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佳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1)
?
宗教觀念的形成探析
崔佳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475001)
[摘要]宗教起源是一個相當古老問題,但是它的起源過程并不神秘。最初的宗教觀念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類最簡單并且最初始的想象中。宗教觀念的產(chǎn)生一方面與原始人類最平常的思維活動、感知活動相關,另一方面根植于他們最簡單的生存實踐活動。由此,要從宗教觀念形成的“歷史道路”出發(fā),去剖析宗教形成的抽象化過程。
[關鍵詞]靈魂觀念;自然宗教;歷史道路;抽象化過程
宗教觀念的認識論根源不僅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類的最平常的感知活動或直觀思維活動,而且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類的“最簡單的抽象”活動。[1](P86)
宗教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特有產(chǎn)物,是人類在生產(chǎn)勞動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每個歷史時代的人們的認識水平只能與其時代相一致。如在原始社會中,人類的思維極其不發(fā)達,意識是一種以直觀為主的形象思維,基本上不能認識事物的整體性和復雜性,對自然界很少有一般性的觀念。但在另一方面,卻有極強的領悟事物的能力,即從有限的思維上升到無限的領悟的能力。而究其宗教觀念的產(chǎn)生,正是基于人類對“有限”的“自然物”的具體感知活動開始,并在領悟中逐漸形成的。原始人不能科學地理解死亡現(xiàn)象,也不能理解在夢境中進行的活動、行為,于是他們把這兩種生理現(xiàn)象歸結為靈魂,這同時是“萬物有靈論”的根源。愛德華·泰勒在收集了大量人類學、民族學的事實之后,得出了靈魂觀念產(chǎn)生于最初的也是最簡單的思維中。在其“萬物有靈論”中論述,如果沒有超自然的靈魂觀念,也不會有超自然、超人間的神靈觀念,從而也不會有所謂信仰本身,靈魂觀念是整個宗教信仰的發(fā)端和賴以生存的基礎。
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最早的喪葬遺跡大約是在二三十萬年前的直立人開始向智人過渡的時期。而最早的宗教觀念和宗教信仰活動產(chǎn)生于原始社會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和晚期,這時的原始人已經(jīng)形成某種與死后生活相聯(lián)系的靈魂觀念,而且產(chǎn)生了相應的儀式活動。麥克斯·繆勒在《宗教的起源與發(fā)展》一書中指出,“宗教,乃是領悟無限的主觀才能”。[2](P14)宗教的起源在于無限觀念,這種觀念是原始人類在對有限自然現(xiàn)象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的。原始人類對這些觀念的把握和命名,導致了不同信仰對象和信仰活動的產(chǎn)生,推動了宗教的發(fā)展?!盁o限觀念”在原始人那里,既不是感官可以直接把握到的東西,也不是一個“純粹的抽象概念”,而是一種人們可以在感覺過程中直接領悟到的東西。這與“自然宗教”的特征相一致,因為“自然宗教”的根本特征也在于人們直接感知到的“自然物”與“神靈”的統(tǒng)一。人和自然的二重化關系,更加說明原始人類的這種同化自然、超越自然、支配自然的欲求才是原始宗教得以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宗教觀念的形成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同宗教的本質緊密相關,也同宗教的歷史發(fā)展及時代內(nèi)涵緊密相關,甚至同人的自我認識緊密相關。這種簡單的、抽象的思維,一方面要有較高程度的認識能力為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另一方面又基于人類社會長期實踐的認知活動和認知過程,由此產(chǎn)生了宗教觀念形成的歷史道路。
大約在二三十萬年前,直立人開始向智人過渡。在直立人時期,人的大腦還不具備任何意義上的抽象能力,也不能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抽象活動。當原始人從直立人進化到智人階段時,牙齒排列的改變以及腦容量的變化才使得宗教觀念的產(chǎn)生有了可能性。這一階段屬于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人類已經(jīng)開始能夠制造專門化的工具和武器,復合工具也已開始出現(xiàn)。從這些情況來看,智人的智力水平已經(jīng)能進行抽象的思維,有穩(wěn)定的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進行簡單的思維發(fā)散。這并不是推測,考古事實已經(jīng)證明,在尼安德特人的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喪葬的遺跡,這是迄今為止考古學所發(fā)現(xiàn)的人類最早的葬禮。在他們的幻想世界里,形成某種靈魂之類的宗教觀念已經(jīng)成為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恩格斯在論述其宗教觀說道:“要根據(jù)宗教借以產(chǎn)生和取得統(tǒng)治地位的歷史條件,去說明它的起源和發(fā)展,才能解決問題?!盵3](P362)誠然,我們要研究的是“現(xiàn)實的人”,但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原始人創(chuàng)造活動所有的歷史特定性。在人類社會的初級階段,由于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低下,人與自然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自然對人的威脅和壓迫。這一時期,突如其來的自然災難常常對人的生存造成嚴重的威脅,人的生存必須依靠自然的垂憐,但是自然界卻往往天不遂人愿。原始人對自然界這種異己的力量無法理解,沒有能力去認識和理解它而產(chǎn)生恐懼感。于是,他們認為,在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之外,一定還存在著另一個人類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世界,存在著一種超人、超自然的力量。人類對它只能順從,不能違反。于是,對自然這種異己力量就產(chǎn)生了盲目信仰和祟拜,進而把自然力人格化為神靈加以膜拜。原始人類和動物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區(qū)別在于它為之主體而存在的性質,即與自然發(fā)生某種“關系”。一方面,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由于生產(chǎn)力的極度低下,生產(chǎn)工具的簡陋,人和自然界的關系便突出為動物式的依賴、順應和服從關系。人對自然產(chǎn)生了無限的恐懼和依賴,同時也產(chǎn)生了無限敬畏的神的概念。另一方面,就是“關系”的另一層面,人對自然的支配欲和利用欲,這種有意識的行為活動直接與動物區(qū)分開來。人們一邊開始改進生產(chǎn)工具,一邊通過形形色色的宗教觀念予以表達。這種宗教觀念也是原始社會的人們用獨特的方式深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即馬克思所講“用人格化的方法來同化自然”。這也是原始宗教觀念得以產(chǎn)生和形成的一個動因。人首先是“要生活”的動物,生產(chǎn)是第一需求。這也是人之存在的社會性。生存本能的直接顯現(xiàn),決定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絕對必要性。人們在滿足自己的不可或缺的生產(chǎn)需要或生產(chǎn)欲望的過程中“神化自然”,他們需要“神化”人的“社會關系”?!坝捎谥袊糯且赞r(nóng)業(yè)立國,因而,天文氣象和四季農(nóng)時成為社會政治關注的中心。隨著天文、歷法等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秦漢之際的‘天人感應’觀念成為時代的共識,人們運用天文氣象來解釋和指導社會生活?!盵4]對此,恩格斯在《反社林論》中也指出:“單是正確地反映自然界就已經(jīng)極端困難,這是長期的經(jīng)驗歷史的產(chǎn)物。在原始人看來,自然力是某種異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東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經(jīng)歷的一定階段上,他們用人格化的方法來同化自然力。正是這種人格化的欲望,到處創(chuàng)造了許多神?!盵5](P672)
宗教觀念借以產(chǎn)生的社會歷史條件是極其復雜的。人之所以會甘愿“依賴”自然界,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他希望通過依靠“人格化”的自然界來實現(xiàn)自己“同化自然”、支配自然、利用自然進而達到實現(xiàn)自己精神上的目的。對于自然物的依賴和支配,在社會實踐的長期認知活動和認知過程中逐漸演化為自然宗教。
關于作為宗教觀念認識論根源的原始人類的“抽象活動”,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給予了說明。他說:“關于個人不死的無聊臆想之所以普遍產(chǎn)生,不是因為宗教上的安慰的需要,而是因為人們在普遍愚昧的情況下不知道對已經(jīng)被認為存在的靈魂在肉體死后應該怎么辦。由于十分相似的原因,通過自然力的人格化,產(chǎn)生了最初的神?!盵6](P223)首先,“神”的觀念的出現(xiàn)是以人的靈魂觀念為前提的。其次,這里無論是“神”的觀念還是“靈魂觀念”,都是基于原始人類“智力發(fā)展”中“自然發(fā)生”的“抽象化過程”。因此,我們必須從最簡單的抽象入手去探討人類宗教觀念的起源工作。與抽象聯(lián)系的分析有兩個類型:一是綜合的分析;二是無綜合的分析。原始人類由于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的低下,對于事物的感悟是一種最直接的把捉,而此時的“無綜合分析”也正是基于這種現(xiàn)狀進行的。認識根源是宗教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深層次根源,此時在思維層面表現(xiàn)出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種歪曲的、錯誤的反應。但如果原始人類對這種“無綜合的分析”作出更進一步的抽象,則任何靈魂觀念和宗教觀念都是不可能產(chǎn)生的。
原始人類的靈魂觀念和任何形式的宗教觀念本身雖然極其神秘,但是這些觀念得以形成或產(chǎn)生的途徑卻不神秘。宗教觀念的產(chǎn)生不僅要追溯到原始人類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直觀思維活動,而且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類的“最簡單的抽象中”。
[參考文獻]
[1]段德智.宗教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英〕麥克斯繆勒. 金澤.宗教的起源與發(fā)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劉琪.漢代天人感應源流說[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3,(2).
[5]恩格斯.反社林論[A].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責任編輯:谷曉紅
[文章編號]1004—5856(2016)08—0012—03
[收稿日期]2016-01-20
[作者簡介]崔佳(1993-),女,河南許昌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宗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B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8.003
The Formation of Religious Ideas
CUI Jia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China)
Abstract:How religion came into being is an old question. However,the process of its origin is not mysterious. The earliest religious idea can be traced back to man’s primitive imagination. The formation of religious idea is on the one hand related to primitive man’s ordinary thinking and perceiving activiti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came from their practices of life. It requires starting with the “history route” to work out the abstract process that religion came into being.
Key words:the concept of soul;natural religion;history route;abstract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