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礦業(yè)發(fā)展中的環(huán)境問題探析

2016-03-16 15:44:52付成雙
貴州社會科學 2016年2期
關鍵詞:水力礦區(qū)環(huán)境

付成雙

(南開大學,天津 300071)

?

美國礦業(yè)發(fā)展中的環(huán)境問題探析

付成雙

(南開大學,天津300071)

采礦業(yè)的發(fā)展是美國工業(yè)進步的基礎,同時也是美國現(xiàn)代化中人與自然關系的縮影,無論是水力采礦還是深層采礦或礦石冶煉業(yè),都伴隨著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872年采礦法》 在推動美國礦業(yè)邊疆發(fā)展的同時,也是造成上述問題的政策根源。隨著礦業(yè)環(huán)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和資源保護運動的興起,美國社會逐步著手解決采礦業(yè)發(fā)展中所帶來的采礦問題,走上了生態(tài)修復之路。

礦業(yè)邊疆;水力采礦;《1872年采礦法》;生態(tài)修復

礦業(yè)邊疆的成功是美國西部發(fā)展史上最迷人的神話之一,它締造了無數的礦業(yè)城鎮(zhèn),也曾經使無數人的發(fā)財夢想得以實現(xiàn),然而,這同時也是一個無情掠奪自然,破壞自然,帶來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的過程。自從1848年加利福尼亞出現(xiàn)淘金熱后,每一處礦脈的發(fā)現(xiàn)就會引發(fā)一輪新的淘金狂潮,每一輪狂潮后面都會令河流改道,山坡變禿,留下千瘡百孔的廢舊礦坑和亂七八糟的采礦營地,給當地的生態(tài)帶來嚴重的破壞?!爱?9世紀的紳士們專注于利潤和礦業(yè)發(fā)展的時候,他們忽略了這些行為對于環(huán)境的巨大影響。”[1]3從某種程度上說,采礦業(yè)的發(fā)展所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位居美國工業(yè)發(fā)展所導致的環(huán)境問題之首。美國社會是如何在發(fā)展與保護這一矛盾中嘗試著去解決采礦業(yè)中的環(huán)境問題的?美國各級政府又采取了哪些環(huán)境措施應對上述矛盾?這些問題對于仍然在現(xiàn)代化道路上摸索的各個國家來說比美國現(xiàn)代化成功的經驗更具有借鑒意義,也更值得后者深思。

一、表層采礦對環(huán)境的破壞

在美國淘金熱興起的最初階段是沙里淘金,淘金者利用鐵鍬和鏟子把含有金砂的沉積物放入淘盤或者一個特制的搖動裝置中,讓流水沖走表層的沙石,而較重的金屬碎片則被卡在底部的縫隙中。每名淘金者平均每天大約移動1-1.5 立方碼(Cubic Yard)的土方,多的一般也不會超過10立方碼。[2]170不過在加利福尼亞淘金高潮期間,數萬人在大山里亂淘亂挖,也會對環(huán)境造成很大的破壞。1850年代初到加州的波斯維克對廢棄的礦區(qū)的印象是:“不論是河流從山上下切很深形成的河床,還是小溪的河底及其旁邊的小河灘,都充斥著成堆的沙石和泥土,而在沙石堆的中間則是許多6英尺寬、5-6英尺深的大坑,那些泥土就是從這些坑里挖出來的。溪流原來的河道已經完全廢棄了,其水流被引導到無數的溝渠中去了?!盵3]從現(xiàn)有溪流中進行沙里淘金只是淘金熱發(fā)展的第一個階段,隨著各個溪流可淘取的含金沙石的枯竭,破壞性更大的水力采礦法應運而生。

水力采礦堪稱破壞地貌和水系的反面典型。水力淘金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通過將水流加壓,然后利用水流的強大沖擊力將含有黃金顆粒的沙石從山坡或者峽谷中的砂金礦層中搬運出來,再用經過改進的淘金設備選取其中的黃金顆粒。水力采金大約于19世紀50年代開始在加利福尼亞淘金業(yè)中開始逐漸采用,一度成為該州最重要的黃金生產模式。到1870年,水力采礦已經占加利福尼亞黃金產量的90%。[4]72水力采礦與前期的沙里淘金相比,其最大的優(yōu)勢是每日處理的礦石量成倍增加,因而獲得的黃金也就更多。但水力采礦需要將大量的水流從遠處引入礦區(qū),因而需要修建眾多溝渠,同時可以把大片含有礦石的山體用水力沖刷下來,并隨水流排往下游,并形成較大的尾礦堆,因而水力采礦會對礦區(qū)的植被、水體河流和地貌等造成較大的破壞,“對土地所造成的影響最為深刻和普遍”。[2]176布魯凱特寫道:“沒有什么比水力采礦帶給一個地區(qū)的荒涼,震撼更讓人難以相信的了。各種大小不一的石塊散落一地,而圍繞它們的則是無法生長植被的較粗的沙礫,河水中滿是淤泥,而且經常漫灘,形成可憎的沼澤,整個景象看上去是極端的破落和衰敗?!盵5]

首先,水力采礦對河流水系會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比流水淘金更大。這種方法需要修建很長的水槽和導管,將水流引到礦區(qū),用高壓水龍頭先是洗去礦脈上面所覆蓋的表土和沙石,然后再把含金的礦石利用強大的水力開采出來。因此,水力采礦所依賴的最主要的動力就是水流的沖擊力。而為了得到水源,就不得不花費巨資把遠處的水源引流過來,據估計,到1882年,僅加利福尼亞就已經修建了6000英里長的人工引水渠,外加上千英里長的輔助溝渠,總投資超過3000萬美元。僅僅為水力采金而修建的水庫所儲存的水量就達到了7600立方英尺。[6]86臭名昭著的北布魯姆菲爾德礦業(yè)公司(North Bloomfield Company)控制的礦山面積超過1500英畝,花費了200萬美元建造其水力采礦體系,它修建在希拉-內華達山頂上的兩個巨型水庫,并修建和購買了超過100英里的引水渠,并開通了一條1.5英里長的隧道。1874年,該公司雇用了500-600人修建其水力采礦工程。[7]90-91錯綜復雜的引水渠工程在塑造了一批人工水利工程的同時,也大大改變了原來的水系分布,并使得許多河流的上源短流,從而對周圍的生態(tài)造成破壞性影響。

早期的水力采礦在利用水力開采礦石的同時,直接把沖擊沙石而排泄出來的廢水排往下游,從而對下游造成另外的生態(tài)破壞。被水流沖刷下來的覆蓋在礦脈上面的沙石以及流水淘金所產生的泥沙碎石都隨著廢水流進河道,使河流的沉積物增加,造成水質污染,不僅使水中的魚類絕跡,甚至都不能用作農田灌溉用水。[8]114據估計,各種形式的采礦共造成美國西部40%的水源和1萬英里河道污染。[9]水利采礦向薩克拉門托河所傾倒的沙石,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計也有12.95億立方碼。[2]184-1851879年,加州立法機構的一個調查稱:水力采礦一年就向菲澤爾河(Feather River)中傾瀉了4000萬立方碼的土石。[1]70比爾河(Bear River)從1870年到1873年,由于水利采礦的沙石而抬高了97英尺。從1843年到1913年,尤巴河的河床每年被抬高0.31英尺,薩克拉門托河0.25英尺。[8]132-133瑪麗維爾(Maryville)的街道本來高出尤巴河25英尺,可到1879年,已經低于河床。1868年,該市開始建立防洪堤。1878年的一次決口把瑪麗維爾變成了汪洋中的孤島。根據軍用工程師的計算,到1890年代,水力采礦所帶來的沙石在這里一共掩埋了39000英畝的農田,并對另外的14000英畝造成了部分損害。[2]185-186然而荒唐的是,當農場主狀告采礦公司要求賠償時,采礦公司的理由竟是:他們有權往河里傾倒廢沙石,而且他們采礦在先,農場主應該意識到這種后果![10]

此外,采礦所造成河水含沙量、含鹽量的增加以及河床的淤積還對薩克拉門托河及其支流中的魚類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脅,導致鮭魚等洄游魚類數量的下降。印第安事務總監(jiān)斯蒂芬森早在1853年就指出淘金給印第安人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動物都被殺絕了,薩克拉門托河及其支流原先如水晶一樣清潔而且充滿最好的鮭魚和其他魚類……可是淘金者把水流引離了河床,把水引到干旱的溝渠中,即便如今勉強利用的也充滿泥沙,甚至都不能流回其自然的河道,并攜帶了成千座山峰的土石,各種魚類都被驅趕到別的可以找到更潔凈和更自然的水流的棲息地去了。[8]110

其次,水力采礦還對礦區(qū)的地表形態(tài)造成較大的改變。除了令河流改道,向下游傾倒大量的垃圾以外,水力采礦還對采礦區(qū)的地表形態(tài)造成較大的破壞。與傳統(tǒng)的流水淘金法相比,水力采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水力沖礦平均每天處理50-100立方碼含有黃金的沙石,相當于流水淘金方法下100個工人的工作量。[2]71美國國會的調查報告稱:“沒有什么比水力采礦更徹底地改變大自然的面貌了。在其作用下,山包逐漸變小直至消失不見,被分散到下游的河道中去了,而每個冬天的洪水攜帶雜物的能力越來越低,整個山谷被淘洗一空的石英石和其他類型的石頭所阻塞。與此同時,薩克拉門托及其支流被紅色的泥土攪得混濁不堪,許多沙洲在以前是不存在的。而上述進程也正在改變著圣弗朗西斯海灣的水文地理。采礦者放棄水力沖礦以后留下的那種荒涼讓人震驚,但有無法彌補”。[11]水力采礦會把原來和緩的山坡切割成陡峭的深谷,直接露出下面的基巖,這種峽谷有的只是窄窄的一道,有的則會非常開闊,深達數百英尺,長達數千英尺。著名的北布魯姆菲爾德礦業(yè)公司1880年代利用水力采礦在一個地方就移動了4000萬立方碼的土石,在礦區(qū)留下了一個1英里長,350英尺深的峽谷。當時的目擊者稱:“呈現(xiàn)在眼前的這一巨大荒涼的圓穹形峽谷,大的足可以裝下一個聚居區(qū),而其深度連教堂的最高塔的塔尖也露不出頭?!盵12]除了這令人觸目驚心的峽谷外,淘金所留下的礦渣也像巨龍一樣綿延在谷底,有的能夠為植被所覆蓋,有的至今依然裸露基巖。

再次,雖然與后來的深層采礦需要大量的木材支撐坑道相比,水力采礦消耗的木材算是少的,但它西部植被的影響也不容小覷。采礦者為了獲取山坡上的礦石,首先必須要清除上面表層的土石,而覆蓋在上面的植被也被一并清除掉了。采礦營區(qū)生活取暖所需要的木柴,建房所需要的木料也都依賴礦區(qū)周圍的森林來提供。許多礦區(qū)專門雇傭伐木隊來供應礦區(qū)的木材需要。此外,水力采礦消耗木材的一個大項是其引水槽。許多通往礦區(qū)的引水槽是木制的,而且使用一段時間就要更換,因此,對木材有著持續(xù)的需求。據研究,僅僅加利福尼亞的12個縣,每年對木材的需求量就達到2.84億立方英尺。[13]據估計,在1850年代,在薩克拉門托河上大約有775000英畝的濱河林地,而到1952年減少到不到27000英畝。如此大片森林的消失雖然不完全是包括水力采礦在內的礦業(yè)邊疆的開發(fā)所導致的,但毫無疑問,是淘金熱拉開了包括加利福尼亞在內的西部山區(qū)森林破壞的大幕,而隨著森林的減少,生活于林中的鹿、狼和棕熊等動物也隨即難覓蹤跡了。

水力采礦由于其環(huán)境破壞性較大而被陸續(xù)禁止以后,從19世紀末開始,露天采礦成為繼水力采礦以后對環(huán)境影響較大的一種的淺層采礦模式。露天采礦就是針對某些埋藏較淺的礦石,鏟除覆蓋于礦床之上的表土,然后動用大型機械,直接挖掘礦石的一種采礦方法。與地下采礦相比,露天采礦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開采成本低廉,使含礦量更低的礦石可以被挖出冶煉,而且便于操作,比坑道采礦的危險性小得多?,F(xiàn)在美國絕大部分的煤礦都是采用露天開采的方式挖掘的。除此之外,許多金屬礦藏,如銅、鋅、鎳、鐵以及石材等資源,只要條件允許,一般也都采用露天開采。

露天采煤可以說是這種采礦破壞環(huán)境的一個典型。在阿巴拉契亞山區(qū)埋藏著大量的優(yōu)質煤炭,而且埋藏較淺,適合露天開采。美國早在19世紀的時候就開始有一些露天煤礦在操作了,但規(guī)模都較小,而進入20世紀以后,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美國露天采煤的規(guī)模更大,產量也更多,如從1926年到1947年,俄亥俄露天采煤占全州煤炭開采比例從9%增長到46%,年產量也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1730萬噸。[14]20

隨著露天采煤業(yè)在阿巴拉契亞山區(qū)各州的陸續(xù)展開,它所造成的環(huán)境影響也日益被社會各界所關注。1925年,哈蒙德(John Hays Hammond)領導一個調查委員會發(fā)表的一個3000頁的調查報告稱:“采煤的一般影響就是把地球表層翻轉過來,而在這個過程中并不僅僅是創(chuàng)造財富、令人羨慕的硬煤,還有無數噸的渣土、巖石和廢棄物,它們形成嚴重的灰煤河岸和巨大的廢棄物堆。”[1]109《夜幕降臨坎伯蘭》中對采煤業(yè)的危害控訴道:“當人類開始將它從地球深處挖掘出來后,它流下了骯臟的溪流、丑陋的熔渣堆,和被污染的空氣作為遺產。它為這片轉變中的土地留下了瞎眼拐腳的男人、寡婦和孤兒,它是一種提取式工業(yè),它帶走一切,而卻什么也不會恢復?!盵4]159露天采煤還對礦區(qū)的農田造成了破壞性影響。從1921-1945年,在東俄亥俄的22個縣中,露天采煤直接影響了22750英畝土地,間接影響了5000英畝。原來都是肥沃好地,被煤礦污染后,土地價值直線下降,俄亥俄地區(qū)原本價值100美元/英畝的土地,只能賣4-8美元/英畝。露天采煤引起周邊農民的嚴重不滿。[14]26到1860年代,《阿巴拉契亞地區(qū)發(fā)展法》(ARDA)的倡導者勞什的調研報告表明:僅僅在阿巴拉契亞地區(qū)受到露天煙煤開采影響的土地就達到74萬英畝,賓夕法尼亞的露天無煙煤開采則對5.9萬英畝、土地造成破壞性影響,另有7.4萬英畝受到礦區(qū)道路的干擾。同時礦區(qū)60%的溪流的上游受到采煤不同程度的污染,礦區(qū)80%的河流的PH值小于5,水中所含物質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14]133

二、深層采礦對環(huán)境的破壞

對于埋藏較深或者不適合大規(guī)模動土開采的礦藏資源,則通過挖掘坑道,深入地下直接開采礦脈。地下采礦比最初僅僅需要幾個人就可以操作的簡單的流水淘金所需要的資金投入和技術難度都要大得多。因而,直到1870年代以后,深層采礦,尤其是非金礦脈的開采才逐漸多了起來。

康斯托克礦區(qū)堪稱深層采礦的典型??邓雇锌说谋韺由敖鹳Y源枯竭后,在1859年發(fā)現(xiàn)了較大的銀礦礦脈,這是以石英巖為基礎的金銀伴生礦,也是美國首次大規(guī)模發(fā)現(xiàn)銀礦礦床,由此引發(fā)美國西部的采銀熱??邓雇锌说V的開采開創(chuàng)了美國坑道采礦的多項記錄。由于礦脈厚達數百英尺,而且非常散碎,因此康斯托克礦在開采過程中不得不用木制方形框架結構以支撐,同時為了解決礦道里面的出水問題,該礦也建立起當時先進的抽水系統(tǒng)。當時美國人在銀礦冶煉方面的技術也不成熟,不得不從德國和拉美引入,隨后,美國人終于在西班牙技術和德國冶煉技術的基礎上獨創(chuàng)性地開啟了礦石冶煉的“塔湖模式”,大大提高了冶金效率。1881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稱康斯托克礦區(qū)是“落基山以西采礦活動的重心,它代表著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qū)采礦技術所達到的最高組織階段”。[7]68該礦在其高產時期,每天開采500噸礦石,獲益5萬美元。從1873年到1882年的10年間,康斯托克總共生產了價值105168859美元的財富,在其產值的最高年份1876年,該礦區(qū)共生產了價值3800萬美元的財富。[7]80

除康斯托克貴金屬礦以外,隨著采礦技術的改進和市場需求的增加,銅鐵鋅鉛等賤金屬因為沒有黃金那樣的穩(wěn)定性,經常以合金的形式埋藏在地下的礦脈中,因此也逐漸采用地下采礦模式進行生產。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比尤特的安納康達銅礦(Anaconda)。這里原本是一個銀礦產地,戴利購買下以后在著名的礦業(yè)大亨赫斯特的支持下,轉向銅礦開采。隨著科技革命的進行和市場上對銅的需求的增加,這里發(fā)展成為美國最大的銅礦產地。有學者指出:“比有特是美國的象征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其永不枯竭的工業(yè)礦石,更是因為其不斷供應的銅,使得美國所沉溺的消費永不枯竭?!盵15]188地下采礦是19世紀后期美國非常重要的一種礦石獲取方式,許多重要的礦產資源都是通過地下采礦獲得的。

與弄得滿目狼藉的露天采礦相比,地下采礦只需在地面開往一個較小的出口,然后在地下挖掘坑道,將礦石運出地面,然后進行冶煉,因此它比水力采礦在地表所造成的工作面要小得多,一般礦井的作業(yè)區(qū)差不多5英畝的范圍就夠了。但它也同其他采礦方式一樣,在獲取大量礦產資源的同時,對礦區(qū)的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873年,伊莎貝拉·伯德到科羅拉多的喬治敦和格林湖旅行后抱怨道:“這些礦井,它們漫長的地下工程,它們的搗礦廠,以及附近建立的冶煉廠,使該地區(qū)日夜充滿噪音、喧鬧和煙霧。農業(yè)是恢復性和美化性的,而礦業(yè)則是破壞和毀滅性的,把地球的內部翻出來,使其丑陋,并使一切綠色的東西枯萎,就像它打蔫人的心靈和精神一樣”。[16]

首先,深層采礦需要較高的技術和較大的資金投入,挖掘礦道到達礦脈,而且隨著礦石的開采,挖掘深度越來越深,礦道也隨之延長。因此,雖然從地表看,深層采礦除了礦井出口外,對周圍地貌沒有多少直接變化,但每一個礦井都是一個地下迷宮,僅僅比尤特礦區(qū)的地下就有上萬英里的挖掘坑道。[15]35其次,地下采礦也是木材消耗的大戶。每一個地下礦區(qū)在開采過程中,幾乎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這包括用木材框架結構來支撐地下的礦道,燃燒木柴來為地下抽水機、絞盤以及其他礦山運輸設備提供動能,還有礦區(qū)的建房、燒柴等都需要周圍的森林來提供木材,甚至以后的礦石冶煉也需要利用木炭??邓雇锌说V區(qū)亦是木材消耗的典型。1864年,有數百民工在山上專門砍樹為該礦提供木材。每一季度都有150000克德的木頭流過卡森河(Carson River),供應這里的燒柴。1870年,專門建立一個昂貴的長12英里的V型通道,向礦區(qū)運木,每日有700克德的木料運往礦區(qū)。該礦在30年內總共消耗了8億立方英尺的木材,估計可以修建5萬幢雙衛(wèi)雙車庫的牧場式住宅。[6]127康斯托克礦還推動塔湖(Tahoe)地區(qū)鋸木業(yè)的發(fā)展。1860年,在塔湖以南出現(xiàn)鋸木廠。1861年,奧格斯塔斯·普萊在格林布魯克(Glenbrook)建立水力鋸木廠,一日加工1萬立方英尺的木材,運入卡森谷地。1867年冬天,在弗吉尼亞城附近,剛砍下的樹根都能賣出每克德60美元的價格。[17]22-23威廉·懷特稱:“康斯托克礦真可以成為是西拉山森林的墳墓,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森林被埋進礦井里,再也挖不出來了?!盵1]12此外,當時冶煉礦石所需要的木柴也是造成毀林的一個重要因素。冶煉一噸礦石一般需要25-35蒲式耳木炭。尤里卡的一個冶煉廠一年需要125萬蒲式耳的木炭,這需要4000-5000畝森林才能滿足供應。據估計,從1879年到1886年,僅湯姆斯通(Tombstone)的碎礦廠就消耗了大約5萬克德的木柴。[2]164礦區(qū)大規(guī)模的砍伐是造成西部山區(qū)原生森林消失的一個重要因素,被砍伐過的森林即便是恢復,也都是次生林,被一些其他樹木所侵入。1904年,森林局的斯勒廷調查塔湖地區(qū)時稱:“森林的密度大大降低了,開闊地區(qū)已經完全為灌木和次生林所占據了,蘭伯氏松已經完全消失,在次生林中也很難見到。最好的黑松,黃松和白冷杉也都被移除了,杉樹總體上代替了松樹,而且在相當多的地方,已經完全轉成荊棘了”。[17]31再次,地下采礦在其準備挖掘階段,還會挖出大量的渣土,這些渣土一般都堆在礦區(qū)附近,成為礦區(qū)的特有景象,而有些土石中含有的一些礦物不經處理會危害周圍的環(huán)境。比如,加利福尼亞的卡森山區(qū)就堆積了300萬噸的礦渣。[2]180如伊利諾伊的托盧卡(Toluca),在當地的煤礦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巨大的煤渣堆——“珍寶”(Jumbo),其實在當地所屬的朗沃爾礦區(qū)這類的礦堆還有10多個,成為當地礦區(qū)的一個重要標志。[18]此外,地下采礦如果操作不當,還有可能改變地下水源的儲藏結構,對地下水系造成破壞性影響。而礦區(qū)挖完后,挖空地帶如果處理不善,還可能造成地面塌陷,破壞地面的人工和自然環(huán)境。

三、礦冶業(yè):環(huán)境污染的又一元兇

礦石開采對環(huán)境的破壞還僅僅是礦業(yè)發(fā)展影響環(huán)境的一部分,接下來對礦石的冶煉和提純對環(huán)境同樣造成巨大的破壞,有的甚至更為有毒和持久。首先,礦冶業(yè)如同采礦業(yè)一樣,也會大大改變冶煉廠周圍的地貌,它會在其周圍生成巨大的礦渣堆,這幾乎成了冶煉廠的標志。美國早期采礦規(guī)定主要是鼓勵盡可能地開放自然資源,對于礦渣幾乎沒有特別的規(guī)定,即便是偶爾涉及,也主要是考慮堆積礦渣不得危害他人的采礦權利。因此,礦渣堆積成為一個巨大的環(huán)境隱患。比如杰克林所開發(fā)的位于鹽湖城附近的賓厄姆露天銅礦,他那個時代,只要礦石中具有2%的銅含量,就可以進行冶煉,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可冶煉的礦石含量越來越低,因而所產生的礦渣也越來越多。最初的挖掘機大約花費3噸煤炭的燃料才能裝運192噸的礦石,每月消耗3125噸煤炭來裝運20萬噸礦石,最后生產4000噸銅。[15]159該礦在猶他州大鹽湖的岸邊堆積了20億噸的礦渣。這些礦渣除了影響景觀外,還存在著嚴重的環(huán)境隱患。有些礦渣中含有各種金屬元素,隨著雨水的沖刷,滲入周邊的土地,對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而有些礦渣則直接被傾倒在水邊甚至河流中,對水源造成污染。賓厄姆礦區(qū)的礦渣中所含硫化物被擴散到周圍的地下水中,造成周圍超過77平方英里的范圍內的水井被污染。在礦區(qū)附近的其他地區(qū),周圍土壤和水體中鉛、砷的含量都超過人體所能承受的健康標準。[15]204-205在愛達荷的達倫地區(qū)(Coeur D’Alene District), 采礦和冶煉為本地區(qū)提供工作機會,也生成了全國幾乎一半的白銀,同時也往周邊的水中傾倒了7200萬噸的礦渣。再如,蒙大拿比尤特的佩羅特-科羅拉多(Parrot and Colorado)礦渣堆大約有60萬噸礦渣,其中大約23.6萬噸露出水面,其他的都在水下,對當地的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直到1970年,一項針對蒙大拿水質的調查報告指出:“在過去的近百年里,比尤特和安娜康達地區(qū)的礦井、搗礦廠和冶煉廠所產生的各種廢棄物都被直接排入附近的克拉克??撕又小T谶^去,這些廢棄物所產生的有毒物質對水中的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危害,其范圍延伸到直到距此100英里以下的摩蘇拉”。[19]89許多礦渣堆積地直到今天對周圍的環(huán)境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人類社會過去不計環(huán)境代價的發(fā)展,現(xiàn)在依然需要償還環(huán)境債務。

其次,除了開采礦石和冶煉過程中所產生的礦渣因為本身含有有毒礦物而危害周圍環(huán)境外,冶煉過程中還要通過氰化、氯化和浸濾,諸如添加水銀等有毒催化劑等化學反應過程,獲取所需金屬。上述化學反應過程總有少量有毒化合物被有意或者無意地排放到周圍的土壤和水體中,對其環(huán)境造成危害。無論是水力淘金還是地下采金,除了極個別的情況外,很少有狗頭金這類的純金在自然界存在,金銀都是混生在石英巖中,而且白銀由于其性質沒有黃金穩(wěn)定,經常是以銀鉛伴生的形式存在,而到最后這些金砂和銀礦石的提煉都離不開上述化學反應過程。以加利福尼亞的貴金屬開采為例,不論是水力采礦還是坑道挖掘所獲得的金礦石,在經過碾磨、壓碎后,加入水銀,形成合金,然后放入加熱爐中高溫熔化,水銀受熱蒸發(fā),原來的合金變?yōu)榻鹚?,冷卻后得到純金。而在上述過程中,總有少量水銀流失,滲入周圍的土地和水源之中,對動植物的生長造成危害。如位于加州斯瑪特維爾(Smattswille)的“藍石公司”(Blue Gravel Company)在1860年代共用水力沖刷了160萬立方立方英尺的礦石,使用了3噸水銀來提煉黃金,結果大約有11-25%的水銀流失掉了。[19]96直到20世紀后期,加利福尼亞的有些地方仍然采用水銀蒸餾的方法冶煉黃金。而為了得到這些氯化物、氰化物和水銀來供應礦區(qū)冶煉的需要,許多生產這類化工產品的廠子也隨之建立起來,如在加利福尼亞的博迪(Bodie)、猶他州的布里格姆(Brigham)都在1890年代建立了這類化工廠,這些廠子在生產中也隨便丟棄廢棄物,而這些廢棄物大多是對人類和其他動植物的生長有毒害作用的物質,這些物質滲入周邊的土地和河流水系后,通過食物鏈的作用,最終在各種生物體內留下殘余,而這種影響并不會隨著污染的終止而一同結束,可能要持續(xù)相當長的時間,有的直到今天仍然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造成威脅,美國政府所設立的超級基金中,有十幾個就是專門針對清理采礦和冶煉所遺留的環(huán)境問題的。

最后,礦石冶煉還是造成空氣污染的元兇。礦石冶煉除了產生有毒的固體和液體廢棄物外,還向空氣排放有毒氣體。許多礦石中含有硫、鉛、汞、砷等有毒物質,初期的冶煉廠幾乎對這類物質沒有采取任何防護和回收措施,而是任其排放到空氣中,從而使礦區(qū)周圍充滿有毒氣體。比如科羅拉多州擁有15000人的礦業(yè)城市里德維爾(Leadville)在1870年代后期就面臨著嚴重的健康危機,造成這一困境的三個原因中有兩個分別是因為采礦所導致的水中含鉛太多和冶煉鉛礦石所排出的有毒空氣。[1]11更為荒唐的時,在當時擁有6大冶煉廠的比尤特市(Butte)的冶煉者竟然鼓吹:“煙塵越濃,我們的經濟實力也就越強大,比尤特人在煙塵最厚的時候,感覺最舒適?!盵1]75冶煉廠為了將煙霧擴散到更遠的范圍,開始修建高大的煙囪。安納康達冶煉廠的煙囪從最初的300英尺逐漸加高到585英尺。與此同時,冶煉廠也在社會的壓力下積極研究脫硫裝置,抓取煙塵中的有毒物質。當時的專家們都相信科技的發(fā)展,可以解決冶煉業(yè)污染空氣的問題??ㄌ乩餇栄芯康拿摿蜓b置,能夠抓取80%的污染物。他在瓦胡的冶煉廠到1923年能夠抓取到75%的污染物,但仍然有1/3,即每天多達25噸的污染物被釋放到空氣中。[15]101直到20世紀后期,猶他的銅礦仍然是排污大戶,它1987年排放了1.58億磅的廢棄物,1996年排放了960萬磅污染物,是全國第14大污染源。[15]205

總之,采礦和冶煉業(yè)的發(fā)展在給美國經濟注入強大的物質基礎的同時,也嚴重損害了礦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在當時不計環(huán)境代價的發(fā)展觀念的指導下,這些環(huán)境問題都被忽略了。然而,隨著環(huán)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和社會主流環(huán)境觀念的轉變,礦冶業(yè)的這種發(fā)展模式日益遭到人們的抗議和反對,因而,美國的采礦冶煉業(yè)也在不斷修正自己與環(huán)境和社會之間的關系。

四、1872年采礦法:環(huán)境破壞的政策根源

采礦業(yè)之所以在19世紀的美國發(fā)展中帶來如此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并長久得不到治理,這與當時盛行的對自然的認識觀念以及政府的政策密切相關。美國現(xiàn)代化中對自然資源的認識觀念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人類征服自然、對自然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是文明戰(zhàn)勝野蠻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1878年,針對圖萊亞(Tulare)地區(qū)的開發(fā),有人指出,美國人“所期望的只是這些荒涼的平原能夠開滿玫瑰,而讓它們開滿玫瑰所需要的僅僅是大塊的出讓它們”。[6]242第二,美國的自然資源極端豐富,永無枯竭之虞。1860年,《采礦和科學》雜志(MiningAndScientificPress)聲稱:“我們認為美國的礦藏在未來的時代永不會枯竭?!盵1]31第三,西部的資源是無主的,人人都有權利加以利用,當時所信奉的主導性原則是先到先得、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八木爬胁魂P心土地是誰的,他們只是要他們所勞作土地的一種確定性?!盵19]216

其實,自殖民地時期起,北美殖民者為了爭取對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利用的權利,一方面肆意驅逐印第安人,另一方面又為了取得先占權而抗爭。美國聯(lián)邦成立后,在處理西北地區(qū)的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過程中,逐漸認可了先占權。這一原則在極大地調動了美國拓荒者向西部擴張的積極性的同時,也將西部自然資源置于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之下。美國聯(lián)邦政府在很長時間一直沒有通過針對采礦業(yè)的專門法令,只在1785年土地法中規(guī)定聯(lián)邦保留公共土地上1/3的礦產資源的權利。1800年土地法規(guī)定聯(lián)邦政府保留了對西北地區(qū)的鹽礦的權利,由總勘測官員確定出租事宜。1807年,聯(lián)邦政府規(guī)定對印第安納領地上的鉛礦進行出租,此舉標志著礦地出租政策的肇始。直到1849年加利福尼亞發(fā)現(xiàn)金礦以前,聯(lián)邦政府雖然通過了一些關于特定礦產的法規(guī),但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礦產資源處理政策。在這以后,雖然各方面都感到了制定一項專門的礦產政策的必要,但卻一直沒有落實。再加上內戰(zhàn)前美國政府為奴隸事務纏身,聯(lián)邦國會無暇關顧西部采礦業(yè)。

因此,直到1866年《采礦法》通過以前,對各地區(qū)的礦藏處理方式發(fā)揮主導作用的一直是地方性的法規(guī)和當地的習慣法。各礦區(qū)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當地的法規(guī),基本上都確認了先占權的原則。例如在1864年針對驅逐采礦者非法占地的動議,來自卡羅拉多領地的代表貝內特把采礦者等同于東部農業(yè)邊疆的拓殖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制定一部寬松的法律,幫助這些占地者,或者放手讓他們自己尋找解決方案,比如在現(xiàn)在的戰(zhàn)爭時期,通過一項合理的稅收法律不會遭到礦工們的反對,但前提是需要同時對礦工們的采礦權做出法律保障。如果按照那位先生的邏輯,他應該提議驅逐在公共土地上墾荒的定居者,因為他們在生產糧食,就如同采礦者生產黃金一樣”。[19]26但環(huán)境問題在當時并不是各礦區(qū)所考慮的問題,“只要有一個美元可以賺取,就不會有很多的美國農場主、礦主和城鎮(zhèn)投機者對環(huán)境有所考慮”。[1]25在1869年、1870年的賓夕法尼亞和1874年的俄亥俄采礦法中對環(huán)境問題都只字不提。而當時所設立的礦區(qū)調查員的職責也僅僅是調查礦藏分布,處理機器事故,不包括環(huán)境破壞問題。

美國聯(lián)邦政府在借鑒西部已有采礦法規(guī)基礎上通過了1866年《采礦法》,該法規(guī)定:對于已經勘測和尚未勘測的聯(lián)邦公共土地上的礦產,免費對美國公民和有意加入美國的任何人開放。而且只要各地的習慣和法規(guī)不與美國政府的法律相沖突,就仍然有效。[20]這實際上是允許每個美國公民免費勘察和擁有國有土地上的礦產資源,并確認了采礦營中采礦者自己所制定的法律。1870年和1872年,美國國會對1866年《采礦法》進行進一步規(guī)范,其中以1872年《采礦法》最為著名。該法的全稱是《促進美國礦產資源開發(fā)的法令》(AnAct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MiningResourcesoftheUnitedStates),該法規(guī)定所有聯(lián)邦公地上的礦產資源都“允許勘探,自由買賣”,免費開放,即“允許勘察者在證明礦石是有價值的礦石的條件之下,劃定聯(lián)邦土地的界限,并獲得其全部所有權”。[21]其實,1872年《采礦法》繼承了1866年《采礦法》的主要內容,主要是為了確定產權,減少糾紛,促進礦產開發(fā),并沒有關于尾礦處理的相關新規(guī)定,對于礦渣的處理依然是采取“眼不見為凈”的逃避態(tài)度。因此有學者指出,它“僅僅是為機器加了點潤滑油”。[19]271872年《采礦法》此后成為指導美國礦業(yè)發(fā)展的最根本法律,并一直延續(xù)至今。雖然在1905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才最后確定了對以煤礦為主的其他礦產資源不再對私人公開出售,轉而采取租賃政策。但1872年《采礦法》的其他方面依然有效??偲饋砜?,該法律在推動美國礦業(yè)發(fā)展的同時,由于未能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對采礦業(yè)所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加以規(guī)范,逐漸淪為大礦業(yè)公司逃避環(huán)境責任的護身符,因而被認為是造成美國礦業(yè)發(fā)展中肆意浪費和環(huán)境破壞的元兇。著名學者戴蒙德把該法列為美國政府最失敗的法律之一,認為它“為采礦公司提供巨額補助,比如公有土地上每年價值數十億元的礦藏被允許免費開采,甚至在有些情況下不受限制地利用公有土地傾倒礦渣,以及耗費納稅人每年高達2.5億美元的其他補貼”。[22]

美國聯(lián)邦政府對采礦業(yè)所推行的以先占權為基礎的礦業(yè)開發(fā)政策在極大地激發(fā)了美國西部礦業(yè)邊疆發(fā)展的同時,也是美國采礦業(yè)破壞環(huán)境的政策根源。根據先到先得的森林法則,淘金者為了趕在別的競爭者到來之前盡量多的收取財富,根本無視自己的行為對自然的破壞。在19世紀60年代賓夕法尼亞的石油開發(fā)中,這種先到先得的森林法則表現(xiàn)的也是淋漓盡致:“每一個地主或者其承租人可以在樂意的任何地方打井,而不必顧及其他人的利益。他可以在整個農場中打井,也可以在一部分中,他也可以把井打的毗鄰其他人的農場從而可以從那里抽取油氣,那其他人怎么辦?沒什么,他也如此行事”。[23]44研究賓夕法尼亞石油繁榮的學者布萊克因而指出:“帕特里亞(即石油鎮(zhèn))的地貌展示了美國土地擁有制度的傾向,即當一個地區(qū)被允許發(fā)展時候,沒有任何規(guī)定,除了攫取的原則外也沒有任何規(guī)則”。[23]59而根據“公有地的悲劇”假說,“在一個信奉公有地可以自由獲取的社會里,所有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結果必然是崩潰。公有地的自由導致公共利益受損”。[24]

以利潤為唯一目標、以先到先得的森林法則為指導思想的美國采礦業(yè)的瘋狂發(fā)展所帶來的必然是嚴重的資源浪費。由于人人都想在競爭者到來前盡可能多地開采更多的礦藏,再加上當時冶煉技術所限,因此,許多低品位的礦藏被直接浪費掉了。據估計在西部淘金業(yè)發(fā)展的早期,有早三分之二的金砂被浪費掉了。[7]32俄亥俄的采礦調查員安德魯·羅伊指出:“我們是在以一種極端可恥的方式浪費我們的礦產財富,……因為煤炭價格低廉而且藏量豐富,最大的目標是以最可能的便宜的方式開采出最優(yōu)質的煤炭,而不管最終的結局如何?!盵1]58而為了支撐西部礦業(yè)開采,西部山區(qū)的木材也同樣被肆意砍伐,在塞奎亞山(Mt. Sequoia),運往鋸木廠的跟留在土地上廢棄的幾乎一樣多。[8]1491870年,雷蒙德(Rossiter Raymand)也大聲呼吁:“我期望人們要特別注意最嚴重的一個浪費現(xiàn)象,即礦區(qū)的居住區(qū)以及西部的其他地方,我認為它們是肆意浪費木材”。[1]131860年代賓夕法尼亞所出產的原油起初都是利用敞口的油船利用水路運送到匹茲堡進行冶煉,“甚至在船開動前,所裝運的石油就有三分之一漏掉了,在到達匹茲堡前又有三分之一失去了”。[23]90據估計,賓夕法尼亞的油田每天浪費3千桶原油,但這還不是最高紀錄,1901年,在得克薩斯的斯平德托普(Spindletop)油田開發(fā)的最初9天里,每日浪費的原油竟然達到11萬桶。這還不算,在最初開采石油的過程中,采油者不懂得天然氣的作用,把它們全部白白放掉了。[25]1860年,羅斯·布朗批判道:“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像我們國家當前流行的那樣展示出如此浪費的采礦制度?!盵1]54

五、對采礦業(yè)的生態(tài)修復:社會文明的標尺

采礦業(yè)所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因為損害其他行業(yè)的利益而被經常訴諸法庭,很早就引起了美國社會的關注。在日益強大外界的壓力面前,美國政府和礦業(yè)公司也不得不采取措施,加強采礦業(yè)對對環(huán)境影響的立法,同時積極探尋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的解決方法,進行必要的生態(tài)修復。因此,美國采礦業(yè)對環(huán)境的影響變遷史實際上是美國整個社會與環(huán)境關系變遷的縮影。

首先,1884年美國巡回法院對水力采礦法的禁止可以看作是美國社會開始正視采礦所造成環(huán)境問題的肇始。水力采礦由于將大量泥沙排瀉到河流的下游,不僅嚴重損害了周邊農場主的利益,甚至對周邊的城鎮(zhèn)造成威脅。以著名的薩克拉門托河谷為例,1876年9月,水力采礦礦主在有錢大亨操縱下,建立水力采礦聯(lián)合會。針鋒相對地,尤巴河、貝爾河和菲澤爾河谷的農場主也于1878年在瑪麗維爾建立反對堆積物聯(lián)合會。經過15年的漫長的拉鋸戰(zhàn),1882年,杰克遜·坦普爾法官判決地處美國人河(American River)北邊支流的“哥德蘭溝渠與采礦公司”(Gold Run Ditch and Mining Company)無權向本州的河流中傾倒體積較大的沙石,但較細的沙石仍被允許。坦普爾做出如此判決的考慮是覺得如果完全禁止的話,“采礦業(yè)就完全不能操作了”。[26]獲勝的農場主聯(lián)盟并不以此為滿足,而是乘勝追擊,1882年,瑪麗維爾的一名業(yè)主愛德華茲·伍德卡夫向位于舊金山的美國第九巡回法庭提交了控訴北布魯姆菲爾德礦業(yè)公司的訴狀,要求禁絕水力采礦者向河流中傾倒渣石的行為,此即美國歷史上著名的“伍德拉夫訴北布魯姆菲爾德采礦公司案”。北布魯姆菲爾德采礦公司是該州最大的水力采礦公司,它通過水力采礦向外排放了至少約1億立方英尺的采礦廢棄物,對下游數千英畝的農田造成破壞。該案成為關于水力采礦的支持者與反對派兩大對立集團的大碰撞。堅持水力采礦的礦主們搬出公共利益、守法經營等幌子來為自己不計環(huán)境代價的牟利行為辯護,聲稱如果禁止水力采礦,“其最直接、最立竿見影的影響是令這一國家的一個領先性的行業(yè)癱瘓,將會剝奪本州乃至全世界每年從加利福尼亞采礦業(yè)中所獲得的數以百萬計的財富,將使本州的所有水力采礦營區(qū)不值一文……總之,將會使本州迄今最為繁榮、發(fā)達,最為吸引人的行業(yè)帶來廣泛的毀滅和災難”。[1]75但最終天平偏向了受害者一方,著名的法官洛倫佐·索耶于1884年1月7日做出歷史性判決:“一個人的權利,不論是被賦予的,還是為法律所規(guī)定的,都必須在顧及他人權利的前提下實施,也就是說不能危害他人。本州最高法庭認為……采礦不屬于公共利益,(對水力采礦)除了禁止外,別無他法”。[4]84-87雖然索耶法官是根據保護私人財產權利而判決北布魯姆菲爾德礦業(yè)公司敗訴的,但該判決是美國采礦業(yè)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它等于宣告了水力采礦在加利福尼亞的死刑,它是美國“強盜大王時代”弱勢群體戰(zhàn)勝財大氣粗的資本集團的為數不多的成果之一,標志著以后任何打著公共利益的幌子推進私人利益而危害到他人或者公共利益的行為不再被容許,因而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份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的法院裁定”。[4]76

加利福尼亞禁止水力采礦還僅僅是清算采礦業(yè)的環(huán)境危害的一個開始,此后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在當時全國都認為礦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的氛圍下,被采礦業(yè)所損害的弱勢群體的利益仍然常常得不到照顧。在1886年桑德森夫婦訴賓夕法尼亞煤炭公司一案中,賓夕法尼亞最高法院法官聲稱:“當土地的主人在沒有惡意或者有意忽視的情形下,對其土地的自然和合法的使用而對其他人所造成的損害是一種無可救濟的損害,特定的個人的些許的不便必須服從于更大共同體的需求,尤其是當一個州的領先的工業(yè)利益被卷入的時候,后者的繁榮事關共同體的每一個家庭的利益”。[1]49不過,隨著采礦業(yè)所造成的破壞而引起的法律糾紛的增加,對礦業(yè)所造成環(huán)境問題進行治理,對破壞做出賠償日益成為潮流。連著名的安娜康達公司的冶煉廠也不斷尋求減少排出污染物的裝置,在“鹿兒山谷農場主訴安娜康達公司”(Anaconda Versus the Farmers of Deer Lodge Valley)一案中,馬歇爾法官判決礦業(yè)公司應該對周邊農場的損失負責,礦業(yè)公司最終被迫給予農場主因其空氣污染而造成的牲畜死亡進行賠償。但是,當礦業(yè)公司改進其脫硫裝置,并修建了更高的煙囪以后,就拒絕給周圍的農場主提供賠償了,1909年法官作出對礦業(yè)公司有利的判決。

資源保護運動開展以后,美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雖然在發(fā)展與保護之間仍然存在著博弈,但保護的聲音越來越強大。過去那種不計環(huán)境代價的粗獷的邊疆開發(fā)模式已經無法繼續(xù)維持下去了,在資源保護運動的大潮中,礦業(yè)公司和整個美國所尋求的理念是“最長時間內為最大多數的人提供最大限度的利益”,采礦業(yè)因為其作為其他行業(yè)發(fā)展基礎的作用不可置疑,但作為一種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為了長遠利益,也需要進行適當的保護了。羅斯??偨y(tǒng)指出:“保護及適當利用我們的自然資源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我們的國民生活中,幾乎其他每一個問題都以它為基礎……作為一個國家,我們不但享受著目前的高度繁榮,而且如果能正確對待這一繁榮的話,它足以保證未來的成功,沒有任何國家能與之相比。對這個國家抱遠見將會得到豐厚的報償,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必須了解一個事實:浪費與破壞我們的資源,損耗和榨盡地力而不善加利用以增加其效益,其結果終將損害我們子孫應享有的繁榮,而這種繁榮是我們原應將之擴大與發(fā)展以流傳給他們的?!盵27]根據全國保護委員會的調查,1907年,美國全國的礦業(yè)產值達到20億美元,而處理采礦廢棄物的支出也達到3億美元。[1]83

在20世紀初的時候,采礦業(yè)主還可以理直氣壯地為他們的污染而狡辯,但到世紀中期,整個社會都注意到了采礦業(yè)所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紛紛出臺政策措施予以規(guī)范,并強制要求進行生態(tài)恢復。阿巴拉契亞地區(qū)的露天采煤業(yè)所做的修復工作堪稱典型。印第安納早在一戰(zhàn)前就出現(xiàn)抵制露天開采的運動,并在1941年,成為繼西弗吉尼亞后第二個通過露天開采限制法令的州。隨后,其他各州,如俄亥俄也行動起來,對露天采煤做出規(guī)范和限制。[14]25-42在這種總體趨勢下,采礦公司也不得不行動起來,采取措施,修復環(huán)境,如科羅拉多州“銀城”(Silverton)的一家公司的總監(jiān)查理斯·齊斯自1929年上任以來就找辦法控制污染,他于1948年寫道:“我永遠記得在早先的一個最大的股東所說的話:去污染這么美麗的一條溪流真是可恥”。[1]118

而對于像賓厄姆這樣的巨大露天礦坑而言,外界對其認識經歷了一個從欣賞到反思的過程,這一過程恰恰與世人對美國現(xiàn)代化的認識變遷相合拍。早在賓厄姆銅礦開挖初期,約翰·洛克菲勒曾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yè)奇跡”,礦業(yè)公司還在20世紀中期以后開通了專程參觀礦坑的項目。挖掘伯克利礦坑的安娜康達公司也效仿杰克林的公司,組織去礦坑的旅游參觀。這些巨大的礦坑在那個時代成為美國工業(yè)化成就的樣板和消費社會維持的基石。然而在1982年安娜康達公司關閉伯克利礦坑的生產及其抽水泵以后,伯克利礦坑的問題很快就出現(xiàn)了。地下涌水與礦坑中的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這里很快變成了一個腐蝕性極強的酸湖。如果不能夠設法阻止該礦坑每日250萬加侖的涌水量,該湖的水面將持續(xù)上升,一旦其水位高于周邊地下水位,將形成逆滲透,威脅到附近的銀彎河(Silver Bow River)和克拉克??撕?Clark Fork River),甚至威脅到周邊地下水源的安全。[15]202-204而賓厄姆銅礦綜合體也受到美國環(huán)境保護部門的高度關切,甚至一度考慮將其列入“嚴重破壞環(huán)境者名錄”(National Priorities List),準備啟動超級基金(Superfund)予以治理,這是首次對一個依然運行的工業(yè)采取此程序??梢?,這些大型露天采礦所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關切。此外,這類大型礦坑在停止挖掘后,還會面臨坍塌、釋放有毒氣體、滲漏等多種環(huán)境危險,而且生態(tài)恢復的成本極高。再如,自1997年開始,托盧卡社區(qū)開始了保護礦堆的行動,將保護煤礦堆與保護當地的文化結合起來,結果取得了成功,兩個礦堆在經過當地生態(tài)恢復的努力和改造后,居然成為一個城市的標志,這也成為舊礦區(qū)成功改造的一個典型范例。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環(huán)境意識的增強,縱然由于采礦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而無法取消,但無論是政府、民間力量還是礦業(yè)本身,也都認識到了該產業(yè)對環(huán)境的影響,并積極努力尋求渠道,爭取把環(huán)境影響減少到最低,并想方設法修復過去采礦所造成的破壞。經過對1872年《采礦法》的多年爭論,美國政府在1976年通過了《聯(lián)邦土地政策與管理法》,授權土地管理局建立登記制度,并且規(guī)定立法部門有權從行政部門手中收回采礦權。[19]112經過各州環(huán)保組織如田納西的“拯救坎伯蘭大山”、“肯塔基公共利益者”等組織的努力,1977年,美國通過《露天采煤管理與恢復法》(Surface Mining Control and Reclamation act),對阿巴拉契亞山區(qū)的露天采煤做進一步規(guī)范,并進行生態(tài)恢復。[15]177另外,美國政府還根據1980年通過的《綜合環(huán)境應對、補償和可行性法》(Comprehensive Environ mental Response, Compensation and Liability Act),建立超級基金,對國內存在環(huán)境隱患的地區(qū)進行修復和管理,其中就有多個項目涉及到采礦業(yè),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態(tài)效果。

六、結 論

采礦及冶煉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是美國現(xiàn)代化順利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保障,同時與之伴隨而來的環(huán)境破壞也是觸目驚心。無論是簡單的沙里淘金,還是需要較多人力物力的水力采礦、露天采礦和坑道采礦,都對周圍環(huán)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而在當時不計環(huán)境代價的發(fā)展觀念的指導下,這些環(huán)境問題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連政府在這一問題上都無動于衷,甚至采取鼓勵和縱容的政策,這才使得本來可以避免的許多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破壞問題最終發(fā)生了,從而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環(huán)境損失。此間的教訓值得現(xiàn)在仍然堅持粗獷地資源開發(fā)為主導形式的經濟發(fā)展模式深思和引以為戒。

美國社會針對礦業(yè)發(fā)展中所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問題而采取的環(huán)境修復政策與措施值得借鑒。在民間保護力量和聯(lián)邦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美國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發(fā)起了規(guī)模宏大的資源保護運動,標志著美國社會正式放棄原來所推行的不計環(huán)境代價的經濟發(fā)展政策,轉而推行發(fā)展與保護并重的政策,并有針對性地采取多管齊下的措施對礦業(yè)發(fā)展中的環(huán)境問題進行生態(tài)治理和環(huán)境修復。無論是超級基金的啟動還是民間的各種環(huán)境保護措施,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也值得正在為礦業(yè)環(huán)境問題感到棘手的其他國家參考。

礦業(yè)發(fā)展中的環(huán)境問題是美國社會在工業(yè)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過程中人與環(huán)境關系變遷的一個縮影。美國的現(xiàn)代化在取得巨大的經濟成就的同時,也伴隨著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破壞,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美國朝野很早也就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并率先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資源保護運動,走上了環(huán)境保護與經濟發(fā)展并重的道路。在兼顧環(huán)境代價的前提下謀求經濟發(fā)展, 這是對傳統(tǒng)的不計環(huán)境代價的粗獷型現(xiàn)代化的揚棄,也是真正走向現(xiàn)代化的表現(xiàn),它標志著一個國家真正意義上的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的轉變,雖然仍然不時面臨著發(fā)展與保護的兩難糾結,但從此以后,衡量一個社會的發(fā)展標準,已經不再是多少鋼鐵、煤炭和重工業(yè)品,而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程度。

[1]Duane A. Smith.MiningAmerica:TheIndustryandtheEnvironment1800-1980[M]. Niwot: University of Colorado, 1993.

[2]Gordon Morris Bakken, ed.EnvironmentalProblemsinAmerica’sGardenofEden[M].New York: Gordon Garland Publishing House, 2000.

[3]J. D. Borthwick.ThreeYearsinCalifornia[M]. Edinburgh and London: William Blackwood & Sons, 1857:112-113.

[4]Chris J. Magoc, ed.EnvironmentalIssuesinAmericanHistory:AReferenceGuidewithPrimaryDocuments[M].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6.

[5]L. P. Brockett.OurWesternEmpire:Or,TheNewWestBeyondtheMississippi[M]. Philadelphia: Bradley, Garretson, Co., 1882:107.

[6]Carolyn Merchant.TheColumbiaGuidetoAmericanEnvironmentalHistory[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2002.

[7]Rodman Wilson Paul.MiningFrontiersoftheFarWest1848-1880[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3.

[8]Carolyn Merchant, ed.GreenVerusGold:SourcesinCalifornia’sEnvironmentalHistory[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8.

[9]William Cronon, ed.UncommonGround:TowardReinventingNature[M].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95:136.

[10]Richard White.It’sYourMisfortuneandNoneofMine:ANewHistoryoftheAmericanWest[M].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1991:233.

[11]Rossiter W. Raymond.StatisticsofMinesandMiningintheStatesandTerritoriesWestoftheRockyMountains[M].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874:18.

[12]Eduard Reyer and S. K. Padover. Placer-Mining in California[J].PacificHistoricalReview, Vol. 4, No. 4 (Dec., 1935):388.

[13] Edward Visher.A Trip to the Mining Regions in the Spring of 1859[J].CaliforniaHistoricalSocietyQuarterly, Vol. 11, No. 4:337.

[14] Chad Montrie.ToSavetheLandandPeople:AHistoryofOppositiontoSurfaceCoalmininginAppalachia[M].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2003.

[15] Timothy J. LeCain.MassDestruction:theMenandGiantMinesthatWiredAmericaandScarredthePlanet[M].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2009.

[16] Isabella Bird.ALady’sLifeintheRockyMountains[M].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1880:225.

[17]Douglas H. Strong.Tahoe:AnEnvironmentalHistory[M].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1984.

[18]David Robertson.HardastheRockItself:PlaceandIdentityintheAmericanMiningTown[M]. Boulder: University of Colorado, 2006:19-64.

[19]Gordon Morris Bakken.TheMiningLawof1872:Past,Politics,andProspects[M]. Albuquerqu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2008.

[20] Benjamin Horace Hibbard.AHistoryofthePublicLandPolicies.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65:517.

[21]廖紅,(美)克里斯·朗革.美國環(huán)境管理的歷史與發(fā)展[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6:26.

[22]Jared Diamond.Collapse:HowSocietiesChoosetoFailorSucceed[M]. New York: Viking Penguin, Inc., 2005:462.

[23] Brian Black,Petrolia:TheLandscapeofAmerica’sFirstOilBoom[M].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0.

[24]Garret Hardin.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Science, Vol. 162, No. 3859:1244.

[25]Stewart L. Udall.TheQuietCrisis[M]. New York: Avon Books, 1963:72.

[26] Robert L. Kelley.The Mining Debris Controversy in the Sacramento Valley[J].PacificHistoricalReview, Vol. 25, No. 4 (Nov., 1956):342.

[27]趙一凡,編.美國的歷史文獻[Z].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9:233-234.

[責任編輯:翟宇]

天津市社科規(guī)劃項目“邊疆開發(fā)與美加兩國的社會建構”(TJSL15-001);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NCET-13-0297)。

付成雙,南開大學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北美西部史、環(huán)境史。

K712.0

A

1002-6924(2016)02-108-118

猜你喜歡
水力礦區(qū)環(huán)境
長期鍛煉創(chuàng)造體內抑癌環(huán)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huán)境
加納Amanforom礦區(qū)Ⅲ號隱伏金礦帶的發(fā)現(xiàn)與評價
礦產勘查(2020年6期)2020-12-25 02:42:12
加納Amanforom礦區(qū)Ⅲ號隱伏金礦帶的發(fā)現(xiàn)與評價
礦產勘查(2020年5期)2020-12-25 02:39:06
廣東省蕉嶺縣作壁坑礦區(qū)探明超大型銣礦
礦產勘查(2020年5期)2020-12-19 18:25:11
湖北省??悼h堰邊上礦區(qū)發(fā)現(xiàn)超大型磷礦
礦產勘查(2020年5期)2020-12-19 18:25:11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huán)境
環(huán)境
球墨鑄鐵管的水力計算
戽流消能水力特性數值模擬
鄯善县| 图们市| 崇州市| 固原市| 新源县| 汉阴县| 南召县| 海口市| 余姚市| 马边| 洛宁县| 囊谦县| 巢湖市| 武汉市| 长子县| 金坛市| 孝义市| 绍兴县| 寻乌县| 建瓯市| 萝北县| 遵义市| 马关县| 涟水县| 屯留县| 云龙县| 同江市| 哈密市| 湘阴县| 尼勒克县| 施甸县| 保定市| 通渭县| 徐水县| 穆棱市| 竹山县| 安宁市| 体育| 双辽市| 梅河口市|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