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國演義》中的辯士及其作用

2016-03-16 07:24羅曉芳
湖北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年10期
關(guān)鍵詞:三國演義劉備曹操

羅曉芳

(陜西理工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陜西 漢中 723001)

《三國演義》中的辯士及其作用

羅曉芳

(陜西理工大學(xué)文學(xué)院,陜西漢中723001)

《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一大批有口才、善辯論的辯士形象。他們能言善辯,以辯才出眾,得到所在政治集團的賞識和重用。按照論辯活動的不同性質(zhì),將他們分為論辯政治策略、軍事謀略和外交策略的辯士三類。漢末三國時期各個集團的辯士,皆以語言為利器,或得以表達其政治觀念,或陳說戰(zhàn)略計謀,或智辯對手。他們皆是那個時代的精英,對時局的變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三國演義》;辯士;論辯

《三國演義》之所以具有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是因為它不僅描繪了一幅生動的三國歷史圖畫,而且還塑造了眾多具有永恒藝術(shù)魅力的典型人物形象。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中指出:“人獨貪看《三國志》者,以古今人才之聚,未有盛于三國者也?!保?]2在《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一批有口才、善辯論的“辯士”形象,他們以語言為利器,積極參與了當時的政治、軍事以及外交等活動,他們或表達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或陳說自己的戰(zhàn)略方針,或以犀利的語言智斗論敵,在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活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擬將這類人物形象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總結(jié)他們的形象特點,并對他們在三國時期的作用等略作探討。

一、在政治決策中的爭辯

政治觀念決定一個政治集團的政治取向和發(fā)展定位?;钴S在政治舞臺上的士人由于政治理念的不同而產(chǎn)生分歧,因此就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爭辯,通過辯論宣揚各自的政治觀念和策略。在論辯過程中,他們或引經(jīng)據(jù)典,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示出來。漢末政治混亂,各路英雄竟起,政治思想不同,導(dǎo)致他們的最終結(jié)局也各異。

首先,是否“奉迎天子”,這既是政治立場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策略問題,它直接影響了袁紹、曹操兩大集團的成敗。袁紹的謀臣沮授與郭圖、淳于瓊曾就這個問題發(fā)生過激烈的辯論,《三國志》裴注所引《獻帝傳》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沮授說袁紹云:“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毀壞,觀諸州郡外托義兵,內(nèi)圖相滅,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郭圖、淳于瓊曰:“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今英雄據(jù)有州郡,眾動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quán)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笔谠唬骸敖裼?,至義也,又于時宜大計也,若不早圖,必有先人者也。夫權(quán)不失機,功在速捷,將軍其圖之!”[2]162

沮授憑借其敏銳的政治眼光,分析袁紹現(xiàn)已占有的政治資源,指出勤王保駕的巨大政治價值,勸說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忠義勤王的名義,奪取對中央政權(quán)的控制。這種縱觀天下大事,在混亂局勢中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能力,也是一個辯士必備的技能之一。然而袁紹目光短淺、優(yōu)柔寡斷,本來打算采納建議,卻聽信他人三言兩語后就失去主意。沮授一再分析利弊,說明利害,意見依然不被采納。其實袁紹四世三公、實力雄厚,原本在這場政治角逐中占有很大優(yōu)勢,卻不聽從謀臣沮授的謀劃,在錯誤政治思想的引導(dǎo)下,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基業(yè),錯失了稱霸天下的政治機遇。

《三國演義》中對沮授等人辯論的情形描述不多,但對荀彧勸曹操的話則敘述比較完整,荀彧說:“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fā)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保?]第十四回曹操采納了荀彧的建議,以勤王名義發(fā)兵保駕,“奉天子以討不臣”,由于實施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策略,雖實力遠不如袁紹,最終卻掌握了朝廷的實權(quán),打敗各路梟雄,統(tǒng)一北方,進而入主中原。

其次,關(guān)于“正統(tǒng)”問題的論辯。漢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案髀分T侯順應(yīng)時代的潮流和民眾的愿望,力圖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重新實現(xiàn)國家的統(tǒng)一?!保?]各個集團相互攻伐征戰(zhàn),出師必要名正言順,這樣才以便收服人心,因此都要為本集團的合理性尋找理由。因此,關(guān)于“正統(tǒng)”的辯論,一直存在于各個集團的內(nèi)部或彼此之間。

荀彧是曹魏集團的首席謀士,同時也是一位口齒伶俐的辯士。在第六十一回,曹操在諸侯征戰(zhàn)中接連取得勝利,一舉掃除中原其他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隨之也日益驕橫,有了取代漢室的野心。手下謀士董昭與荀彧就曹操受魏公一事進行了一場激烈辯論。董昭說:“自古以來,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雖周公、呂望,莫可及也。櫛風(fēng)沐雨三十余年,掃蕩群兇,與百姓除害,使?jié)h室復(fù)存,豈可與諸臣宰同列乎?”將曹操掃蕩群兇的功績,夸大為周公、呂望都無法比肩,認為曹操理應(yīng)受魏公之位,榮加九錫。荀彧卻辯駁道:“丞相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jié)。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倍讯床觳懿傩睦?,明白“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政治手段,勤王保駕只是一種口號,一種政治宣言,而最終目的是統(tǒng)一天下,掌握實質(zhì)性權(quán)力。荀彧忠諫曹操不要僭越,他以為曹操本是恢復(fù)漢室的忠義之士,理應(yīng)做一個扶危濟困的忠正直臣,不能“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丟掉“奉天子以討不臣”這層保護罩,去背上篡位的罵名。荀彧仍保留著宗法制的正統(tǒng)思想,在他內(nèi)心深處有著根深蒂固的忠君觀念,因此雖為曹魏首席謀士,但卻一直希望興復(fù)漢室,這就與曹操的真實政治目的相違背,最終導(dǎo)致了自己的悲劇。

和荀彧一樣,諸葛亮不僅僅智謀超群,同時也能言善辯。對于“擁劉”還是“擁曹”這個關(guān)乎正統(tǒng)的問題,孔明與王朗就進行過針鋒相對的論辯。王朗質(zhì)問為何孔明為何要興無名之兵,孔明義正言辭地回答“奉召討賊”,表明劉備代表漢室正統(tǒng),是師出有名。王朗即辯以“天數(shù)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天下有德者居之”的政治觀念,他歷數(shù)東漢末年盜賊蜂起,諸侯爭雄的亂局,盛贊曹操“掃清六合,席卷八荒”的功績,有使“萬姓傾心,四方仰德”的政治威望,以此證明曹操是“天命所歸”而非“以權(quán)勢取得天下”,欲證明曹魏政權(quán)的合法性。接著又稱頌曹丕“應(yīng)天合人,法堯禪舜”,是合乎“天心人意”的。指責(zé)孔明欲“逆天理、背人情”行事,并宣稱“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既為自己投奔曹魏辯護,又妄圖勸降孔明。孔明當即予以駁斥,他直指王朗理應(yīng)“匡君輔國,安漢興劉”,卻“反助逆賊,同謀篡位”,怒罵其“罪惡深重,天地不容”!然后以“天意不絕炎漢”強調(diào)蜀漢政權(quán)的合法性,以及自己奉召討賊的正義性,直接大罵王朗“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稱其“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shù)耶”,更怒斥其九泉之下無面目見二十四帝。言辭犀利、氣勢磅礴的辯斥,使王朗當即撞死于馬下。孔明自始至終堅持宗法制正統(tǒng)論,證明劉備統(tǒng)治具有合法性。始終站在政治道德的制高點上,徹底否定其他政權(quán)存在的合理性。在此時鼓舞了蜀漢全軍的士氣,表明自己出師有名,即正義又合理。同時,在政治輿論上也占據(jù)了巨大優(yōu)勢。

其三,擇主問題,“在人才可以自由選擇和流動的條件下,能否作出明智的選擇,這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5],擇主觀念不同,人物的命運也隨之改變。在《三國演義》中“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是勸降活動中常見的一種套語,這種觀念源于孔子,《后漢書·馬援傳》則明確寫道:“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保?]555《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六十五回,三次提出這一擇主觀念,但不同的勸降者則做了不同發(fā)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李肅知曉呂布有勇無謀、見利忘義的本性,一來就送赤兔馬和金銀珠寶給他,他竟主動提出殺舊主以為進見之禮。呂布是個唯利是圖的小人,李肅也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投其所好,以利結(jié)其心,輕松將其勸降。不同于李肅的曲折委婉,滿寵見到徐晃就開門見山地表明是來勸降,先贊揚他“公之勇略,世所罕有”,表明曹操“好賢禮士”及欣賞敬愛之意,吸引他“棄暗投明,共成大業(yè)”。

《文心雕龍·論說》篇在講到“論之為體”時說:“義貴圓通,辭忌枝碎。必使心與理合,彌縫莫見其隙;辭共心密,敵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保?]218這正是論辯時的制敵訣竅。決定辯士是否成功,個人的論辯素養(yǎng)很重要,要善于抓住對方的心理,要有高瞻遠矚的論辯眼光、高明正確的論辯策略、敏銳流暢的論辯思維、無可辯駁的辯論語言及清晰明確的論辯邏輯,但本質(zhì)上還是取決于其事主的智慧高低,聰明如曹操者,成就了成功的辯士荀彧。糊涂如袁紹者,高明的沮授也挽救不了其走向失敗。

二、在戰(zhàn)略決策中的爭辯

戰(zhàn)略決策正確與否,決定了軍事行動的成敗。三國各集團內(nèi)部在商討軍事策略時,眾謀士唇槍舌戰(zhàn),表現(xiàn)了作為辯士出色的辯才。盡管這些人物的身份、面目、行為各異,卻有一個根本的相同點,即都是憑借“三寸不爛之舌”來陳說利害,左右決策者的意向、決定和行動。

曹魏集團中郭嘉和程昱都是能言善辯之士。在曹操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時,他們多次就不同方案進行辯論。如在是否接納前來投誠的劉備這一決策上,程昱信奉“一日縱敵,數(shù)世為患”[2]361的原則,認為“劉備終不為人之下,不如早圖之”。郭嘉則持肯定態(tài)度,他說:

主公興義兵,為百姓除暴,惟仗信義以招俊杰,猶懼其不來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3]第十六回

程昱從長遠利益角度分析,對劉備的才能和雄心做出正確判斷,推測到劉備終將成為曹魏的重大阻力,建議趁早鏟除障礙。其策略并不是不高明,只是沒有契合當時的環(huán)境和曹操的政治目的。而郭嘉審時度勢,認為曹操此時新奉天子,實力并不十分強大,正是“招懷英雄以明大信”的用人之際,認為從招賢納士的需要出發(fā),接納劉備不僅能為自己增添助力,還能樹立良好的“愛賢”形象,這可以成為延攬人才的政治口號,起到良好的政治宣傳作用,使天下賢臣謀士歸心。曹操最終采納了郭嘉的方針,認為“方今正用英雄之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曹操因衣帶詔之事殺害董承及董貴妃,又商議處理參與事件的劉備和馬騰。對東征劉備的決定,程昱分析道:“劉備現(xiàn)在徐州,分布掎角之勢,亦不可輕敵。況今袁紹屯兵官渡,常有圖許都之心。若我一旦東征,劉備勢必求救于紹。紹乘虛來襲,何以當之?”他對彼此之間的軍事力量、政治形勢都十分清楚,因此頗為擔憂東征存在的隱患,提醒曹操東征的危險性。郭嘉則認為:“紹性遲而多疑,其謀士各相妒忌,不足憂也。劉備新整軍兵,眾心未服,丞相引兵東征,一戰(zhàn)可定矣?!毕啾扔诔剃?,郭嘉不僅了解彼此大勢,更對敵方集團內(nèi)部的君臣缺陷和不利情況了然于胸,既能洞察對手存在的問題,同時又準確地做出判斷,大膽地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案,從而給出貼合實際、實事求是的戰(zhàn)略決策,使曹操得以一舉打敗劉備,攻占徐州,取得階段性勝利。[3]第二十四回

東吳集團里,周瑜也是一個機智善辯之士。曹操新破袁紹,命孫權(quán)遣子入朝隨駕,對這一關(guān)乎孫吳命運的大事,東吳大臣之間發(fā)生了一場爭辯。張昭懼于曹操威勢,主張送質(zhì),他明白曹操的意圖是“操欲令我遣子入朝,是牽制諸侯之法也”,但“若不令去,恐其興兵下江東,勢必危矣”。片面地被敵人嚇倒、輕易地妥協(xié)退讓。周瑜則不同,他仔細分析了利弊:“君承父兄余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足,將士用命,有何逼迫而欲送質(zhì)于人?質(zhì)一入,不得不與曹氏連和。彼有命召,不得不往?!笔紫缺砻鳀|吳兵多將廣,并不懼怕曹操,接著指出送質(zhì)具有極大弊病,會使整個東吳受制于人,最后做出“不如勿遣,徐觀其變,別以良策御之”的正確決斷。他擁有一個辯士犀利獨到的思維,經(jīng)過多方對比,辨別利害,不為眼前的危機嚇倒,以戰(zhàn)略家的眼光,為東吳做出最精準的判斷。試想孫權(quán)真若送質(zhì)入朝,東吳就會處處受到曹操的牽制,徹底失去政治軍事上的自由權(quán)。[3]第三十八回

《墨經(jīng)·小取》里這樣說道:“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焉。摹略萬物之然,論求群言之比;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以類取,以類予;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保?]191作為一個合格的辯士,不論是在集團決策,還是在對外交涉時,都必須對自己和對方的各種情況了如指掌,這樣才能知己知彼,據(jù)此做出到位的分析和準確的判斷,形成有利于我方的戰(zhàn)略決策,通過縝密的語言實施計劃,達到百戰(zhàn)百勝的境地。

三、在外交活動中的爭辯

如毛宗崗所說:“《三國》一書,有同樹異枝,同枝異葉,同葉異花,同花異果之妙。作文者以善避為能,又以善犯為能。不犯之而求避之,無所見其避也。惟犯之而后避之,乃見其能避也?!保?]5考察有關(guān)“論辯”的描寫,基本上達到了評點家說的“特犯不犯”的境界。外交是展示辯士辯才最為直接的一種場景,《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一大批形態(tài)各異的辯士形象,他們在外交活動中彰顯了出色的口才、過人的膽識和靈活的應(yīng)變能力,很多人不僅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務(wù),還用各種方式維護了自己集團的利益和尊嚴,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都會記住第八十六回吳臣張溫和益州學(xué)士秦宓的那場鋒芒畢露、情辭激越的論辯。面對張溫“名稱學(xué)士,未知胸中曾學(xué)事否”的調(diào)侃,秦宓張口就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古今興廢,圣賢經(jīng)傳,無所不覽?!边@樣大的口氣,似乎讓人覺得有點狂妄自大,但其實更顯示出他自信滿滿。接下來,二人以“天”為辯,張溫分別以天是否有頭、耳、足、姓發(fā)問,秦宓則一一以《詩》作答:

《詩》云:“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也。天處高而聽卑,《詩》云:“鶴鳴九皋,聲聞于天?!睙o耳何能聽?《詩》云:“天步艱難。”無足何能步?“姓劉。”“天子姓劉,以故知之?!彼Z言清朗,答問如流。在解決張溫的問難之后,立馬辯詰道:

先生東吳名士,既以天事下問,必能深明天之理。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至共工氏戰(zhàn)敗,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既輕清而上浮,何以傾其西北乎?又未知輕清之外,還是何物?愿先生教我。

說得張溫?zé)o言以對,只能避席而謝曰:“不意蜀中多出俊杰,恰聞講論,使仆頓開茅塞?!痹僖膊桓衣冻鲆桓卑谅裏o禮的樣子。有識之士互相問難,只有處變不驚、臨危不亂者,才能展示出真正非同凡響的論辯才能。

當然,小說中寫得最精彩的還是諸葛亮的“舌戰(zhàn)群儒”。蜀相諸葛亮,不僅擅長軍事謀略,還口齒伶俐、能言善辯。他舌戰(zhàn)群儒,智激周瑜,在外交場合上展示了其驚人的辯才。促使東吳做出聯(lián)蜀抗曹的重大決議,挽救了蜀漢集團瀕臨滅亡的頹勢。能夠促成吳蜀軍事聯(lián)盟,諸葛亮的三寸不爛之舌功不可沒?!度龂萘x》用了一整回的篇幅來描寫這一精彩情節(jié),當時劉備新敗,吳臣一片降曹之聲,想要實現(xiàn)吳蜀聯(lián)合的政治聯(lián)盟,必須要將東吳主降的眾謀臣說服。他此時雖處不利地位,卻能斗志昂揚。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峻、程德樞七人連番問難,諸葛亮始終臨危不亂、不卑不亢、有條不紊地一一化解。

以諸葛亮為辯駁對象的論辯有四次。東吳謀臣張昭先向諸葛亮發(fā)難,圍繞亮自比管、樂,如今劉備卻兵敗奔走這一情形,張昭言辭犀利,語帶嘲諷道:

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濟世之才也、何先生自歸豫州,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fēng)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輔孤子而據(jù)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3]第四十三回

他抓住劉備連連敗退的軍事失利事實,暗指諸葛亮名不副實,遠不如管仲、樂毅之才。

對于此時劉備的不利局面,諸葛亮反客為主,以治病類比,先細細分析新野之敗,指出“豫州不過暫借以容身,豈真將坐守于此耶?”然后辯駁“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表明自己的成績。接著以“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yè),故力辭之?!闭f明荊襄之地被曹操占據(jù),不是劉備沒能力奪取,乃是因為劉備仁義才不取之。當陽之敗,也是因為劉備不忍拋棄跟隨他的十萬百姓,而甘與同敗,因此延誤戰(zhàn)機。再將劉備與劉邦類比,借韓信表明勝負乃常事“昔高皇數(shù)敗于項羽,而垓下一戰(zhàn)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敝该黜n信雖沒有戰(zhàn)無不勝,但重在輔助劉邦統(tǒng)一了天下,暗示自己現(xiàn)在雖敗,但最終會像韓信一樣功成名就,最后語氣不善地擠兌道“最后以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夸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yīng)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將滔滔不絕的張昭駁斥得啞口無言。

步騭指出孔明“欲效儀、秦之舌”游說東吳。他及時轉(zhuǎn)移話題,沒有直接回答。反而論證蘇秦、張儀是“有匡扶人國之謀,非比畏強凌弱,懼刀避劍之人也?!睂Ρ葏浅肌奥劜懿偬摪l(fā)詐偽之詞,便畏懼請降”,突顯出蘇、張二人的英勇,也表明自己無所畏懼的精神,還反戈一擊,諷刺了吳臣的懦弱無能。話題轉(zhuǎn)移地恰到好處,既沒有正面說出自己的目的而降低身份,又再次打擊了吳臣的囂張氣焰。

嚴峻和程德樞企圖以學(xué)問來難倒諸葛亮,分別以“治經(jīng)典”和“有無實學(xué)”發(fā)問。諸葛亮首先從根本上否定該問題,沒有給對方肆意刁難的機會。先是不慌不忙地辯駁:“尋章摘句,世之腐儒”,并不能“興邦立事”,然后列舉前代賢人伊尹、張良等,說明“有匡扶宇宙之才”的人,并不需要舞文弄墨,同時也反襯出書生的無用。接著口若懸河地解說“儒有君子小人之別”,指出君子之儒是“忠君愛國,名留后世”,小人之儒乃是“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借揚雄以文章名世卻屈身事莽,最終投閣而死的例子,表明自己對“日賦萬言”的小人之儒的不屑,使得以治經(jīng)典為榮者垂頭喪氣。

以曹操為中心話題的論辯有三次。首先,在虞翻夸張曹操“兵屯百萬,將列千員”時,諸葛亮轉(zhuǎn)守為攻,以事實說明曹操兵雖數(shù)百萬,但實際確是“收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眾,不足懼也”的真相,嘲笑東吳眾臣“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睂Ρ葋碣濏瀯洹耙詳?shù)千仁義之師,雖不敵百萬殘暴之眾”,這才是真英雄氣概,反過來還諷刺了東吳眾人貪生怕死。

其次,見薛綜以天數(shù)歸曹操,“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歸心”,指責(zé)劉備“不識天時,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他立即義正言辭地指出曹操乃漢賊,抓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實,厲聲責(zé)問道:

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公既為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漢祿,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公乃以天數(shù)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不足與語!請勿復(fù)言![3]第四十三回

一番君臣忠孝觀念的道德標準有理有據(jù),將問者駁斥得滿面羞慚。

最后,對于陸績抬高曹操“相國曹參之后”身份,貶低劉備“織席販履之父”出身的言論,諸葛亮立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唇相譏道:“公非袁術(shù)座間懷橘之陸郎乎?”針對陸績變相譏諷劉備背景不光彩的言論,給出有力還擊,揭了他的短處。又馬上指出:

曹操既為曹相國之后,則世為漢臣矣。今乃專權(quán)肆橫,欺凌君父,是不唯無君,亦且蔑祖;不唯漢室之亂臣,亦曹氏之賊子也。劉豫州堂堂帝胄,當今皇帝按譜賜爵,何云無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席販屨,又何足為辱乎?[3]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不為對手給出的情境所限制,善于進行邏輯、類比推理,揭示曹乃欺君蔑祖之反賊,指出劉邦出身泗水亭長可得天下,則劉備同樣也不會因出身低微,而影響他施展雄才大略,興復(fù)漢室。

諸葛亮智辯江東諸士,為聯(lián)吳抗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面對江東群儒如潮水般涌來的詰難,他沉著應(yīng)對,或引經(jīng)據(jù)典,或轉(zhuǎn)換論題,或厲聲責(zé)問,或反唇相譏,可謂得心應(yīng)手,游刃有余。正如《韓非子·說難》所說:“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保?]86知心以定策,正是諸葛亮成功的秘訣。主張降曹的這批謀士被他犀利的語言、嚴密的邏輯、昂揚的氣勢所鎮(zhèn)服,一定程度上掃除了孫劉聯(lián)盟的障礙,為三分天下的大局開辟了道路。

古人云:“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保?0]296他們并不將能言善辯當作值得夸耀的事,反而對舌辯之士避之不及,這也正從反面說明他們看到了辯士的巨大能量?!耙蝗酥q,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7]220《三國演義》中魏蜀吳三國及其他集團中的辯士,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攪動起三國風(fēng)云,在亂世中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展現(xiàn)自己的辯才,施展自己的抱負,成就自己悠遠的聲名,塑造出諸多光輝形象。

[1] 羅貫中.三國演義[M].毛宗崗,評點.長沙:岳麓書社,2015.

[2] 陳壽.三國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2015.

[3] 羅貫中.三國演義[M].劉世德,鄭銘,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5.

[4] 沈伯俊.《三國演義》與政治智慧[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guān)黨校學(xué)報,2012(5):118-123.

[5] 雷勇.《三國演義》中的“擇主”悲劇及其文化意蘊[J].陜西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3):29-33.

[6] 范曄.后漢書[M].李賢,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

[7] 劉勰.文心雕龍[M].王志彬,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5.

[8] 孫中原.墨經(jīng)解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3.

[9]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鐘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3.

[10] 韓嬰.韓詩外傳今注今譯[M].賴炎元,注譯.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79.

Debaters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Their Importance

LUO Xiaofa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anxi Sci-Tech University,Hanzhong 723001,China)

The author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eloquent and excellent debater images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They were skilled in debate.With outstanding eloquence,they were entrusted with the task of leadership and won the appreciation by the political group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argumentation activities,the debater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political strategy debaters,military strategy debaters and foreign policy debaters.All debaters in the era of Three Kingdoms Period,used language as a weapon to express their political ideas,offered advice and suggestions,or argued their opponents with wisdom.They were the elites of the era,and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Debaters;Argumentation

I207.413

2095-4476(2016)10-0010-05

2016-09-12

陜西理工大學(xué)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SLGYCX1603)

羅曉芳(1993—),女,陜西安康人,陜西理工大學(xué)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

(責(zé)任編輯:陳道斌)

猜你喜歡
三國演義劉備曹操
讀懂劉備
《三國演義》騙了你多少年
1800年后讀懂曹操
曹操: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劉備與徐州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四歲讓梨的孔融,為何被曹操殺了
劉備的愛
劉備別具特色的用人之道
公主岭市| 莱芜市| 汤原县| 道孚县| 浠水县| 陵川县| 英吉沙县| 修文县| 泰兴市| 吉隆县| 昌平区| 龙岩市| 稻城县| 富民县| 潼关县| 军事| 星座| 司法| 嘉义市| 华亭县| 龙川县| 武夷山市| 慈溪市| 新巴尔虎右旗| 潮州市| 贵溪市| 澎湖县| 乐安县| 额敏县| 如东县| 岳池县| 太仆寺旗| 房产| 淄博市| 察哈| 四平市| 阜南县| 明溪县| 辽宁省| 定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