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圣賢說

2016-03-15 06:20張京華
武陵學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零陵賢人圣賢

張京華

(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湖南永州 425100)

□中華德文化研究□

圣賢說

張京華

(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湖南永州425100)

從人的主體性方面界定,中國文化傳統(tǒng)是“圣賢文化”。湘南地區(qū)(今湖南永州境內)先是在漢晉之際出現(xiàn)了以“循吏”為代表的“零陵先賢”,隨之在唐宋之際出現(xiàn)了以理學名臣為代表的“寓賢”,其后在明清時期又出現(xiàn)了以本土士人為代表的“鄉(xiāng)賢”,從而與“挺生舂陵”的圣人周敦頤相呼應。圣賢的引領和表率構成了湘南地區(qū)文化發(fā)展的主線。

圣人;“圣賢文化”;先賢;寓賢;鄉(xiāng)賢;循吏

一、“圣人”與“賢人”

“圣賢”觀念是新文化運動所欲摧毀的一個主要元素。

顧頡剛以使新文化運動“徹底成功”為使命,繼續(xù)對本民族文化進行批判,致力于打倒“圣賢文化”,提高“小民的地位”。1923年,顧頡剛提出了四個“打破”:一是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觀念,二是打破地域向來一統(tǒng)的觀念,三是打破古史人化的觀念,四是打破古代為黃金世界的觀念[1];1928年顧頡剛作了題為《圣賢文化與民眾文化》的演講,被視為代表作收入《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jīng)典·顧頡剛卷》及《顧頡剛經(jīng)典文存》。在演講中,他說:“圣賢文化是一端,民眾文化也是一端。以前對于圣賢文化,只許崇拜,不許批評,我們現(xiàn)在偏要把它當作一個研究的對象。以前對于民眾文化,只取‘目笑存之’的態(tài)度,我們現(xiàn)在偏要向它平視,把它和圣賢文化平等研究?!盵2]經(jīng)過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在近百年的時間里,人們很少討論“圣人”“圣賢”了,即使談到“圣人”“圣賢”也大都只是把它當作普通名詞看待。

其實“圣人”“圣賢”是有所專指的特殊名詞。在中國學術思想傳統(tǒng)中,自上古以來,真正可以稱為圣人的,先秦只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先秦以后,漢代大儒董仲舒、揚雄,隋代大儒王通,唐代大儒韓愈,也只能稱為賢人,而不是圣人。此后直到兩宋,才又產(chǎn)生出幾位圣人,就是周子、二程子、朱子?!抖Y記·中庸》曰:“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漢書·藝文志》曰:“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經(jīng)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表n愈《原道》也說:“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宋史·道學傳序》說:“文王、周公既沒,孔子有德無位……孔子沒,曾子獨得其傳,傳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沒而無傳……千有余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于舂陵,乃得圣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此之謂“儒統(tǒng)”“道統(tǒng)”。

“圣人”是古代做人的最高理想境界。

中國文化傳統(tǒng),是把人的教養(yǎng)分為圣人、賢人、士三個次第。荀子說:“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shù)則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保ā盾髯印駥W》)董仲舒說:“故圣者法天,賢者法圣,此其大數(shù)也?!保ā洞呵锓甭丁こf王》)周敦頤說:“圣希天,賢希圣,士希賢?!保ā锻〞ぶ緦W》)程朱一輩往往稱述“圣賢氣象”“堯舜氣象”。

孟子認為人們可以學做圣人,所謂“人皆可以為堯舜”。但實際上“圣人”是難以企及的,不可妄自模擬。人的一生,不斷學習、努力,能夠做到賢人已經(jīng)很好了,因此賢人成為一般士人追求的目標境界。日本儒者批評孟子之說,以為圣人既不可學,賢人又不屑做,故有弊?!读凶印份d孔子之語曰:“勝非其難者也,持之其難者也?!保ā读凶印ふf符》,又見《呂氏春秋·慎大覽》《淮南子·道應訓》)唐初太宗君臣有“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的討論,唐太宗說:定天下者見草創(chuàng)之難,安天下者見守成之難(詳見《貞觀政要·君道》)。實則,季世則創(chuàng)業(yè)為重、圣人為重,平世則守成為重、賢人為重。

“圣”字本義為“深通”。與“聰”“明”二字取義相近。《說文》曰:“圣,通也?!薄渡袝ず榉丁吩唬骸耙曉幻鳎犜宦?,思曰睿。明作哲,聰作謀,睿作圣?!薄墩f文》又曰:“睿,深明也,通也?!笨装矅鴤鳎骸坝谑聼o不通謂之圣?!薄兑捉?jīng)·系辭上傳》:“推而行之謂之通?!?/p>

“賢”字本義為多才。《說文》曰:“賢,多才也?!惫湃藢Α百t人”“賢者”特加推重。賢人、賢者有德行,有才能,有名位,并且其事業(yè)可大可久?!兑捉?jīng)·系辭上傳》曰:“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薄墩撜Z·衛(wèi)靈公》道:“子曰: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圣賢”與“作述”對應。《周禮·考工記》說:“知者創(chuàng)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薄吨杏埂吩唬骸胺蛐⒄?,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又云:“父作之,子述之?!?/p>

后世“圣賢”一語含義廣泛。但“圣賢”最接近本義的界定,可以由《考工記》《中庸》的互釋中獲得。

“作”與“創(chuàng)”為一事,能作能創(chuàng),即智者、睿者、深通者,即圣人?!笆觥迸c“守”、“繼”與“述”為一事,能述能繼能守,即賢者、孝者?!靶ⅰ弊直玖x謂能仿效創(chuàng)作者[3]。

能創(chuàng)作稱為“智者”,這樣的人叫做圣人。能繼承稱為“巧者”,這樣的人叫做賢人。用今天的話來說,圣人就是最好的發(fā)明家,最好的勞動能手。

“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勞定國”“能御大菑”“能捍大患”(詳見《禮記·祭法》),先王之能事盡于此,故稱圣人。

這些人的聰明智慧,施法、事勤、定國,捍御災患,孜孜矻矻,鞠躬盡瘁,在比較長的時期之內,點亮了人群社會思想的明燈,照亮人類的前途,使得人類的文化事業(yè)“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詳見《中庸》),經(jīng)久不息,傳之久遠,古人稱之為“圣賢之道”“君子之道”。

“圣賢”二字并稱,可以指陳師生,如稱孔子為圣,稱七十二弟子為賢?!百t”字單獨出現(xiàn),可以指陳“先賢”“寓賢”“鄉(xiāng)賢”。這三者既是地方行政組織的重要輔助,也可謂是中國社會治理的主流。

顧炎武《日知錄·兩漢風俗》指出:

漢自孝武表章《六經(jīng)》之后,師儒雖盛,而大義未明,故新莽居攝,頌德獻符者遍于天下。光武有鑒于此,故尊崇節(jié)義,敦厲名實,所舉用者莫非經(jīng)明行修之人,而風俗為之一變。至其未造,朝政昏濁,國事日非,而黨錮之流、獨行之輩,依仁蹈義,舍命不渝,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三代以下風俗之美,無尚于東京者,故范曄之論,以為“桓、靈之間,君道秕僻,朝綱日陵,國隙屢啟,自中智以下,靡不審其崩離,而權強之臣息其窺盜之謀,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議”,“所以傾而未顛、決而未潰”,皆“仁人君子心力之為”。可謂知言者矣!使后代之主循而弗革,即流風至今,亦何不可?[4]

顧炎武認為尊崇節(jié)義、風俗淳美,不僅是兩漢的政治目標,同樣也是明清時代的政治目標[5]。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加以分析,可以稱之為東方文明、禮樂文明、農(nóng)業(yè)文明、儒家文明,等等,而從人的主體性上界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圣賢文化”。中國古代文化傳統(tǒng)其根本一點即在于從自然到人文的轉變。人文傳統(tǒng)的實質,是實現(xiàn)“人化物”而不是“物化人”,是“贊天地之化育”而不是為物欲所征服。

二、“循吏”與“先賢”

古人有“鄉(xiāng)賢”“先賢”“寓賢”諸名。

“鄉(xiāng)賢”之稱盛于明清時期,中古多稱作“搢紳”?!班l(xiāng)賢”可以是未曾出仕的庠生,甚至是落榜生。

“先賢”是后人追述已故前代賢人的尊稱。先秦已有此稱,漢代尤為流行。《禮記·祭義》記載:“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祀先賢于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諸侯之養(yǎng)也。朝覲,所以教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春秋繁露·楚莊王》曰:“圣人異治同理,古今通達,先賢傳其法于后世?!?/p>

《后漢書·張王種陳列傳》記載:種岱好學養(yǎng)志,舉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公車特征,病卒。李燮上書求加禮,曰:“臣聞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伏見故處士種岱,淳和達理,耽悅《詩》《書》,富貴不能回其慮,萬物不能擾其心。稟命不永,奄然殂殞。若不盤桓難進,等輩皆已公卿矣。昔先賢既沒,有加贈之典;周禮盛德,有銘誄之文?!?/p>

“循吏”一語始于漢代,而“先賢”往往又被稱為“循吏”。

“循吏”專指郡縣官吏,謂其溫溫而善。

《禮記·儒行》曰:“溫良者,仁之本也?!薄豆茏印ば蝿荨吩唬骸叭酥髡?,溫良寬厚則民愛之?!薄稘h書·匡衡傳》曰:“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p>

朱熹以“善人”“循良”解說“循吏”,說道:“善人是他做百年工夫積累到此,自是能使人興善,人自是不陷于刑辟。如文、景恁地,后來海內富庶,豈不是‘勝殘去殺’!如漢循吏,許多人才循良,也便有效?!保ā吨熳诱Z類》卷四十三)

“循吏”一語創(chuàng)自司馬遷。

《史記·太史公自序》云:“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p>

司馬貞索隱據(jù)此云:“循吏,謂本法循理之吏也?!?/p>

但《史記·循吏列傳》又云:“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奉職循理,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

《循吏列傳》首列楚相孫叔敖,稱道他的治績:“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民各得其所便,皆樂其生?!?/p>

細繹司馬遷之意,循吏雖然遵守法令,但更注重人治。即使在法令失去效用的時候,也能依靠人治,獲得治理郡縣的實效?!昂伪赝涝铡币饧床灰欢ㄒ蕾嚪钚塘P?!胺盥氀怼?,指的乃是循良為善,仁愛百姓。

因此,《太史公自序》中“奉法”二字應當為“奉職”之誤。司馬貞曰“本法”,“本”又“奉”字之誤[6]。

奉職是目的,法令、威嚴乃是為了達此目的而采用的,循理溫良、寬厚為仁同樣也可以達此目的,所以亦被太史公認可。

“循吏”以柔不以剛,以德不以法,故可視為古代德性政治的體現(xiàn)。

值得注意的是,《隋志》將這些獎善抑惡的人物傳記,編次在三十五部七百一十二卷“刑法篇”之下,最有意味。這一方面可能是表達,在法令與德行的互補中,是法先德后,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表達,法治有章可循,易于操作,而德治善否由人,難以企及。

此外,法與德的關系可能亦存在其它向度。道、儒、法三家狀如梯級,逐節(jié)遞進,大體上可分別運用于每一朝代的早、中、晚期,又大體上分別適用于政治社會的上層、下層和中層[7]。

《隋志》不僅指出漢代“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善惡之事,靡不畢集”,并且還將這一制度追溯到了《周官》的鄉(xiāng)大夫三年大比。

這些方面,永田拓治先生的研究很有見地。永田拓治先生認為,漢晉時期“耆舊傳”“先賢傳”的編纂,與中央主持的上計制度有關。東漢以降“耆舊傳”和“先賢傳”的編纂在地方上流行,對于先賢的認定標準和控制卻由中央政府統(tǒng)一掌握,這并不只是“鄉(xiāng)里意識”的反映,而是與王朝的政治意圖和統(tǒng)治政策有關。王朝出于穩(wěn)定地方統(tǒng)治的需要,控制并選定“先賢”,表彰“先賢”,優(yōu)待“先賢”子孫。這種政策導向引發(fā)了鄉(xiāng)里社會“耆舊傳”“先賢傳”的持續(xù)編纂和流行[8]。

應該補充的是,明清時期地方對于“寓賢”“鄉(xiāng)賢”的表彰,同樣也有中央制度的支持。

三、地區(qū)“賢人政治”的代表作《零陵先賢傳》

中古時期,進入郡縣時代,湘南地區(qū)(今永州、道縣)先是在漢晉之際出現(xiàn)了以“零陵先賢”為代表的循吏,隨之在唐宋之際出現(xiàn)了以“寓賢”為代表的名臣,尤以與挺生舂陵的圣人周敦頤相呼應,“賢人政治”構成了地區(qū)社會的發(fā)展主線。

《零陵先賢傳》一書,《隋書·經(jīng)籍志》《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有著錄,稱“《零陵先賢傳》一卷”,作者佚名,傳為晉司馬彪撰?!端鍟そ?jīng)籍志》《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載《零陵先賢傳》一卷,作者佚名,當為魏晉南朝時人。清章宗源《隋經(jīng)籍志考證》曰:“《三國志》注所引《零陵先賢傳》皆記劉曹時事?!端囄念惥邸は槿鸩俊芬懿灰勺鳌栋兹疙灐?,亦系魏人。惟《水經(jīng)·湘水》注鄭產(chǎn)為白土嗇夫,上言除民口錢事,乃漢末先賢?!?/p>

清陳運溶有輯本,在《麓山精舍叢書》中。除了《零陵先賢傳》以外,陳運溶還輯佚了《永州圖經(jīng)》一卷、《零陵總記》一卷、《零陵志》一卷、《永州風土記》一卷、《舂陵舊圖經(jīng)》一卷、《舂陵志》一卷、《道州風俗記》一卷,成書均在東晉南朝。陳運溶的另一貢獻,是輯刻了《湘中名賢遺集》五種。這些圖書雖然全書大部已經(jīng)亡佚,但是根據(jù)流傳的片段,尚可以推知在漢晉南朝時期,永州境內的風土人物是比較活躍的。

這些文獻中,仍以《零陵先賢傳》最具典型,由此書的編纂宗旨即標識出了一個具有時代特征的主題,即“先賢”。

綜合管廊作為現(xiàn)代化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統(tǒng)籌各類市政管線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解決架空線網(wǎng)密集、管線事故頻發(fā)和路面反復開挖等問題已經(jīng)成為國家推進建設的重點。本工程是全國較早在管廊全生命周期中應用BIM+GIS技術的項目,極具示范意義,可以為今后管廊在智慧建造和運營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據(jù)輯本,《零陵先賢傳》一書記載人物共有六人,均為東漢時人。其中屬于“循吏”的有二人,即李融和鄭產(chǎn);近于“謀臣”的有二人,即劉巴和劉先;懷才被殺的有二人,即楊懷和周不疑。

李融,《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八引《零陵先賢傳》曰:“李融,字符者,承陽人,固始侯相。使其為政,得民心,屢致祥瑞,甘瓜六子共莖,璽書慰勞,遷廣漢太守?!?/p>

《漢書·地理志》長沙國有攸、酃、承陽。固始侯為李通,字次元,南陽宛人,《后漢書》有傳。西漢末與光武帝起兵,建武二年(26年)封固始侯,固始在淮陽。

“使其為政”一語,似指李融曾任零陵太守?!稘h書·循吏傳》有召信臣,九江壽春人,“其治視民如子”,為零陵太守,遷南陽太守。李融似之。

李融事跡雖簡略,但“得民心”一句定評,亦足以知其大體。

鄭產(chǎn),《水經(jīng)注》卷三十八引《零陵先賢傳》曰:“鄭產(chǎn),字景載,泉陵人也。為白土嗇夫,漢末多事,國用不足,產(chǎn)子一歲,輒出口錢,民多不舉,子產(chǎn)乃勅民勿得殺子,口錢當自代出。產(chǎn)言其郡縣,為表上言,錢得除,更名白土為更生鄉(xiāng)也?!?/p>

《漢書·地理志》零陵郡有泉陵,隋唐改為零陵縣,永州州治在此。白土,鄉(xiāng)名,在泉陵縣?!端?jīng)注》云:“縣有白土鄉(xiāng)?!眴莘驗猷l(xiāng)官,《漢書·百官公卿表》:“鄉(xiāng)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徼[掌]徼循,禁賊盜。”

“漢末多事”似指東漢末,鄭產(chǎn)為東漢時人,其為本縣嗇夫,是《零陵先賢傳》中地位最低的小吏。但他因為掌收賦稅而多活人命,以至鄉(xiāng)名改為“更生”,因此亦得尊為“先賢”。

南宋王象之編纂《輿地紀勝》,卷五十六“荊湖南路·永州”所列人物傳記,唐以前僅四人,即鄭產(chǎn)、蔣琬、黃蓋、劉巴。其中二人均在《零陵先賢傳》中。

《零陵先賢傳》中的6位人物,或者為循吏而治民,或者治學術為謀士,并且由于《先賢傳》一書的編纂而整體性地遺留給后人,因此成為永州歷史文化中一個固定不變的“集體印象”。

四、承接先賢思想主題的《朝陽巖下歌》與《零陵先賢贊》

元結45歲任道州刺史,54歲卒,官終容州刺史。唐代道州今為湖南永州市道縣。元結自任道州刺史以后至其終老之前,跨越10年,泝游湘水上下,往來道州、九嶷山、江華、零陵、祁陽諸地,多在今湖南永州市境內。

據(jù)孫望《元次山年譜》附錄《元次山著述年表》,元結在永州所著述約為70篇,其中關于永州景地、人物主題的有50篇,其它主題的有20篇。

元結在永州的遺跡眾多,大致有:舜祠,在道州;九嶷山,在寧遠;陽華巖石刻,在江華;寒亭石刻,在江華;洄溪,在江華;七泉、五如石等,在道州;丹崖,在雙牌;朝陽巖石刻,在零陵;浯溪石刻,在祁陽。這些景地的開辟,大多有元結為之命名、撰文、刻石、建筑,而非僅僅見諸文獻,形成了寶貴的文物積淀。

在以上景地中,朝陽巖的開辟具有典型特征,其承接先賢的思想主題也最為明顯。

康熙九年(1670年)《永州府志·山川志》曰:“巖東向,元公名之曰‘朝陽’。‘朝陽’二字,殊繪此巖之神。當其曉煙初生,朝暾才上,秀橫蒼立,可以遠視,可以獨游,可以靜觀?!庇衷唬骸岸疵飨?,有石淙源自群玉山,伏流出巖腹,色如雪,聲如琴,氣如蘭蕙,冬夏不耗,可濯可湘,從石上奔入綠潭去?!焙笕酥畤@美如此。

元結于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發(fā)現(xiàn)并命名朝陽巖,作《朝陽巖銘》與《朝陽巖下歌》各一首。其《朝陽巖下歌》云:“朝陽巖下湘水深,朝陽洞口寒泉清。零陵城郭夾湘岸,巖洞幽奇當郡城。荒蕪自古人不見,零陵徒有《先賢傳》。水石為娛安可羨,長歌一曲留相勸?!?/p>

詩為七言歌行體。后四句平韻換仄韻,且句句用韻?!俺枎r下”與“朝陽洞口”,“湘水深”與“寒泉清”,反復詠嘆。而《先賢傳》一句則標示出因水石勝景而追懷古之先賢的人文主題。

“朝陽”典出《詩經(jīng)·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痹Y以此為巖洞命名,即寓招賢求賢、希慕先賢之意。

“徒有《先賢傳》”,《四部叢刊》景江安傅氏雙鑒樓藏明正德刊本《唐元次山文集》、《續(xù)四部叢刊》景明刊本《元次山集》、宋阮閱《詩話總龜》卷十六、明曹學佺《石倉歷代詩選》、明張之象《唐詩類苑》、明胡震亨《唐音統(tǒng)簽》、《全唐詩》《佩文齋詠物詩選》及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二十五、《永樂大典》、明隆慶《永州府志》卷七,均同。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一百七十一、清康熙九年(1670年)《永州府志》卷二十三、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永州府志》卷三、康熙《零陵縣志》卷十三、道光《永州府志》卷二上、光緒《零陵縣志》卷一及十四,均作“獨有《先賢傳》”。

按元結此句,承上“荒蕪自古人不見”而言,校衡古今,謂古有今無,故當作“徒有”為是?!端逯尽飞杏小逗取贰秲贾荨贰缎熘荨贰督恢荨贰遏攪贰冻贰度昴稀贰稘薄贰稌贰秴恰房傆嬍喾N《先賢傳》,零陵不得稱“獨有”。

“零陵徒有《先賢傳》”,則寓紀詠先賢之意。觀元結在永州所作詩文,如《舉處士張季秀狀》《張?zhí)幨勘怼贰墩刑談e駕家陽華作》《宿洄溪翁宅》《說洄溪招退者》《丹崖翁宅銘并序》《宿丹崖翁宅》,皆以得賢為念,可為“惟有《先賢傳》”作一注解。

元結以朝陽巖寄托先賢。到了明代,元結本人又被視為寓賢。明人朝陽巖建“寓賢祠”,祀元結、黃庭堅、蘇軾、蘇轍、鄒浩、范純仁、范祖禹、張浚、胡銓、蔡元定十人。寓賢祠與本土方志中的《流寓傳》相對應,不僅是朝陽巖景觀的主題,也可視為永州地方文化的主題?!霸①t”的狹義解釋為謫宦、理學名臣、儒學名宦,永州本土文化自上古、中古以至明清,皆由儒統(tǒng)道統(tǒng)一線貫穿[9]。

元結歌詠“先賢”之意,到了北宋,得到學者的認同,而發(fā)出遺音逸響,則有沈遼的《零陵先賢贊》。

沈遼,《宋史》有傳,大略云:“幼挺拔不群,長而好學尚友,傲睨一世。讀左氏、班固書,小摹仿之,輒近似,乃鋤植縱舍,自成一家。趣操高爽,縹縹然有物外意?!薄拔恼滦燮媲望悾乳L于歌詩,曾鞏、蘇軾、黃庭堅皆與唱酬相往來。”熙寧間(1068—1077年),以太常寺奉禮郎監(jiān)杭州軍資庫,攝華亭縣。縣民忿爭相牽告,辭語連及,遂文致其罪,下獄引服,奪官流永州?!傲暨B江湖間累年,益偃蹇傲世?!?/p>

沈遼《云巢編》卷六載《零陵先賢贊并序》云:“零陵之地多峻山美川,彌亙數(shù)千里,而士之生其間有異行特操者,亦不茍合。惟其遠中州也,故多隱晦不出,至修身學道,化為神仙,蓋其地然也?!?/p>

《零陵先賢贊》一篇的得名,顯然由《零陵先賢傳》而來,所不同的僅在于《零陵先賢贊》用的是頌贊文體,即四言的韻文。其紀事效用不及散文,而文學品質則超過散文。

《零陵先賢贊》所贊永州人物共有15位,即:澹巖先生、三元先生、髙溪老人、法華道人、景星觀真人、申天師、尤尊師、素公(懷素)、白鶴觀鐘、阿育王塔、煙塘老人、子厚(柳宗元)、零陵王祠、陶公(陶岳)、進賢女真(何仙姑)。

唐僧人懷素以草書知名,柳宗元以文章知名,陶岳以著作知名,而沈遼均以“先賢”視之,如稱“號為多賢”“子厚之賢”云云。其余多為道家、佛教人物,也仍以“先賢”視之,而不流于新奇志怪之徒。這一方面反映了永州本土人物以道家、佛教居多的特點,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沈遼以尊崇圣賢為宗旨的儒家中正立場,因之與元結形成了前后承接的關系。

[1]顧頡剛.自序[M]//古史辨:第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50-51.

[2]洪治綱.顧頡剛經(jīng)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97.

[3]張京華.說“孝”——兼論文化的繼承性[J].孝感學院學報,2009(1):26-29.

[4]張京華.日知錄校注[M].長沙:岳麓書社,2011:555.

[5]張京華.作為一部古代風俗簡史——顧炎武《日知錄》周末風俗五條[J].長沙大學學報,2011(3):69-71.

[6]張京華.“奉法”與“奉職”[N].中華讀書報,2014-12-10.

[7]張京華.論三家之要指[M]//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語言文學前沿:第3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3-14.

[8]永田拓治.上計制度與“耆舊傳”、“先賢傳”的編纂[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4):49-61.

[9]張京華.朝陽巖與寓賢祠[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2):15-18.

(責任編輯:張群喜)

B222

A

1674-9014(2016)06-0020-05

2016-09-2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清代經(jīng)學之開山”(14BZX05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鼎革之際的學術范式”(12YJA770053)。

張京華,男,北京人,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學術史。

猜你喜歡
零陵賢人圣賢
零陵的雪
境隨心轉是圣賢
湖南零陵瀟水濕地公園建設現(xiàn)狀及保護對策研究
淺談如何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廟會為例
賢人喝賢酒
努力打造班級文化,塑造現(xiàn)代小賢人
修身
詭異的仕女圖
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