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莎美
我開玩笑地把這個榜單稱之為“歐洲中心主義”的體現(xiàn)
某國際咨詢公司每年都會推出一個“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常常被引用為海外移民的參考指標。
2016年剛剛公布的榜單中,香港、上海是中國最宜居的城市(地區(qū)),但也僅列全球第70和101位,北京排在118位,其他上榜的中國城市還有廣州(119)、成都(134)、南京(137)、深圳(137)等。
在這個榜上,全球最宜居城市是哪里呢?奧地利維也納。盡管維也納的確是個迷人的城市,但這個結(jié)果恐怕還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進入前10位的城市還包括:瑞士蘇黎士、新西蘭奧克蘭、德國慕尼黑、加拿大溫哥華、德國杜塞爾多夫、德國法蘭克福、瑞士日內(nèi)瓦、丹麥哥本哈根和澳大利亞悉尼。
在亞洲,排在香港和上海之前的城市(地區(qū))有新加坡、日本東京、日本神戶、日本橫濱、韓國首爾、阿聯(lián)酋迪拜等。
看到這里,我估計很多中國朋友會說,在不少中國人看來,成都比北上廣深都要“宜居”啊;而香港雖然國際化程度高,但房價太高,反而不夠“宜居”呢。
標題
可能更多的人會說,日本的神戶和橫濱雖然可能空氣質(zhì)量更好,但區(qū)域內(nèi)地位和未來發(fā)展機會恐怕不能和新加坡、香港、上海、北京相提并論吧!
我查了一下排行榜的指標系統(tǒng),衡量標準包括政局穩(wěn)定程度、犯罪率、治理優(yōu)良程度、所在國與他國的關(guān)系等——前兩者相對容易量化,但后兩個指標則比較容易主觀化。
此外,醫(yī)療和健康考慮也是一項重要指標。中國內(nèi)地的大城市由于空氣質(zhì)量的原因,在這一項上可能會失分,影響綜合排名。
所以,是否“宜居”其實更多取決于“宜居”的標準——空氣好人少生活舒適是一種“宜居”,熱鬧繁華發(fā)展機會多也是一種“宜居”。別人的幸福,并不一定是適合你的幸福。
更重要的,是追問自己:我最想從自己的城市中獲得什么——更好的職業(yè)發(fā)展機會、更優(yōu)良的空氣質(zhì)量,還是其他的什么?如果不可兼得的話,最優(yōu)先的選項是哪一個?
其實,我的一些美國和英國朋友也對這個榜單憤憤不平。為什么上榜的都是歐洲大陸和澳洲的城市?美國的紐約、舊金山灣區(qū),英國的倫敦,才是真正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宜居城市”吧!
所以,我開玩笑地把這個榜單稱之為“歐洲中心主義”的體現(xiàn)。歐洲至上者眼中的宜居城市,并不一定適合美國人和中國人,因為“宜居”除了硬性的指標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軟性因素,就是文化相融性。
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也會有一千種“宜居”標準。最關(guān)鍵的,是知道什么才最適合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