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瓊
(河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河南 開封 475000)
?
《聊齋志異·寄生》篇的藝術(shù)魅力
郭玉瓊
(河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寄生》是《聊齋志異·王桂庵》的附篇,講述了一個有關(guān)青年男女婚戀的故事。其中人物形象的鮮活生動,文本形式的對比藝術(shù),敘事語言的別致精巧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些也構(gòu)成了小說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寄生;人物;對比;語言
《寄生》是一則趣味橫生的愛情故事,它講述了王桂庵的兒子寄生同姑母家的女兒閨秀以及同郡妙齡女郎張五可之間的婚戀過程。該篇小說后來被改編成評劇《花為媒》,成為熒幕上深受觀眾喜愛的優(yōu)秀劇目。此文是附在《王桂庵》之后的獨立一篇,作者蒲松齡把該篇命名為《寄生》,顯然是帶有強烈的情感傾向。正如異史氏在結(jié)尾部分說的那樣,“父癡于情,子遂幾為情死;所謂情種,其王孫之謂歟?不有善夢之父,何生離魂之子哉”,可見王孫身上寄托了父親鐘情、癡情、為情而夢、因夢而成情的特點。筆者將從三個方面對這篇小說的藝術(shù)魅力具體展開論述。
描寫人物,是小說的顯著特點。圓形人物則主要是指文學(xué)作品中那些具有復(fù)雜性格特征的人物。它的塑造打破了過去人物出場定型,好人全好、壞人全壞的臉譜化傾向,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刻畫人物形象,從而更真實、深入地揭示人性復(fù)雜、多變的一面。這種人物的性格較扁平人物而言更為豐滿、立體。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和復(fù)雜的矛盾中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使得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呈現(xiàn)出一種流動感?!都纳防锩娲嬖谥S多這樣的人物形象,其中寄生和張五可的性格最為突出。
寄生作為郡中名士,長相俊美并且飽讀詩書,當他見到姑母的女兒閨秀時,立即被其慧艷絕倫的風(fēng)姿給迷住。對于正值青春的寄生來說,心生愛慕實屬正常。然而,姑丈的拒絕讓他心生郁悶。此時,同郡張五可因偶然的機會在車中見到了寄生便托媒媼來求親,一開始寄生是拒絕的,直到夢中與五可相會,態(tài)度才稍稍改變。當他覺得自己和閨秀的姻緣已經(jīng)不可能的時候,他動搖了,心中暗暗思量“五可果如所夢,何必求所難遘”。從傾心到苦悶,從苦悶到堅守,再從堅守到動搖,大致可以看出寄生的心理變化過程。但是他對夢中所見始終是遲疑的,因此他派鄰嫗潛相五可。等鄰嫗回來告訴他五姑娘和夢中所見完全相符時,寄生一開始很高興,但當興奮之情退卻時,他又起了疑心,害怕鄰嫗欺騙他,因此決定親相五可,寄生多疑的性格在這里表露無遺。也正是在故事的發(fā)展中寄生的形象一步步走向豐滿,從一開始的傻氣到后來的多變,生動地刻畫出了青年男子陷入愛情時的諸多反常舉動,而這些行為看似可笑實則是戀愛中男女的真實寫照。
五可,作為同郡大姓張氏最小的女兒,自幼深受父母的疼愛。當她第一次見到寄生時,便鐘情于他。因此她主動告訴母親并請母親替自己做主,反映了女主人公對待愛情的大膽、直白。然而,五可的熱情并沒有換來寄生的回應(yīng),相反王家不同意這門親事??杉幢闳绱?,女主人公也沒有放棄,她通過入夢的形式和寄生見面。后來王家來提親,五可卻通過同樣的方式報復(fù)寄生。待鄭氏把女兒送往王家以后,五可仍不放棄,她沉著應(yīng)對,毅然前往王家。這些行為都反映了女主人公聰明、冷靜、積極、主動的性格特點。嫁入王家之后,五可對閨秀稍有不服,但看到閨秀確實風(fēng)姿怡人,便心甘情愿地稱對方為姐姐,這又突出了五可的豁達、率真??傊?,張五可這個人物形象不同于傳統(tǒng)大家閨秀的精神風(fēng)貌。在傳統(tǒng)封建社會里面,大家閨秀端莊、含蓄,她們不會輕易地表露自己的心跡,即便自己有情有愛,也要克制,完全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長期處于這種社會氛圍的女子是沒有個性的,她們知書達理、通曉世故,但她們卻沒有真性情,更談不上可愛。而張五可這個人物形象卻突破了傳統(tǒng)閨秀的性格規(guī)范,在她身上張揚著新女性的精神風(fēng)采,因此可以說她具有超越時代的典范意義。
文學(xué)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它們之間就像靈與肉的關(guān)系,誰也離不開誰。優(yōu)秀的文學(xué)內(nèi)容需要優(yōu)秀的文學(xué)形式來承載,而優(yōu)秀的文學(xué)形式又進一步豐富完善了優(yōu)秀的文學(xué)內(nèi)容。任何精神作品都有它的存在形式,否則內(nèi)容便無法體現(xiàn)。文學(xué)追求真善美的統(tǒng)一,而形式創(chuàng)造是這種追求的最后完成。宗白華曾經(jīng)說過:“藝術(shù)家往往傾向以形式為藝術(shù)的基本,因此他們的使命是將生命表現(xiàn)于形式之中?!逼阉升g在《寄生》中為了充分地塑造人物形象,在形式上主要采用了對比烘托的藝術(shù)手法。他把人物大致分為幾個類別,讓這些人在對比中顯示自我的獨特意義。
小說中對比手法的運用是多方面的,例如,王家父母同鄭家父母、張家父母的對比,張五可同閨秀的對比,媒媼同寄生的對比,寄生同五可的對比,鄭氏夫婦之間的對比,等等。筆者將主要選用其中三個對比進行展開分析。
首先,鄭氏夫婦的對比。鄭秀才和二娘這兩個人是故事中性格反差最為明顯的一對夫婦。他們兩個在女兒婚事上的態(tài)度也是三家中意見最為不統(tǒng)一的一家。鄭秀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保守、迂腐,充滿了學(xué)究氣。當王桂庵遣媒人來說親時,他“以中表為嫌”斷然拒絕,當知道二娘和王氏的計劃后他勃然大怒,甚至破口大罵。這些反映了他固執(zhí)、守舊的老夫子形象。當女兒聽聞寄生要迎娶五可的消息一病不起后,鄭秀才對此更是氣憤之極,他寧可女兒死掉也不愿她有辱家門,這又反映了他殘暴無情的一面。相比鄭秀才,二娘的性格倒是靈活多變一些。當她知道女兒和寄生相互愛慕之后,總是力圖想辦法來成全這兩個人,甚至在寄生要迎娶五可的緊要關(guān)頭,她用計讓女兒先到,把生米做成熟飯以此來幫女兒完成現(xiàn)實心愿。從中看出了她對女兒的關(guān)愛,這種愛不是專制、殘暴的,她能站在女兒的立場上替女兒思考。鄭秀才也愛女兒,但他更愛禮法,他的愛是狹隘的、冷漠的甚至是摧殘人性的。鄭秀才受封建的八股取士制度殘害,正像二娘說他的那樣“吾侄亦殊不惡,何守頭巾戒,殺吾嬌女”,可見八股取士對讀書人心靈的毒害。蒲松齡運用這樣的對比手法,用意也便在此。
其次,寄生與五可的對比。作為故事中的兩大主角,這一男一女性格差距極其明顯。女主人公大膽、機智,男主人公則懦弱、多疑。在以往的婚戀題材作品中,男追女是愛情發(fā)展的主要模式,但該篇卻一反常態(tài),作者有意把它安排成了女追男的愛情故事。在這里,五可處于主動地位,而寄生處于被動地位。最初寄生心系閨秀,五可只因在車中偶然看了寄生一眼,便萌生愛意。當獲悉寄生已經(jīng)心有所屬之后,她仍不死心,通過離魂的方式也要同寄生在夢中相見,設(shè)法讓對方愛上自己,終于寄生向她來提親,可她卻推脫自己已經(jīng)許配別家了。在這場愛情角逐里面,分明是五可一直處于有利地位,寄生則步步落入她的“圈套”。正如故事的最后,寄生問五可卻媒之故,她卻笑著說:“無他,聊報君之卻于媼耳。尚未見妾,意中止有閨秀;即見妾,亦略勒之,以覘君之視妾,較閨秀何如也。使君為伊病,而不為妾病,則亦不必強求容矣?!睆闹锌梢钥闯雠魅斯彼?、機智、自尊自愛的性格特點。離魂入夢本是不切實際的,作者有意安排了這樣離奇場景無非是要告訴我們:情深至極便可離魂。五可通過夢境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愛情理想。然而在現(xiàn)實世界里,又有多少癡情女子可以像五可這般,她們不過是被摧殘、被損害的對象。面對愛情,她們只能認命,絲毫沒有選擇的權(quán)力。蒲松齡借助張五可這個人物形象,表達了他對弱勢女性的尊重與同情以及對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呼喚,體現(xiàn)了蒲松齡進步的女性觀。
最后,媒媼同寄生的對比。這兩個人的對比主要集中在兩處,一處是媒媼為五可說媒,一處是媒媼幫寄生娶妻。在這兩個事件中媒媼對寄生的評價都用到了一個字“癡”。最初寄生心中裝著閨秀,不愿意接受五可,媒媼說他“執(zhí)其人以求之,守死而待之,不亦癡乎”。后來五可拒絕了寄生的求婚,寄生一氣之下,臥病不起,媒媼說他“癡公子!前日人趁汝來,而故卻之;今日汝求人,而能必遂耶”。這兩個人一個是郡中名士,一個是市井婦人,前者飽讀詩書,后者熟諳生活。但面對日常瑣事、人情世故,博學(xué)的寄生竟輸給了說媒的婦人,在這里作者諷刺了讀書人的眼高手低以及同生活脫節(jié)的毛病。然而這種現(xiàn)象在封建科舉制度盛行的時代,又豈止寄生一人。
通過以上這三個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在蒲松齡眼中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讀書人在小說中成了被諷刺批判的對象。為什么他會有這樣的認識?結(jié)合蒲松齡的生平經(jīng)歷,他一生科舉不順、生活潦倒。這樣的處境使他更容易見識人間百態(tài),深切地體會世態(tài)炎涼和人情冷暖。所以,面對不滿意的現(xiàn)實世界,作者有太多的怨言和苦水需要宣泄。
《寄生》之所以能打動讀者并在《聊齋志異》整部小說中占有重要位置,與它自身的魅力是分不開的,它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結(jié)合。正像黑格爾在《美學(xué)》中說:“內(nèi)容和完全適合內(nèi)容的形式達到獨立完整的統(tǒng)一,因而形成一種自由的整體,這就是藝術(shù)的中心?!?/p>
《寄生》是文言小說《聊齋志異》的其中一篇,它的語言從總體上保持了文言體式的基本規(guī)范。敘述語言較一般文言淺顯,行文流暢自然。人物語言則靈動活潑,口語化色彩突出,并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言風(fēng)格。
該篇小說的人物語言主要是采用對話的方式,在話語中展現(xiàn)人物性格。首先是張五可的語言風(fēng)格,當她與寄生在夢中第一次相遇時,寄生問其姓名,她開口便說:“妾,五可也。君深于情者,而獨鐘閨秀,使人不平”,這短短的幾句話就把自己的姓名、來意說清楚了。通過上文的分析已經(jīng)知道最初寄生并沒有見過五可,所以拒絕張家的求親也無甚過錯。五可卻不高興,覺得自己堂堂的大家閨秀,不該輸給寄生心心念叨的閨秀,故而入夢來見寄生。其中“使人不平”這四個字用得好,一方面它寫出了女主人公性格中好勝、要強的特點,另一方面把貴族小姐嬌嗔、任性、直率的脾氣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了?!版?,五可也”,簡潔的四個字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沒有贅余,可見這位小姐做事干脆利落,絕不拖泥帶水?!熬钣谇檎?,而獨鐘閨秀”,這兩句話去掉“者”和“而”也是四字句,語言對仗工整,符合貴族小姐的用語習(xí)慣,十八個字整體讀起來生動活潑、饒有趣味。
其次是媒媼的語言風(fēng)格,她的語言大多機智幽默,富有生活哲理。媒媼第一次勸寄生時說,“但問醫(yī)良否耳:其良也,召和而緩至,可矣;執(zhí)其人以求之,守死而待之,不亦癡乎”,她用良醫(yī)給人治病,只要病能治好而不在乎醫(yī)者是誰的道理開導(dǎo)寄生,可誰料寄生偏偏固守己見,這時媒媼又說“何見之不廣也”,語言通俗易懂,并且略帶批評的語氣。從中可以感受到媒媼作為過來人對生活的深刻認識。后來寄生得知五可另配他家,滴米不進,媒媼胸有成竹地告訴他“早與老身謀,即許京都皇子,能奪還也”。這短短的三句話突出了媒媼對自己辦事能力的絕對自信,顯然這種自信是建立在她豐富的人生閱歷基礎(chǔ)上的??墒羌纳母赣H桂庵對此卻心有顧慮,他害怕唐突的行為會遭到張家拒絕,媒媼卻說:“前與張公業(yè)有成言,延數(shù)日而遽悔之;且彼字他家,尚無函信。諺云:‘先炊者先餐’,何疑也”,通過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媒媼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以及她從容機智的應(yīng)變能力。此外,媒媼幫寄生親相五可時說:“機幸可圖。五娘向有小恙,因令婢輩將扶,移過對院。公子往伏伺之,五娘行緩澀,委曲可以盡睹矣”,更是充分顯示了她老道的處事能力。毫無疑問,媒媼作為紅娘經(jīng)歷過各種突發(fā)事件,深諳男女雙方的婚戀心理,并且多年的人生閱歷能讓她把生活與哲理很好的結(jié)合起來,從而形成自己高效的辦事風(fēng)格。作者選用符合媒人身份的語言,而這些語言從媒媼嘴中說出又是那么的貼切、自然,讀起來幽默而富含智慧。
此外,寄生、鄭氏夫婦等人的語言也大都生動活潑、饒有趣味。如寄生一開始堅持所愛時說“但天下之醫(yī),無愈和者”,“媼休矣,此余愿所不及也”,寫出了青年男子剛?cè)霅酆訒r的癡情心理,后被五可的風(fēng)姿傾倒之后,他又說“生平未見顏色,故目中止一閨秀。今知罪矣”,男子“好色”的本質(zhì)心理赤裸裸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又如二娘的語言“吾侄亦殊不惡,何守頭巾戒,殺吾嬌女”,鄭秀才的語言“若所生女,不如早亡,免貽笑柄”,更是充滿了濃郁的口語化色彩。
以上三方面的論述對《聊齋志異·寄生》篇的藝術(shù)魅力大致做了一個淺顯的分析。蒲松齡在創(chuàng)作此篇小說時對文本內(nèi)容和形式的選擇都是經(jīng)過深入思考的,他用自己別出心裁的藝術(shù)手法展現(xiàn)了一幕“才子佳人”式的婚戀輕喜劇。
[1]蒲松齡.聊齋志異[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9.
[2]袁世碩,徐仲偉.蒲松齡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
[3]童慶炳.文學(xué)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宗白華.美學(xué)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黑格爾.美學(xu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9.
[7]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馬振方.聊齋藝術(shù)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9]吳祖湘.聊齋志異欣賞[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6.
[10]林植峰.《聊齋》的藝術(shù)魅力[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張 慶
The Artistic Charm of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Parasitism”
GUO Yu-qiong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China)
“Parasitism” is an additional story in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t is a love story of a young couple. The figures are very vivid. The text structure reflects the art of comparison. The narrative language is interesting and novel,which makes deep impression. All of these factors construct unique artistic charm for this novel.
“Parasitism”;figure;comparison;language
2016-02-29
郭玉瓊(1988-),女,河南許昌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
1004—5856(2016)11—0086—04
I207.3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