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義區(qū)東風小學 趙麗杰
合作學習能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有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與教學模式。本文重點研討的是在課堂中以學生為本,在學習促進學生有效合作學習的幾點探索,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有著可操作性和啟發(fā)性,對學生健全人格、合作技能、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著現實意義。
活動中我們會發(fā)現,在合作學習時,有的學生不愿意當眾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表明態(tài)度,之所以沉默是因為擔心自己表現不佳受到他人的嘲諷。這種緊張與焦慮不僅會阻礙學生個體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其后果也將導致合作學習的活動不暢和質量不高。這時需要教師為組員們營造安全和諧的交流氛圍,消除小組成員的緊張和焦慮,鼓勵他們暢所欲言、積極參與。
針對此,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時設計兩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是群學群探,相互啟發(fā)相互借鑒環(huán)節(jié);另一個是集思廣益,思維碰撞環(huán)節(jié)。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開始前,教師拋出任務,請組員按一定順序依次發(fā)言,每位成員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傾聽者必須做到認真聽別人的發(fā)言,可以簡單記錄自己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要點或需要反駁的問題。不允許諷刺或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即便有質疑、反對意見要等到下一環(huán)節(jié)展開。所有發(fā)言人可以充分自由地、不受指責、不受批評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創(chuàng)意、思路和假設。因為有明確的約束因而不用擔心自己的發(fā)言是否正確。當每個成員依次發(fā)言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結束,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開始。教師要向所有組員澄清,討論的目的不是駁斥或說服別人,而是為了集思廣益,是為了在他人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角度上產生靈感,發(fā)展聯想,提出自己新的觀點。傾聽者在發(fā)言時可以正面引用或贊揚他人的發(fā)言。注意不要急于質疑別人的觀點,可以先詢問發(fā)言人為什么會這樣想,當對發(fā)言人的想法有看法時評價的內容也要對事不對人進行人身攻擊。
快樂評價法在開始實施階段也許會浪費時間,但是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不斷增強,而且習慣成自然后,他們的思維就會被解放,會有無窮的熱情、智慧、創(chuàng)造力,是值得嘗試的一種做法。
辯論是指見解不同的人彼此闡述理由,辯駁爭論。小組雙方把要辯論的主題認真分析,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確的認識或共同的意見。課堂上小組間充滿火藥味的辯論,最終目的并不是要駁倒對方而是力求達成共識,這是合作辯論法與其它辯論賽的不同。
辯論開始前,教師公布辯論主題,然后以適當的方式幫助學生對于要辯論的話題進行了解,即可以是背景知識,也可以是話題講解或是提供相關資料,鼓勵小組成員對此主題進行自己研究,準備陳述問題的相關任務分配。
辯論開始,各方陳述自己的觀點,這時教師除了注意約定時間外,還要注意約束雙方成員除了可以向陳述方詢問一些沒聽懂的問題外,不能在陳述階段發(fā)表任何評論,所有意見要放在自由辯論階段提出。雙方陳述后進入自由辯論階段,學生們進行辯論,力爭使對方認識到本方立場的正確性。到達教師約定的時間,一般是6至10分鐘,辯論雙方進入交換立場階段。雙方繼續(xù)重復準備陳述、陳述立場、自由辯論三個階段。辯論的最后,小組雙方不再分立場,而是組內每個成員陳述對辯論問題的真實觀點,整個小組力爭就這一問題達成一致。
合作辯論法像一面鏡子,它給參與辯論的每位組員提供了換位思考的機會,使身處其中的參與者像在“照鏡子”,設身處地的理解對方的立場,同時也反思自己原有的立場,達到了與以往教學不同的效果。
美國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他認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要實現新課程提出的快樂、素質、成績“三豐收”,小組成績共享法是很好的一種教育途徑。
小組成績共享法強調小組間的競爭,各小組在能力構成上必須平等或相近從而保證競爭公平,因此教師是不能任由學生自愿選擇小組的。要按照學生的成績分組,使各小組學生平均成績大致相同。每組以四名同學為宜,一名優(yōu)秀生,一名落后生,兩名中等生。分組成功后,教師講解小組學習基本規(guī)則:小組學習的任務是努力掌握老師發(fā)放作業(yè)單上每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并能夠解釋如何得到答案的;每個組員不僅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還有義務幫助本組其他同學完成任務;小組學習時,可以在組內小聲討論,但不能干擾其他組的同學完成學習任務;只有本組同學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才能像老師求助。
第一階段,教師開始上課,講授的內容應緊扣即將測試的內容,方式應生動有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中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間斷或提問,以提高效率。
第二階段,小組成員開始為測試做準備。主要任務是掌握教師在課上講授的內容,教師給每個小組發(fā)放兩份作業(yè)單,之所以沒有人手一份目的是為了促使組員通過共享資料,進行合作。
第三階段,小組學習結束后,教師發(fā)放小測驗卷子,當堂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測驗時,學生人手一卷,單獨完成,不再允許小組合作。
第四階段,小組得到認可階段,教師根據如下公式計算出小組分數。小組分數=小組成員提高分數總和/小組人數,也就是說,小組分數決定于成員的提高分而不是測驗分,這樣就保證了即便是落后生也為小組創(chuàng)造了平等貢獻力量的機會。既促進了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又使每個成員都體驗到自身的價值。 教師可以根據各小組成績分別授予相應的榮譽稱號或獎勵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學生在不斷進步、變化,所以小組共享法在實施一段時間后,有可能勢均力敵的平衡被打破,為了維持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必須重新分組保證各小組實力相當。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學生是喜歡合作學習的,導致合作學習小組解體或不能順利進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小組成員不會合作,他們缺乏合作的方法——社交技能,愿所有老師都能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促進學習的有效性,讓學生收獲更加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