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玳
摘 要: 本文以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作為切入點,分析了如何通過語言、行為、心理等積極暗示,開發(fā)高職院校后進生的潛力。班主任積極的心理暗示像是一盞燈塔,而消極的心理暗示則是水底暗礁,高校教師作為班主任,應該學會通過積極的暗示,引導學生向自我發(fā)出挑戰(zhàn)。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后進生 皮格馬利翁效應 暗示 班主任工作
我國大學生在參加高考前,通過嚴格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養(yǎng)成了時刻有人管理的習慣。一旦他們進入高校,離開家庭,首次獨自在外生活與學習,會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擁有了大量時間與自由,可很多人對個人發(fā)展方向卻還沒有定下明確目標。高職院校的學生尤其活潑,好動,自制能力差。經過淘汰,每個班級都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后進生:他們逃課,徹夜上網(wǎng),雖然不犯大錯誤,卻小毛病不斷。這些后進生往往是班主任最頭疼的對象。如何轉化這些后進生,防止他們犯錯誤,走歪路,成了班主任的重點工作。
殊不知,每個人都會有發(fā)光的一面。往往后進生蘊含著無限潛力。他們像是一塊塊泥巴,不經藝術家的雕刻,只能靜靜地躺在泥地里,永遠成不了生動美麗的雕塑。皮格馬利翁效應就像是這把無形的刀,漸漸刻畫出后進生精彩的一面。后進生最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自信心不足,有些學生甚至會通過做出乎意料的事情吸引大家的目光。如果班主任能很好地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則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皮格馬利翁效應亦稱“期待效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指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你期望什么,你就會得到什么,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相信事情就會順利進行,且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皮格馬利翁效應其實體現(xiàn)的是暗示的力量。
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來圍了一條自認為是很不錯的圍巾去上班,結果好幾個同事都說不好看,當?shù)谝粋€同事說的時候,你可能還覺得只是她的個人看法,但說的人多了,你就慢慢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力和審美眼光了,于是到了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圍巾換下來,并且決定再也不圍它去上班了。其實,這只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暗示作用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梢?,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我們發(fā)現(xiàn),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這使人們能夠接受智者的指導。班主任如何使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影響班級后進生的情感和觀念,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心,改變其學習生活現(xiàn)狀呢?
一、語言暗示
語言是一種精神力量。暗示效應中,語言的暗示在于通過簡單的問候、溫和的語氣、夸張的贊賞,使人如沐春風,產生莫大的力量,激起學生無限的潛力。班主任通過語言的溝通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行之有效的批評能激勵部分學生的斗志,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對于后進生,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出他的缺點批評,鑒于他的自信心不足,不但不會接受,反而可能形成消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魏巍在《東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說給:“中國人民中蘊藏的不可測量的潛力,有如揭開地層之后噴出的沖天的火焰,熊熊地燃燒起來?!比伺c生俱來就有記憶、學習與創(chuàng)造的莫大潛力,一個人的潛在能力比所能想象的還要大得多,關鍵在于如何開發(fā)。例如我班有位學生,文化成績一直較為落后,進入實驗室學習織布操作時,他完成的作業(yè)雖然費時長、顏色用得很雜亂,但是效果很好。如果這個時候,班主任僅僅是根據(jù)專業(yè)教師的評價,直接告訴他哪里需要整改哪里需要提高,就可能得不到應有效果,反而會降低他織布的熱情甚至會放棄這門課。她故意沒有看見他的名字對全班說道:“哇,這是誰的作品?這顏色用得真大膽,將來一定是個成功的色彩搭配師。色彩搭配師可是現(xiàn)在最流行的職業(yè)呢!”第二天,那位學生就主動過來找到班主任問:“老師,怎樣能成為色彩搭配師?我想成為一名色彩搭配師。”這就是暗示起到了作用,他為自己確定了目標,從而有了努力的方向,并且?guī)恿似渌颇康膶W習,改變了一貫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可見暗示語言的力量足以改變人的一生。
二、行為暗示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行為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論語.子路》說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痹谟行﹫龊?,給予學生行為的暗示能夠起到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效果。開學首次下課,我看到地上有滾落的紙團,桌上有吃完丟棄的包裝袋,同學們卻施施然起身就想走。我想板起臉把垃圾的主人叫停訓一頓,讓他們打掃干凈,但轉念一想,這不就是很好的一次行為教育機會么。我請大家坐下,當面彎下腰開始撿紙團,撿了一個,再撿第二個的時候,課堂其他同學們就開始紛紛低頭看地上是否有垃圾,并主動把腳邊的紙團包裝袋撿起,之前扔了垃圾的幾個人看了看周圍,也把自己扔的垃圾撿起來了,走時投入了教室后面的垃圾箱。此時無聲勝有聲,之后每次上課,他們都會默契地帶走廢棄品,即使是最喜歡扔垃圾的男生,也不好意思留下垃圾。這樣,同學都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了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習慣?!肚f子·天道》說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有時行為暗示更勝過語言暗示。
三、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個比較微弱而又持久地影響人的行為習慣的一種情緒狀態(tài),積極的心理暗示能促使學生克服困難,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一個消極的心理暗示能讓學生一蹶不振,甚至產生心理疾病。現(xiàn)在許多學生都會迷茫,后進生更加會因為沒有自信心,缺乏目標,而在茫茫學海中迷失自我,找不到出路。積極的心理暗示像是一盞燈塔,而消極的心理暗示則是一處暗礁。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說明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成功的人把優(yōu)點放大了,失敗的人把缺點放大了。后進生有時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點,會執(zhí)著于一些微不足道的缺點,甚至會放大這些缺點吸引家長的注意。這說明他們沒有很好地認識自我,這時可以通過組織班會“金子挖挖看,石頭敲敲看”這樣的活動查找優(yōu)點和不足,讓每個學生都舉出十個優(yōu)點和三個缺點,后進生找不滿十個優(yōu)點,缺點又不止三個的時候,就讓其他同學扮演礦工幫忙找閃光的金子,積極發(fā)掘后進生的優(yōu)點,而后把這些優(yōu)點放大,讓后進生很愉快地接受這些積極的心理暗示。班主任可以通過評語肯定這些優(yōu)點,讓后進生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從而揚長避短,一展所長。
皮格馬利翁效應具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班主任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和當時具體的情況進行暗示,引導后進生的性格、意志品質、生活習慣、學習成長方面發(fā)生改變。暗示效應就像是一縷陽光,光亮小卻能照亮黑暗的地方。通過暗示效應,讓后進生意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開發(fā)潛力,積極地朝進步的方向努力。
參考文獻:
[1]鄭小蘭.改變人一生的60個心理學效應.北京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