁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高校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同時還應該讓其通過學習來學會如何發(fā)現與分析問題,掌握分析問題的正確思路與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人體組織與解剖學屬于形態(tài)科學,生物形態(tài)學科的一大特征便是結構和功能的統(tǒng)一性,在教學過程中著重講解人體的形態(tài)、結構與組成,從而解釋這些結構組成的具體功能,將看似枯燥的課程內容變得更加多樣化。
人體組織與解剖學屬于研究人體形態(tài)結構與機能的課程,是形態(tài)學的基礎課程之一,也是學生未來學習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課程的基礎,是醫(yī)學院校的必修課程之一,對于提升醫(yī)學院學生的知識水平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高校人體組織與解剖學課程教學的現狀為:
首先,高校人體組織與解剖學自身的特征決定了其教學模式。人體組織與解剖學屬于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基礎性學科,是他們學習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基礎。學好這門課程對于提升學生的醫(yī)學基礎知識具有重要意義。高校人體組織與解剖學屬于形態(tài)科學,其課程知識內容較多,記憶量較大,涉及到很多專業(yè)名詞,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很多學生常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造成被動的學習局面,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
其次,學生考研對本門課程教學的影響,醫(yī)學院校通常將人體組織與解剖學安排到第三學年,而這時已經有一部分學生打算考研,從而導致學生不能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學習這門課程,學習起來比較吃力,教師教學時力不從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人體組織與解剖學在高??蒲兄械木窒扌浴T诟咝V?,科研和教學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但因為人體組織與解剖學近年來的教學現狀以及本門課程在學生和教師心中的地位逐漸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體組織與解剖學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其課程教學內容無論是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有待進一步挖掘,還有很多院校的人體組織和解剖實驗室條件較差,無法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困難。一部分高校的人體組織與解剖實驗室僅僅擁有一些模型,并無活體標本,加之部分教師自身專業(yè)水平的限制等,阻礙了人體組織與解剖學課程科研工作的開展。
(一)充分運用比喻教學法
人體組織與解剖學涉及到很多專業(yè)名詞,部分專業(yè)名詞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比喻教學法來幫助學生加深對專業(yè)名詞的理解。比如說把單層扁平上皮形象的解釋成“荷包蛋”、將胰腺外分泌部與內分泌部解釋為海洋和小島的形態(tài)關系、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和記憶上皮組織無血管但神經末梢豐富的特點,我們可以舉出藥物皮試過程中常常感覺非常疼痛但卻不會流血的例子,與此同時學生也知道了皮試的區(qū)域是皮內而非皮下。如此不僅可以發(fā)揮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有助于他們更好的理解專業(yè)名詞,讓枯燥的課堂變得更加有趣[1]。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將小腸絨毛形象的比喻為青瓜,青瓜外層的肉就是上皮組織,最外層的瓜皮即是上皮組織的紋狀緣,里面的瓜瓤屬于結締組織,表面的絨毛即是小腸的微絨毛。利用這種比喻教學法,學生很快就能夠理解這些名詞的含義,從而引申出青瓜表層的絨毛如同小腸的游離面,瓜肉與瓜瓤連接的區(qū)域相當于上皮的基底面。當學生認清這些關系之后,便能更清楚的認識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小腸絨毛的結構。
(二)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多媒體教學逐漸成為了高校教學的普遍選擇,多媒體音響和視頻設備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上,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完美。我們通過對教學語言的設計讓枯燥乏味的專業(yè)內容變得有趣,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能夠從課堂學習過程中獲得更愉悅的學習感受,最終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作用。另外,在人體組織與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人體結構圖,如果我們依舊使用過去的手工繪圖或者掛圖的方式,雖然能夠表現出人體結構的特征但是其立體效果較差,包含的信息較少,學生對一些問題無法理解。當應用多媒體技術后,我們能夠制作出極具立體感的動畫模型,讓人體結構更加直觀形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充分挖掘學科內容的廣度與深度,而知識的擴展通常會吸引學生更多的注意力,讓他們將興趣集中起來。
(三)巧妙設計實驗教學內容
人體組織與解剖學實驗室中的很多器具都能夠直接呈現出復雜的人體結構,特別是神經網絡,所以我們要重視實驗教學的設計,通過有趣的實驗教學來提升人體組織與解剖學的教學效果。例如說在實驗課中,學生們都想要親手進行實驗,于是我設計了白鼠肝切除手術這樣的實踐項目,讓學生自己來當外科醫(yī)生,進行消毒、麻醉、剖腹、結扎、切除以及縫合等各項操作,“手術”完成之后要求白鼠能夠健康生存。對于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這樣的實驗不僅具有挑戰(zhàn)性,同時也具備很強的趣味性,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實驗中[2]。
另外,組織切片的觀察也是人體組織學實驗中的重要內容,在進行切片觀察之前,首先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組織結構的解剖學表現形式,要求學生能夠從宏觀到微觀有一個整體認識。在這一前提下使用顯微鏡、投影儀、視頻錄像等教學輔助工具,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觀察力來驗證理論與認識。當要求學生觀察了組織切片之后,我們可以指定其中的某一張要求他們對照顯微鏡下的組織結構來進行繪圖,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盡可能要求他們在一定時間內繪制出組織圖片,讓他們能夠養(yǎng)成一邊觀察一邊繪制簡圖的良好習慣,提升其對組織細胞的描寫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進行觀察繪圖時教師應及時的給予指導。
(四)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人體組織與解剖學實驗教學不單單要學生掌握切片內容,同時還需要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更準確的對人體細胞組織結構展開觀察實驗和比較分析。如要求了解消化管各段在光鏡下的區(qū)別是實驗教學中的難點,盡管消化管的管壁都具有四層結構,但粘膜結構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應當讓學生重點觀察。通過觀察發(fā)現:小腸三段粘膜表面附著有小腸絨毛,其中十二指腸粘膜下層有十二指腸腺,回腸有集合淋巴小結,空腸和其他兩段比較都不具有上述結構;結腸為大腸,粘膜表面并無絨毛且杯狀細胞較多,大腸腺較為粗直。這些知識點在學生理論學習時已經掌握,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觀察并分析,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加深了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有效的提升了實驗教學的質量。
此外還應該注意,人體組織與解剖學包含了基本組織和器官系統(tǒng)兩部分內容,通常來說教材內容的編排也是這樣的順序。其總論部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人體的基本組織結構,而這些組織都以自身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各個器官之中,它們在功能上也是相互聯(lián)系的,而學生在學習時常常出現知識內容脫節(jié)的現象。所以我們在講解器官和系統(tǒng)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與基本組織的學習內容聯(lián)系起來,和過去所學到的部分章節(jié)聯(lián)系起來,從而讓基本組織和器官系統(tǒng)相結合,讓學生可以更深入的認識組織構成器官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雙向思維能力,在學習新知識內容時能夠聯(lián)系已有知識,實現學以致用,提升教學效果[3]。
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并喜歡上人體組織學課程,是我們的主要教學目的。在教學時應總結歸納新的教學方法并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從而對過去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總之,人體組織與解剖學課程改革必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為目的,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教學計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醫(y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娟.人體組織學與解剖學緒論教學體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10):25.
[2]張玉玲,唐超智,徐存拴.高師《人體組織學與解剖學》實踐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4,(5):76.
[3]王萍,尹維剛,李燕.簡化復雜概念,提高教學效果在人體組織學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3,(6):33.
(責任編校:張京華)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219(2016)08-0109-02
收稿日期:2016-01-22
作者簡介:李智(1972-),女,安徽安慶人,安慶醫(yī)藥高等??茖W校實驗師,研究方向為基礎醫(yī)學教學及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