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客家研究的開山鼻祖
——徐旭曾對客家研究的貢獻

2016-03-28 05:13:44羅勇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龍川河源縣志

羅勇

(贛南師范大學客家研究院,江西贛州,341000)

客家研究的開山鼻祖
——徐旭曾對客家研究的貢獻

羅勇

(贛南師范大學客家研究院,江西贛州,341000)

徐旭曾生于清代中葉,是目前所見最早對客家歷史文化進行研究的學者。他的《豐湖雜記》,不僅解答了當時客家人面臨的諸多困惑問題,也對客家歷史文化脈絡作出了較為精當?shù)年U述,成為論述客家歷史文化的開山之作;其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注重文獻資料與社會調查資料綜合分析的研究方法,亦為后來的客家研究者樹立了榜樣,不愧為客家研究的開山鼻祖。

徐旭曾;客家研究;開山鼻祖

一、徐旭曾其人

徐旭曾,字曉初(1751-1819),廣東省和平縣下車興隆鎮(zhèn)人。父徐延泰、祖徐廷芳均為清代進士。徐旭曾深受家風之熏染,自幼聰慧好學,年十三歲,應童子試,學使翁覃溪奇其文,取入縣學第一名,后以拔貢中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嘉慶已未進士,欽點戶部福建司主事,調補四川司主事;后加一級,封奉政大夫。曾四任順天鄉(xiāng)試、京都會試外簾官。告老返粵后,先后掌教于廣州粵秀書院、惠州豐湖書院。能詩,頗得家學之傳,風韻蕭疏,五言短什尤見精采,與趙渭川、宋湘等客家詩人多有酬唱。生平著述頗豐,已刊行的有《梅花閣吟》《小羅浮集》;另《惠州志·藝文卷》載有他寓惠時期的詩作多首。

嘉慶十三年(1808年),徐旭曾任惠州豐湖書院山長時,針對當時博羅、東莞等地土客爭斗事件,向諸生講解客家來源與文化,后整理成《豐湖雜記》,成為論述客家歷史文化的開山之作,對后來的客家研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二、《豐湖雜泡》其書及其學術價值

《豐湖雜記》收錄于和平縣《徐氏族譜》,羅香林《客家史料匯篇》將其輯入。為了便于分析,現(xiàn)將全文抄錄以下:

博羅、東莞某鄉(xiāng),近因小故,激成土客斗案,經兩縣會營彈壓,由紳耆調解,始息。院內諸生詢余何謂土與客?答以客者對土而言,寄居該地之謂也。吾祖宗以來,世居數(shù)百年,何以仍稱為客?余口述,博羅韓生以筆記之。(五月念日)

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舊族,忠義之后也。自宋徽、欽北狩,高宗南渡,故家世胄先后由中州山左,越淮渡江從之,寄居蘇、浙各地。迨元兵大舉南下,宋帝輾轉播遷,南來嶺表,不但故家世胄,即百姓亦多舉族相隨。有由浙而閩、沿海至粵者;有由湘、贛逾嶺至粵者。沿途據(jù)險與元兵戰(zhàn),或徒手與元兵搏,全家覆滅、全族覆滅者,殆如恒河沙數(shù)。天不祚宋,崖門蹈海,國運遂終。其隨帝南來,歷萬死而一生之遺民,固猶到處皆是也。雖痛國亡家破,然不甘田橫島五百人之自殺,猶存生聚教訓,復仇雪恥之心。

一因風俗語言之不同,而煙瘴潮濕,又多生疾病,雅不欲與土人混處,欲擇距內省稍近之地而居之;一因同屬患難余生,不應東離西散,應同居一地,聲氣既無隔閡,休戚殆可相關,其忠義之心,可謂不因地而殊,不因時而異矣。當時元兵殘暴,所過成墟?;浿寥?,亦爭向海濱各縣逃避,其粵、閩、贛、湘邊境,毗連千數(shù)里之地,常有數(shù)十里無人煙者,于是遂相率遷居該地焉。西起大庾,東至閩汀,縱橫蜿蜒,山之南、山之北皆屬之。即今之福建汀州各屬,江西之南安,贛州、寧都各屬,廣東之南雄、韶州、連州、惠州、嘉應各屬,及潮州之大埔、豐順,廣州之龍門(今屬惠州市-抄者)各屬是也。

所居既定,各就其地,各治其事,披荊斬棘,筑室墾田,種之植之,耕之獲之,興利除害,休養(yǎng)生息,曾幾何時,隨成一種風氣矣?;浿寥耍Q該地之人為客;該地之人,也自稱為客人。終元之世,客人未有出而作官者,非忠義之后,其孰能之?。?/p>

客人以耕讀為本,家雖貧亦必令其子弟讀書,鮮有不識字、不知稼穡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古人“負耒橫經”之教也。

客人多精技擊,傳自少林真派。每至冬月農暇,相率練習拳腳、刀劍、矛梃之術,即古人“農隙講武”之意也。

客人婦女,其先亦纏足也。自經國變,艱苦備嘗,始知纏足之害,厥后生女不論貧富,皆以纏足為戒。自幼至長,教以立身持家之道。其于歸夫家,凡耕種、樵牧、井臼、炊爨、紡織、縫紉之事,皆一身而兼之;事翁姑,教兒女,經理家政,井井有條,其聰明才力,直勝于男子矣,夫豈他處之婦女所可及哉!又客人之婦女,未有為娼妓者,雖曰禮教自持,亦由其勤儉足以自立也。

要之,客人之風俗儉勤樸厚,故其人崇禮讓,重廉恥,習勞耐苦,質而有文。余昔在戶部供職,奉派視察河工,稽查漕運鹺務,屢至汴、濟、淮、徐各地,見其鄉(xiāng)村市集間,冠婚喪祭,年節(jié)往來之習俗,多有與客人相同者,益信客人之先本自中原之說,為不誣也。

客人語言,雖與內地各行省小有不同,而其讀書之音則甚正。故初離鄉(xiāng)井,行經內地,隨處都可相通。惟與土人風俗語言,至今仍未能強而同之。彼土人,以吾之風俗語言未能與同也,故仍稱吾為客人;吾客人亦因彼之風俗語言未能與吾同也,故仍自稱為客人??驼邔ν炼浴M僚c客之風俗語言不能同,則土自土,客自客,土其所土,客吾所客,恐再千數(shù)百年,亦猶諸今日也。

嘉應宋芷灣檢討,又曲江周慎軒學博,嘗為余言,嘉應、汀州、韶州之客人,尚有自東晉后遷來者,但為數(shù)無多也。①羅香林:《客家史料匯篇》本篇《族譜中之客家源流》“三十三、徐氏”,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2年,第297-299頁。

《豐湖雜記》雖僅一千余文,卻言簡意賅,內涵十分豐富。文中從四個方面對客家歷史與文化進行了論述。

1.關于客家的淵源與形成。文中明確指出客家先民“乃宋之中原衣冠舊族,忠義之后也。”其南遷的動因則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入侵造成的戰(zhàn)亂,這場戰(zhàn)亂由北宋末年開始延至元初。“故家世胄先后由中州山左,越淮渡江從之,寄居蘇、浙各地。迨元兵大舉南下,宋帝輾轉播遷,南來嶺表,不但故家世胄,即百姓亦多舉族相隨。”在這一歷史時期里,客家先民“有由浙而閩、沿海至粵者;有由湘、贛逾嶺至粵者?!酞q到處皆是也。”聯(lián)系下文內容分析,很顯然,作者把客家形成的時間定在了這一時期。

作者提出上述觀點,這在當時來說是破天荒的。就以今天的研究成果來檢視,也不失其學術價值。如關于客家民系形成的時間,雖然有多種不同的觀點,但一種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客家民系在南宋已初步形成”,①謝重光:《客家文化述論》,第二章之第四節(jié)“客家民系在南宋的初步形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06-116頁。羅勇:《客家贛州》,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第56頁。與徐文的觀點就多有合拍之處。

2.關于客家的分布。徐氏界定客家人的分布地域為“西起大庾,東至閩汀,縱橫蜿蜒,山之南、山之北皆屬之。即今之福建汀州各屬,江西之南安,贛州、寧都各屬,廣東之南雄、韶州、連州、惠州、嘉應各屬,及潮州之大埔、豐順,廣州之龍門(今屬惠州市——抄者)各屬是也?!奔蹿M、閩、粵相交的三角地帶,這是當今客家人的基本住地,或曰客家人的大本營,亦是客家民系的形成地域。無論是清末民國初賴際煦的《崇正同人系譜》,抑或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羅香林的《客家研究導論》,還是今人的諸多客家研究著述,都把這一地域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冠以“客家搖籃”、“客家祖地”、“世界客都”等稱號,以示尊崇。這說明,當時徐旭曾的界定是有根據(jù)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

3.關于客家的風俗語言。文中述及客家人“耕讀為本”、“多精技擊”、“儉勤樸厚”、“崇禮讓,重廉恥,習勞耐苦,質而有文”,以及客家婦女不纏足等風俗特質,亦多為后來研究者所承襲。述及客家語言,徐氏認為“其讀書之音則甚正”,就是由中原古音傳承而來。這也為后來客家方言的研究者開辟了正確的路徑。

4.關于“客人”稱呼的來由。徐氏認為“客”是相對于土著而言的,較土著后來者,“寄居該地之謂也”?!盎浿寥耍Q該地之人為客;該地之人,亦自稱為客人”;“彼土人,以吾之風俗語言未能與同也,故仍稱吾為客人;吾客人亦因彼之風俗語言未能與吾同也,故仍自稱為客人??驼邔ν炼浴M僚c客之風俗語言不能同,則土自土,客自客,土其所土,客吾所客,恐再千數(shù)百年,亦猶諸今日也?!薄翱汀奔仁撬Q,亦是自稱;由他稱到自稱,反映了客家民系的成長壯大和客家認同意識的增強。當今學人在探討“客家”界定問題時,亦可從中受到許多教益和啟發(fā)。

總之,《豐湖雜記》對于客家研究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總結。

三、徐旭曾對客家問題研究的原因

《豐湖雜記》發(fā)表于距今二百多年以前,在當時的背景下,徐旭曾對客家問題能夠作出如此精辟的論述,除了其自身的學識淵博外,還有哪些原因值得我們認真分析研究呢?我以為以下幾個方面不可以忽視:

其一,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徐旭曾出生于純客家地區(qū)——廣東河源和平縣,從小受到客家歷史文化的熏染,自有較強的客家意識;且其祖孫三代均為進士,家風純正,家學淵源深厚,耳濡目染和對知識的追求中,對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文脈有較好的理解和把握,乃情理中事。

其二,注重對地方文獻和譜籍資料的收集整理?!敦S湖雜記》句句珠璣,其背后卻有著扎實的文獻資料作支撐。如文中開宗明義言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姓氏遷徙而來,可謂非常貼近粵東客家居地的實際。下面以徐旭曾的家鄉(xiāng)河源地區(qū)為重點作些分析。

文獻資料顯示,經過唐中后期安史之亂等動蕩后,粵東地區(qū)人口下降迅速,循州(唐代河源屬循州)在天寶元年有9520戶(杜佑《通典》卷184《州郡十四》),但到元和年間,已經下降到2089戶(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卷34《嶺南道一》)。②王東,《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第125頁。唐代邑進士韋昌明所撰《越井記》云:“秦徙中縣之民于南方三郡,使與百越雜處,而龍川有中縣之民四家。昌明祖以陜中人來此,已幾三十五代矣。”據(jù)龍川縣客聯(lián)會1995年調查,龍川現(xiàn)有姓氏122個,已找不到秦漢時隨趙佗50萬秦軍南遷中縣四家(姓)之民后裔了,這百余姓氏之民,均為秦以后,特別是在宋元以后陸續(xù)從北部省份南遷至龍川的。③《陀城鎮(zhèn)志》,《陀城鎮(zhèn)志》編撰委員會,粵P準印〔2005〕06號),2005年2月第1版,第59頁。

為便于分析問題,我們從河源有關縣志及其姓氏資料中梳理出了98個姓氏的遷徙資料,制成下表1。①《龍川姓氏淵源》,龍川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龍川客家聯(lián)誼會,1995年11月編印,《龍川文史》專輯總第十六輯?!逗釉纯h志》,河源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民國《和平縣志》卷二《人民志·族姓》。

表1 河源部分客家姓氏來源一覽表

殷陀城、義都江西定南楊家堡明朝初年龍川姓氏淵源系陳友諒后代在江西寧都葛坳曾改為甄姓,在龍川改為殷姓徐陀城、龍母江西定南明洪武年間龍川姓氏淵源曹陀城、車田等福建寧化石壁元末明初龍川姓氏淵源梁龍川縣坪埔堡、錦歸廣東嘉應州松江元末明初龍川姓氏淵源黃陀城、黃布、田心等江西南昌南宋末年龍川姓氏淵源謝龍母、洋田等江西贛州明洪武年間龍川姓氏淵源彭車田、老隆等廣東興寧明洪武年間龍川姓氏淵源賴陀城、四都等廣東興寧明朝中期龍川姓氏淵源曾陀城、車田等廣東五華明朝初年龍川姓氏淵源藍田心、龍母、陀城等廣東興寧明朝嘉靖年間龍川姓氏淵源管陀城、老隆、新隆潮州程鄉(xiāng)縣明洪武年間龍川姓氏淵源廖陀城、河源廣東興寧明朝初年龍川姓氏淵源魏陀城、龍母、四都等福建上杭縣明朝初年龍川姓氏淵源戴陀城、鐵場等廣東興寧明朝初年龍川姓氏淵源古河源縣埔前、東埔等廣東五華北宋末年河源縣志鄺河源縣船塘、雙江等廣東南雄烏衣巷北宋咸平五年河源縣志江河源縣城鎮(zhèn)、回龍等廣東博羅北宋年間河源縣志朱河源縣順天鎮(zhèn)、燈塔鎮(zhèn)等江西明朝初年河源縣志許河源縣船塘鎮(zhèn)福建寧化明朝中期河源縣志阮河源縣義合下屯東江清朝初年河源縣志蘇河源縣義合、黃田、久社等廣東東莞茶山元朝初年河源縣志利河源縣埔前、東埔、回龍等廣東東莞明朝景泰六年河源縣志林河源縣上角林屋、黃村前頭、三和鎮(zhèn)等廣東肇慶清朝嘉慶年間河源縣志蕭河源縣燈塔、回龍等廣東興寧清朝光緒年間河源縣志顧河源縣義合、藍口等福建興化明朝前期河源縣志諸河源縣新社、陳坑等廣東紫金明朝永樂年間河源縣志溫河源曾田等廣東興寧清順治年間河源縣志潘孔王白伍朱李河源縣仙塘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廣東順德縣廣東五華縣廣東龍川縣福建福州府臨沙縣廣東龍川縣江西建昌縣廣東博羅縣明朝景泰年間明中期清中期明朝明朝明洪武七年明正統(tǒng)年間仙塘潘氏族譜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

何和平縣廣東興寧縣明永樂年間和平縣志余和平縣江西信豐縣清康熙年間和平縣志吳和平縣廣東博羅縣明洪武年間和平縣志沙和平縣廣東龍川縣明朝和平縣志汪和平縣廣東大埔縣清康熙五十九年和平縣志周和平縣廣東興寧縣明正統(tǒng)年間和平縣志徐和平縣江西定南縣元朝和平縣志袁和平縣廣東龍川縣明朝初年和平縣志凌和平縣廣東梅州明洪武年間和平縣志麥和平縣廣東始興縣明朝初年和平縣志張和平縣廣東龍川縣元朝和平縣志莊和平縣福建南靖縣清嘉慶年間和平縣志梁和平縣福建汀州元朝末年和平縣志馮和平縣廣東龍川縣明朝末年和平縣志游彭黃邱熊裴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廣東興寧縣江西吉安江西吉安廣東河源縣廣東興寧縣江西吉安乾隆初年明朝末年明朝中期明朝后期明朝明萬歷年間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黎蔡劉郭駱賴盧陳歐陽繆鐘謝藍蕭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廣東五華縣江西龍南縣廣東興寧縣江西龍南縣廣東龍川縣福建江西虔化縣江西定南縣廣東興寧縣江西定南縣廣東興寧縣廣東連平廣東龍川縣廣東興寧縣明洪武年間明崇禎年間清順治十八年明朝明朝明朝元末明初明朝初年元朝末年明朝明萬歷年間明朝初年清朝中期明朝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鄭鄧嚴蘇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和平縣江西臨川縣廣東龍川縣廣東翁源縣廣東興寧縣明朝明朝明景泰三年明萬歷年間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和平縣志

據(jù)表中資料分析和統(tǒng)計,這些姓氏主要是由贛南、閩西和梅州等地遷入的,其中北宋遷入的3姓,宋末元初或元末明初遷入的20姓,明代遷入的64姓,清代遷入的11姓??梢?,現(xiàn)今河源的姓氏主要是宋以后遷入的客家姓氏。于此也可以推斷,徐旭曾關于今日客人的論述是居于大量粵東地區(qū),特別今日河源、惠州的地方歷史文獻資料和譜籍資料作出的。他在文末亦有言:“嘉應宋芷灣檢討,又曲江周慎軒學博,嘗為余言,嘉應、汀州、韶州之客人,尚有自東晉后遷來者,但為數(shù)無多也?!弊阋娖渌^今日客人之先來源于宋代以后的論斷,亦當主要以河、惠地區(qū)為限。

其三,善于社會調查研究。司馬遷為編撰《史記》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著述實踐,被歷代學者引為圭臬。徐旭曾的《豐湖雜記》,也是讀書行路,搜尋文獻資料和社會調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的結果。他在論述客人的風俗語言時,就講述了自己的考察經過:“余昔在戶部供職,奉派視察河工,稽查漕運鹺務,屢至汴、濟、淮、徐各地,見其鄉(xiāng)村市集間,冠婚喪祭,年節(jié)往來之習俗,多有與客人相同者,益信客人之先本自中原之說,為不誣也?!薄翱腿苏Z言,雖與內地各行省小有不同,而其讀書之音則甚正。故初離鄉(xiāng)井,行經內地,隨處都可相通?!边B公務外出也不放過對客人風俗語言考察比較的機會和收集資料,可見其治學態(tài)度之嚴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徐旭曾的《豐湖雜記》不僅解答了當時客家人面臨的諸多困惑問題,也對客家歷史文化脈絡作出了較為精當?shù)年U述;其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注重文獻資料與社會調查資料綜合分析的研究方法,亦為后來的客家研究者樹立了榜樣。他不愧為客家研究的開山鼻祖。

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徐旭曾未能對客家歷史文化展開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他的論述也不可避免地帶有客家情節(jié)甚至失之偏頗,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客觀對待的。

(責任編輯:劉麗)

The Fathers of Hakka Research——Xu Xu Had Contribution to the Hakka Research

Luo Yong
(Hakka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 Jiangxi,341000)

Xu Xu existed in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is the earliest seen scholars study of hakka history and culture.His“feng lake stories”,not only solve the puzzled problems facing hakka,also of hakka history and culture context has made more accurate,become a staple of hakka history and culture is discussed;The rigorous doing scholarly research attitude and pay attention to literature and social investigation dat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search methods,also has set an example to the later researchers of hakka.He deserves to be the fathers of hakka research.

Xu Xu once;Hakka studies;Fathers

G127

A

1008-7354(2016)05-0072-07

羅勇(1954-),男,江西南康人,贛南師范大學客家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客家文化。

本文系國家重大招標項目“客家文化研究”(項目編號:12&ZD132)子課題“客家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yè)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龍川河源縣志
《龍川紅色印記》出版發(fā)行
源流(2023年8期)2023-10-14 04:21:38
山西嵐河源省級濕地公園濕地恢復技術措施
縣志里的鄉(xiāng)賢
飛天(2020年8期)2020-08-14 10:07:31
SL流量計在特殊河段的應用——以河源水文站為例
中華建設(2020年5期)2020-07-24 08:55:40
龍川掠影
源流(2018年7期)2018-12-03 13:26:38
廣東省龍川至懷集公路龍川至連平段模塊化機房建設
為一條河命名——在白河源
散文詩(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08
廣東河源萬綠湖庫區(qū)的“雙音話”
縣志
方圓(2015年15期)2015-09-10 07:22:44
大家都為這個客家古邑添姿彩
源流(2014年6期)2014-07-05 02:28:52
花莲县| 崇仁县| 马边| 当阳市| 镇原县| 黑水县| 庆元县| 灯塔市| 米林县| 沛县| 宣武区| 阜宁县| 府谷县| 孙吴县| 浏阳市| 三穗县| 隆尧县| 浙江省| 揭阳市| 镇远县| 英吉沙县| 诏安县| 绍兴县| 邵武市| 旌德县| 木兰县| 武强县| 镇安县| 大邑县| 梅州市| 长春市| 泽库县| 阳春市| 安平县| 安宁市| 枣强县| 黄石市| 芒康县| 尼木县| 昭通市|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