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嘉道時期郭麐與浙西、常州詞派關(guān)系考論

2016-03-07 13:44鹿苗苗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浙西詞話常州

□鹿苗苗

[福建工程學院 福州 350118]

清代嘉道時期郭麐與浙西、常州詞派關(guān)系考論

□鹿苗苗

[福建工程學院 福州 350118]

本文通過對嘉道時期郭麐與后期浙西詞派、常州詞派的關(guān)系梳理,窺視后期浙西詞派對郭麐“性靈”詞論和白描作詞手法的繼承,并對郭麐的新變有所調(diào)整,融入常州詞派比興寄托的詞學主張;郭麐與常州詞派的爭議主要來自于內(nèi)容主張“自抒其襟靈”而非“以忠孝立意”,表達方式主張寫“胸中所欲言之意”而非“若隱若見,欲露不露”的含蓄。后期浙西詞派對郭麐的新變接受和改進在創(chuàng)作和實踐中與常州詞派的融合起著一定的過渡作用。

郭麐;后期浙西詞派;常州詞派;過渡;融合

郭麐(1767~1831),字祥伯,號頻伽,清代乾嘉道時期文人,工詩詞,著有《靈芬館詞》、《靈芬館詞話》,在清詞史中占有一定地位。然在派別林立的清詞史中,郭麐的流派歸屬卻眾說紛紜。清代浙派中人很少提及郭麐及其詞,毋庸說對郭麐進行流派內(nèi)部的定位。派外人士蔣敦復曾將郭麐與浙派開宗朱彝尊、大宗厲鶚并而論之[1]。常州詞派譚獻稱頻伽詞的“清疏”使“浙派為之一變”[2],不同于浙派后學追隨朱、厲二人而流于寒乞的狀況,將郭麐作為浙派發(fā)展史中的重要一員看待。今人如黃保真等便認為郭麐在詞學理論上是對闡揚浙派宗風貢獻較大的主要四人之一[3],嚴迪昌稱郭麐為浙派“殿軍”,皆將郭麐看作浙派后期的代表人物,并以詞風嬗變評之[4],延續(xù)清人對郭麐在浙派定位的傳統(tǒng)。針對這一問題,亦有提出異議者,曹明升認為郭麐雖被尊為浙派三宗之一,但在創(chuàng)作、理論、生平和師承方面皆無強烈的浙派印跡,而是由于常州詞派出于流派紛爭,將郭麐上升至浙派三宗的地位,由對郭麐的批判發(fā)端波及對整個浙西詞派的批判,導致了郭麐詞史地位在晚清詞壇一落千丈。他將郭麐定位為力圖以“性靈”思想扭轉(zhuǎn)詞壇風尚的布衣詞人,不歸屬任何流派[5]??梢钥闯?,郭麐的流派歸屬及相應的詞史地位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本文試從嘉道時期郭麐與清代浙西、常州兩大詞派的關(guān)系進行梳理,窺視郭麐對兩大詞派之間相互關(guān)系可能具有的推動作用。

一、郭麐與常州詞派

(一)郭麐與常州詞派成員的交游

嘉慶七年(1802),張惠言卒。浙西詞派殿軍郭麐與常州詞派開宗之人張惠言生前并無任何交游,亦未見其所著。后得見皋文文稿,皆因其同門生張青選之故。郭麐乾隆乙卯(1795)參加京兆試與張青選訂交,后張青選官于郭麐移居之地嘉善,因此二人過往甚密。郭麐又與英山金光悌一門為善多年,張惠言為金公弟子,曾見郭麐與金家一門的書信,稱郭麐為“能為古文”之人。張惠言去世后,張青選將其文稿示麐,“屬厘正而去取之。三日卒業(yè),為刪去者七篇,可存而不欲刻者二篇,是正其誤舛僅十余字,掩卷而嘆曰:‘其人能自樹立之人,其文能自樹立之文也?!盵6]郭麐對張惠言的古文創(chuàng)作頗多贊賞,不僅僅是從二人相似的乞食游學經(jīng)歷,更在于二人卓然自立的文學觀念[7]。有評論者稱郭麐因囿于浙派門戶只對張惠言的文稿進行不痛不癢的贊譽,而未對皋文之詞、詞論進行評價,實則不然。郭麐青年時期學文于姚鼐,在散文和駢文方面雖不及當時名家,但也被人列為足與清代駢文八大家并美之一家[8]。同時,郭麐對于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文法多有質(zhì)疑,其對桐城后學的批判顯然有矯正桐城末流之意[9]。而張惠言“出于桐城,而又別于桐城,自為門戶”為陽湖文派[10],出發(fā)點顯然也在于對桐城流弊的綜合考察。二人也許在最終的作文之法認知上有所差別,但郭麐對于張惠言文稿的評價完全是在考察當時文壇環(huán)境下和根據(jù)自身文章之道所進行的理性考評。再則,郭麐自言張惠言“他文蓋未見也”,可見,因張青選之故才得見其文,“他術(shù)”如詩歌、詞、經(jīng)學之作都未曾相見,實在無從評論。其實,就這一點也可從側(cè)面反映在嘉慶期間,起碼在張惠言去世前后的嘉慶前中期,其“意內(nèi)而言外”的詞論并未得到普及。

郭麐與常州詞派成員陸繼輅亦有短暫交游。繼輅字祈孫,陽湖人。少孤,與張琦、惲敬諸人交游。嘉慶五年(1800)舉人,選合肥訓導,并修安徽省志。繼張、惲之后與董士錫并起,推為陽湖派。著《崇百藥齋集》《合肥學舍札記》等。嘉慶六年(1801),郭麐與陸繼輅諸人一同始客于“題襟館”[11]。在揚州題襟館座客之時,二人應有一定交游。《靈芬館詩三集》卷二中郭麐有題為《甘亭見贈五言詩五章,感離念舊,悲往傷來,友朋之重情,見乎詞。累嘆不足,輒走筆如數(shù)答之。其卒章兼題余靈芬館圖故仆,亦有結(jié)鄰之約,并示蓮裳芙初手山陸祁生繼輅》五首,詩題中即有陸繼輅,其四中有言“陸弟情綢繆”。道光三年(1823),二人別后二十余年,郭麐于盛大士處讀陸繼輅所作《崇百藥詩文集》,作一律寄之。詩云:

蚤應宮禁稱才子,老向煙波號釣徒。人世升沈原爾爾,畢生著述亦區(qū)區(qū)。青氈未必豪情有,紅蠟能知舊淚無?嵇阮漂零應劉逝,西園何似酒家壚?謂題襟館[12]。

陸繼輅得詩之后,亦作詩次韻:

我交三郭一郭死厚菴舍人,蘭池近者疏吾徒。感君寄書語款款,觸我懷舊心區(qū)區(qū)??褊檪魇离s真?zhèn)危⒅竟⑿亟裼袩o。且當快意吐冰雪,此物未至銷洪爐[13]。

郭麐亦與宋翔鳳相識。翔鳳字于庭,江蘇長洲人,嘉慶五年(1800)舉人,官湖南新寧縣知縣。通訓詁名物,著《論語說義》等。亦工詩詞,業(yè)師張惠言,然多接受汪全德“平其氣以和其疾,是以填詞之道,補詩境之窮”的主張[14],著有《香草詞》、《洞簫詞》《碧云庵詞》等。據(jù)宋氏所言,“余十許歲時曾見頻伽于虎邱”,可見在郭麐二十余歲之時二人便相識。嘉慶二十年(1815)春,郭麐客淮安汪敬所,遇宋翔鳳,于庭贈詩:

墊角一巾吟兩肩,虎邱塔下劍池邊余十許歲時曾見頻伽于虎邱。山川限我八千里,魂夢牽人三十年??稍S客中添骨肉,頗聞海內(nèi)有詩篇。深情更識汪倫重,知向多生結(jié)此緣[15]。

郭麐則為其《燕臺別意圖》題詩兩首。題詩中亦知于庭同頻伽般“勞勞各羈旅,落落同氣誼”[16]。

由此可見,郭麐與常州詞派成員之間的交游局限于少數(shù)的幾個人中,而且即便有詩詞唱和亦屬偶遇應景之作,這樣的交游是蜻蜓點水式的,毋庸言及更深層次的文學交流和相互間的影響。

(二)郭麐對常州詞派詞學觀的認識

嘉慶十三年(1808)之后郭麐極少作詞。嘉慶十六年(1811)他為李堂詞集《梅邊笛譜集》序中道:

倚聲之學,今莫盛于浙西,亦始衰于浙西。何也?自竹垞諸人標舉清華,別裁浮艷,于是學者莫不知祧《草堂》而宗雅詞矣。樊榭從而祖述之,以清空微婉之旨,為幼眇綿邈之音,其體厘然一歸于正。乃后之學者徒仿佛其音節(jié),刻畫其規(guī)模,浮游惝怳,貌若元遠,試為切而按之,性靈不存,寄托無有。若(犭員)吟于峽,蟬嘒于柳,凄楚抑揚,疑若可聽,問其何語,卒不能明。好異自喜之士又欲起而矯之,以北宋為解,而集矢于白石、玉田,以是相勝則可矣,識曲聽真之謂何善乎?竹垞之言曰:“蓋有詩所不能言者,委曲倚之于聲?!彼^委曲者,言其所不能言也,而世顧以口吟舌言,若夢若囈者當之,反是則滑稽調(diào)笑,不亦病乎?余病是久矣[17]。

郭麐在這篇詞序中詳解浙派弊病的同時,也在審視自身受其影響而創(chuàng)作的“病”詞,同時他也注意到當時詞壇的一股詞學力量——常州詞派對浙西詞派的沖擊。如前所言,張惠言去世前后的嘉慶前中期,張的詞學理論并未受到詞壇的關(guān)注,然而嘉慶十七年(1812)常州詞派周濟將自編的詞學教材《詞辯》,并附《介存齋論詞雜著》刊刻出版,發(fā)掘張惠言“意內(nèi)而言外”之說,并對浙派所推崇的姜夔、張炎等人多有指責。雖然郭麐對浙西詞派諸多不滿,但對于常州詞派另辟蹊徑的做法亦不認同??梢姡嬰m然站在體察文學盛衰規(guī)律性的高度上,即認識到浙派弊端的產(chǎn)生是在所難免的,卻將弊端產(chǎn)生的原因究于浙派內(nèi)部學者的不“自得之要之于正”,而不是浙派本身理論的缺失,因此他希望救弊者不是簡單程式化地做表面文章,而是希望救弊者通過自身學養(yǎng)的提高來實現(xiàn)浙派詞的長盛,也可以說,郭麐希望自己便是那樣的人,因此在詞論中多有救弊之言。而對于彼時日漸興盛的常州詞派,郭麐更多的是反對其詩詞同源的尊體觀[7]。

張惠言在《詞選序》中道:“詞者,蓋出于唐之詩人……蓋詩之比興,變風之義,騷人之歌,則近之矣?!睆埢菅詾橥谱鹪~體,將詩詞同源而論。同時,在內(nèi)容上則要求“極命風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18],他所指之“情”多是忠君愛國、感士不遇等類似于詩之言志的內(nèi)容,因此將溫庭筠寫閨情的《菩薩蠻》解讀為“感士不遇也”,將歐陽修、蘇軾諸人詞皆附會政治等等。有現(xiàn)代評論者說:

張惠言如此用心地解讀宋詞作品,實際上是針對傳統(tǒng)的“詞為艷科”的詮釋觀進行徹底的解構(gòu)。在他的全新詮釋下,那些描寫男歡女愛的宋詞,都被賦予了一層層新的意義。而這些意義的最終指向,則為賢人之志[19]。

當然,皋文以此標準進行宋詞的解讀無非對于提高詞體地位頗具重要性,但也因此受人質(zhì)疑,王國維道:

固哉,皋文之為詞也!飛卿《菩薩蠻》、永叔《蝶戀花》、子瞻《卜算子》,皆興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羅織。阮亭《花草蒙拾》謂:“坡公命宮磨蝎,生前為王珪、舒亶輩所苦,身后又硬受此差排?!庇山裼^之,受差排者,獨一坡公已耶[20]?

王國維就皋文對“興到之作”的宋詞進行所謂“命意”的“深文羅織”的做法表示不滿。謝章鋌曾批判鲖陽居士對蘇軾詞的解讀蘇軾詞,云:“字箋句解,果誰語而誰知之。雖作者未必無此意,而作者亦未必定有此意?!盵21]皋文所作,何嘗不是“字箋句解”、“斷章取義” ?縱觀常州詞派的尊體觀,無非如謝章鋌所言將“詞與詩同體”[21]:張惠言重視詞的比興寄托和“賢人之志”,周濟則于“詩有史”的基礎上提出“詞亦有史”[22],譚獻、陳廷焯以止庵“從有寄托入,以無寄托出”評詞并提出沉郁頓挫的作詞評詞標準,將詩詞同源一以貫之。

相對于常州詞派將詩詞同源作為尊體的重要指標,浙西詞派在尊體觀中以“雅”論詞,雖然亦推尊詞體,但多數(shù)將樂府作為詞之起源。簡言之,浙西詞派側(cè)重外在形式的雅正,仍區(qū)別詩詞,而常州詞派重視內(nèi)容上最大限度地接近詩體。郭麐對于常州詞派詩詞同源主張頗不贊成。

第一,內(nèi)容上主張“自抒其襟靈”而非“以忠孝立意”。郭麐于道光年間為汪子泉《桃花潭水詞集》序言時便對常州詞派“以忠孝立意而流連光景”[23]的做法表示不滿。郭麐寫詞論詞評詞注重“自抒其襟靈”,“寫其心之所欲出,而取其性之所近”[24],將詞作為抒發(fā)個人情感的載體。當然,郭麐也講求“寄托”,但與常州詞派所言寄托又有區(qū)別。郭麐曾針對浙西詞派因過度看重聲律而批評為“性靈不存,寄托無有”,因此闡發(fā)“讀者曉然知其性靈寄托所在”的重要性[25]。郭麐所言之“寄托”,指稱性多在于個體化的情感和思想,諸如對花傷逝、羈愁離緒、愛情閨情、傷今懷古等,而非關(guān)乎忠君愛國、關(guān)乎賢人之志,保持著相對傳統(tǒng)的“詞為艷科”所表達的內(nèi)容范疇。第二,表達方式上主張寫“胸中所欲言之意”而非“若隱若見,欲露不露”的含蓄。常州詞派將含蓄忠厚作為作詞的其中一條標準,因此,“要皆以忠厚為主”。而詞是展現(xiàn)人之性情的文體,如將性情以表現(xiàn)忠厚、忠孝為主,即使表達愛情、艷情,“發(fā)之又必若隱若見,欲露不露,反復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26],必須含蓄而忠厚。郭麐則認為即使詞是表達詩中所不能表達的感情,必是胸中所欲發(fā)之而后快,然而這些感情又是不能用言語道盡,因此也講究“纏綿委折,如往而復”[27],合乎詞“一唱三嘆”音樂性的特征。但總體還是似曲實直,感情的基調(diào)和濃度都從這“一唱三嘆”中委曲表達出來,不需要內(nèi)容上進行不同層次的轉(zhuǎn)換,因此頻伽詞在內(nèi)容的理解方面較明晰,這與“詞尚艱澀”[2]的常州詞派主張背道而馳。

至道光年間,土地兼并、統(tǒng)治奢靡、階級矛盾嚴重,社會危機逐漸加深,最終演變?yōu)橥鈬袕姷娜肭帧S捎谏鐣顩r的巨變,“由純學術(shù)走向致用之學,是乾嘉到道咸的一種帶有趨勢性的學術(shù)轉(zhuǎn)向”[28]。反映在詞中,風雨飄搖的世道中,闡述寄托比興之旨、“敢拈大題目”的常州詞派更能適合環(huán)境的需求。在這樣“孤枕聞雞,遙空唳鶴,兵氣漲乎云霄,刀瘢留于草木”的外界環(huán)境中[32],郭麐基于對詞體傳統(tǒng)的保守性而對“以忠孝立意而流連光景”的常州詞派和“必其聲調(diào)合乎大晟之譜”浙派吳中詞人皆不認同,仍在闡發(fā)“自抒其襟靈”、“深情幽思出自胸臆”的詞體言自我之情的論調(diào)[23],因此在社會的大熔爐中而被時人、后人責難。

(三)常州詞派對郭麐的態(tài)度和評價

在浙西詞派風靡詞壇之時,常州詞派成員也受到一定影響,并非初始便體認常州詞派的詞學理論。周濟曾言“吾十年來服膺白石,而以稼軒為外道”,后接受皋文的詞學主張之后,認為當初服膺白石之舉為“謂瞽人捫籥”,認為白石“惟《暗香》、《疏影》二詞,寄意題外,包藴無窮,可與稼軒伯仲。余俱據(jù)事直書,不過手意近辣耳”[22]。陳廷焯在《詞壇叢話》中表現(xiàn)出對浙西詞派朱彝尊、厲鶚等人的崇拜,“古今詞家眾矣,余以為圣于詞者有五家。北宋之賀方回、周美成,南宋之姜白石,國朝之朱竹垞、陳其年也”[29],將朱彝尊尊為詞史中最佳五家之一,“譬之唐詩,朱、陳猶李、杜,太鴻猶昌黎”[29],以唐詩相比,將朱彝尊比作李白,將浙派大宗厲鶚比之于韓愈??梢?,常州詞派的重要成員在對待浙西詞派的態(tài)度問題上皆出現(xiàn)了由接受到批判的過程,這樣的態(tài)度亦反映在對待郭麐的態(tài)度和評價上。

陳廷焯早年受浙派影響較大,這段時期編選《云韶集》。后受莊棫影響轉(zhuǎn)入常州詞派,又編選了《詞則》,并著《白雨齋詞話》。《云韶集》卷二十三卷首列郭麐,選詞13首[30]?!对~則》在《閑情集》卷六中選頻伽詞8首,《別調(diào)集》卷六選頻伽詞1首[31]?,F(xiàn)取兩本所選詞一致者觀其態(tài)度變化。

《云韶集》卷二十三總評郭麐為:“頻伽詞,曲折深婉,古今罕有此筆致。尤工于小令,別有天地。”《詞則》之《閑情集》卷六總評郭麐為:“字祥伯,號頻伽,吳江人。諸生。有《蘅夢樓詞》。頻伽詞骨不高,而情勝?!?/p>

1.《好事近》

《云韶集》:“婉約。語極清脆,意極芊綿?!?/p>

《詞則》:“措辭甚雅,頻伽詞之最正者?!?/p>

《白雨齋詞話》卷四同《詞則》語。

2.《卜算子》

《云韶集》:“凄切芊綿。婉轉(zhuǎn)凄涼,其妙令人不可思議?!?/p>

《詞則》:“語太尖而氣不厚?!?/p>

《白雨齋詞話》卷四為“尤多惡劣語”之例。

3.《憶少年》

《云韶集》:“亦有別致。凄絕警絕,晏小山不得專美于前?!?/p>

《詞則》:“小有別致?!薄耙唤Y(jié)頗似竹垞筆致,頻伽詞中不可多得。”

《白雨齋詞話》卷四:“頻伽艷體,惟《憶少年》結(jié)句云當時已依約,

況夢中尋路”,頗似竹垞手筆,集中不可多得。”

4.《清平樂》

《云韶集》:“絕有風致。凄婉?!?/p>

《詞則》:“‘命短’句惡劣不堪,語亦尖舊。”

《白雨齋詞話》卷四為“尤多惡劣語”之例。

5.《賣花聲》

《云韶集》:“凄涼況味,有心人何以為情。真情至語?!?/p>

《詞則》:“筆意總嫌尖味,便不永。”“結(jié)真情至語。錄楊、郭、黃、袁等詞,只可截取,全璧甚少也?!?/p>

6.《賣花聲》

《云韶集》:“情系乎詞。凄切纏綿,讀之既久,其味愈出?!?/p>

《詞則》:“輕倩語?!?/p>

7.《喝火令》

《云韶集》:“楚楚可憐。此調(diào)最易悅目?!?/p>

《詞則》:“只寫景而情在其中,但筆意總嫌尖舊?!?/p>

8.《江城梅花引》

《云韶集》:“梁紹壬謂詞中《江城梅花引》一調(diào)最難措手,長句轉(zhuǎn)接處易俚,一病也;短句重迭處易滑,二病也;兩段結(jié)處易澀,三病也;措語類曲,四病也。似此音節(jié)和緩,情景迷離,永推合作?!?/p>

《詞則》:“亦有筆意,然總不免俚淺?!薄按藬?shù)語尚佳。”

《白雨齋詞話》卷四為“尤多惡劣語”之例。

9.《十二時》

《云韶集》:“冷絕雋絕。凄切?!?/p>

《詞則》:“雋語總是小品?!?/p>

陳廷焯對于郭麐前后評價的態(tài)度變化是十分明顯的,當然與其早年瓣香浙西而后崇尚常派的詞學觀的轉(zhuǎn)變有關(guān),但有一點卻一以貫之,便是肯定頻伽擅長寫情。但是以陳廷焯“本諸風騷,正其性情,溫厚以為體,沈郁以為用”的觀點[26],詞意詞旨的“沉郁頓挫”終究蓋過相形之下單薄地言己情的內(nèi)容。因此頻伽詞被他稱作“卑靡”,列入“質(zhì)亡而并無文者”中的一員,“并不得謂之詞也”[26]。

同樣,常州詞派主將譚獻于浙西詞派朱彝尊、厲鶚皆有批評之論,他說:

太鴻思力可到清真,苦為玉田所累。填詞至太鴻,真可分中仙、夢窗之席,世人爭賞其饾饤窳弱之作,所謂微之識碔砆也。樂府補題,別有懷抱。后來巧構(gòu)形似之言,漸忘古意,竹垞、樊榭不得辭其過。浙派為人詬病,由其以姜張為止境,而又不能如白石之澀,玉田之潤[2]。

對于學習朱、厲二人的浙派后學,譚獻認為已“流為寒乞”,但他于后學中卻對郭麐另眼相待,將頻伽詞的“清疏”作為“浙派為之一變”的重要一環(huán)[2]。可見,在譚獻看來,頻伽對于浙派詞所做的一些改變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改變了浙派詞典故堆積形成“饾饤”等弊端,因此,“予初事倚聲,頗以頻伽名雋,樂于風詠”[2]。但是后來接受常州詞派的理論,為之前對頻伽詞的稱贊進行重新辨析:“繼而微窺柔厚之旨,乃覺頻伽之薄。又以詞尚深澀,而頻伽滑矣[2]?!闭Z評甚嚴。不過對于“所謂山抹微云女婿”的夏寶晉詞學習頻伽,評為“高秀之致,欲度冰清”[2],對許增“傳頻伽、蒹塘本師衣缽”[2]并無責言,可見譚獻對于郭麐的評論語雖嚴厲,但亦有寬容包容之處。

縱觀常州詞派陳廷焯、譚獻對郭麐的態(tài)度和評價,集中在以下內(nèi)容和語言兩個方面:一,詞的內(nèi)容寫情動人,然而過于狹隘,失之于“薄”。二,風格清疏,然而語言偏之于“淺”、“滑”。實則還是郭麐詞學觀與常州詞派重視“意”厚的詞學主張有所沖突。

二、郭麐與后期浙西詞派

對于郭麐而言,他堅持自己的觀念和理想,卻不合時宜于世風。郭麐去世后,眾友皆作詩詞挽之,其中陳文述有云:“騷雅靈芬竟若何,白眉才調(diào)羨君多。海鮮味俊江珧柱,佛國花香優(yōu)缽羅。詞客飄零悵煙水,酒壚寂寞渺山河。少微墮后晨星少,巖壑無人共哮歌?!盵32]這首挽詩不僅道出頻伽文學的總體特征,還寫出一位飄零寂寞于世的文人形象。但郭麐去世后,雖然他的詞成為常州詞派攻擊浙派的對象,浙西詞派也讓位于常州詞派然退居詞壇次位,但浙西詞派并非絕跡于此。謝章鋌有言“近日詞風,浙派盛行”,“詞至今日,浙派盛行,專以詠物為能事”[21],甚至于常州詞派干將譚獻曾勸其友陶方琦學習浙派主要取徑對象姜、張詞來改變陶詞的“碎澀”[33],可見在道、咸、同年間浙派仍在詞壇活躍。

(一)后期浙西詞派的主要文學活動

關(guān)于后期浙西詞派的界定需進行說明。在清詞研究中,因嘉、道之際常州詞派興起,浙西詞派屈居次位而關(guān)注度有所下降,對于嘉、道之后的詞壇多集中于常州詞派以及清末四大家的研究。筆者依照一個流派發(fā)展演變的過程將浙西詞派分為形成期(朱彝尊及“浙西六家”為代表)、全盛期(厲鶚及“前吳中七子”為代表)、新變期(吳錫麒、郭麐為代表)、衍變期(“后吳中七子”為代表)和余響期(吳翌鳳、黃燮清等為代表)五個階段,學界對于浙西詞派的研究,亦多止于新變期的郭麐或衍變期的“后吳中七子”,而對道光之后的余響期即后期浙西詞派的關(guān)注和研究甚少。如黃拔荊《中國詞史》列《朱彝尊和浙西詞派前后期主要詞人》一節(jié),其后期主要詞人亦多指郭麐,并無他人?!冻V菰~派和嘉、道、咸衰世其他主要詞人》一節(jié)多以常州詞派詞人為主,最后只提及后期浙派詞人如吳翌鳳、黃燮清,僅一筆帶過[34]?!睹髑逶~研究史稿》寫到對浙西詞派的研究多集中于浙派宗主朱彝尊和浙派大宗厲鶚,同時從朱彝尊入手“把詞人個體的創(chuàng)作走向同詞派的發(fā)生、發(fā)展結(jié)合起來看問題”也成為浙派研究的一個新方向,但仍將關(guān)注點側(cè)重于浙派前中期[35]。嚴迪昌將朱彝尊、厲鶚、吳錫麒和郭麐作為各個時期的代表,亦對后期浙西詞派少有涉及[4]??梢姮F(xiàn)有研究對后期浙西詞派多語焉不詳,因此對于道光年間及之后時期浙西詞派的文學活動進行一定的梳理和歸納,對于完善浙西詞派發(fā)展軌跡具有重要的意義。

后期浙西詞派的文學活動主要有以下兩點:首先是對編選綜合性詞集的熱衷。繼朱彝尊、汪森編選《詞綜》彰顯浙西詞派詞學主張以來,編選詞集可以說是浙西詞派的主要文學活動之一。繼浙西詞派前中期朱彝尊《詞綜》、王昶《明詞綜》、《國朝詞綜》的出版之后,光緒年間丁紹儀輯《國朝詞綜補》五十八卷、《國朝詞綜續(xù)編》十八卷,道光十四年(1834)陶樑編《詞綜補遺》二十二卷,黃安濤編選《國朝詞綜續(xù)編》十卷,同治十二年(1873)黃燮清輯《國朝詞綜續(xù)編》二十四卷,可見,浙派詞人在以編選詞集這一方面來體現(xiàn)浙派騷雅風格的主張上面具有一貫的傳統(tǒng),也成為其詞派發(fā)展至后期在常州詞派彌漫大江南北之時仍在詞集的編選上保持著強勁的勢頭。同時孫麟趾編《國朝七家詞選》一卷,選浙派詞家厲鶚、林蕃鐘、吳翌鳳、吳錫麒、郭麐、汪全德、周之琦七家詞以彰顯浙派詞學主張。其后張鳴珂輯《國朝詞續(xù)選》一卷,亦以浙派主張為編選標準。

其次便是在創(chuàng)作和理論上對浙西詞派主張的實踐,多體現(xiàn)在清空騷雅上面。常州詞派譚獻稱張鳴珂詞“婉麗”,嘆“綺密隱秀,南宋正宗”乃葉衍蘭詞的長處,贊張景祁詞“早飲香名,填詞刻意姜張,研聲刌律”,許增詞“傳頻伽、蒹塘本師衣缽”等等諸如此類[2],皆從常派的角度來看諸位詞人實踐浙派清空騷雅的詞學主張,并表現(xiàn)出了贊許的態(tài)度。在理論上如孫麟趾提出“論詞十六要訣”,認為作詞須遵循“清、輕、新、雅、靈、脆、婉、轉(zhuǎn)、留、托、淡、空、皺、韻、超、渾”的標準[36],則多是浙派清空騷雅說的衍伸。沈祥龍在《論詞隨筆》中認為詞“全賴一清字”、“騷雅之旨,即詞旨也”[37],其詞學標準的反復重申可見對浙西詞派主張的推崇。

后期浙西詞派不僅在詞的創(chuàng)作和理論上對浙派傳統(tǒng)詞學主張的繼承,在詞集編選方面更顯出色,因此后期浙西詞派亦有豐富的文學活動。

(二)后期浙西詞派對郭麐詞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的繼承與改進

在浙西詞派的發(fā)展進程中,大多后學對朱彝尊與厲鶚的學步可謂達到一定規(guī)模,而對于新變期的郭麐,后學亦有意無意間對其創(chuàng)作和理論有所繼承并改進,也符合文學的發(fā)展脈絡與流派的變化軌跡。

第一,在郭麐以性靈為雅基礎上多有詞學理論上的取舍闡發(fā),重視“自然”、“性靈”、“寫情”[24]道光年間,他又提出將學養(yǎng)、才力作為“以性靈為雅”的標準之一,他說:“是在學者之心思才力,足以與古相深而能自抒其襟靈,方為作者。”[23]郭麐將學養(yǎng)和自然并而論之,只有兩者兼具“方為作者”,才是真正的“性靈”。關(guān)于此點,李佳提出作詞之式為“不須雕琢”,且“最宜清空,一氣轉(zhuǎn)折,方能陶冶性靈”;同時認為“詞以寫情,須意致纏綿,方為合作。無清靈之筆致,焉得纏綿”,以此來批評浙派典麗堆砌的缺憾;“清奇濃淡,各視性情所近”,因此詞的風格與詞人感情密不可分[38]。沈祥龍以為“詞以自然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詮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詞不能堆垛書卷,以夸典博,然須有書卷之氣味。胸無書卷,襟懷必不高妙,意趣必不古雅,其詞非俗即腐,非粗即纖”[37],可見沈氏重視自然的同時,亦對學問多所偏執(zhí)。甚至常州詞派況周頤將作詞之要歸納為“必欲得之,其道有二。曰性靈流露,曰書卷醞釀。性靈關(guān)天分,書卷關(guān)學力”[39],倒與郭麐以性靈為雅內(nèi)涵頗為相似。

第二,郭麐作詞中的白描手法在后期浙西詞派創(chuàng)作實踐中受到重視。楊夔生便是頻伽白描手法作詞的積極響應者[40]。夔生字伯夔,江蘇金匱人。楊芳燦子,以雄縣丞累擢知薊州,亦有才藻,尤長于填詞。有《續(xù)詞品》《真松閣詩詞集》?!肚迕以~》言夔生“時郭麐盛有詞名,夔生復從游,故作風與之相近,奉姜、張為圭杲”[40],可見二人師徒關(guān)系與其相近風格有著莫大關(guān)系?!墩嫠砷w詞》于道光十四年(1834)刊刻,方廷瑚序云:“余竊謂北宋詞人,不襲南唐之貌,而或失之過剛。南宋則力矯剛勁險率之弊,而常流于纖膩,過猶不及。君子疑之。真松閣詞六卷,譬之于文,殆合江、鮑、徐、庾為一爐之冶,古艷以樹骨,悱惻以寓情,秾郁以鑄詞,抑揚感慨以寄意,揜群雅而成專家。”[41]如《酷相思》一闋道:

嫩寒似水清溪渡。是誰種、垂楊樹。早絮影、花痕無覓處。離恨寫、旗亭路。心事畫、壚邊句。謝家簾幕無重數(shù)??傄粯?、傷遲暮。看棹入、紅橋愁萬縷。恰隱隱、聞歌住。又悄悄、牽舟去。

其表達多白描,直言眼中所見景物來表達離愁別緒,亦具頻伽詞的纏綿悱惻之致。陳山壽詞亦被人稱為“瓣香頻伽,可稱逼肖”[42]。山壽字子玉,江蘇長洲人,陳秋史子,著《眾香庵詞》。如《清平樂》:“雨斜風細,先作秋來意。一只鷺鷥飛不起,天水冥冥無際。蓼花的的新妝,菱花點點方塘。要問菂甘薏苦,蓮臺稽首空王?!痹~境清爽淡雅,婉約凄清,無怪乎郭麐亦稱贊其詞“芊眠婉轉(zhuǎn)”[27]。學習郭麐白描手法的還有錢恩棨。恩棨字芝門,江蘇鎮(zhèn)洋人,曾官知府,著《襺云詞》,其中《風蝶令》云:

空憶銷魂處,愁多酒不濃。亂鴉啼斷月明中??萘臑?,獨自倚疏篷。惜別秋無據(jù),相思夢欲空。年來我亦慣飄蓬,江闊云低,夜夜聽孤鴻。

他的詞被蔣敦復評為“以白描本色語見長,自然妍雅”[1],其詞話中所選錄之詞大多此類,可見其對白描的看重。而縱觀其詞,“年來我亦慣飄蓬”諸句多與頻伽“天涯我是飄零慣”相類,同具芳香悱惻之致,在景物的羅列鋪寫中寄予了天涯漂泊的艱辛和無奈。李佳更提出作詞須以“白描為妙手”來救弊“徒事堆砌”的弊端[38]。而許增則篆刻“靈芬館私淑弟子”以示瓣香頻伽。增字益齋,號邁孫,浙江仁和人,安徽太平縣知縣,藏書甚豐,“所涉獵而肄習之者不能恝然于情,遂刊為是編,尤注意趙宋及昭代諸家之詞?!谥T家詞,尤嗜郭麐”[43]。其中所言“是編”指許增所編《榆園叢刻》三十一種一百九十七卷,其中《靈芬館全集》亦在其中,而《爨余詞》的刊刻則與許增有功。據(jù)沈景修序言,高襲甫出所藏《爨余詞》,“邁孫得之如獲拱寶,亟為補刊,以成完璧”[44]??梢娫S增對郭麐的推崇和喜愛,因此譚獻言許增詞“傳頻伽、蒹塘本師衣缽”[2]。

在繼承郭麐“性靈”的詞論以及白描的作詞手法之外,后期浙西詞派在常州詞派的影響下對郭麐的新變又有所調(diào)整,融入了常州詞派的詞學主張,主要表現(xiàn)在比興寄托上。李佳對于語意清新、含沖澹之致的詞作深表喜愛,但并不被其所縛而兼具詞之“深味”,“詞意貴遠”中的“遠”已表明追求詞在深層次上的內(nèi)涵[38]。沈祥龍在詞論中闡述清空、雅正的同時,對常州詞派的比興寄托說亦有發(fā)揮。他說:“詞貴意藏于內(nèi),而迷離其言以出之,令讀者郁伊愴怏,于言外有所感觸?!盵37]因此,他認為詞需含蓄,“辭簡而余意悠然不盡也”[37],“語不窮盡,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37],“用筆曲”可能對達到“用意深”的效果??梢姡谏蚴系脑~論中,使詞能達到意之深厚也成為寫詞的一個標準,雖然他所說的比興寄托更注重感時思古諷諫,但是情真且自然是作詞的前提,與常州詞派相比,多了一份天真與轉(zhuǎn)寰。在創(chuàng)作中亦融合常州詞派的主張,如姚燮、黃燮清、張鳴珂諸人詞中對家國身世的注入,無疑這樣的改進既適應了社會的巨變與詞壇的整體風氣,又能區(qū)別于常州詞派而自立??梢哉f,后期浙西詞派有意無意間對郭麐的新變接受和改進無疑在創(chuàng)作和實踐中與常州詞派的融合起著一定的過渡的作用。

綜上,郭麐與常州詞派在詞的感情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上存在顯著差異,而與浙西詞派在創(chuàng)作和理論不可避免有不合之處,但在學習南宋詞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體認朱彝尊的詞學理論這兩個方面不能不說其與浙派有著莫大之聯(lián)系。同時,雖然郭麐在浙派內(nèi)部無多關(guān)于他的評價和定位,但從嘉道時期后期浙西詞派承傳并改進郭麐的詞論和創(chuàng)作來看,其浙西詞派的重要地位仍顯而易見。而后期浙西詞派對郭麐詞學理論的改進漸漸貼近于常派,無意間將郭麐置于承擔后期浙西詞派向常州詞派過渡與融合的特殊角色。

[1] 蔣敦復. 芬陀利室詞話[M]//唐圭璋. 詞話叢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 3636.

[2] 譚獻. 復堂詞話[M]//唐圭璋. 詞話叢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 4009.

[3] 黃保真. 中國文學理論史[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7: 597.

[4] 嚴迪昌. 清詞史[M].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 441.

[5] 曹明升. 詞派統(tǒng)序與郭麐的詞史沉浮[J]. 浙江學刊, 2012(2): 69-78.

[6] 郭麐. 張皋聞茗柯文后序[Z]//靈芬館雜著(卷二). 娛園重訂靈芬館全集, 清嘉慶至道光刻本.

[7] 鹿苗苗. 論郭麐“以性靈為雅”與浙西詞派雅正觀的離合[J]. 福建論壇: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11): 120-129.

[8] 易宗夔. 新世說(文學第四)[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9] 鹿苗苗. 清代郭麐與姚鼐、袁枚交游及早期文學思想形成考論[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6): 87-93.

[10] 郭豫衡. 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440.

[11] 尚小明. 清代士人游幕表[M].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 144.

[12] 郭麐. 陸祁生學博繼輅別二十年頃于子履所得其崇百藥齋詩文集感題一律寄之[Z]//靈芬館詩續(xù)集(卷一).

[13] 陸繼輅. 和頻伽見懷次來韻[M]//崇百藥齋三集(卷一). 續(xù)修四庫全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114.

[14] 宋翔鳳. 香草詞序[M]//樸學齋文錄(卷二). 續(xù)修四庫全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350.

[15] 宋翔鳳. 清河汪已山敬宅晤郭頻伽麐即贈頻伽已山[M]//憶山堂詩錄(卷八). 續(xù)修四庫全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313.

[16] 郭麐. 題宋于庭翔鳳燕臺別意圖次原韻[Z]//靈芬館詩四集(卷八).

[17] 郭麐. 梅邊笛譜序[Z]//靈芬館雜著續(xù)編(卷二).

[18] 張惠言. 詞選序[M] //張惠言, 黃立新, 茗柯文, 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58.

[19] 李劍亮. 宋詞詮釋學論稿[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29.

[20] 王國維. 人間詞話[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23.

[21] 謝章鋌. 賭棋山莊詞話[M] //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22] 周濟. 介存齋論詞雜著[M] //唐圭璋.詞話叢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 1630.

[23] 郭麐. 桃花潭水詞序[Z] //靈芬館雜著三編(卷四).

[24] 郭麐. 無聲詩館詞序[Z] //靈芬館雜著(卷二).

[25] 郭麐. 梅邊笛譜序[Z] //靈芬館雜著續(xù)編(卷二).

[26]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9: 5.

[27] 郭麐. 靈芬館詩話[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28] 馮天瑜. 明清文化史札記[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55.

[29] 陳廷焯. 詞壇叢話[M]//唐圭璋. 詞話叢編. 北京:中華書局.

[30] 陳廷焯, 孫克強, 楊傳慶. 《云韶集》輯評[J]. 中國韻文學刊, 2010(3): 45-72, 2010(4): 45-68, 2011(1): 25-57, 2011(2): 77-102+111.

[31] 陳廷焯. 詞則[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32]陳文述. 挽郭頻伽[M]//頤道堂集(詩選卷二十九).續(xù)修四庫全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33]譚獻. 復堂日記[M].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179.

[34] 黃拔荊. 中國詞史(下卷)[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35] 朱惠國, 劉明玉. 明清詞研究史稿[M]. 濟南: 齊魯書社, 2006: 334.

[36] 孫麟趾. 詞逕[M] //唐圭璋. 詞話叢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

[37] 沈祥龍. 論詞隨筆[M]//唐圭璋. 詞話叢編. 北京:中華書局, 2005.

[38] 李佳. 左庵詞話[M] //唐圭璋. 詞話叢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

[39] 況周頤. 蕙風詞話[M]//唐圭璋. 詞話叢編. 北京:中華書局, 2005.

[40] 陳乃乾. 清名家詞[M]. 上海: 上海書店, 1982.

[41] 方廷瑚. 真松閣詞序[M] //清名家詞. 上海: 上海書店, 1982.

[42] 丁紹儀. 聽秋聲館詞話[M]//唐圭璋. 詞話叢編.北京: 中華書局, 2005: 2598.

[43] 劉錦藻. 清續(xù)文獻通考[M] //續(xù)修四庫全書.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304.

[44] 沈景修. 重刻爨余詞序[Z] //娛園重訂靈芬館全集.清嘉慶至道光刻本.

編輯 鄧 婧

Relationship between Guo Lin and Zhexi Group and Changzhou Group in the Jiaqing Daogua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LU Miao-miao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08 China)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uo Lin and the Late Zhexi Group and Changzhou Group,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Guo Lin’s “Xingling Theory” and “Baimiao Technique” that the Late Zhexi Group succeeded from Guolin, and based on which the Late Zhexi Group made some adjustment by integrating the Changzhou Group’s opinion of “Bixingjituo”. The dispute between Guo Lin and the Changzhou Group mainly came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ents and ways of expressions. The Late Zhexi Group’s accept and improvement to Guolin’s theory played a role of transition in creating and practice when integrating with the Changzhou Group.

Guo Lin; the Late Zhexi Group; Changzhou Group; transition, integration

F062

A [DOI]10.14071/j.1008-8105(2016)06-0083-08

2016 - 04 - 17

2015年福建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題襟館’文人群體文學及其文化生態(tài)研究”(FJ2015B138);2015年度福建省財政廳科研項目“清代中期‘江湖詩人群體’研究”(閩財指〔2015〕1297號GY-S15119);2015年福建工程學院科研發(fā)展基金項目“清代詞人郭麐及其文學研究”成果(GY-S15090).

鹿苗苗(1985- )女,文學博士,福建工程學院人文學院教師,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地方文獻整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猜你喜歡
浙西詞話常州
增山詞話
半夢廬詞話
常州的早晨
濮禮建
常州非遺 燦爛多彩
浙西傳統(tǒng)民居生態(tài)觀探析
新詞話
浙西屋脊清涼峰
詞話三則
溪洛渡-浙西±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浙西換流站絕緣配合
元朗区| 昭觉县| 西平县| 盐亭县| 田阳县| 社旗县| 化德县| 南江县| 湖口县| 贡山| 沐川县| 珲春市| 洛隆县| 灵寿县| 明光市| 珠海市| 车险| 阿鲁科尔沁旗| 临湘市| 衡山县| 保靖县| 阳西县| 大渡口区| 澜沧| 谢通门县| 和硕县| 韩城市| 饶平县| 微博| 焦作市| 绥芬河市| 灌南县| 台湾省| 成武县| 葫芦岛市| 沾益县| 梁山县| 潼关县| 湟源县| 栾城县| 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