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慧
河南原陽縣紅十字醫(yī)院婦產科 原陽 453500
產褥期產婦的臨床護理分析
孫明慧
河南原陽縣紅十字醫(yī)院婦產科原陽453500
【摘要】目的分析產褥期產婦的護理措施。方法每日觀察并記錄110例分娩后產婦的恢復情況,實施產后護理保健措施。分別在產后1周和2周上門對產婦進行訪視,著重對產婦進行保健教育。記錄出院后恢復情況并建立完整檔案。結果本組110例產婦產后恢復情況良好,均安全渡過產褥期,無1例發(fā)生產褥期感染,僅3例存在產后抑郁癥,進行心理疏導后好轉。結論規(guī)范產后護理保健措施,利于產婦安全度過產褥期。
【關鍵詞】產褥期;護理保健措施;護理分析
隨著孕期增加,孕婦的生殖器官及其他腹腔臟器為胎兒發(fā)育和分娩進行準備,在分娩前發(fā)生很大變化。分娩完成后體內又進行一系列改變使各個器官再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生理變化復雜,約要42 d左右才能完全恢復。產褥期采用合理的護理保健措施能夠積極改善產婦身體狀況,避免和減少產褥期感染、產后抑郁癥等發(fā)生。2014-06—2015-06間,我們對110例產婦分娩后實施精心護理措,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10例產婦,年齡18~47歲,平均29.82歲。初產婦98例,經產婦12例。順產52例,剖宮產58例。
1.2護理方法每日觀察并記錄分娩后產婦的恢復情況,實施產后護理保健措施。分別在產后1周和2 周上門對產婦進行訪視,著重對產婦進行保健教育。記錄出院后恢復情況并建立完整檔案。(1)心理護理[1]:多與產婦進行溝通,了解產婦內心變化,并有針對性的給予產婦耐心指導。(2)清潔護理[2]:指導產婦定期洗浴,避免在饑餓及精神狀態(tài)不佳時洗浴而導致的低血糖。調整浴區(qū)溫度避免受涼感冒。也可使用藥性情溫和的追風草、龍眼葉、半楓荷、艾葉、五指柑、雞血藤、艾葉性等活血、祛風、散寒中草藥進行煮水洗浴,并指導產婦做好口腔衛(wèi)生等護理措施。(3)剖腹產切口護理[3]:每日觀察切口變化,必要時給予換藥。換藥期間發(fā)現(xiàn)切口有少許分泌物者提示可能存在切口感染,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配合治療。囑產婦不可過早使用腹帶避免影響切口血液循環(huán),以利于切口愈合。切口周圍出現(xiàn)水泡提示輔料或膠帶過敏,應更換脫敏性膠帶。對有會陰部側切口的產婦,每日用溫開水或溫生理鹽水清潔會陰部,勤換衛(wèi)生巾,穿著寬松衣服。若產后1 周內發(fā)現(xiàn)縫合處出現(xiàn)紅腫、疼痛、局部硬結,可使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會陰,早晚各1次預防切口感染。若產后2 周切口處仍存在紅腫熱痛,此時惡露基本排凈,可用含高錳酸鉀溶液的溫水坐浴,30 min/次,早晚各1次。坐浴后使用紅霉素軟膏涂抹于切口處。(4)乳房護理:鼓勵產婦產后早期開奶連續(xù)喂哺,避免乳汁堆積阻塞乳腺管。若未內連續(xù)喂奶,應每隔2~3 h使用吸奶器吸取剩余奶水,避免乳房脹痛或發(fā)生乳腺炎。指導產婦適當攝入高營養(yǎng)食物,如魚肉、高營養(yǎng)湯等,保證乳汁充足,必要時并使用乳罩抬高乳房以保證乳腺管的通暢。發(fā)現(xiàn)乳房包塊存在可使用33%硫酸鎂溶液進行局部熱敷后吸空乳汁。不可擅自擠壓乳房導而增加乳腺炎發(fā)生幾率。嬰兒含乳的姿勢正確與否是導致乳頭皸裂的最主要因素。護理人員應指導產婦進行正確含乳姿勢。嬰兒口含住乳暈利于乳房排奶,含住不完全可導致嬰兒吸奶費力,吸力大時可導致乳頭破損。喂奶完成后可在乳頭上涂抹少許乳汁起到保護作用。若乳頭嚴重破損同時合并感染甚至出現(xiàn)全身癥狀者應停止喂奶,排空乳汁及時治療[3]。
2結果
本組的110例產婦產后恢復情況良好,均安全渡過產褥期,無1例發(fā)生產褥期感染。僅3例存在產后抑郁癥,進行心理疏導后好轉。出院后隨訪,110例產婦均恢復至正常生活,無不良情況發(fā)生。
3討論
產后訪視能夠早期發(fā)現(xiàn)產婦的異常情況,及時給與幫助,加強了產婦自我護理能力,利于產婦早日恢復。切口感染或延期愈合多是與清潔護理不當、產婦體質較弱相關。尿道疼痛不適多與局部護理、留置導尿有關。無乳或少乳多為哺乳方式不當導致。產褥期相關不良情況與護理保健不完善密切相關。所以我們建立規(guī)范統(tǒng)一的護理保健措施,入組產婦無1例出現(xiàn)產褥期感染及其他不良情況。說明規(guī)范產后護理保健措施有利于產婦安全度過產褥期。
4參考文獻
[1]佘翠萍.產褥期護理及家庭保健[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2,23(8):2 095-2 096.
[2]梁淑艷.婦產科產褥期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8(2):149-149,152.
[3]袁瓊.孕期宣教對產褥期護理效果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4,21(2):332-332,333.
(收稿2015-12-02)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77-8991(2016)03-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