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 要: 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對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新課標要求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語篇整體性。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語篇整體性的重要性,在教學中開始實踐語篇整體性的教學理論,但是還存在小部分教師對語篇整體性的理論和實踐都認識不足,因此無法有效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本文介紹了語篇教學的概念和語篇整體性教學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策略,希望促進小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關(guān)鍵詞: 小學英語 語篇整體性 教學策略
小學生通過整體語篇的學習可以有效獲取語言信息,提高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只重視對詞匯、語法知識的講解,忽視語篇的整體性,這樣不利于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不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迫在眉睫。
1.語篇教學的概念
語篇教學指的是將學生看做教學的主體,注重語言環(huán)境,在具體的語境中講授詞匯、句型的知識,從整篇課文的語境入手,完整地將語言知識傳授于學生,從而達到有效提升學生能力的目的。在語篇教學中,英語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綜上所述,語篇教學一方面要從整體上傳授語篇的知識,另一方面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表達和運用能力。
2.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的教學目標
2.1培養(yǎng)學生的篇章意識。
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英語教學基本上只重視詞匯的教授,小學生從開始接觸英語就形成以詞匯為重的英語學習方式。無論是在課堂學習還是在游戲、活動中,學生都只重視對單詞的積累,忽視語篇的重要性。因此,學生雖然能夠?qū)W到一些詞匯,但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卻得不到相應的提高。為了有效改變這種現(xiàn)象,必須加強對小學英語語篇的整體性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的篇章意識,提高學生對語篇的重視程度。
2.2讓學生體驗真實性閱讀。
我國很多小學在英語閱讀課上采用教師朗讀、學生跟讀的教學模式,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不能讓學生真正體驗英語真實閱讀。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不能自主地進行閱讀,因而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改變落后的閱讀方式,讓學生主動體會真實閱讀,是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的另一個重要教學目標。
3.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的有效策略
3.1改變教學方式,有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學習課文。
教師應當改變原有的單詞、語法分析為主的授課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正確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學習文章。首先,在授課之前,教師應當讓學生閱讀授課內(nèi)容,從而對教學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教師應對文章的重點、難點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問題的答案,學生找問題答案的過程就是整體學習文章的過程。其次,讓學生朗讀重難點句子,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獲得文章的有效信息。通過朗讀,學生可以進一步從整體上感受語言知識。然后,教師應當采用討論、演講等形式,讓學生口頭闡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提高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講述文章主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運用。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可以運用新知識講述自己的經(jīng)理、興趣、觀點等,通過對自己思想的表達,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
3.2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學習興趣是否充足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能否學好英語。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用趣味性強的教學任務吸引學生。比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話題或者任務,從學生的好奇心出發(fā),讓學生真正融于學習當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學生感興趣的短片,供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3采用故事、歌曲等巧妙導入主題。
巧妙的導入可以給教學一個良好的開端,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保障課堂教學的成功。我國小學英語的教學導入方法多采用故事、歌曲、實例等形式,比如講旅游,教師可以利用短片播放各地的旅游景色,讓學生深入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所見所聞所感,這樣學生就會運用已學的語言知識暢所欲言,為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提供必要的前提。綜上所述,巧妙導入主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將學生帶入主題,從而促進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的順利進行。
3.4通過精讀課文,提升對文章的整體認識。
教師在進行英語課程之前應當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對文章內(nèi)容有大概的了解。在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精讀課文的形式,從整體上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課前學生已經(jīng)對文章有了整體上的了解,再次精讀就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深挖文章的深層含義。教師通過提問、講解的形式,精細地為學生講解文章知識,學生在聽講的基礎(chǔ)上再次閱讀文章內(nèi)容,通過講述的方式用語言表達整篇文章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會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講授課程時,應當讓學生提前粗略閱讀文章內(nèi)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進行精細的閱讀,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
4.結(jié)語
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是提高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增強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加強對語篇的重視程度,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文章,在特定語境中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對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才能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劉娜.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淺析[J].東西南北·教育,2014,(6):44-44,45.
[2]袁瑤瑤,湯井波.淺談小學英語整體性閱讀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3):57-57.
[3]朱亞虹.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5,(6):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