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斯華
(閩南師范大學(xué),福建漳州 363000)
?
困境·焦慮·抉擇
——《兒子與情人》中保羅形象的存在主義解讀
魏斯華
(閩南師范大學(xué),福建漳州 363000)
《兒子與情人》以保羅·莫雷爾的情感經(jīng)歷、成長歷程為內(nèi)容,突出了他與三位不同類型女性相處的矛盾沖突,襯托出保羅在深陷人生困境時的期望和面對各種焦慮所作抉擇的理解。文章試圖從薩特存在主義角度切入,通過分析保羅·莫雷爾與這三位女性的情感糾葛、焦慮掙扎以及最后的自由抉擇,不僅揭示出保羅歷經(jīng)自在存在到自為存在的轉(zhuǎn)化,還體現(xiàn)了二十世紀初英國工業(yè)化歷程中人虛無荒誕的生存狀態(tài)。
存在主義;《兒子與情人》;焦慮;抉擇
《兒子與情人》是D.H.勞倫斯的成名作。1885年勞倫斯出生在英國諾丁漢。1905年薩特出生在法國巴黎。這兩個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大家并沒有什么相關(guān)性可言?!秲鹤优c情人》寫于1913年,時年薩特才八歲,這部作品不可能受到薩特存在主義思想的影響,當薩特迎來他哲學(xué)巔峰之際時,勞倫斯已經(jīng)過世很多年了。但發(fā)人深省的是從勞倫斯的這部作品中,卻可以窺見諸多存在主義思想方面的理念。這些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保羅處理自身與女性關(guān)系時的焦慮、掙扎以及最后的自由抉擇。
保羅·莫雷爾是在工業(yè)文明破壞自然與社會的背景下出生的,那時他父母的婚姻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問題。保羅是莫雷爾家的第三個孩子,“可能長得像他母親,身材羸弱,相當瘦小。他臉色蒼白,舉止文靜,他的眼睛呈灰色,那雙眼睛隨時好像在諦聽著什么”。[1]P60保羅生來便意志薄弱、身體削弱。小的時候他經(jīng)常聽到父母意見不合、吵架鬧事,從而性格變得敏感不安。他從不喜歡父親,甚至有點仇恨父親,但他鼓不起勇氣對抗父親。童年的他總害怕屋子前那白蠟樹被風(fēng)刮出嘩嘩響的尖嘯聲。成年后,他多次提出自己要結(jié)婚,但每次都無疾而終,他缺乏步入婚姻的勇氣和意志。他的母親“多么盼望他會愛上一個配做他伴侶的姑娘啊——知書達理,身強體壯?!盵1]P281但保羅卻對任何比他身份高的女人看都不看,他有著自己的倔強和自尊,不甘于沒有愛與交流的婚姻。對于如何處理自己與母親、米麗安、克萊拉的關(guān)系,他始終焦慮著,掙扎著。
(一)在禁錮中掙扎:保羅與母親莫雷爾太太
在保羅的世界里,母親莫雷爾太太無處不在。曾有一次保羅與母親聊天:“你在世一天,我就一天不會遇到合適的女人”。[1]P381
莫雷爾太太性格高傲、頑強,好奇、靈慧,“長得相當嬌氣,氣質(zhì)柔弱,但舉止果斷”,[1]P3儼然一副知書達禮的市民小姐形象。雖然住在礦區(qū)附近臟亂的洼地,但“她戴著小黑帽,披著斗篷,一副闊太太的氣派,誰也比不上她。”[1]P5莫雷爾太太二十三歲時遇見保羅的父親瓦爾特。這位稍稍粗魯?shù)牡V工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舞跳得厲害,為人朝氣蓬勃、活力有趣。她被他獨特的魅力所吸引?;楹箢^幾年他們過著幸福的日子,但生存是實際的,現(xiàn)實是殘酷的。瓦爾特覺得自己配不上她,對她的態(tài)度也從最初的忍讓補償?shù)匠臣芴颖埽谞柼灿X得自己對他已沒有愛情可言了?!案鶕?jù)勞倫斯的觀點,女性獲得滿足時也不能得到肯定,除非她丈夫‘超過他’。既然莫雷爾先生無法超越妻子,那么他妻子被迫在孩子中尋求新愛:‘如果一個男人無法接受他自己最終的存在、最終的孤獨和對生活最后的責(zé)任,那么他必然期望女人毫無根基地和無法控制地從一個災(zāi)難奔向另一個災(zāi)難。’”[2]P108對于兩個毫無愛情可言的人來說,在一起怎么樣都是災(zāi)難,甚至在莫雷爾太太病死時,瓦爾特都不敢單獨到她房間去。
莫雷爾太太因不幸福的婚姻關(guān)系將自己的愛轉(zhuǎn)移到了兒子身上,“填補自己從丈夫那得不到的感情上的需要”。[3]在大兒子威廉死后,二兒子保羅也就獨自承受了這畸形的愛。保羅出世后,“嬌弱的娃娃躺在她懷里。他那暗藍色的眼睛老是一眨也不眨地望著她,好像要把她的心底的年頭勾出來。她不再愛她丈夫了”。[1]P38在保羅生病期間,她更是日夜守候在病床前,悉心照料,甚至她寧愿用自己生命換取保羅,無疑這種期望和超負重的愛深深的烙印在保羅的身上。
在保羅的生活中,母親無處不在。她愛他,她以愛的名義時時處處監(jiān)管著他,不允許他離開她。一方面她給予保羅愛的溫暖,呵護保羅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她自由出入保羅的世界,主導(dǎo)保羅的生活,她樂于規(guī)劃好他的人生軌跡,照料他的一切。這樣保羅的意志是不自由的,他絕不敢自己下決定。
保羅曾說過他所有的事業(yè)都是為了她,他們之間已不僅僅只是母親與兒子的關(guān)系。他離不開她,他極度依賴她?!盁o論是莫雷爾太太還是保羅都無法容忍外人插足他們的愛戀關(guān)系??吹侥赣H對別人顯示出擔(dān)心和焦慮,保羅就會痛苦不安?!盵2]P112而莫雷爾太太對于保羅的次次戀愛都是持不滿的態(tài)度,她認為米麗安搶走了保羅,霸占了他全部的愛,所以每次會表現(xiàn)出她對米麗安的厭煩,甚至還對保羅施加壓力,迫使他離開她。對于克萊拉,她認為是不潔之人,拒絕他找她。年輕的保羅有幾次鼓起勇氣去反抗母親,違背她的建議,但過后他都會痛苦不堪,違背母親對于他來說生不如死。“因視母親之愛高于一切,男人便難以割舍它,即便死后亦如此”。[2]P108保羅在母親愛的禁錮中掙扎著,期盼著。
(二)在焦慮中彷徨:保羅與情人米麗安
保羅年少時在威利農(nóng)場認識了米麗安,兩人青梅竹馬、情同手足、日久生情。米麗安在家里輩分最小,生得靦腆害羞,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米麗安喜歡讀書學(xué)習(xí),“是一個受文明壓抑極深的姑娘,謙卑、內(nèi)斂、虔誠,狂熱地追求學(xué)問和知識,并以此來滿足自己”。[4]P173保羅與她在學(xué)習(xí)上經(jīng)?;樱趟龑W(xué)習(xí)各類知識。她在畫畫方面給保羅指導(dǎo)、靈感。保羅在畫畫方面取得成功很大部分都要歸于米麗安。
米麗安深受宗教信仰的束縛。她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信徒,“內(nèi)心蘊藏著信仰,連呼出來的氣里都含有信仰的氣息,她們看整個人生也是透過它的迷霧”。[1]P151一方面米麗安享受著與保羅相親相愛。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在威利農(nóng)莊過著快樂無憂的日子,一起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另一方面米麗安追求的是精神上的男女關(guān)系,宗教信仰強烈的她有著極強的貞操觀。她認為愛情、婚姻都是犧牲自己成全他人,而這樣一種犧牲是高尚圣潔的,不應(yīng)該有骯臟的性行為來污染。她幾次拒絕了保羅的需求,對保羅表現(xiàn)出若即若離、清高的樣子。她倔強要強,“痛恨自己這個卑賤姑娘的地位,想要受人尊重”,[1]P152想要保羅隨時隨地的陪伴在她身邊,受她影響和管制。保羅必須像她忠厚的奴仆一樣愛她,身體和精神都歸屬于她。保羅曾對她說過:“難道你喜歡什么東西就非得緊緊抓住不放,仿佛要把它們的心都掏出來不可嗎”。[1]P236
保羅內(nèi)心是焦慮的。在保羅看來,米麗安是高貴的,她帶給他靈感,他樂意與她游目暢懷。保羅好幾次向母親表示自己是愛這個女人的,他想照顧她,他想娶她為妻了。但他又覺得她是卑微的,他對她多少有點俯就的感覺,又把她拋棄了??伤麄円黄鹩淇斓亩冗^七八年了,他喜歡與她一起待著。初見時他們就有了喂雞食等愉快的互動。他們之間點點滴滴的互動接觸,使得保羅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的領(lǐng)悟力都增強加深了?!皬哪赣H身上,他汲取了生活的熱情,創(chuàng)作的力量。米麗安把這種熱情激勵成為白熱化的熱情”。[1]P169
保羅對米麗安是焦慮彷徨的,下不了決定,始終半推半就。首先米麗安的生活是缺乏活力與朝氣的,她幫忙處理家務(wù),每周必規(guī)律地去禮拜。她向往單純的愛情,追求精神之戀。很多次保羅覺得與米麗安在一起很壓抑,精神得不到放松,“總有一種緊張感。當你笑的時候,我總想哭,好像那體現(xiàn)了你的痛苦。哎,你使我靈魂緊張和思考……可是我不想只是精神上這樣?!盵5]P226其次在遭到拋棄后,米麗安企圖用宗教式獻身讓保羅回頭臣服于自己。這種獻身只是一種責(zé)任、義務(wù)和犧牲,這種機械式結(jié)合不是愛到深處自然而然,沒有本能沖動,肉體欲望,這讓保羅失望和害怕。最后米麗安相信上帝無處不在,她力求虔誠、謹慎,保羅卻以上帝辯護自己的為所欲為,在與她戀愛多年后始終下不了決心同她結(jié)婚?!八廾惏?。他恨她彎著身子仔細翻查他的東西。恨她不厭其煩地反復(fù)審核他仿佛他是一份復(fù)雜的心理學(xué)報告似的”。[1]P318在保羅母親死后,保羅考慮要回到米麗安身邊去,與她相見后,保羅又離開了,而米麗安還始終懷著一種“他一旦鬧夠了,自會死了心來找她”[1]P454的信念等待著他。
(三)在抉擇中重生:保羅與情人克萊拉
克萊拉是米麗安的朋友,保羅的同事。保羅在與米麗安戀愛時曾注意過克萊拉,他一看到她就心跳加速,血流加快??巳R拉生性樂觀開朗,活力四射,受過教育,熱心婦女運動,追求知識。她長得漂亮,如貴婦一般。
克萊拉是情人。保羅和米麗安曾覺察出緊張的三角關(guān)系,事實上他們分手后保羅即刻與克萊拉在一起了。保羅著迷于她健壯美麗的胳膊和手指,這是不同于米麗安的??巳R拉與眾不同,引人注目。她情欲旺盛,有著白皙的脖子,背部的曲線非常迷人??巳R拉與米麗安最大的不同是她的開放,不拘性愛。她和他在一起更多是情欲所動,“小說中,克萊拉經(jīng)常和紅色相連,象征她胸中火一般的熱情”。[6]
與克萊拉在一起是保羅自我意志的考驗。保羅身邊圍繞了眾多女性,離開米麗安后,他偏偏投入有夫之婦的克萊拉的懷抱??巳R拉的情欲是無止境的,要使這樣的愛情有結(jié)果,保羅必須成倍的付出和努力經(jīng)營。“愛是一種加速的精神的萬有引力對另一種精神的吸引,在創(chuàng)造的快樂中,但是如果一切都約束在愛中,然后不會再有愛。因此,對于那些愛上愛的人,旅行比到達好?!瓙凼沁\行就像潮流,此時此刻達到高潮,但是肯定有退潮”。[7]P151這缺失根基養(yǎng)分的愛情之花是會很快枯萎的??巳R拉一方面給不了保羅需要的完整的愛,因為她只是因為瞧不起丈夫而與他分居并未離婚;另一方面,克萊拉是肉體的欲望需求,克萊拉不僅沒有為保羅提供精神上的支撐還一而再的向他索取愛的滿足,最終他們之間沒有了動力,就只能是退潮了。正因為如此,兩人精神上的互通是少之又少,時間一久便出現(xiàn)了厭倦。“凡是他要去的地方,她不能陪他去。他們遲早總得分手。哪怕他們結(jié)了婚,彼此忠貞不渝,他還是會撇下她,繼續(xù)獨來獨往,而她只落得個在他回家時侍候他的份兒”。[1]P392
在同克萊拉來往期間,保羅曾想“他情愿一輩子不要他。他認為自己跟米麗安才是真正的心連心。有朝一日,他真該結(jié)婚的話,他就有責(zé)任娶米麗安為妻”。[1]P299此時的保羅已經(jīng)可以自我判斷,自我抉擇了。他自由的選擇要毅然離開克萊拉。他知道自己可以讓愛情開始也可以選擇不適合后離開,這是保羅自身的進步,他不再是那個母親護翼下的孩童,也不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守在米麗安身后的少年,他現(xiàn)在是一個有思想有意志的青年,雖然他還不夠果斷和勇敢。
保羅的焦慮、掙扎、反抗,他的種種遭遇讓母親好幾次都覺得保羅可能活不下去了,但保羅式焦慮,讓保羅一而再再而三沒有自行了斷而是在經(jīng)歷了戀母、精神戀愛、肉體戀愛后完成了個人的漫漫成長之路。保羅從一開始的母親禁錮式的隨波逐流到慢慢有思想有意識、鼓起勇氣反抗,再到最后以人的姿態(tài)站立眺望遠方,做出自己的抉擇。他經(jīng)歷了自在存在到自為存在的轉(zhuǎn)化。在面對是繼續(xù)生存還是自我毀滅的世紀難題上,他選擇了生存,并且是積極自由的生存!
(一)自由抉擇的必然性
荒誕的環(huán)境養(yǎng)育了荒誕的人。保羅出生在工業(yè)文明化進程高速發(fā)展、社會急速轉(zhuǎn)型時期。工業(yè)化對于傳統(tǒng)守舊者來說無疑是荒誕的,是破壞生態(tài)自然、顛覆傳統(tǒng)價值,是不正常的生存,是自我無法定位、完成自己的使命,這無疑是生存毀滅。薩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說:“如果上帝不存在,也就沒有人能夠提供價值或者命令,使我們的行為成為合法化。這一來,我不論在過去或者未來,都不是處在一個有價值照耀的光明世界里,都找不到任何為自己辯解或者推卸責(zé)任的辦法。我們只是孤零零一個人,無法自解?!盵8]P13
保羅在一家以女性員工為主的外科醫(yī)療器械廠上班,其中就有克萊拉。這些女性大多受過教育,有知識有文化。保羅每天上班都會與她們嬉戲聊天,但都止于打情罵俏,他并沒有要考慮結(jié)婚而任意挑選出哪位溫婉大方、賢惠持家的女子作為妻子。他在很長一段時期里都令自己矛盾痛苦,糾結(jié)于米麗安和克萊拉的關(guān)系,混沌無奈的活著。周圍環(huán)境對于保羅來說充斥著荒誕,他無力去選擇結(jié)不結(jié)婚,好幾次他都想和米麗安結(jié)婚,卻又一次次放棄了結(jié)婚的念想。他在孤獨焦慮中感受著荒誕匍匐前行著。
存在主義強調(diào)世界是荒誕的,存在是偶然的,自由抉擇是必然的。焦慮掙扎是過程,自由抉擇是結(jié)果。首先最開始保羅周圍的一切環(huán)境于他是荒誕的、虛無的。他出生在工業(yè)化席卷世界的時代,這是對人以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顛覆和毀滅。面對這樣一個社會,他曾試圖反抗,要擺脫這樣的社會生活,他也曾一直懷有逃到國外去的想法,多次與米麗安說自己不久就要出國。對保羅來說,出國是一種逃避,但也不失為一種反抗,一種對自由的追尋渴望,這是對改變現(xiàn)實世界的企圖和期許。其次,保羅認為性欲是某種超然獨立的存在,并不屬于一個女人。所以他先后陷入到與幾個女人的荒誕關(guān)系中,他與母親之間的關(guān)系是深厚畸形的,他與米麗安之間的戀愛是不正常的,與克萊拉的行為是不道德的。保羅的這一系列關(guān)系與戀愛方式在人們看來是荒誕的,不正常的。最后,保羅的自我的焦慮和掙扎顯示出了他的自我意識在增強,自由意志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他在處理與母親關(guān)系時是不能自已的,此時的他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始終像個嬰兒寄居在母親那,無法離開母親;在處理與米麗安的關(guān)系中,他幾度抑郁幾度掙扎,在選擇了與克萊拉一起后還對米麗安念念不忘,此時的他猶如暖窩中翅膀還未發(fā)育完全的小鳥兒,想飛卻飛不起來;在放棄克萊拉這段不倫之戀時,保羅有勇氣了,而且他的思想在深化,他知道了自己不應(yīng)該和克萊拉繼續(xù)下去,而且他必須去尋找自己的使命,“小說結(jié)尾處,保羅逃跑時走的飛快——迅速地朝鄰鎮(zhèn)的燈光處走去。這句話暗示了他對生的選擇,對死的放棄?!盵9]此時的他有了蓄積已久的能量最終毅然選擇了離開。
在薩特看來“先是有人,然后通過人的自由選擇的行動,人才成為他那樣的好人或者惡人。英雄或者懦夫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人的主動選擇使他成為英雄或者懦夫。這就是存在先于本質(zhì)的基本論點”。[8]P1雖然世界是荒誕的,但人們可以自由選擇,從自在存在發(fā)展到自為存在!自在存在和自為存在是薩特存在主義的主要內(nèi)容。自在存在是根本的,是活著這一狀態(tài),是一種被動的、未經(jīng)思考和選擇的,“是偶然的,‘超現(xiàn)象的’,絕對的存在”;[10]自為存在是經(jīng)過自我思考和選擇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的的存在,是主動的,“它是真正的存在,同時卻又是一種虛無。因為它是自由的,不確定的”。[10]這種自為存在使得這個世界變得有意義。保羅歷經(jīng)了種種焦慮和掙扎完成了從自在存在到自為存在的轉(zhuǎn)化。他展示了個體意志的逐漸成熟,他的自由抉擇是有價值的。
(二)從自由抉擇上升到自由意志
從自在存在到自為存在的轉(zhuǎn)化,人在超越自己和否定自己中必須作出選擇,人應(yīng)當怎么樣選擇,這是個體成熟后無可避免都要面對和解決的難題。這體現(xiàn)了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一種信念。在選擇中人的心靈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和焦慮,壓力和焦慮在某種程度上會強化人的自由意志。保羅在困境中沒有自殺結(jié)束個體的荒誕,就是因為焦慮讓保羅選擇,焦慮讓保羅猶豫不決,焦慮讓保羅這個個體一直存在不斷變化最終完成自由抉擇。焦慮在薩特看來是“是通過把焦慮變成猶豫不決而在一般意義上使焦慮停止”。[11]P65保羅式焦慮本身就是對社會轉(zhuǎn)型的反抗和適應(yīng)。雖然小說最后沒有交代保羅是反抗成功了還是完全的適應(yīng)了,但他有了自己的信念,他可以不受束縛的自由選擇,他的意志也將會越來越堅定明確。
保羅的自由抉擇加強了他的自由意志。他最初完全沒有意識到自由意志的存在,他深受母親的影響,母親為他作決定,他只遵循母親的意愿,他去農(nóng)場,去學(xué)畫,去外科醫(yī)療器械廠上班等都是因為母親為他做的人生規(guī)劃圖。薩特認為人是絕對自由的,人要對自己成為怎樣的人負責(zé),這個負責(zé)不僅僅是對自身而且包括其他所有人。保羅在經(jīng)歷不斷的生活發(fā)展、不斷的挫折磨礪中認識自己,也慢慢積累了底氣,開始有意識有勇氣的去自己作決定,并將決定付諸實際行動,這是自由抉擇上升到了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是思想,自由抉擇是行動,它們是相互促進,互相依存的。思想激發(fā)行動,行動上升為思想。自由意志存在于人的潛意識里,它可大可小,可有可無。但是人的自由讓人必然走向自由抉擇,而自由抉擇的前提是人必須是有責(zé)任,有擔(dān)當,所以責(zé)任和擔(dān)當激發(fā)了自由意志。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變的事物,每個人都在發(fā)展變化。薩特說:“存在主義者從不把人當作目的,因為人仍舊在形成中。”[8]P2保羅作為家里的第二個兒子,本來沒有很突出的責(zé)任感,他被母親和哥哥呵護著,但當哥哥死去,他生了一場大病,這其實就顯示了保羅的自我角色的演變,他得到了重生,承擔(dān)起了家里長子的責(zé)任。正是在慢慢的成長過程中,保羅通過責(zé)任和擔(dān)當在生活中不斷努力生活,不斷改變自我,最終有勇氣去自由抉擇,從而獲得了自由意志,尤其是在處理與三位不同類型女性關(guān)系時的矛盾和沖突中,他得到了鍛煉,積累了力量,自由抉擇上升到了自由意志。在母親死后,他孤身一人,緊握拳,抿緊嘴,“他忍受著母親死亡留給他的創(chuàng)傷,終于開始用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力量跨進了世界,”[12]就算找不到出路也絕不步母親的后塵。他終于自由地走向新的生活,開始自己掌握自己生活。
勞倫斯“就像一個先知,宣稱自己處在一個危機的時代,最后的審判即將來臨,他竭盡全力向他的教民們昭示如何經(jīng)歷死亡,走向再生。”[4]P61《兒子與情人》揭示了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不和諧。在薩特看來,存在主義是關(guān)注人生命意義的理念,他認為問人為什么存在這樣的問題是毫無意義的,他關(guān)注的是人怎么樣的存在??焖傩羞M的工業(yè)化不是個人可以阻擋的,工業(yè)與自然是敵對關(guān)系,人糾結(jié)于為什么要處在這樣一種社會里是毫無意義的,要么選擇荒誕虛無,要么選擇死去,要么作出選擇回歸理性,向社會發(fā)起變革,讓自我走向自由。人存在總得作出選擇,在選擇中感知存在?!八_特認為,人的存在并不是按照某種事先設(shè)計好的路線而規(guī)劃的。人應(yīng)當‘自由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應(yīng)當完全介入到自己生存的社會中去,以自己的行動來決定自己的命運。這種精神使薩特很自然地對當時的社會持批判態(tài)度,而對社會革命大力支持。”[13]一般人選擇以結(jié)婚生子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夯實自己的存在感,在茫茫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如果沒有去尋找、作出選擇也許他就要渾渾噩噩虛度光陰。選擇不是被迫選擇,而是一種自由意志,自由的去接受社會,掌握未來的方向。
保羅曾說過:“我認為烏鴉飛過天空的時候是虔誠的??墒撬赃@樣,只是因為它感到自己是不由自主地飛到它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因為它認為自己這樣做正在成為不朽”。[1]P279保羅決然的擺脫荒誕,作出選擇說明了人在進步,人是自由的,人會在選擇后再生。歷史的車輪在前進,無論不朽與否,人都是自己行動的惟一指令者,人類必然走向自由。
[1]勞倫斯.兒子與情人[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
[2]高萬隆.婚戀·女權(quán)·小說:哈代與勞倫斯小說的主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9.
[3]周麗麗.淺析《兒子與情人》中保羅愛情悲劇的原因[J].泰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0,(10):99-101.
[4]劉洪濤.荒原與拯救[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7.
[5]D. H. Lawrence. Sons and Lov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versity Press, 1922.
[6]楊艷.再論“花”在《兒子與情人中的象征意義》[J].玉溪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4,(9):56-58.
[7] McDonald, Edward D. Phoenix: 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D. H. Lawrence[M].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1936
[8]讓保羅·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9]約翰·格羅斯.運冷靜之筆,書變態(tài)之愛[J].萍鄉(xiāng)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1990,(3):64-68.
[10]方麗華.淺析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xué)思想[J].重慶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13):34-35
[11]薩特.存在與虛無[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87.
[12]龍飛.從壓抑到解脫:評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2):96-97.
[13]張夢赟.從薩特存在主義角度看《兒子與情人》[J].文學(xué)教育(上),2013(6):40-41.
Dilemma·Anxiety·Choice——Interpretation of Paul in Sons and Lov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WEI Si-hua
Sons and Lovers narrates Paul Morel’s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growing process, and nar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ul and three important women, and showes Paul’ s hope when faced with dilemma and made a choice in anxiety.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Paul Morel’s emotional entanglement between three women and study his anxiety, struggle, and free cho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rtre's existentialism, then finds out Paul Morel changed himself life by Self-Being and no longer Self-Making, and shows the absurd and windy state of survival of British people in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existentialism; Sons and Lovers; anxiety; choice
2016—06—26
魏斯華(1990—),女,閩南師范大學(xué)比較文學(xué)與世界文學(xué)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
I561.074
A
1009-5152(2016)03-00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