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全兵
高考考查學生推斷文言文實詞意義的能力,基本上以兩種形式呈現(xiàn),選擇題(選擇不正確的或正確的一項)和翻譯題。不管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考查的基本上都是該詞在文言文中的常用義項,而且其義項多是漢語中仍有極強生命力的“活詞”。鑒于此,推斷實詞意義的方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回顧比對,搜尋其義
高考考查的實詞,基本上是課本里文言篇章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單字,少有常用的雙音節(jié)詞及多音節(jié)詞。其義項也多是課本上出現(xiàn)過的,所以可對其進行整理歸納,以備高考時回顧,當作“參照物”進行比對,實乃簡捷推斷之法。如:
①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
耽,義同“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與“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兩句中的“耽”字,取義為“沉溺,沉迷”。
②奏請仿漢熹平、唐開成故事。
故事,義同“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論》)中的“故事”,取義為“先例”。
二、借助成語,推斷古義
中華成語,源遠流長,基本上是由文言中直接保留下來的,所以我們在閱讀文言文時,若理解詞義有障礙,可將之與含有此字的成語作比而訓其義,所謂“成語爛,古文半”,說的就是此意。如:
①交通貴戚,吏莫敢繩。
繩,成語有“繩之以法”,顯然,此句中“繩”義取“繩之以法”中的“繩”義,譯為“制裁、處治”。
②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p>
文,成語“文過飾非”之“文”也,一步到位,“文”與“飾”皆為“粉飾”之意。
三、瞻前顧后,整合得義
瞻前顧后,整合信息,詞義的答案往往就在文本中。
1.瞻前顧后,看句子結構甚至短語結構,尤其是在工整的句子(即駢文整句)和并列結構的短語中,就很容易推斷出詞義,它們常常前后相似、相同或相反。如
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與“比”明顯相近但又有細微差別,而“比”字為“朋比為奸”中“比”義,為“勾結”,則“周”字為“團結”。
②今君乃亡趙走燕。
亡,即為“走”義,同是“逃跑”。
③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修,與“短”義則相反,譯為“長”。
2.整合文章多處信息,推斷詞義。有的實詞在文本中多處出現(xiàn),可整合、比較得出詞義;有的實詞,在文章的別處則換為另外一個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用詞語,而句意重復,由此亦可斷義。如:
①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文本連續(xù)出現(xiàn)三次,整合信息,發(fā)現(xiàn)與之搭配的皆是身外之物,又皆是工具,能為己所用,故可得其義,“假借,借助,利用”。
②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字何意?看后文“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則知,“原”字換為“本”字,而句意基本不變,故“原”義同“本”,皆為“推究根本”。
四、形聲訓義,巧妙解詞
對于一些文言實詞,可從漢字構造的形旁或讀音人手而訓其義。如此說文解字,古已有之,此法至今可用,且極為便捷。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形旁訓義較為簡易可取,只是辨音訓義不易掌握,所以對于后者,就高中生而言,可將書本上的通假字進行梳理便能應對高考。如:
①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
睇眄,何意?看句子結構,兩句前后對仗,故知“窮”與“極”義同,“睇眄”與“娛游”性(詞性,即用法)同,而“睇眄”形旁皆為“目”,與眼有關,前為“窮(義同“極”)”,后又接“于中天”,故得其義為“看”。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讀“zao”,通“早”,對于其義,一讀便知。
五、常用詞語,代入嘗試
此法最為常用,也最為好用,對于文言實詞意義的推斷,屢試不爽。面對高考時眼前難解之“字”,可聯(lián)想現(xiàn)代漢語中,含有此字的常用詞語,一一列舉出來,再代入嘗試通其句意即可,因為它的義項常常是其中之一。簡單地說,先造詞再代入檢驗后辨其義。如:
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徒,徒弟,徒然,徒勞無功……;白,白色,白話,告白……。由此,可代入嘗試得知,徒,其義為“徒然、白白地”;白,為“告白、告訴”。
以上“五法”點到為止,對于示例不一而足。對于文言實詞的意義,同學們應當平時多做聯(lián)想以記憶。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在畢業(yè)典禮致辭時,向一名女學生真誠致歉。
復旦大學某學院一名女生在拍畢業(yè)照時帽子掉在了地上,低頭撿帽時錯過了合影的瞬間。雖然攝影師當場補拍了一張,但后來發(fā)到同學們手里的卻還是那張缺了一人的合影照。女生去找學院要求重印所有同學的畢業(yè)照,學院卻推說是照相館的責任,讓那位女生自己去交涉,還說那女生小題大做。
楊玉良校長就此事寄語同學們帶著對每一個人的尊重和關愛走向社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這個敘事性材料,雖然關涉的對象較多,有“女大學生”“攝影師”“某學院”“楊玉良校長”等,但最佳立意角度在于“楊玉良校長”和“某學院”?!皸钣窳夹iL”和“某學院”是一個共同體的兩個方面,一正一反,一褒一貶,相互對立,形成鮮明的對比。某學院一名女生在拍畢業(yè)照時因低頭撿帽錯過了合影的瞬間,造成畢業(yè)照“缺位”。該生要求學院重印畢業(yè)照,學院卻認為是小題大做,推脫責任。對此,楊校長卻在畢業(yè)典禮致辭時,向那名女生真誠致歉,并就此事寄語同學們帶著對每一個人的尊重和關愛走向社會。
楊校長始終把學生的訴求記在心上,并在公開場合向?qū)W生致歉,這種行為就是對他人的極大“尊重和關愛”,不僅表現(xiàn)出楊校長良好的品質(zhì)和修養(yǎng),也給畢業(yè)生上了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一課。從材料最后一段中,我們可以明確立意傾向:“尊重”和“關愛”,可以立意為“學會尊重”“拒絕冷漠”“關愛是一種美德”等??v向挖掘和升華,楊校長的致歉也表現(xiàn)出一種責任與擔當?!耙磺袨榱藢W生”是學校及教育工作者的應盡職責,率先垂范教育學生“學會尊重人”“懷揣關愛心”更是負責與擔當?shù)谋憩F(xiàn)。同時,楊校長放下身段,向?qū)W生致歉,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楊校長勇于認錯的可貴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