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茂修(貴州工程應(yīng)用技術(shù)學院人文學院,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
試論《馬氏文通》“統(tǒng)之”“總之”等連字的歸屬
明茂修
(貴州工程應(yīng)用技術(shù)學院人文學院,貴州畢節(jié)551700)
摘要:在《馬氏文通》“無屬動字四之五”中,有數(shù)個連字馬氏沒有給出確切的歸屬,這些連字包括“統(tǒng)之”、“總之”、“陵遲而至”、“一歲至”、“不至”、“推而大之”、“推而遠之”、“要其歸”、“推此志也”。通過對這些連字的條分縷析,這些連字在馬氏的詞類系統(tǒng)中應(yīng)該歸入馬氏所分的四類連字之中的承接連字。
關(guān)鍵詞:《馬氏文通》;連字;統(tǒng)之;總之;歸屬
馬建忠的《馬氏文通》①自1898年出版至今已經(jīng)一百多年了,可它的價值卻日益受到語法學界的重視和推崇,這主要在于它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完整的現(xiàn)代意義上的漢語語法學著作,還在于它對漢語語法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以及對后來的漢語語法研究所產(chǎn)生的極為深遠的影響。直到現(xiàn)在,漢語語法體系還是基于《馬氏文通》的語法體系,只是對其內(nèi)部作了一定的調(diào)整和完善而已。當然,不可否認,作為我國第一部漢語語法學著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其中許多已為語法學者所指出。本文擬就《馬氏文通》中有關(guān)“連字”的部分內(nèi)容談一點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正于方家。
連字是《馬氏文通》的詞類系統(tǒng)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在卷八中講到的。馬氏關(guān)于連字的講解是極為精到的,其所創(chuàng)的“連字”這一概念使連接詞與詞、句與句等之間關(guān)系的語言單位有了定類和歸屬。學界對于連字的研究不可謂不多,而在對其他詞類的研究中涉及連字的論著也不在少數(shù)。專門探討連字的如《論〈馬氏文通〉對連字“而”的研究》[1]、《〈馬氏文通〉中的連字研究及相關(guān)問題》[2]、《〈馬氏文通〉的承接連字及相關(guān)問題》[3]、《論馬建忠的語法化意識——兼論〈馬氏文通〉連字的虛化問題》[4]、《〈馬氏文通〉的“其余連字”問題》[5]等,都對《馬氏文通》中部分連字的問題進行過探討,或為一家之言,或獲得了較為統(tǒng)一的認識,這對于《馬氏文通》中連字的理解和深入研究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盡管學界對《馬氏文通》中連字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較多的成果,但是《馬氏文通》中的某些連字仍然沒有得到深入的研究,甚至其究屬哪一類連字都還沒有真正確認。這些沒有確認的連字就包括《馬氏文通》“實字卷之四”中的“無屬動字”②篇中也講到的幾個連字:“……所引‘陵遲而至’,又‘一歲至’,‘不至’,與夫‘推而大之’,‘推而遠之’,‘以及’要其歸”,‘推此志也’諸語,皆無屬動字以為連字者?!省倭睢僭O(shè)’‘浸假’諸動字,假以為推宕連字者,亦此志也?!盵6]189-190原文中還舉了若干例句并作了一定的講解,但所講不明。按這句話所說,這些連字還將在連字篇中詳細說到,但遍覽連字篇,卻并沒有提到這里所講到的這幾個連字。因此,對于此處所講到的這些連字,除了“假令”、“假設(shè)”、“浸假”4個連字說明屬于推宕連字和“至于”說明為承上起下之連字,很明顯可以推知是承接連字之外,其它的連字一概沒有指出其到底應(yīng)該歸入哪一類連字。在這一篇中,沒有指出具體歸屬的連字包括“統(tǒng)之、總之、陵遲而至、一歲至、不至、推而大之、推而遠之、要其歸、推此志也”,共有9個。
在馬氏所建立的詞類系統(tǒng)中,要解決這幾個連字的歸屬問題,不應(yīng)該脫離馬氏為連字所下的定義,所作的分類,以及其所舉出的例證。在“正名卷之一”中,馬氏為連字所下的定義為:凡虛字用以提承推轉(zhuǎn)字句者,曰連字。[6]2在“虛字卷之八”中,并將連字明分四類,是為提起連字、承接連字、轉(zhuǎn)捩連字、推拓連字。[6]277-342
(提起連字)連字用以劈頭提起者,本無定字,而塾師往往以“夫”“今”“且”“蓋”四字,為提起發(fā)端之辭,今姑仍之。
承接連字者,所以承接上下之文,而概施于句讀之中也。
轉(zhuǎn)捩連字者,所以反上文而轉(zhuǎn)申一義也。
推拓連字者,所以推開上文而展拓他意也。
馬氏所給出的四類連字的定義是確認這些連字具體歸屬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jù),雖然這些定義并不是十分嚴密的,明了這些定義的含義,應(yīng)該就可以為很好地確認這幾個連字的具體歸屬提供必要的條件。
下面我們再來看馬氏為這幾個沒有具體歸屬的連字所舉的例句以及所作的簡單分析,這些例句及分析都來自《馬氏文通》“實字卷之四·無屬動字四之五”③[6]189-190。
(1)統(tǒng)之:統(tǒng)之方軌易因,險途難御。(《后漢書·胡廣傳》)
(2)總之: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史記·五帝本紀》)
(3)陵遲而至:陵遲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史記·張釋之列傳》)
(4)一歲至:一歲至千余章。(《史記·酷吏列傳》)
(5)不至:不至十日,而雨將之頭可致臻于戲下。(《史記·淮陰侯列傳》)
(6)推而大之:推而大之至于無垠。(《史記·孟荀列傳》)
(7)推而遠之: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同上)
(8)要其歸: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jié)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同上)
(9)推此志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史記·屈原列傳》)
分析:“之”代字,指上文,“統(tǒng)”字止詞。然何為“統(tǒng)”者,則無所指明,故可謂之無屬動字?!敖y(tǒng)之”二字,用為總結(jié)上文之連字。“總之”二字亦此例也,不特此也。所引“陵遲而至”、“一歲至”、“不至”,與夫“推而大之”、“推而遠之”,以及“要其歸”、“推此志也”諸語,皆無屬動字以為連字者。
此外,還有人認為《馬氏文通》中連字的確定主要是依據(jù)意義、位置和聯(lián)結(jié)句讀等幾個方面作出的。[7]那么,現(xiàn)在我們要確定上述幾個連字的歸屬,也不能脫離這幾個條件。
結(jié)合馬氏給連字的定義和馬氏所舉連字的例句、所作的分析,還有連字本身的意義、位置和聯(lián)結(jié)句讀等條件,通過條分縷析,找到其適合某類連字的充分和必要的條件,應(yīng)該就可以明確這些連字的具體歸屬了。
在上面的9個連字中,例(1)和例(2)已經(jīng)有馬氏所作的分析,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有關(guān)這兩個連字的基本信息。按照馬氏所作的分析,很明顯這兩個連字應(yīng)該是屬于同一類連字的,但究竟是哪一類連字則沒有明示。要明確其歸屬,還需要我們進行仔細的分辨。馬氏認為“統(tǒng)之”和“總之”都是總結(jié)上文之連字,這就與馬氏所列出的四類連字的定義有所出入,似乎都不能涵蓋“總結(jié)上文”這一含義,以致不能將之歸入任何一類連字之中。是否真是如此呢?在馬氏的詞類系統(tǒng)中,既然將之歸入連字,則應(yīng)該有其作為連字合理的根據(jù)。在這四類連字中,首先要排除的應(yīng)是提起連字、轉(zhuǎn)捩連字和推拓連字,因為提起連字強調(diào)提發(fā)端,轉(zhuǎn)捩連字強調(diào)反上文,而推拓連字推開上文而轉(zhuǎn)拓他意,都沒有總結(jié)上文之意。而在承接連字的定義之中,說到“承接上下之文”這樣的意思,這與“總結(jié)上文”似乎有一定的相同之處?!翱偨Y(jié)”,則應(yīng)有上文才可以總結(jié);既然是總結(jié),也必須有下文才行。那么,這也就表明這兩個連字具有承接上下之文的作用了。如果從這一點出發(fā)把這兩個連字歸入承接連字的話,是可以讓人理解的。但僅止于此,似乎還稍嫌不足。我們還可以從馬氏所舉的例子中找尋其它諸如連字在句中位置上的依據(jù)。《馬氏文通》中所講的其他承接連字如“故”、“方”、“當”等如“統(tǒng)之”等一樣也是用于其所舉例句的句首的。在講到“故”字時,馬氏說:“其承上而申下之辭,則惟‘故’字?!省?,本名也,而假為連字?!盵6]308所舉例句和分析為:“孟告下:‘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鋨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故’者,承上文諸人皆起自勞賤,而申言下文天之勞苦是人也。故‘故’字必根上文?!盵6]309我們再看“統(tǒng)之”例。此例選自《后漢書·胡廣傳》,其上句為:“紆于物則非己,直于志則犯俗,辭其艱則乖義,徇其節(jié)則失身?!盵6]189不難看出,“統(tǒng)之”是承上文所指四件不易為之事,而申下文此四事之難做(方軌易因,險途難御)。“統(tǒng)之”也是根于上文的。從它們作用及位置等來看,“統(tǒng)之”與“故”是相同的。“總之”的情況與“統(tǒng)之”相同,所以它們都應(yīng)是承接連字,當無可懷疑。至于從馬氏對“統(tǒng)之”和“總之”二連字的分析中不能夠得出其歸屬,則可能是馬氏當時認為已很明了,不必明言之故吧。
與例(1)、例(2)有所不同,在例(3)至例(9)這幾個例句及其分析中,馬氏則只是說它們“皆無屬動字以為連字者”,沒有明確說明它們的連字歸屬,甚至連它們的簡單作用都沒有提及。這句話除了說明了這些連字是假借無屬動字之外,沒有給我們提供任何有關(guān)這些連字在馬氏的詞類系統(tǒng)中是屬于哪一類連字的哪怕半點信息。如前所述,要明了它們的確切歸屬,就必須依靠連字的定義、例句、分析和它們在句中的意義、位置等條件。
例(3)至例(9)這7個連字,從馬氏的分析來看,似乎把它們有意地分為了三個部分,用“與夫”和“以及”將它們分開。即“陵遲而至”、“一歲至”、“不至”;“推而大之”、“推而遠之”;“要其歸”、“推此志也”。把它們分成三個部分,這或多或少表明了馬氏認為它們之間是有一定的差別的,但不一定表明它們就不是同一類連字。從表面上看來,這7個連字雖然沒有象“統(tǒng)之”和“總之”那樣作了一定的講解,但似乎并不比它們更復(fù)雜,綜合考慮可知,這7個連字雖小有差別,但應(yīng)該還是屬于同一類連字的。在“承接連字八之三”中,馬氏指出:“至如‘方’、‘當’、‘甫’、‘自’、‘比’、‘及’、‘會’等字,記時之連字也,而皆假于動字。其為義各別,而用以接夫上下文者則同?!盵6]310而由例(3)到例(5)這幾個例句可知,“陵遲而至”、“一歲至”、“不至”這3個連字也是與時間有關(guān)的,且據(jù)馬氏所述,它們也是假于動字的。又,從其意義上來看,也有承接上下文的作用。所有這些,都與前面“方”、“當”等字有相同之處。由此可知這3個連字也應(yīng)與“方”、“當”等字一樣是屬于承接連字的?!巴贫笾焙汀巴贫h之”這兩個連字,從其本身所表示的意義來看,既然有“推”之一字那么一定要有“推”的根由,是為承接上文;既然有由“推”而至“大”和“遠”,則有“大”、“遠”之下文,表明有起下之意。再聯(lián)系四類連字的定義,則可排除其為提起、轉(zhuǎn)捩、推拓等連字的可能性,這兩個連字一定要歸之于承接連字了。至于“要其歸”和“推此志也”這兩個連字,其意義與“統(tǒng)之”和“總之”兩連字差不多,有表示總結(jié)上文之意。根據(jù)對“統(tǒng)之”和“總之”兩個連字的分析,可以認為它們也是屬于承接連字的。
當然,以上的分析是就馬氏所建立的詞類系統(tǒng)及其思想體系之內(nèi)進行歸類的。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只從這些成分本身來觀察,盡管它們都起連接作用,但并非起連接作用的就是連字,某些狀字、動字都可以有連接作用。在這些馬氏所謂的連字中,其實一些是介字性的,如“一歲至”;還有的是狀字性的,如“推此志也”。盡管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正如宋紹年在《〈馬氏文通〉研究》中所說:“……他揭示了一部分連字的來源,這在百年之前漢語語法學開創(chuàng)的時期尤其難能可貴。”[8]
綜上所述,在“無屬動字四之五”中所提到的“統(tǒng)之”、“總之”、“陵遲而至”、“一歲至”、“不至”、“推而大之”、“推而遠之”、“要其歸”、“推此志也”等幾個連字,盡管馬氏沒有明確說明,但是經(jīng)過我們的條分縷析,可以認為,在馬氏所建立的詞類系統(tǒng)之中,是應(yīng)該歸入承接連字的。
注釋:
①馬建忠的《馬氏文通》從出版到現(xiàn)在版本非常多,如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04/1923年版,章錫琛的中華書局1954/1988年校注本,呂叔湘、王海棻的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005年《馬氏文通讀本》等,不勝枚舉。本文討論所依據(jù)的《馬氏文通》版本為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9月新1版、1998年5月第2次印刷的版本。
②馬氏在《馬氏文通》中有這樣一句話:“有連字假用動字而無起詞者,亦可謂無屬動字,其詳見連字篇?!保ū本┥虅?wù)印書館1983年版(1998年5月第2次印刷)第189頁)這句各方面說明了連字與無屬動字之間的關(guān)系,也把“無屬”的意思作了說明,即指其沒有主語,也就是馬氏所謂的起詞。另,對于馬氏在“無屬動字”一節(jié)中所講到的內(nèi)容,呂叔湘、王海棻認為論述不夠周密,而應(yīng)該說“陵遲而至”、“一歲至”、“不至”的“至”,“推而大之”、“推而遠之”的“推”等才是“無屬動字”(呂叔湘、王海棻《〈馬氏文通〉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頁)。
③本文在引用這些例句及其分析時,對其進行了重新編號和位置的適當調(diào)整。
參考文獻:
[1]姜興魯.論《馬氏文通》對連字“而”的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95-98.
[2]鄭麗.《馬氏文通》中的連字研究及相關(guān)問題[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12):34-36.
[3]毛志剛.《馬氏文通》的承接連字及相關(guān)問題[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51-154.
[4]侯月明.論馬建忠的語法化意識——兼論《馬氏文通》連字的虛化問題[J].求索,2011(2):207-209.
[5]邵靄吉.《馬氏文通》的“其余連字”問題[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86-92.
[6]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
[7]陳月明.《馬氏文通》虛字學說中的幾個問題[C]//侯精一,施關(guān)淦.《馬氏文通》與漢語語法學.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0:26-38.
[8]宋紹年.《馬氏文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責編:譚本龍責校:明茂修)
A Discussion on Attribution of Tongzhi(統(tǒng)之)and Zongzhi(總之)in M ashiwentong
MINGMao-xiu
(SchoolofHumanities,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Bijie,Guizhou551700,China)
Abstract:In Mashiwentong,there are a few conjunctions did not point out the exact attribution,these conjunctions including Tongzhi(統(tǒng)之),Zongzhi(總之) ,Lingchierzhi(陵遲而至),Yisuizhi(一歲至),Buzhi(不至),Tuierdazhi(推而大之),Tuieryuanzhi(推而遠之),Yaoqigui(要其歸),Tuicizhiye(推此志也).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conjunctions,they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one conjunction in the lexical category system of Mashiwentong.
Key words:MashiWentong; Conjunction; Tongzhi(統(tǒng)之); Zongzhi(總之); Attribution
作者簡介:明茂修(1977-),男,山東費縣人,貴州工程應(yīng)用技術(shù)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語言學、漢語方言學。
收稿日期:2015-12-22
中圖分類號:H 14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39(2016)01-0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