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為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江蘇南京 210000)
?
可望不可即的“渴望”——《雨中貓》之妻子形象解讀
梁為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江蘇南京210000)
摘要:短篇小說《雨中貓》中人物間微妙的關(guān)系通過簡練的語言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一點凸顯了海明威一貫的寫作特點——冰山理論。本文以《雨中貓》中的妻子形象為切入點,剖析小說中妻子對三種不同人群的渴望。
關(guān)鍵詞:《雨中貓》妻子渴望
厄內(nèi)斯特·海明威以特有的視角和犀利的筆鋒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迷茫的一代”所特有的人物特點。《雨中貓》發(fā)表于海明威的第一本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被認為是海明威以女性視角創(chuàng)作的短篇代表小說。從小說中人物間的關(guān)系,讀者可以領(lǐng)略到20世界20年代那個屬于“迷茫的一代”的特殊社會環(huán)境下女性的社會地位。那個時代的女性開始有了意識上的覺醒,但是現(xiàn)實社會中,她們?nèi)匀皇歉笝?quán)社會的犧牲品。海明威的“冰山理論”成了文體學(xué)的一種理論,并“引發(fā)了一場文學(xué)革命”[1]。本文以《雨中貓》中的妻子形象為切入點,剖析小說中妻子對三種不同人群的渴望,主要是對丈夫、同性和自己的渴望,并找出能夠說明這些渴望無法成為現(xiàn)實的原因。
《雨中貓》中游歷意大利的那對美國夫婦正是海明威自己同妻子的寫照:夫妻之間話不投機,缺乏關(guān)愛和理解;妻子的渴望換不來丈夫的在乎,妻子的心聲得不到丈夫的傾聽。
1.妻子對于旅店老板一連串的喜愛,正是她潛意識里對于心中理想丈夫的渴望。妻子的丈夫年輕,而旅店老板卻已人過中年;妻子的丈夫?qū)λ男枨蠛驮竿麩o動于衷,只管自己看書,而旅店老板雖為陌生人卻能洞察她的心理,并細致入微地替她著想,為她服務(wù)。她希望丈夫能夠耐心聽自己嘮叨;禮貌;疼愛她;有責(zé)任心;有安全感;成熟。可是這一切都是在丈夫身上無法感受到的渴望而已。
2.文中有關(guān)“book”和“reading”部分共出現(xiàn)了10次。全篇通過多次描寫丈夫reading,凸顯丈夫?qū)ζ拮拥臒o視與默然。在整個尋貓過程中,丈夫一直充當“陌生人”的角色,他似乎一直在看書。最初妻子提到要捉住那只貓時,他雖然口頭答應(yīng),但躺著不動,繼續(xù)看書。妻子其實很希望丈夫可以陪她一起去解救雨中貓,但是丈夫只是敷衍了事;妻子空手而歸后,他只問了一句:“捉住了?”可以說,丈夫和妻子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語言溝通,更不用說是情感上的交流和理解。
3.女性主義者從女性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貓與女人有著難以割舍的聯(lián)系,貓代表著“女性的困境與尷尬”[2]。尋貓未果后,妻子回到房間談了自己的很多愿望:I want to eat at a table with my own silver and I want candles.And I want it to be spring and I want to brush my hair out in front of a mirror and I want a kitty and I want some new clothes.丈夫?qū)ζ拮拥幕貜?fù)是:“Oh,shut up and get something to read.”任何人都避不開這樣一個結(jié)論:對一件事情永無休止的追求,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必然有一種隱約可見的焦慮不安[3]。正如西蒙·波伏娃在著名的《第二性》一書中說的:“一個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保?]這是那個時代父權(quán)社會的社會背景,使得小說中妻子的渴望根本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
筆者認為,《雨中貓》主要圍繞年輕的美國夫婦展開,但是故事中的另一位看似次要的人物,即意大利女仆,在小說中發(fā)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正是有了女仆這一角色的設(shè)置使得小說的整體內(nèi)容得到了升華。
1.海明威對人稱指示詞的使用亦是用心良苦,在《雨中貓》這篇小說中更是達到了高超的藝術(shù)效果。話題和語境之間的關(guān)系正是通過指示語而得以在語言結(jié)構(gòu)上反映出來的[5]。小說中另一個女性角色是旅店里的意大利女仆,她同女主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差異,她們的形象和各自對生活的態(tài)度以貓為線索,通過二者之間對話中人稱指稱語的使用刻畫了出來。It was the maid who looked after their room.“You must not get wet”,she smiled,speaking Italian.Of course,the hotel keeper had sent her.對話中,女仆始終稱妻子為you,第二人稱的使用使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略顯冷漠。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女仆同妻子的感情并不能溝通,女仆實際上并不理解她尋找雨中貓的迫切心情[6]。
2.在整個小說中,妻子在雨中侍女的陪伴下,回歸了“girl”的身份。這一點從American wife到American girl的稱謂轉(zhuǎn)變可以看出。人稱指示語的變化使用,象征性地把女仆看成了妻子唯一可能敞開心扉的對象,但在妻子和侍女的對話中,當妻子表達出“Oh,I wanted it so much.I wanted a kitty.”兩個I wanted和一個so much極度再現(xiàn)了妻子對貓的渴求,但站在一旁侍女的反映卻是冷漠的。意大利女仆對雨中貓的稱呼始終是使用了第三人稱it,這表明她并沒有產(chǎn)生像妻子那樣的強烈感情,甚至并沒有真正體會到妻子對雨中貓命運關(guān)切的根源,更不會參與妻子的抗爭[7]。這使得妻子挑戰(zhàn)男權(quán)社會秩序的努力看上去更加孤立沒有希望。
3.小說中人物之間的對話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對此,秦秀白曾指出,小說中的對話絕不是對小說篇章的一種點綴,它有助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對話是小說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讀者往往是通過人物間的對話認識和評價小說中的各種人物[8]。短篇小說《雨中貓》也有不少對話的語篇。在對話中,海明威又極為嫻熟地運用了語碼轉(zhuǎn)換。如女仆和妻子在雨中尋貓的那段對話:
“Ha perduto qualque cosa,Signora?”
“There was a cat,”said the American girl.
“A cat?”
“Si,il gatto.”
……
“Come,Signora,”she said.“We must get back inside.You will be wet.”
“I suppose so,”said the American girl.
對話中,先后出現(xiàn)了2次語碼轉(zhuǎn)換:第一次是由旅店侍女用意大利語Ha perduto qualque cosa,Signora(即Have you lost anything,Madam?)發(fā)起對話。這個意利旅店的侍女應(yīng)該是意大利人,甚至就是這個旅店所在地的當?shù)厝?。因此,這個侍女用意大利語發(fā)起對話乃是語言情結(jié)制約使然;第二次語碼轉(zhuǎn)換則是由年輕的美國妻子用意大利語Si,il gatto(即Yes,it’s a cat)。而這位年輕的美國妻子使用意大利語回答旅店侍女,則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海明威在短篇小說《雨中貓》中恰如其分地運用語碼轉(zhuǎn)換,可謂是獨具匠心,不僅符合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把小說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特征揭示得淋漓盡致[9]。妻子的身份炫耀注定了無法從內(nèi)心深處爭取女仆的一致戰(zhàn)線,而女仆對妻子的無法理解也注定了妻子獨自作戰(zhàn)的境遇。
妻子救貓實際上就是自救的表現(xiàn),她希望可以通過“救貓”的行為,實現(xiàn)自救。她渴望改變自己的處境、改變外表、改變發(fā)型、改變自己的地位、改變自己與丈夫在家庭中的關(guān)系,她要更新自我,但這改變是困難的。
1.妻子看到雨中蜷縮的貓之后,很想解救那只貓,因為她覺得那只楚楚可憐的貓就是自己的寫照。小說中的貓,它努力蜷縮著身子躲在廣場中的一張桌子下面,以免被雨淋濕。貓?zhí)颖苡炅馨凳局颂颖軅鹘y(tǒng)性別角色的束縛,試圖打破男性對女性的成規(guī),社會對女性的定位。貓尋找避雨的地方,即女人在夫權(quán)的社會中努力尋找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quán)利、自己的話語。雖然有丈夫的陪伴卻得不到心靈上的溝通。
2.“Don’t you think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if I let my hair grow out?”很明顯妻子很希望改變發(fā)型,丈夫不贊成只是回答,“I like it the way it is.”雖然她告訴丈夫她想把頭發(fā)留長梳一個自己可以摸得著的發(fā)髻,但是丈夫喜歡她,就是“喜歡現(xiàn)在的樣子”,根本不需要改變;美國太太有勇氣說出內(nèi)心的渴望:“And I want to eat at a table with my own silver and I want candles.And I want it to be spring and I want to brush my hair out in front of a mirror and I want a kitty and I want some new clothes.”這一連串的want反映了妻子內(nèi)心的渴望,可是丈夫?qū)ζ浞磻?yīng)卻是“Oh,shut up and get something to read”。一系列的主體意識強烈的祈使句——“我想要……”文本中接連出現(xiàn)了十一個“想要”,表達了妻子強烈的情感愿望和心理訴求,丈夫?qū)λ倪@些愿望作出的反應(yīng)卻是:“閉嘴?!彼脑捳Z在男性的話語霸權(quán)下顯得蒼白無力。
3.小說《雨中貓》中女性人物生存的社會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小說中貓作為象征男權(quán)社會中的女性形象,其特點無非是:寄身于人,漂泊不定,躲避危險。妻子心中欲求的“貓”出現(xiàn)了,但小說特別強調(diào)了女仆懷中抱的是“一只玳瑁貓”,雨中貓的命運并沒有因為妻子的行為而得到改變。“貓的出現(xiàn)——貓的消失——貓的再現(xiàn)”,看似小說得到了圓滿結(jié)局,但此貓非彼貓,妻子想要解救的那只可憐的貓也許依然游走在雨中,暗示著妻子無法改變自己的境遇。
海明威曾把文學(xué)創(chuàng)作喻為“冰山理論”,他主張用簡潔的文字塑造出鮮明的形象,文字和形象是所謂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謂的“八分之七”[10]。小說中的妻子希望得到丈夫的關(guān)心和在乎,渴望丈夫的愛,而丈夫?qū)ζ拮拥膽B(tài)度從頭到尾只是冷漠;妻子想要喚醒同性間的共鳴,渴望和同性一起反抗這個社會,然而女仆并不理解妻子的想法,并不能和妻子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妻子希望拯救雨中貓,渴望改變貓的命運,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貓的消失注定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渴望永遠無法得以實現(xiàn),渴望永遠只是一種可望不可即的渴望而已。
參考文獻:
[1]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0:132.
[2]曾桂娥.女性困境與貓的隱喻[J].武漢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05,(11).
[3]Cooperman.Ernest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6:85.
[4]西蒙·波伏娃,著.桑竹影,南珊,譯.第二性[M].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5]董瑞紅.英語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功能[J].南通大學(xué)學(xué)報,2006,(3).
[6]魏笑玲,吳川穎.《雨中貓》中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分析[J].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2010,(8).
[7]楊紅梅.簡析《雨中貓》的人稱指示語[J].長沙大學(xué)學(xué)報,2013,(1).
[8]秦秀白.文體學(xué)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249-250.
[9]韋森.短篇小說《雨中的貓》中語碼轉(zhuǎn)換現(xiàn)象分析[J].外國文學(xué),2012,(11).
[10]馬青青.從平淡中見深遠——解讀海明威的《雨中貓》[J].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