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慶玲 王衛(wèi)卿
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現代通信技術的飛速進步,互聯網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已經必不可缺了,網絡會議、網絡辦公、網絡電視等逐漸取代了以往相對落后的工作、生活模式,帶給人們全新的視野與體驗。因而,對于與網絡連接最為緊密、運用網絡技術最為熟練的高校學生,運用新時代互聯網技術來優(yōu)化與學生的溝通通道,提高學生工作辦事效率,節(jié)省辦公資源等日益成為當代各大高校學生工作的共識。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學生工作;辦事效率;溝通;信息傳播
人類時代已經進入了網絡化時代。從互聯網的最早建設到現在的普及應用,伴隨著第三次工業(yè)革命帶來的通信、計算機、軟件等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互聯網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特別是近年來網絡拓撲技術的發(fā)展以及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人類活動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
一、高校學生工作與互聯網的結合
大學生是與互聯網接觸最為緊密的人員。由于對未知領域探索的欲望相對較強,再加上年輕人特有的朝氣和活力,接觸網絡、運用網絡、融入網絡成為大學生生活的必然抉擇?;ヂ摼W既為年輕人與世界緊密接觸打開了一扇窗口,也為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學習打下了基礎。當前,我國各大高校學生利用手機、電腦、平板或其他移動終端連接網絡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對校園基礎設施資源的依賴程度。在這個大環(huán)境的推動下,涉及學生學習、生活與未來發(fā)展以及學校教學秩序、活動環(huán)境等極為重要的高校學生工作,與互聯網結合便成為當前各大高校必然的選擇。
而且,伴隨各大高校多次擴招,原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在面對日益龐大的學生群體的各項服務需求時明顯捉襟見肘,而煩瑣的事項、過多的機械工作也使得高校教輔職工不堪重負,故而利用新時代高科技的便捷來幫助高校學生工作的推行,如人事信息檔案更新與維護、高校信息共享與推送、高校最新學生工作動態(tài)的發(fā)布等,成為各大高校學生工作的研究熱點。
二、互聯網技術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實踐
目前,我國互聯網技術在高校學生工作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微博、微信、QQ、官方網站、校園內網數據共享平臺、學生工作管理系統等的運用有效地減少了學校教職工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的困難,能夠更好地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日常行為進行及時的跟蹤和把控。除此之外,網絡選課系統、數據庫系統、圖書館數據共享系統等校園局域網絡平臺的建立,極大地減少了學生工作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1.互聯網與教育教學新模式
授課教師開通微信賬號,建立“授課教師+學生”的學習微信群組,其結果一是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以及學習趣味性;二是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及時、方便、全面地指導與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和困難,提高其學習效率;三是減少課堂教學的盲點,能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指導,不會因為課堂進度的快慢影響到部分學生的學習。因此拉近了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增強了互動性,讓授課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2.互聯網與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高校采用微博公共號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輔助日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在微博上對近階段工作學習要點的發(fā)布,將學校動態(tài)、國內外相關思想政治動態(tài)信息進行微博即時共享,使得學生能夠第一時間掌握近期發(fā)生事件的動態(tài),并對其日常行為進行規(guī)范性引導;通過微博的交互信息作用能夠通過研究學生近期關注熱點以及日常的網絡行為導向來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變化,特別是在發(fā)生輿論反響較大的社會事件時,學生通過微博這個網絡信息載體快速接收各種各樣的網絡信息,而通過對不同類別的信息流進行分析便可以初步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為下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基礎的分析與支持;通過在微博平臺上發(fā)布一系列正確價值導向的信息,可以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導向,從而使其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tài)度,而與此同時對錯誤的、負面的、反動的信息進行批判,便可使學生在網絡信息交互中逐漸養(yǎng)成理性思考的習慣。
3.互聯網與學習生活新渠道
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學生工作管理平臺,進行教學、工作、學習、社會實踐等信息的發(fā)布與受理。如學生選課、作業(yè)提交、考核資料及其他資料的填寫、報審等,可以極大地減輕各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任務量,讓輔導員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生活。
三、信息的傳播與工作效率
“互聯網+學生工作”是一大進步,而信息的交互與傳輸就成為影響高校學生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沒有信息的傳輸或者錯誤信息的傳輸不僅會嚴重地影響學生工作正常的秩序,還可能對心理尚未發(fā)展成熟的大學生帶來極大的困擾。而這,也恰恰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互聯網化的最大困難和挑戰(zhàn)。
1.網絡硬件不足制約了信息傳播的迅捷性與準確性
各大高校雖然花了巨大的精力開發(fā)和研究校內網絡系統,但到目前而止,所運用的內部互聯網數據系統與共享信息平臺真正能夠達到使用需求的卻為數不多。最突出的表現為,數據庫信息更新不及時,無法順應現狀需求;數據信息傳輸速度較慢,對于一些較新較重大的資訊,通過校園內的數據平臺獲得的速度要遠遠滯后于校外數據平臺;校內數據平臺后臺處理器容量有限,無法滿足在校師生較大負荷的使用需求等。這些突出現象體現了各大高?;ヂ摼W數據系統硬件能力的不足,而這恰好使很多高校學生工作在實際推動中效率低下。
2.運用外部網絡進行學生工作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
如選擇校園外網進行學生工作,只能停留在一般性質的資訊信息的發(fā)布,對于信息安全要求較高的學生信息系統以及教學管理系統而言,直接接入外部互聯網極有可能使得數據庫的安全性受到威脅。特別是很多高校目前人事檔案、科研信息以及其他重要信息均為電子信息化保存模式,一旦數據庫被外部互聯網不法分子攻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1]。
3.對互聯網的認識不足使得高校學生工作互聯網化程度較低
雖然在與學生的溝通和輔導方面,面對面的交流遠比鍵盤間的效果要好得多,但很多高校教輔工作人員漠視互聯網對學生工作的積極作用就是不應該的了。有些教輔員工由于受年齡的影響,對新事物理解能力較弱,對互聯網的應用持有一定的謹慎態(tài)度,這就使本來建立起來的數據平臺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也使學生工作互聯網化出現較大的困難。
除此以外,由于互聯網技術是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一門科學技術,一旦發(fā)生網絡技術問題,需要極高素質的專業(yè)人員來解決,而事實上對于很多高校學生工作者而言,日常的網絡平臺維護已經比較吃力了,對專業(yè)技術問題的解決基本無從下手。這種人才資源的不足也使得目前各地高校的學生工作互聯網化出現了不小的波折。
4.網絡技術運用的不成熟給高校工作互聯網化增添煩惱
雖然經過了較為迅猛的發(fā)展,但目前我國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方面依然存在著不小的漏洞和不足。如近年來爆發(fā)的網絡病毒、DNS漏洞事項等均使得高校學生工作在互聯網技術運用方面存在不小的風險。
四、高校學生工作運用互聯網技術的改進
1.人員意識方面
高校輔導員在思想上應該意識到互聯網帶給學生工作的好處:便捷、及時、方便、高效。近距離與學生互動,能極大地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行為習慣,從而為學生工作提供信息參考。
2.互聯網信息安全的管理
信息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人為的惡意攻擊,高校應建立專業(yè)人員的信息安全防護制度,利用SNMP協議、VLAN虛擬局域網技術、邊界防火墻技術、網絡用戶身份認證技術、路由訪問控制技術、入侵防御技術等減少網絡惡意攻擊的風險,并通過持續(xù)不斷的維護與改進來避免非惡意攻擊的困擾,由此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互聯網化提供安全可靠的技術支撐[2]。為了保證信息的安全性,高??蛇x擇將校園網分配的IP地址與登錄賬號與各師生終端設備進行綁定,提高數據信息的抗攻擊性。系統后臺數據的管理權限分配給各個專業(yè)負責人員,并設置登錄監(jiān)控,自動拒絕非法侵入的后臺數據修改、刪除、增加等,給網絡平臺的數據信息安全更增添一層保障[3]。
3.開發(fā)更加便捷的網絡數據平臺
近年來各地高校或是自主或是與企業(yè)合作不斷推進智慧校園平臺的建設,這給學生工作建立起了較為系統、涵蓋面較廣的網絡數據平臺。
運用相對成熟和穩(wěn)定的Net+B/S架構作為信息平臺建設的技術基礎,在校園數據管理中心設置一個可供全校師生使用的數據處理器,通過網絡數據平臺的建設,學生在解決實際的問題時,可以通過賬號登錄,查詢、選退課程、查看學校工作動態(tài)、對某些事項(如勤工儉學、校外實踐活動、獎助學金等)進行網絡申請等。另外開設信息交流板塊,學生可以就近來生活、學習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向老師進行咨詢,由于該模塊的指向是學生指定到教師私人的,因此能夠更好地保障學生的隱私權,照顧學生的情感,更能方便讓學生敞開心扉,解決實際問題[4]。
五、結語
如今互聯網技術發(fā)展迅猛,將互聯網技術融合到學生工作中能更好地提升高校學生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是高校學生工作的必經之路。因而面對即將到來的高校學生工作互聯網化時代,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互聯網技術與高校學生工作的對接協調性,將互聯網合理地嵌入進去。除此之外,還要繼續(xù)秉承開放的態(tài)度,用社會上優(yōu)秀的企業(yè)技術來改進學生工作互聯網化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服務學生,發(fā)展學生。
參考文獻:
[1]傅昌.談微博對高校學生工作的影響[J].東方教育,2013,(8):269—270.
[2]房亮,靳志偉,侯其鋒,等.全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工作對策初探[J].求知導刊,2015,(9):62.
[3]唐麗坤.淺析“互聯網+”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工作信息傳播的有效性[J].亞太教育,2015,(26):295.
[4]陳雨青,黃妍.淺論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高校學生工作[J].天津中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