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思杰 范 琦(西安石油大學陜西·西安)
中國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現(xiàn)狀
□文/惠思杰范琦
(西安石油大學陜西·西安)
[提要]本文通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可行性研究理論和方法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發(fā)展的主要歷程以及取得的成績進行梳理和歸納,揭示可行性研究在投資項目建設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對現(xiàn)階段中國可行性研究存在的問題與挑戰(zhàn)進行簡單剖析。
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技術經濟分析
原標題:中國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引入及發(fā)展現(xiàn)狀
收錄日期:2016年9月18日
可行性研究一般是指在項目投資決策前,通過調查,從市場、技術、財務、環(huán)境和國民經濟等方面對擬投資項目的技術可行性與經濟合理性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投資項目論證的依據是可行性調研報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管理科學的廣泛應用,在不斷引入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中國項目可行性研究理論取得快速的發(fā)展和完善,同時也為中國投資項目建設的科學決策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大地正處在一個萬象更新、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階段。面對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中國對外技術引進只能依賴前蘇聯(lián)。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中國從前蘇聯(lián)學習基本建設的先進管理經驗,如“建設意見書”、“技術經濟分析”以及“方案研究”等項目研究的方法和理論。在已經處于建設中的項目,通過借鑒項目評價一些技術經濟指標,如投資效果系數、投資回收期、追加投資的回收期、單位生產效益投資以及年折算費用等,在當時這樣的項目評價叫做技術經濟分析及論證。
1951年中央政府財政委員頒布了《基本建設工作程序暫行辦法》,辦法中明文要求項目在上馬前必須經過實地調研和勘測,再通過相關技術經濟分析和論證,進而確定工程項目在技術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提出在項目建設的決策階段需進行必要的技術經濟分析和論證。1952年中央政府財政委員會又對上述暫行辦法進行了大幅修改和補充,同年便頒布并執(zhí)行新的《基本建設工作暫行辦法》,辦法著重強調了所有大型項目開建前必須經過實地調研,提出的計劃書經相關部門批復后,才能開始設計。文中還指出在設計初期,應根據批復的計劃書對設計對象需做出全面的計算和研究,計劃書是所有設計的前提和依據。目的在于闡明項目建設在經濟上的合理性和在技術上可行性。即如果項目建設初步設計缺乏在經濟上的合理性和在技術上的可行性,項目建設方案及可能不會被通過。這些規(guī)定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對中國項目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推動作用,特別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156個重點建設項目建成并使用,為中國建立初步的工業(yè)化體系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但這一時期的分析基本停留在靜態(tài)的分析上,沒有考慮到時間價值。1958年,隨著“大躍進”運動高漲,“左”傾思想嚴重影響經濟建設,原有的技術經濟分析方法被高高掛起。瞎干蠻干,追求“大、快、上”,不僅違反客觀規(guī)律也不注重經濟效果,對中國經濟建設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文革期間的“三邊”、“四當年”,更是對中國經濟建設造成了惡略的傷害,許多項目建成后不能投入正常使用。
1978年,隨著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順利召開,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在經濟建設基本停滯了20年后,中國急需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管理經驗和資金支持。而西方國家的金融組織在貸款以及相關資金支持上,需要做大量的資格審查和項目評估,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西方的可行性研究理論和方法被逐步引入中國,另一方面中國也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項目建設審核和評價咨詢機構。1979年10月聯(lián)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UNIDO)下屬的可行性研究部門負責人Lawrence應邀來華創(chuàng)辦第一期中國可行性研究方法培訓班。從此可行性研究方法和理論在中國掀起了一股全國性的學習熱潮。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以及相關部門的領導開始認識到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合理性,進而提議把可行性研究納入到項目基本建設程序,將計劃書與可行性研究結合起來,同時探討將可行性研究逐步納入到項目建設決策程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983年2月,原國家計委通過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制定和頒布了《關于建設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的試行管理辦法》,辦法要求大型建設項目在決策和實施過程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關于基本建設程序的相關規(guī)定。在對可行性報告的內容、方法和深度上,《管理辦法》主要借鑒和參考了1978年聯(lián)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推薦使用的《工業(yè)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編制手冊》,其中很多規(guī)定沿用至今,成為可行性報告研究和編寫的規(guī)范和模板。1984年,中國開始正式實施中國投資銀行編寫的《工業(yè)貸款項目評估手冊》,手冊在資金審批方面要求銀行必須對工業(yè)建設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中國開始對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重視程度進入一個新階段。1985年原國家科技委員會與原國務院技術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聯(lián)合大專院校相關專家共同組織研究和編寫了《工業(y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經濟評價方法——企業(yè)經濟評價》(1992年二版修訂并頒布),后經國家相關部門審核后推薦有關單位和部門試行。之后又制定了《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試行)》第一版,文中首次提出了建設項目經濟評價需要參考的各類參數。20世紀90年代后期,可行性研究方法和理論基礎逐步完善,開始逐步向其他領域滲透和推廣。1994年三峽工程項目論證,分析討論了三峽建設工程的可行性,1995年《中國鐵路項目可行性編制綱領》發(fā)布,之后在防洪、船舶、郵電通訊以及農林牧副漁等項目逐漸推廣和展開。
在國家可行性研究相關規(guī)章制度頒布的同時,一大批國家咨詢評估機構開始陸續(xù)成立,第三方可行性研究工作也隨之展開。1982年為順應中國投資體制改革,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工程咨詢機構——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設立,主要負責國家大中型項目建設的咨詢和評價。隨后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中國農業(yè)銀行先后設立了專門的內部咨詢機構,負責對額度較大貸款項目進行評審。國家各級政府相關決策部門也陸續(xù)設立了專門的工程項目咨詢和評估機構。隨著國家經濟體制和投資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工程咨詢協(xié)會(CNAEC)經國家民政部批準注冊,于1992年底正式成立。先后頒布《工程咨詢業(yè)管理暫行辦法》、《工程咨詢單位資格認定暫行辦法》、《工程咨詢單位資格認定實施細則》、《工程咨詢單位持證職業(yè)管理暫行辦法》以及《中國工程咨詢業(yè)職業(yè)道德行為準則》。這些辦法和準則的制定和實施,進一步明確了從事投資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與評估機構,如未獲取國家規(guī)定的資質,不得從事相關工作,該行業(yè)規(guī)范至此基本確立。
2002年原國家計委頒布《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并實施,標志著中國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與理論應用開始興起。指南進一步參照和借鑒國際可行性研究的成功經驗,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以及對之前可行性研究的誤區(qū)進行總結,為新世紀中國各類型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評估確立了方向。十四大以后,為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國務院制定并實施了《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投資體制深化改革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這也對中國可行性研究理論和方法的深化產生了重大影響。2006年,為了與投資體制改革同步,原國家計委會同建設部相關專家一道,先后對《工業(y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經濟評價方法——企業(yè)經濟評價》與《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進行修訂,并配套出版了案例學習手冊。方法的修訂對促進國內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升級、優(yōu)化投資項目資本結構、規(guī)避項目投資風險以及提高項目投資效益起到了進一步深化的作用。
經過近20多年的努力與實踐,中國在可行性研究理論和方法上已經取得長足的發(fā)展,對中國經濟建設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現(xiàn)實的應用中,由于受計劃經濟傳統(tǒng)體制的深遠影響,很多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數據缺乏真實性、內容粗糙、研究不夠深入等,使得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浮于表面,不能如實反映現(xiàn)實情況,項目建設完成后不能投入使用的現(xiàn)象屢屢出現(xiàn),資源浪費嚴重不堪,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企業(yè)為應付項目審批而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尚行匝芯繄蟾嬷饕康氖菫榱搜芯宽椖康牟煌绊懸蜃舆M行全方位的對比分析研究,即對原項目的設計方案做出是否可行評判并給出改進意見,使得項目方案實施能夠取得最大效益。然而,可行性研究引入中國幾十年來,一直為政府所主導,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一般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審批。許多企業(yè)和部門即為了應付政府部門審批,進而拿到項目被迫編寫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有時會弄虛作假,編造數據,低估成本高估收益,這與現(xiàn)行的市場經濟體制相悖,其后果必然造成釣魚工程、豆腐渣工程,項目建成后卻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同時導致國有資產損失。上述現(xiàn)象的產生存在多方面原因,因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應該是企業(yè)行為而不是政府行為,非要通過政府相關部門的行政審批,政企不分,政府的錯位、越位以及缺位,使得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發(fā)展存在一定扭曲。
2、可行性研究報告無約束作用,流于形式。按照國際慣例,可行性研究報告一般是投資項目建設工作開工的依據,投資建設項目應該嚴格按照經上級部門批準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里要求的內容進行設計,未經許可,不能隨意改動已確定的控制性指標。但在中國項目建設的實際操作中,一方面項目領導隨意調整設計方案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而項目建設方案、工程標準、項目用地以及投資金額等基礎性的指標被修改一項,都可能會影響到最終的可行性研究結果,甚至會使得結果發(fā)生較大差異;另一方面法律監(jiān)管的缺失也是可行性研究報告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相關單位在獲得項目審批后,不能嚴格依照原項目設計的評價標準對項目進行跟蹤、監(jiān)管、評價以及責任的法律追究等,這必然導致熱熱鬧鬧走過場,雖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但同樣未能取得實質成果。
3、可行性研究執(zhí)業(yè)人員管理不規(guī)范,報告編寫缺乏科學性。一方面當前很多項目評價機構只注重資質管理,忽視個人資質,導致可行性研究資質與準入門檻過低;另一方面很多執(zhí)業(yè)人員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嚴重違反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操守,卻沒有任何部門對其進行懲罰。在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過程中,一般規(guī)定需要一個由工程師、經濟師以及規(guī)劃師等組成的專業(yè)性的研究小組,他們負責對項目進行考核和論證分析。然而,現(xiàn)實中很多項目的可行性報告交由建設單位來編寫;一些項目雖然成立了項目組,但不是缺經濟師就是缺規(guī)劃師,導致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4、項目可行性研究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F(xiàn)在很多項目單位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理論疏于學習,很多停留在表面上。在選擇輔助和次要評價指標時,評價方法過于單一,主要指標無法識別,甚至刻意回避。在進行項目技術評價過程中,只會采用定性評價法,定量評價分析卻被束之高閣,而不是采用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從而導致高估收益、低估成本,這樣做出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預期成果會如何,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無從談起。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計委關于建設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的試行管理辦法(計資[1983]116號文121).1983.
[2]國家計劃委員會.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8.
[3]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與評價中心.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教程[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4]孫紅.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理論綜述[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6.
F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