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如何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課堂教學范式

2016-03-07 14:22:39楊榮慶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范式大學

楊榮慶

(貴州財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4)

?

如何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課堂教學范式

楊榮慶

(貴州財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4)

以學生為中心;探究式教學;教學范式

大學的使命在于教學,教學也是大學最重要的功能,面對“信息革命”和教育心理學理論的發(fā)展,以及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fā)展觀的提出,“傳授范式”已經難以承擔知識的傳遞和傳承,更難以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與維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范式也就成為必要。

大學自中世紀產生以來,就一直肩負著提供教學的使命。雅斯貝爾斯認為,大學有四項任務:第一是研究、教學和專業(yè)知識課程;第二是教育和培養(yǎng);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學術。[1]大學想通過科學的途徑去尋求真理,研究就必然是大學的基本任務。又因為這一基本任務以傳承為先決條件,所有研究工作離不開教學。因此無論國內外,在大學教學、研究與服務的任務中,教學應為大學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大學教師最主要的責任。

長期以來,大學建構出一套“以講授為基礎”的教學體系,也就是本科教育的經典范式:“傳授范式”。這套范式以“教師、書本為中心,以知識與技能傳遞為主”,圍繞固定教材,以講授為手段,最終考察知識點的掌握,整個過程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而非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而我們也就常常聽到大學生對課程的議論,“這個課有什么用?”“這個課聽不進去?!薄袄蠋煹慕虒W提不起我的興趣?!薄拔乙偭??!薄璠 李盛德編:《教育的文化思考》,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第148頁。]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無怪乎會有錢學森的世紀詰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

為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fā)展觀”、“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核心任務”、“把教學作為教師考核的首要內容”、“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yǎng)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不斷涌現(xiàn)的局面。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p>

顯然,隨著二十世紀“信息革命”的進行,知識的不斷增長與更新,“傳授范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這種以設立新課程進行知識傳授來保持高質量的大學教學。隨著教育學領域理論的不斷更新與拓展,尤其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出現(xiàn)。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潛能,即在合適的條件下,每個人所具有的學習、發(fā)現(xiàn)、豐富知識與經驗的潛能是能夠釋放出來的。其核心原則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那么,我們在傳授范式的框架下如何去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課堂教學范式呢?這正是我們所要討論的。

一、什么是“以學生為中心”探究式教學?

傳統(tǒng)的認識論認為,知識是由教師通過書本和粉筆以講授的方式向學生傳輸,學生是接受知識填罐的被動容器,學生以記憶的方式來儲存保留知識,以練習和實踐的方式來鞏固知識。作為教師的教學目標就是將學生進行分門別類,而學生的自我成長和目標就是竭力完成教學要求,獲得某一學科的證書。在教學關系中,學生與教師之間是非個人的關系,教師擁有絕對的權威和控制整個教學局面的權力?!耙詫W生為中心”的人本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由師生共同構建的,學生通過關聯(lián)的方式積極的建構、發(fā)現(xiàn)和改造知識,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才干,學生的自我成長和目標是盡力在一個更寬泛的系統(tǒng)內關注持續(xù)的終身學習。教室不再是學生間競爭性的個人行為的一個場所,而是以教師為中心分成若干個團隊相互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學生被授予參與提問、討論、探究知識的權力。相對于任何專家都會的“傳授范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是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對教師進行一定的培訓。

為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原則,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習內容和發(fā)動學習動機,自己掌握學習方法,自己進行評價。羅杰斯認為學習分為無意義學習和意義學習。無意義學習類似于無意義音節(jié)的學習,內容是枯燥乏味、沒有生氣、無關緊要很快就被忘記的學習。而意義學習是指,學習材料對學習者有個人的價值或出自他們的興趣,它強調學習內容與個人之間的關系。而大多數(shù)意義學習都是“從做中學”,是一種科學探究式的學習。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和重要性,激發(fā)他們內在的學習興趣、探究興趣,并最終解決各種真實性的問題。教師作為學習的促進者,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沒探究的環(huán)境、擬定探究的步驟、提供探究學習需要的資料,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尋找問題的真正答案。體驗探究中的苦與樂。

所謂范式,是指某一學科領域的最高信念系統(tǒng)或具有共識性的觀點以及與這種信念或觀點相聯(lián)系的研究方法論或世界觀。教學范式是指人們對教育領域教學這一特殊現(xiàn)象和復雜活動的最基本的理解或基本看法。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對教學所作的最基本的界定或基本的解釋。大學教學范式是對高等教育所持有的一種理論闡釋或認識,它對提升高等教育教學品質具有重要的價值。大學課堂教學范式就是高等學校師生群體在大學課堂教學領域內所共同承認的教育價值標準、教學觀點和教學行為方式的總稱,它直接規(guī)約著高等學校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

所以,探究式教學就是一種面向學生發(fā)展,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和以教材為載體,與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緊密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中作為引導者、促進者、幫助者,設置教學情景,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能力,達到大學課堂教學目的的新型教學范式。

二、“以學生為中心”探究式教學的特點

(一)角色的轉變的特點

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而老師則作為學生的指導者。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為學生的主體作用服務的。學生不是知識的消極的接受器,教師也不可能機械地把知識塞到學生的頭腦中。無論是把人類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財富,還是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智力才能,思想觀點都要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實際活動,都要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能取得較好實際效果?!疤骄渴健苯虒W方法就是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著眼于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看作這課活動的中心,教師應當扮演引導者、幫助者,服務者共同學習的角色,避免了包辦代替。

(二)評價轉變的特點

探究式課堂教學一改過去那種只重結果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懊嫦蛉w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評價課堂教學的根本標準。從建構主義觀點看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是:(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有效的互動性。(3)自行獲取知識的實踐性。(4)學生真正的理解性。(5)預備學習材料的良好組織性。(6)學生學習的反思性。也就是說一節(jié)課的好壞直接由教學的效果來評價。總之,在一節(jié)課中,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互動的關系,學生擁有了自行獲取、理解知識的能力,能夠做到學前的預習和學后的反思。這樣的課就是一節(jié)符合現(xiàn)代要求和課改標準的好課。

現(xiàn)代課堂教學強調素質教育,重視人的發(fā)展,提倡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應構建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xiàn)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fā)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教學活動,因此建立全新的科學的評價體系,運用科學的評價體系來指導教學實踐尤為重要。

(三)師生交流互動的特點

師生要交流互動,互相探討,互相傾聽,互相交流對歷史上某一件事的看法,協(xié)同合作解決問題?,F(xiàn)代教學課堂,需要我們教師走下講臺,走向學生、貼近學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自己的“教”真正為學生的“學”服務,使教學向著師生“互動交流,共同發(fā)展”靠攏。一是平等性。師生都是教學的主體。在教與學的關系中平等、合作、理解。二是交互性。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直接性的對話,取得心靈的溝通,實現(xiàn)雙方發(fā)展。老師和學生之間一定要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雙方發(fā)生的影響和作用不應當是單方面的。三是共振性。教師和學生圍繞某一內容進行共同思考、討論時,雙方都必須同時“互動”起來。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必須是反應性互動,即教師的教學一定要能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學生在神態(tài)、肢體和作業(yè)上的反饋,使老師不斷的調整教學以獲得最佳效果。

三、“以學生為中心”探究式教學的模式及實施方法

(一)激疑:創(chuàng)設情境,確立問題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人們思維的過程不外乎這樣五個步驟:思考問題的性質和特征,設想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和方法,通過推理確定哪一個假設能解決問題,通過觀察和實驗,證實結論是否正確。他據此提出了五個教學步驟:設計問題情境;產生一個真實的問題;占有資料,從事必要的觀察;有條不紊地展開所想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檢驗或驗證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有效。例如歷史學科內容豐富、縱貫古今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從歷史知識本身提出各種具有較強啟發(fā)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促進他們大膽地馳聘自己的思維和想象,發(fā)展他們的智力。正是對杜威教育理論的運用和實踐。

(二)探究:分組討論,交流探索

分組討論法是合作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分組討論教學法是教師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對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推廣應用,許多教師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在嘗試運用分組討論教學法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在分組討論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會有很多諸如“如何恰當?shù)卦O計分組討論的問題;如何讓學生事先準備并激發(fā)和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如何對學生提出在討論中處理自己與同學的相互關系;如何合理分配分組討論在整堂課中的時間……”需要我們教師去引導、探索。例如,我們講《改革開放的全面開展和巨大成就》這一節(jié)時,教師讓學生們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結果許多學生沒有參與討論,反問教師:三十年前的生活是個什么樣子?這使作為教師的我們震動很大,大一的學生大都是十七、八、九歲,年齡較小,讓他們真正能體會從小到大生活的變化,是不容易的,他們往往沒有體會,或認識較淺。這是我們教師的疏忽和準備不充分造成的,沒能很好的運用口述歷史的作用。應在課前早一點布置學生進行一個小調查,從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里詢問一些三十年前的生活情景,衣食住行各方面,搜集一些那個年代的物品,各種票證,舊照片,書籍等。這些都是活生生的歷史,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那段已經過去的歷史,有助于他們的理解。

(三)釋疑:概括質疑,反饋訓練

教學實踐說明,有效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教師的指導必須把學生導向學習的境地,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應運用多種方式,如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投影儀、錄相機等)或讓學生分組去討論,讓學生在獨立的觀察、分析、綜合中明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如在講《五四運動的過程和意義》這節(jié)時,教師讓學生相互討論,相交交流去探索國內外環(huán)境與五四運動發(fā)生之間的關系。理解了“ 新思想與社團”、“ 高等教育發(fā)展”、“ 國恥情緒”和“北京政府內部派系的權力斗爭”等歷史原因后。教師再加以概括、點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同時教師還要設計一些階梯式練習題,對學生進行反饋訓練。

四、“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范式構建的步驟

(一)教師通過問題的提出,設立情景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科學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疑要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從具體史實入手,去歸納某種結論或道理,以實現(xiàn)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第二,要把握好度,難易適中。太容易會流于平淡,學生不屑于回答,更無助于啟發(fā)思維,太難會使學生如墜迷霧中,所以設疑要難易適中,循序漸進。第三,要激發(fā)思維興趣。愛因斯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處熗ㄟ^設疑,創(chuàng)設一種有趣的思維意境,從而刺激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無疑會使教學事半功倍。

(二)營造一種和諧、合作的氣氛要注意的問題

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共同構成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理想的課堂教學是把這三個維度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即: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識和技能。要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必須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作保證,有了這樣的環(huán)境保證,學生一堂課才能興趣盎然,才能神思飛揚,才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昂i煈{魚躍,天高任鳥飛?!?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享受閱讀的自主權和選擇權,經歷一個自我選擇、自我提問、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習得、自我情感體驗、自我評價的過程。引導學生尋找、利用自己所喜歡的方法去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集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實現(xiàn)了圖文并茂、聲畫并舉效果,甚至能夠模擬虛擬現(xiàn)實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景,在現(xiàn)代教學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能夠將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的文字或簡單掛圖呈現(xiàn)教學信息的形式轉變?yōu)槎嗝襟w形式,從而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文字呈現(xiàn)信息過于抽象的問題,而以生動具體、形象逼真的虛擬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內容轉變?yōu)榫唧w的形式再現(xiàn)給學生,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實現(xiàn)輕松愉快的學習。

(四)課后拓展探究 ,提高能力

拓展探究教學是開展教育教學的有效形式,其目的應當為教育教學服務,應當圍繞學科特點,大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學內容的范圍展開,做到在拓展形式上有限度,在拓展內容上適度,拓展效果上力求深度。這樣的拓展提伸才是有效的。

注意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及思考能力,將學生的能力訓練延伸到了更高的一個層次,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實踐方案要在設計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雖然用的時間可能比實踐過程要長,但是卻讓學生能更深刻的去理解概念和原理,更能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也就收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

注意中學與大學知識點的鏈接。學生進入大學,知識容量與思維難度均高于中學。在教學方法上,中學、大學教師的教學風格與教學方式不盡相同,在學習心理及學習方法上也存在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還注重搞好中學與大學知識銜接。教師精心研讀中學和大學教材,把兩者知識銜接的內容落實到位,在課堂中采用合理的途徑引導學生對知識推廣和引伸。利用好課堂拓展,抓好知識體系、教材教法、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等的銜接,讓學生體驗成功,保持學習興趣。

五、結語

“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范式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它不但教會學生知識,并且教會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它不但使學生接受知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它不但教會學生學會做事,而且教會學生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它既對學生有統(tǒng)一的要求,又注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對今后現(xiàn)代教育改革當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我們也要看到,每一個教學范式形成并固化的過程中,也會產生相應的弊端和缺陷,這也是我們應該防范和避免的。

[1][德]雅斯貝爾斯著,鄒進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1:149.

[2]李盛德.教育的文化思考[M].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148.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4]孫自揮.外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實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28.

[5][美]托馬斯·庫恩著,金吾倫,胡新和譯.科學革命的結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9.

[6]Burns, R. B. Paradigms for Research in Teach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Oxford:Pergamon,1995,91.

[7]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45.

文章編號:2095-2708(2016)05-0120-04

How to Construct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 Paradigm

YANG Rong-qing

(College of Marxism,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Guizhou 550024, China)

student-centered; inquiry teaching; teaching paradigm

University's mission is teaching,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 fac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s well a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s the cor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eaching paradigm" has been difficult to bear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heritage, and more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improve and sustain, build a "student-centered" inquiry teaching paradigm has become necessary.

2095-2708(2016)05-0115-05

G642.4

A

猜你喜歡
以學生為中心范式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以寫促讀:構建群文閱讀教學范式
甘肅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08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孫惠芬鄉(xiāng)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管窺西方“詩辯”發(fā)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以學生為中心”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
科技視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7:37:29
淺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
上栗县| 湾仔区| 成都市| 永寿县| 金川县| 洛阳市| 丹阳市| 永胜县| 西丰县| 合水县| 佛冈县| 磐安县| 措勤县| 康保县| 长治市| 明水县| 南雄市| 高陵县| 都匀市| 大理市| 无极县| 荃湾区| 榕江县| 千阳县| 曲水县| 新邵县| 扶余县| 商洛市| 龙川县| 宜春市| 元谋县| 广饶县| 万全县| 简阳市| 招远市| 和平县| 新闻| 如东县| 齐河县| 新营市|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