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民
(貴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貴陽 550023)
?
淺談頂崗學生實習事故中高職學校的責任承擔
李愛民
(貴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貴陽 550023)
文章結合2016年4月教育部頒布實施的《職業(yè)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guī)定》,對現(xiàn)在高職教育中備受關注的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發(fā)生實習事故時高職學校應承擔的相應責任,以及對該責任如何通過第三方進行分散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以使高職學校更好地應對頂崗實習中責任事故。
頂崗實習;學校責任;保險
相對于普通高等學校而言,高等職業(yè)學校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生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學校教學與崗位實際操作的緊密結合。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高職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頂崗實習,即初步具備實踐崗位獨立工作能力的學生,到相應實習崗位,相對獨立地參與實際工作。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由于是初次進入職業(yè)環(huán)境,學生受到各種職業(yè)傷害的可能性比其他勞動者要高。在現(xiàn)實法制框架下,頂崗實習學生并不被認為是一個具備勞動權利能力的勞動者,其法律地位仍然是一個學生。因此,勞動法對勞動者的傾斜保護尤其是工傷救濟并不適用于頂崗實習學生,這樣的矛盾使實習學生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在實習過程當中,高職學校對實習學生具有監(jiān)管義務,實習學生出現(xiàn)頂崗實習事故,將使高職學校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筆者認為有必要對高職學校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的責任及應承擔的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促進高職學校健康開展頂崗實習教育活動。
高職學校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的責任,是指高職學校未盡到相應的安全管理義務,致實習生發(fā)生實習事故,因而必須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該賠償責任是學校對實習生的實習安全事故承擔的責任,主要體現(xiàn)為一種財產責任。該損害賠償責任在性質上屬于違反法定義務導致的責任,但也不排除學校違反頂崗實習三方協(xié)議規(guī)定而導致的違約責任。不論是法定義務的違反還是約定義務的違反,只要沒有免責事由,并導致學生傷害的,學校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當然,如果實習生、實習單位有過錯的,可以減輕學校的損害賠償責任[1]。
目前高職學校在頂崗實習責任中的責任呈現(xiàn)如下三個特征。
(一)實習事故責任可能性大大增加
近年來,我國對職業(yè)教育越來越重視,各地高等職業(yè)院校的絕對及相對數(shù)量大大增加,截止2013年,高職(專科)院校有1321所,比上年增加24所。開展頂崗實習的實習學生也大大增加。由于大量學生是初次相對獨立地進入職業(yè)環(huán)境,不能熟練地應對頂崗實習操作中的各種問題,致使事故發(fā)生率上升。實習學生數(shù)量的增加,事故發(fā)生率的上升,大大增加了高職學校承擔法律責任的可能性。
(二)發(fā)生實習事故時難以免責
傳統(tǒng)觀念認為,學生一旦進入學校學習,學校就有義務保障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因為學生屬于受教育者,認識、控制能力較薄弱,一旦出現(xiàn)事故,皆為學校教育、管理不當所致,學校理所當然應該承擔責任。雖然各地的校園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都規(guī)定學校須有過錯才承擔責任,但是輿論并未轉向。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實習學生只要發(fā)生安全事故,社會輿論及傳統(tǒng)觀念均認為學校須承擔責任才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因為在此過程中學生屬于弱勢群體。在司法實踐中,一些法官也有這種傾向,一旦頂崗實習學生出現(xiàn)安全事故,高職學校能夠成功免責的幾率非常低。
(三)給學校造成極大壓力
目前的高職學校大多是國家興辦的國有事業(yè)單位,其資產、經費都來自財政撥款,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高職學校財政所撥經費有限,如果發(fā)生大額度的事故賠償,在不適用國家賠償?shù)那闆r下,對其正常教學管理將會造成不利影響,個別學校會將矛盾轉移到教師身上,要求教師對頂崗實習學生實施超越自身能力及職責的控制,明確一旦發(fā)生相應的實習事故,要由實習教師承擔首要責任,造成實習指導教師對實習教學產生畏懼和諸多反感與抗拒。對此,如果沒有較好的解決手段,高職學校的頂崗實習將會因為風險大而受阻,甚至會影響職業(yè)教育目的的實現(xiàn)。
高職學校在頂崗實習中的責任存在前提是學校存在特定的義務,并違反了該義務。該義務是由高職學校與實習學生、實習單位之間相應的法律關系決定的。高職學校與高職學生、實習單位之間因頂崗實習而發(fā)生的法律關系,在確定高職學校法律責任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高職學校、實習學生、實習單位之間的三方法律關系會因為實習關系達成的途徑不同而有所不同。就實習關系的達成而言,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學校統(tǒng)一安排實習,實習生受學校指派直接進入實習單位,開展實習活動,此種方式目前適用的范圍相對較小。第二,由實習生按照其興趣,自行聯(lián)系實習單位,事后向學校備案即可。第三,就是訂單班的實習,由用人單位按照用人需求,與學生、學校訂立培養(yǎng)協(xié)議,由學校按照協(xié)議進行相應的培養(yǎng)。這些實習生的實習活動,大多由用人單位直接負責,實習生由用人單位統(tǒng)一安排實習。不同的實習關系模式,學校承擔的責任也有所不同。
(一)責任承擔的一般規(guī)則
在開展頂崗實習時,學校與實習單位之間一般已訂立實習合作協(xié)議。根據(jù)該合作協(xié)議,高職學校向實習單位派遣實習學生開展實習活動,實習單位接收實習學生并進行相應的實習管理。由此,高職學校完成了實習學生實習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任務,實習單位則獲得了相應的人才儲備,培養(yǎng)了后備干部。這個實習合作協(xié)議,對實習學生管理而言,本質上是一個委托協(xié)議。在這個委托協(xié)議中,學校將其對實習生的實習教學管理活動全部或者部分委托實習單位實施;實習單位指派相應的指導老師對實習生進行指導,對實習活動進行督促和管理,對實習過程進行評價;高職學校則對實習單位及實習學生實施相應的監(jiān)督與管理。
1.實習生與學校之間的責任關系
高職學校與實習生之間本來就存在相應的法律關系。這個法律關系從其性質上看是復合的法律關系。一方面,在教學活動中,實習生必須服從學校的管理,兩者之間是地位并不平等的法律關系,是教育管理法律關系。另一方面,實習生在日常生活中因使用學校提供的設施設備,接受學校提供的生活服務而產生的法律關系應該是一種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
實習生因服從學校安排進入實習單位實習后,學校并不因實習生離開校園而喪失對其的教學管理職責,只是該職責的履行是由學校委托實習單位代為履行。因此,如果實習生在實習活動中受到人身、財產傷害的,學校在未盡到自己的相應職責與義務的情況下可能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實習單位有過錯的,學校還可向實習單位進行責任追究。
實習生離開校園進入實習單位,學校失去了對學生日常生活等與實習教學活動無直接關聯(lián)的管理,學校與實習生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也基本中斷。實習生的生活由自已管控,加之高職學生基本上已年滿18周歲,理論上適用風險自擔原則。如果是因為實習單位所提供的生活設施設備、生活服務受到傷害的,直接追究過錯方責任即可。但是,學校在實習生離開校園之前,必須履行其安全教育的職責,否則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2.實習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的責任關系
實習生進入實習單位后,實習單位應該按照與學校的協(xié)議,認真開展實習培訓活動。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實習生頂崗實習的目的仍是學習,必須服從學校的管理,還不完全是勞動法中所規(guī)定的適格勞動者,實習生與實習單位之間不能因此定性為勞動關系,只能定性為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
實習生在進入實習單位之前,會與實習單位之間簽訂實習協(xié)議。實習協(xié)議會明確實習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這類實習協(xié)議如果沒有其他違法事項,一般是有效的。但這類實習協(xié)議一般都是實習單位與高職學校預先擬定,由實習生簽名而完成的協(xié)議,是典型的格式合同。如果其中包含免除實習單位、高職學校責任,加重實習學生責任條款的話,這些條款會被認定無效[2]。
實習生在實習活動中受到工作傷害的,只能適用侵權責任法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實習生明顯處于不利地位。按照侵權一般原理,實習生受到傷害,應舉證實習單位對該傷害存在過錯方可獲得賠償。但實習生幾乎不可能舉證,一方面實習生對工作環(huán)境以及工作崗位、制度、要求不熟悉,另一方面,實習單位處于控制地位,大量證據(jù)是由實習單位掌握的。對此,很多地方法院創(chuàng)造性的實施舉證責任倒置以保護實習學生的合法權益,雖然尚未形成主流操作,但是應為此類案件審判的發(fā)展方向。此時,實習單位應證明自己已經盡到相關注意義務,沒有過錯才可免責,高職學校也需要證明自己無過錯才可免責。
3.學校與實習單位之間的責任關系
高職學校與實習單位之間的合作是職業(yè)教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開展頂崗實習活動需要讓實習生進入真實崗位進行培訓。根據(jù)2016年4月教育部頒布的《職業(yè)學校實習管理規(guī)定》,高職學校、實習生與實習單位就頂崗實習活動必須簽訂頂崗實習協(xié)議之后,實習生才可以進入實習單位開展實習活動。
頂崗實習協(xié)議是明確高職學校與實習單位之間就頂崗實習活動產生的權利義務的重要依據(jù)。在該協(xié)議中,高職學校與實習單位之間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該協(xié)議屬于民事合同,當事人可在自由協(xié)商的基礎上確定相互間的權利義務。
但是,實習協(xié)議本質上是委托協(xié)議,是學校將其對實習生的實習教學管理職責全部或部分委托實習單位實施;實習單位指派相應的指導老師對實習生進行指導,對實習生的實習活動進行督促和管理,對實習生的實習過程進行評價;高職學校則對實習單位及實習學生實施相應的監(jiān)督與管理。這些權利義務是該委托協(xié)議的本質性內容,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在實習協(xié)議中約定高職學校對實習單位不承擔任何監(jiān)管義務,高職學校對實習學生不承擔任何責任,這將是無效的。
(二)三種實習途徑導致高職學校承擔的責任區(qū)別
在討論了高職學校、實習單位以及實習學生法律關系的基本框架之后,有必要來考察不同的頂崗實習途徑之下,高職學校承擔法律責任的區(qū)別之處。
1.高職學校統(tǒng)一安排頂崗實習下的責任關系
在學校統(tǒng)一安排實習單位的情況下,目的在于完成實習教學,實習生沒有介入對實習單位的選擇,所以學校對實習單位的選擇及監(jiān)督需要承擔完全的責任。如果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受到傷害,學校需要證明其在選擇實習單位以及監(jiān)督實習單位的過程中均無過錯,才能免責。這種無過錯的證明責任,類似雇傭者對受雇者的監(jiān)督無過錯的證明責任,在現(xiàn)實中很難完成。
2.高職學校訂單模式頂崗實習下的責任關系
在訂單班模式下,學生入學之初大多與就業(yè)單位(也就是后來的實習單位)訂立了訂單培養(yǎng)協(xié)議,對頂崗實習進行了約定。頂崗實習過程與單位的試用期重合,實習期考察合格,實習生直接轉正成為實習單位的正式員工。在這種安排下,實習生的頂崗實習期可以被視為其與實習單位勞動合同的試用期,即在實習期間,應被視為適格勞動者,適用勞動法。實習單位應該按照社會保險法律法規(guī)為其繳納包括工傷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險。實習生在受到工傷后,按照相應工傷法律法規(guī)獲得救濟。這種情況下,高職學?;静粫驗閷嵙晫W生頂崗實習事故,承擔法律責任。
3.實習生自行聯(lián)系實習單位下的責任關系
除了學校統(tǒng)一安排以及訂單模式下的實習,現(xiàn)實中還存在大量由實習生自行聯(lián)系實習單位的情況,在雙方達成一致后,再向學校備案。許多學校會事先擬定好包括實習生與實習單位,實習單位與學校之間的實習協(xié)議,要求實習生與實習單位簽字蓋章。
正如前文所提,即便是實習生自行聯(lián)系實習單位,但實習生的身份仍是學生,高職學校與頂崗實習學生的教育管理關系并未因頂崗實習活動而中斷。因此,高職學校對頂崗實習學生依舊存在著教育監(jiān)管職責,只是這種教育監(jiān)管體現(xiàn)為對頂崗實習活動的監(jiān)管與控制。由于對實習過程的控制存在客觀上的困難,要求學校對實習生聯(lián)系的實習單位逐個進行細致的實地考察,是不切實際的,但學校又不能完全豁免對實習單位的考察、監(jiān)督義務,我們只可要求學校對實習單位盡審慎的審查、監(jiān)督義務。該審查主要以書面審查為主,內容主要包括實習單位的合法性、對接納實習生的意愿真實性,以及實習單位開展實習教學活動的相關條件等。在學校對實習單位進行了審慎的審查,在實習過程中進行了必要合理的管理之后,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受到傷害,學??梢悦庳?。反之,高職學校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高職學校是否盡到審慎審查和合理的管理義務,應該由高職學校承擔證明責任。
如上所述,高職學校在很多情形下都必須承擔實習生受到實習事故傷害的部分或者全部責任,承擔責任的形式均是財產賠償或者補償責任。目前,高職學校采取的應對途徑主要有兩種。第一是一些地方(例如貴州省)的工傷保險條例將實習生列入工傷保險涵蓋范圍,要求實習單位為實習生辦理工傷保險手續(xù);另外一種要求實習生在頂崗實習之前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等商業(yè)保險,保險金額一般是5萬元左右。
(一)工傷保險途徑
如果實習單位將頂崗實習生列入工傷保險涵蓋范圍內,實習單位與高職學校應該為實習生繳納工傷保險金,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xiàn)實習傷害事故,符合工傷認定條件的,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這是一種社會公眾能夠接受的,較為理想的處理方式。但由于只是個別地方將頂崗實習生列入工傷保險涵蓋范圍內,而且具體實施程序、細則并未十分明確,適用情況并不理想。即使將頂崗實習學生納入工傷保險保障范圍,實習生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y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如果高職學校對實習事故的發(fā)生有過錯,有可能被定性為第四十二條中的第三人(其是否有過錯,以其是否履行相應的法定及約定義務為判斷標準)。根據(jù)第四十二條,如果實習學生發(fā)生了實習事故且高職學校有過錯,就算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了實習學生的相關醫(yī)療費用,工傷醫(yī)療保險基金還是會向高職學校追索,高職學校不會因為工傷保險的介入而免責。
(二)商業(yè)保險途徑
在采取商業(yè)保險解決學校承擔補償或者賠償責任情況下,高職學校一般要求實習生在頂崗實習之前購買意外傷害險,一旦實習生發(fā)生相應的實習事故或一般生活意外事故,由保險公司按照相應的保險合同進行理賠。
在商業(yè)保險途徑下,實習生以自己的名義,自己支出相應的款項,與保險公司建立相應人身保險合同關系。大多數(shù)學校認為這種途徑最合適,但筆者認為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因為在商業(yè)保險途徑下,實習生購買的意外傷害險定性為人身保險。根據(jù)合同相對性原理,該合同只約束保險公司與實習生,對學校不發(fā)生作用。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四十六條之規(guī)定,被保險人因第三者的行為而發(fā)生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償?shù)臋嗬?,但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權向第三者請求賠償。實習生假如因為實習事故受到傷害,學校需要承擔相應責任的,實習生在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后,仍然可以向學校主張相應的賠償。高職學校對實習生的賠償責任并不因實習生與保險公司之間存在保險合同而免除。
綜上,在目前的法治框架下,除少數(shù)地方將頂崗實習學生列入工傷保險的保障范圍外,大多數(shù)地方是通過商業(yè)保險解決實習學生發(fā)生實習事故所導致的損害賠償責任。高職學校對實習事故的責任不會因學生受工傷保險以及意外傷害保險保障相應免責。高職學校如果想要更好地應對頂崗實習事故帶來的沖擊,還必須選取另外的途徑。目前,校方責任險是高職學校的必然選擇。
校方責任保險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因學校過錯行為導致學生人身傷害, 依法由學校承擔全部或部分直接經濟賠償責任,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shù)囊环N險種。
(一)校方責任險險種分析[3]
1.校方責任險的賠付范圍
校方責任保險的賠償范圍是學生傷害事故中,學校應負有賠償責任的所有情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頂崗實習中校方責任險賠付的范圍是,頂崗實習生在頂崗實習中受到傷害,學校存在過錯,需要承擔相應責任的,由保險公司代為承擔。若高職學校無過錯,保險公司不會賠付。高職學校出于人道主義對受傷實習生進行的補償,保險公司不賠付。
2.校方責任險保險金額
校方責任險屬于商業(yè)保險。理論上,校方責任險的保險費率以及保險金額可以由保險人與投保人通過協(xié)商確定。目前我國的校方責任險保險金額一般較低,保險限額為20 萬元或30萬元。在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實習事故時,保險金額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二)高職學校投保校方責任險的建議
1.積極投保校方責任險[4]
我國高職學校雖然大多是國家事業(yè)單位,但基本上不納入國家賠償法的適用范圍,實習學生出現(xiàn)實習事故,不適用國家賠償。為有效應對實習風險,高職學校應積極投保校方責任險。
2.盡量組織實習生購買意外險[5]
在積極投保校方責任險的同時,盡量組織實習生購買意外險。實習事故的發(fā)生有時是意外,各方都沒有過錯。校方責任險不會進行賠付的,實習學生又確實受到傷害需要進行補償,通過意外傷害險就可解決。
3.盡量敦促實習單位購買雇主責任險
在發(fā)生實習事故又不適用工傷保險的情況下,實習單位如果有過錯,實習單位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該責任的承擔會給實習單位造成一定的壓力,影響實習單位接收實習生的積極性。為有效規(guī)避風險,高職學校應積極建議實習單位購買雇主責任險。
4.積極做好安全教育
不管是頂崗實習開始前,還是進行中,高職學校都應該盡量做好對實習生的安全教育,并保留好相應的教育記錄,減少實習事故的發(fā)生。
5.認真擬定實習三方協(xié)議
按照《職業(yè)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guī)定》,與實習生、實習單位訂立公平、合理的實習三方協(xié)議,各方在實習協(xié)議中明確權利義務,特別要對各方的安全義務進行合理而清晰的界定,并對發(fā)生實習安全事故時各方的義務及責任進行明確約定,這樣有利于對安全事故的預防及處理,能夠有效減少、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
[1]楊立新.債法總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趙越.意思自治原則的適用范圍[J].政法論壇,2004 (3).
[3]宋發(fā)慶.關于我國推行校方責任保險的總體思考[J].教育學術月刊,2008(1).
[4]尹力,龍玫.學校責任保險的必要性與可能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5]柯文俊.中小學生傷害事故學校侵權責任保險法律制度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責任編輯:段 娟)
Liability Study on the Internship Students Accidents of Vocational Schools
LI Aimin
(Gui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Guiyang 550023)
Based on theVocationalSchoolstudentsInternshipManagementRegulation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April 2016,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has conducted some analyses of the liability of internship students accidents of vocational schools, as well as the dispersion and other issues through a third party, and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vocational school internship accidents.
Internship; School Liability; Insurance
2016-07-11
李愛民(1975—),男,貴州畢節(jié)人,副教授。
1008—2573(2016)03—0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