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依倫 楊鎵軒
(西南民族大學)
留守農民工子女健康安全教育現狀分析
——以阿壩州理縣為例
◆袁依倫 楊鎵軒
(西南民族大學)
伴隨著廣大“農民工進城潮”,理縣的人口多為老幼,青壯年進城務工比例高達50%,因而該地為深入了解以及解決留守農民工子女典型問題的極佳樣本。研究的重點在于,小學生健康現狀調查及健康教育、生活習慣和不良習慣、傳染病的預防,以及安全意識、自我保護能力的了解與培養(yǎng)。
留守農民工子女 安全教育 課程包
理縣位于青藏高原東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3668人,其中:藏族21064人,占總人口的48%,羌族13894人,占總人口的32%。歷年來,小學生健康及安全事件頻發(fā),國家及地區(qū)日益加強小學生的健康安全教育事業(yè),并伴有多項政策措施以解決。為此,阿壩州理縣也嚴格關注此項問題,在小學生環(huán)境的教育措施以及培訓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
國家以及地方部門對此項問題十分重視,而在少數民族聚居度高的地區(qū),更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伴隨著廣大“農民工進城潮”,理縣的人口比例多為老幼,青壯年進城務工比例高達50%,因而該地為深入了解以及解決留守農民工子女典型問題的極佳樣本。經過初步調查篩選,最終決定以理縣一所小學作為研究學校,通過對比、個案研究、觀察、校內訪談、家長反饋等方法,以三、六年級的學生為重點研究對象,進行了書面化問卷以及面對面交流方式的信息數據采集。
研究的重點在于,小學生健康現狀調查及健康教育、生活習慣和不良習慣、傳染病的預防,以及安全意識、自我保護能力的了解與培養(yǎng)。本課題研究的難點在于,要建立針對小學生健康生活習慣以及自我安全保護意識的通識教育模式及基地。為此,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嘗試
建立學生健康管理檔案,對學生實施授課,制作課程包并進行機制訓練。基于為進促進留守農民工子女健康安全教育的目的,首先進行為期6個月的深入調研,包括隨機抽樣,以及年級分層調查的方式獲得數據;與校紅十字組織合作,制成定制化課程包,將經過全面評估的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授課嘗試,課后獲取每個學生的反饋,以對獲得課程包進一步定制化改進的方向,以此為貼近學生需求的契機,定制化的為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知識服務。
在研究過程中,采用試驗授課、問卷反饋、授課內容再改進的三步驟模式,對學生進行健康安全知識考察與補漏。介于不同研究對象之間的差異性,團隊在設計課程包的時候分為兩方面:通用課程包和定制化課程包。前者為預先設定好的資源包,后著為在進行試驗性授課之后,對反饋的問卷進行抽取分析,獲得更貼近學生身上已存在,并迫切想要解決的健康或安全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三年級組中選取了3個班級,總共100人,六年級組中選取了2個班級,共80人,參評本校教師10人。對三年級及六年級參與對象(8~13周歲)的共180人進行了健康安全方面的問卷調查。本次發(fā)放問卷共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75份。
綜合問卷分析結果顯示,學生自身管理意識和習慣方面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學生普遍容易被“好吃”的食物所吸引,對于不太健康的燒烤類、飲料、零食等偏好明顯,許多學生不重視蔬菜水果的重要性,蛋白質類食物攝入偏少,沒有照顧到營養(yǎng)均衡補充的問題,并且在日常衛(wèi)生習慣方面有待加強,在自身健康管理方面的意識不足。
第二,運動和睡眠的時間不足,許多學生會在課間休息的時間來寫作業(yè),每日的戶外時間過少,睡眠時間達9小時的不足一半。在作業(yè)方面,學生負擔很重,視力下降人數眾多,身體發(fā)育程度有所影響。
第三,隨著年齡的增長,學長在學習、生活乃至人際交往方面皆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疑問困惑,過半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學習生活環(huán)境方面有些許壓力,甚至部分同學在家庭方面存在很大問題,此上皆可歸屬于心理問題,說明學生在心理方面需要的幫助并未能及時被解決。在世界觀方面,是非觀念始終足矣令他們困擾,他們也有著強烈的傾訴渴望,希望得到朋友,父母和老師的理解,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得到指導和幫助。
第四,在實際教學方面,教師的教育觀念與學生的實際需求有所間隔,教育觀念仍然注重于學習成績,學生的心理上和身體上的關注較少,致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偏向于學習成績的追求,在自身全面發(fā)展,學習生活習慣方面的關注不足。
因此,團隊成員從健康安全教育的角度入手,以此展開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識的課程包,其中包含通用型課程包和定制化課程包。
前者內容固定,涵蓋面廣,后著則需實驗性授課后,通過授課評價與反饋后進行制作課程內容,其內容相比之下將會針對性的結合學生需求進行編排。
通用型課程包主要分為兩大類:健康知識類,其中包含:創(chuàng)傷,口腔健康,脊柱側彎等;和安全知識類,包含:溺水,火災應對,交通安全等。在實驗性授課的問卷反饋中,獲得學生的以下提問涉及過以下:“紅眼病”“牙痛”“牙黃”“長痘痘”“便秘”,等等。通過上述展示內容分析,團隊借此獲得針對化解決學生問題的課程包制作導向。
在實驗性授課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對于不同年齡的學生,通用型課程包的知識內容獲得的評價差異明顯,年級階段較低的學生,對課程內容總體評分較高,偏好于口腔健康及交通安全兩方面的課程;而年級階段較高的學生,對課程內容總體明顯下降,對于脊柱以及火災應對問題更為偏好,可見課程的針對性設計的必要性,同時也不能否定通用型課程包的設計意義。此外,團隊成員通過對在校老師的評價來看,獲得的總體評價很高,在校教師對于課程的內容設計,以及課程的授課形式表示很認可。
在授課問卷反饋問題采納,設計針對性課程包并進行授課后,六年級的學生滿意度提升程度最大,其次為參評教師,三年級學生保持“最滿意”狀態(tài)。
通過課程包設計的形式,結合學校授課的便利資源,以此為增強與填補對于小學生的健康安全教育問題的不足。在此之前,團隊通過校方了解到,學校也曾有過此類教學計劃的預想,多數通過每周五下午的班級會議課程的形式進行,不過由于任課老師各有教學任務,班主任老師在時間方面不便安排,多數時候都是讓學生進行自習,或者其他方式來應對此項課程,因而在此方面有些許不足。因此,實際上對于課程包的需求十分明顯,結合學生的反饋來看,課程包的設計,十分有意義。結合問卷調查結果,新資源被注入的迫切性與必要性明顯,因而課程包的實際意義凸顯。
[1]李明.淺談弱勢群體子女的教育問題.教育科學,2016,(03).
[2]徐帥哲.小學生對預防意外傷害的認知及教育規(guī)律.華東師范大學,2011.
[3]李云森.自選擇、父母外出與留守兒童學習表現.經濟學,2013,(03).
[4]金建芳.中小學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模式的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