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秋 飏
測定重力加速度歸類賞析
江蘇 秋 飏
透析命題態(tài)勢,直截了當;解讀熱點問題,一舉多得。
重力加速度是力學中一個重要的常量。其測定性實驗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相關考卷中,探其原因是依據(jù)課本合理變形,如教材上紙帶類問題的變形,教材上落體運動的拓展等,另外,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新型器材的介入等,都為該測量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所以本文就重力加速度的測量方法歸類分析。
【例1】(2014·湖北黃岡模擬)某實驗小組利用圖1甲裝置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圖乙是他們選擇的一條較理想的紙帶,O點是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第一個點,計數(shù)點A、B、C、D、E、F是紙帶上相鄰的點。她們測出了各點與O點的距離h后做出了必要的計算,測量和計算的記錄見下表(計數(shù)點的速度用v表示)。
圖1
計數(shù)點ABCDEFh(cm)6.93 9.47 12.4 15.71 19.41 23.49v(m/s)1.16 1.37 1.56 1.75 1.95 2.14v2(m2/s2)1.35 1.88 2.43 3.06 4.05 4.58
(1)測量某點與O點距離h的記錄中不合理的一組是__________(填寫計數(shù)點名稱)。
(2)計數(shù)點D、E、F與O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用hD、hE、hF表示,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用T表示,則打下計數(shù)點E時紙帶的速度vE=__________(用符號表示),重物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____(用符號表示)。
(3)該小組的同學在坐標紙上建立如圖2所示坐標系,標出了各組測量數(shù)據(jù)的坐標點,并在坐標系中畫出v2-h圖線。由圖線可以判斷計數(shù)點________的測量誤差較大(填寫計數(shù)點名稱),據(jù)圖線得到重力加速度g測=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圖2
(4)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
A.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該實驗小組達到了實驗目的
B.該地的重力加速度比g測偏大
C.她們實驗操作過程中是先釋放紙帶然后再閉合打點計時器開關
D.實驗過程中阻力引起的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
【解析】(1)計數(shù)點C(12.4)數(shù)據(jù)記錄有誤,沒有估讀。
(3)偏離直線較遠的點E測量誤差較大,由可知,即圖線斜率的一半表示重力加速度g=。
(4)應該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再釋放紙帶,C項錯誤;由于v2-h圖線是過原點的一條直線,說明成立,即達到了實驗目的,A項正確;因有阻力存在,則g測偏小,B項正確;阻力不可避免,帶來的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D項正確。
【點悟】(1)本題中的圖象在描繪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應恰當選取坐標軸的分度,所畫圖線應盡可能穿過較多的描點以減少偶然誤差(擬合法);利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要充分利用有效數(shù)據(jù)以減少偶然誤差,這點在2014年福建高考電學題中出現(xiàn),足見其應用的廣泛性。
(2)誤差分析是高考命題的熱點之一,從數(shù)據(jù)上看誤差,從圖象中看誤差等這些方法都要掌握。
【例2】(2014·江蘇蘇錫常鎮(zhèn)四市一調)在暗室中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做“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
圖3
實驗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絲夾子、接水鋁盒、一根熒光刻度的米尺、頻閃儀。
具體實驗步驟如下:
①在漏斗內(nèi)盛滿清水,旋松螺絲夾子,水滴會以一定的頻率一滴滴地落下。
②用頻閃儀發(fā)出的白閃光將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漸調節(jié)頻閃儀的頻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動的水滴。
③用豎直放置的米尺測得各個水滴所對應的刻度。
④采集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
(1)實驗中看到空間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動的水滴時,頻閃儀的閃光頻率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觀察到水滴“固定不動”時的閃光頻率為30Hz,某同學讀出其中比較圓的水滴到第一個水滴的距離如圖4所示,根據(jù)數(shù)據(jù)測得當?shù)刂亓铀俣萭=________m/s2;第8個水滴此時的速度v8=________ m/s(結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圖4
(3)該實驗存在的系統(tǒng)誤差可能有(答出一條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當頻閃儀閃光頻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頻率時,才能看到空間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動的水滴。
(3)該實驗存在系統(tǒng)誤差的原因可能有空氣阻力、水滴滴落的頻率變化、米尺沒有豎直放置等。
【答案】(1)頻閃儀頻率等于水滴落的頻率 (2)9.72 2.28 (3)存在空氣阻力(或水滴滴落的頻率變化)
【點悟】因為小球下落時阻力較小,所以利用“落體+頻閃”照片測定重力加速度相對來說,誤差較小,但是要注意的是若頻閃照片涉及照片和實物大小不同,有縮小情況時,要注意照片與實際之間的還原。
【例3】(2015·江蘇蘇錫常鎮(zhèn)四市一調)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用圖示裝置來測定當?shù)刂亓铀俣?,主要操作如下?/p>
①安裝實驗器材,調節(jié)試管夾(小鐵球)、光電門和紙杯在同一豎直線上;
②打開試管夾,由靜止釋放小鐵球,用光電計時器記錄小鐵球在兩個光電門間的運動時間t,并用刻度尺(圖上未畫出)測量出兩個光電門之間的高度h,計算出小鐵球通過兩光電門間的平均速度v;
③保持光電門1的位置不變,改變光電門2的位置,重復②的操作。測出多組(h,t),計算出對應的平均速度v;
④畫出v-t圖象。
圖5
請根據(jù)實驗,回答如下問題:
(1)設小鐵球到達光電門1時的速度為v0,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則小鐵球通過兩光電門間平均速度v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用v0、g和t表示)
(2)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1 2 3 4 5 6h(cm)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t(s)0.069 0.119 0.159 0.195 0.226 0.255v(m/s)1.45 1.68 1.89 2.05 2.21 2.35
請在坐標紙上畫出v-t圖象。
(3)根據(jù)v-t圖象,可以求得當?shù)刂亓铀俣萭=_______m/s2,試管夾到光電門1的距離約為_______cm。(以上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圖6
【點悟】利用兩個光電門測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除了本題外,也可以分別測量出小球經(jīng)過光電門的速度(利用平均速度替代瞬時速度),再測量兩個光電門之間的距離,利用求得重力加速度。但是與本題方法相比,不如多次測量利用圖象法更能減少誤差,所以實驗之后的評價非常有必要,這點在近年高考中屢見不鮮,但是學生作答還是有一定問題,所以實驗之后多思考比較是必須的。
【例4】(2014·四川眉山中學模擬)某同學想測出濟南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并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為了減小誤差,他設計了一個實驗如下:將一根長直鋁棒用細線懸掛在空中(如圖5甲所示),在靠近鋁棒下端的一側固定電動機M,使電動機轉軸處于豎直方向,在轉軸上水平固定一支特制筆N,借助轉動時的現(xiàn)象,將墨汁甩出形成一條細線。調整筆的位置,使墨汁在棒上能清晰地留下墨線。啟動電動機待轉速穩(wěn)定后,用火燒斷懸線,讓鋁棒自由下落,筆在鋁棒上相應位置留下墨線。
圖7
圖乙是實驗時在鋁棒上所留下的墨線,將某條合適的墨線A作為起始線,此后每隔4條墨線取一條計數(shù)墨線,分別記作B、C、D、E。將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準A,此時B、C、D、E對應的刻度依次為14.68cm,39.15cm,73.41cm,117.46cm。
已知電動機的轉速為3 000r/min。求:
(1)相鄰的兩條計數(shù)墨線對應的時間間隔為________s。
(2)由實驗測得濟南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開_____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計算出劃各條墨線時的速度v,以為縱軸,以各條墨線到墨線A的距離h為橫軸,描點連線,得出了如圖丙所示的圖象,據(jù)此圖象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_______。
【解析】(1)由于電動機的轉速為3 000r/min,則其頻率為50Hz,故每隔0.02s特制筆N便在鋁棒上畫一條墨線,又每隔4條墨線取一條計數(shù)墨線,故相鄰計數(shù)墨線間的時間是0.1s。
(2)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Δx=aT2結合逐差法可得加速度為9.79m/s2。
【答案】(1)0.1 (2)9.79 (3)能A對應的速度不為零
【點悟】本題利用電動機和鋁棒的同時性將其聯(lián)系起來,這種考法在講究綜合能力的當下非常突出,像2012年浙江卷中的研究彈簧拉力與伸長關系與力的合成實驗綜合、2014年江蘇卷中力的合成與動態(tài)平衡問題結合……,這種命題方式在電學中更加的突出,所以實驗復習必須在一輪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二輪復習,復習中不僅要注意高考考綱規(guī)定實驗之間的聯(lián)系,還要注意教材中小實驗的重組,如測定自行車速度改進為測定勻速行駛的自行車摩擦力功率等。
上述四例想到,測定重力加速度的理論依據(jù)可以是自由落體運動,也可以是豎直上拋運動,還可以是平拋運動甚至是圓周運動,只要與g有關的,并且選擇器材方便,過程簡潔合理的,都可以作為設計的依據(jù)。物體只在重力做功情況下,機械能也是守恒的,所以利用上述的想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也是可行的,同時也可以聯(lián)想到,利用氣墊導軌與連接體組合能否既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又測定重力加速度呢?回答是肯定的,所以二輪復習中要體現(xiàn)“同樣的器材,異樣的精彩”之創(chuàng)新精髓。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