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桃花源與龍宮城的文化意象差異

2016-03-29 03:30王熙寧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7期
關(guān)鍵詞:文化意象物象

王熙寧

(吉林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論桃花源與龍宮城的文化意象差異

王熙寧

(吉林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摘要]日本的浦島太郎龍宮奇遇與中國的劉晨、阮肇山中遇仙的民間故事在內(nèi)容及象征意義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本文通過對龍宮城、桃花源等具有文化意向意義的要素分析,尋找這些物象的不同寓象意義,從文化意向視角出發(fā),對中日文化的差異性作出合理的解釋。

[關(guān)鍵詞]文化意象;物象;寓象;逃脫與超越;民族性格

文化意象是凝聚各民族智慧、體現(xiàn)民族文化特質(zhì)的語言符號。作為記錄文化的語言符號,文化意象是“各民族的歷史沉淀和文化結(jié)晶”[1],存在于特定的文學系統(tǒng),表達著特定的民族心理,為共同文化背景的特定群體所接受。文化意象由物象和寓象兩個層面構(gòu)成。前者作為一種感性經(jīng)驗,可以呈現(xiàn)為一種乃至多種感官感知的具體物;后者作為一種抽象的思想或感情,可以被理解為“物象在一定文學語境中乃至整個文化環(huán)境中的引申”[2]。有學者指出,文化意象“與各民族的傳說以及各民族初民時期的圖騰崇拜有密切的關(guān)系”[3]。

日本的浦島太郎龍宮奇遇與中國的劉晨、阮肇山中遇仙是中日兩國流傳范圍廣、代表性強的兩則故事。日本有關(guān)浦島太郎的傳說最早記載于室町時代(15-16世紀)短篇說話集《御伽草子》。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浦島太郎的年輕人,捕魚時偶然救起一只海龜,后來被海龜帶到了海底的龍宮城中,和龍女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因牽掛家中父母,浦島太郎又回到陸地,發(fā)現(xiàn)原來居住的村莊早已不復(fù)存在。原來在龍宮城的三年時間里,人間已經(jīng)度過了300年。浦島太郎感到絕望,打開龍女交給他的寶盒,一瞬間變成了耄耋老人。中國的劉晨、阮肇山中遇仙并誤入桃花源的故事情節(jié)與浦島太郎的故事多有相似之處,記載于晉代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幽明錄》中,講述的是漢朝時劉晨、阮肇兩名青年在天臺山中迷路,后被兩名少女相救,并隨少女進入桃花源,結(jié)為連理的故事。在這兩則故事中,作為文化意象的物象部分的是桃花源和龍宮城,作為文化意象的寓象部分的是理想中的社會、幻想中的天堂。但是,形似不意味著神同,故事相似更不意味著旨趣一樣。

一、物象的差異:從桃花源到龍宮城

在上面兩則故事中,作為文化意象的物象部分而存在的是桃花源和龍宮城。在浦島太郎的故事里,物象從山中移到了海上,由桃花源變成了龍宮城。對于這種差異出現(xiàn)的原因,恐怕要從中日兩國不同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環(huán)境中去尋找。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辛勤勞作,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農(nóng)業(yè)文明,安土重遷、自給自足成為我們這個農(nóng)耕民族的性格特點。動亂戰(zhàn)爭、自然災(zāi)害、社會壓迫、人口增長等原因促使人們移居遷徙,尋找新的生存空間,開辟新的理想家園。這種理想家園的地點選擇在相對封閉的山中,不僅可以消除來自原先生活群體的競爭壓力,避開各種關(guān)系的煩擾,還能夠在清新的新環(huán)境中開疆拓土。類似桃花源之類的傳說或故事,不僅表達了我們這個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還顯示了生產(chǎn)方式方面的連續(xù)性以及生活方式、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的相通性。

“中國仙鄉(xiāng)故事多半是入山,日本的浦島傳說是下海到了仙鄉(xiāng),這當然是由于日本是海島國家的實際地理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的變化?!盵4]日本是四面環(huán)海的島國,在四周的海域中能夠捕獲到每天賴以充饑的魚類,有時還能夠從貝類中發(fā)現(xiàn)隱藏的珍珠。在日本人的眼中,大海既是廣闊無邊的世界,也是富饒的神秘地方,不僅隱藏著大量的奇珍異寶,可能還會有奇遇和意想不到的收獲。從浦島太郎的故事中看到的日本人對異界——龍宮城的渴望,是長期棲居島國的日本人所特有的一種海洋崇拜情結(jié),或者說是一種海洋空間意識的反映。在這里,既沒有類似中國的安土重遷的土地情結(jié),也沒有長期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歷史存在感和時間延續(xù)意識,有的只是對當下時間的體驗與即時性收獲的感恩。這種差異的產(chǎn)生與日本農(nóng)耕文化發(fā)展比較晚有關(guān)。公元前3世紀彌生文化的產(chǎn)生,標志著繩文時代中期就存在的農(nóng)耕技術(shù)的成熟,預(yù)示著農(nóng)耕文化的開始[5]。這顯然大大晚于中國的農(nóng)耕文明。在農(nóng)耕文化開始前的漫長歲月里,日本人一直以采集和漁獵為生,所獲生活資料都無法長期保存,加之日本列島雨水充足,大自然的饋贈豐厚,更強化了生產(chǎn)活動的即時即用性,由此形成了強調(diào)功利、重視時效、講究靈活、追求快捷的民族文化特質(zhì)。這也是日本文化很難接受類似中國《愚公移山》里愚公的做法和形象的原因[6]。

二、寓象的差異:超越與逃脫

在民間傳說中,對異界空間的描述主要可以區(qū)分為兩個對立面:比現(xiàn)實社會更加黑暗、更令人恐怖和絕望的地獄;沒有任何煩惱與憂愁的理想世界即天堂。在對理想世界的認知和感受上,中日兩國存在文化意象上的差異。在浦島太郎的故事中,太郎所探訪的龍宮城所處地理位置與周圍環(huán)境與人類所生存的現(xiàn)實社會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主人公對這種差異有著明晰的認知。對遠離現(xiàn)實社會的龍宮城的幻想表現(xiàn)出日本人在潛意識里的逃脫現(xiàn)實生活的愿望以及逃脫后對理想世界(異界)生活的渴望。久松潛一在《神話傳說說話文學》指出:“異界觀念中分為天上界、地上界和地中,地中多數(shù)是指黑暗的黃泉國、根之國,海底雖然同樣是底部,但是水底清澈透明這點可以聯(lián)想到光明的仙境。這樣一來,由山中或海底聯(lián)想而來的仙境觀念不占少數(shù)?!盵7]可見,日本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不僅有玄遠的天界,也有仙山和海底仙境,因為這里有光明和美好,可以完全卸掉來自俗世生活中團體的壓力與束縛,即使只能享有片刻的歡愉和自由,那也值得嘗試與追求。

在中國的古代傳說中,也存在著類似日本龍宮城的海底世界——龍宮。但中國人心目中所公認的理想之地并非龍宮,而是桃花源:一個無王法、無國稅,遠離戰(zhàn)亂紛爭,擺脫剝削壓迫的理想樂土。與浦島太郎的傳說中的異界——龍宮城不同,中國的桃花源被描繪成神奇莫測的仙鄉(xiāng)模樣,那種和平、寧靜的勞動生活給人以平凡樸素、親切真實的感受,與現(xiàn)實的生活世界相似,即便偶然誤入其中,也不會覺得特別神秘或異樣。所以說,桃花源與其說是與世隔絕的中國式的烏托邦,不如說是當時人們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大同”或“小康”社會的一個縮影。如果說日本人的龍宮城情結(jié)是對現(xiàn)實的一種逃脫的話,中國人對桃花源的鐘愛則是一種樂于改變的超越,表明中國的先民們對理想社會和美好家園的憧憬與渴望。尤其是當人們不滿于黑暗現(xiàn)實或人生遭遇挫折打擊之時,“桃花源幾乎成了人們擺脫煩惱、忘卻憂愁、渴望恬靜、追求安逸的精神家園”[8]。

三、禁忌的差異:自由與禁制

劉晨、阮肇從桃花源回歸故里后,感嘆時光匆匆而逝,想返回桃花源,因找不到歸途而作罷。后來劉晨結(jié)婚生子,與常人一樣度過了幸福的一生。阮肇則看破紅塵,周游諸國,傳說后來羽化成仙。除劉晨、阮肇誤入桃花源之外,劉禹錫的“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詩句中所引用的“爛柯人”的典故同樣屬于游歷異界的傳說,但也沒有像太郎一樣遭遇悲慘的結(jié)局。為什么情節(jié)相似的故事卻在結(jié)尾出現(xiàn)如此的差異呢?在浦島太郎的傳說中,多出了一個具有文化意象的物象物——龍女交給太郎的玉匣:一種類似禁忌的存在。正如久松潛一認為的那樣:禁忌之物是擁有絕對力量的,是約束人們?nèi)粘I畹牡赖?、宗教,不僅規(guī)定著古代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也為古代人由空想情緒所產(chǎn)生的神話傳說提供了現(xiàn)實的基礎(chǔ)[7]。人類的現(xiàn)實生活充斥著各種痛苦與不幸,無限的生命和絕對的自由在現(xiàn)實社會中又無法實現(xiàn)。于是,這種人類的沖動、欲望便通過諸如浦島太郎這樣的神話傳說表現(xiàn)出來。禁忌的存在會讓人感受到無論在現(xiàn)實中還是在神話的世界里獲得自由、快樂的同時可能要承受巨大的風險。

中國相關(guān)的神話傳說中沒有日本故事中表征文化意象的物象——錦盒。這里提及的錦盒作為一種物象,對于傳說中的人物而言是實際存在的物體,可以被感知。而錦盒這一物象蘊含的抽象的寓象,可以被看作一種禁忌。具體到浦島太郎這一傳說中,錦盒寓意的禁忌指的就是從所屬團體中逃脫出來這一行為。集團性是日本人性格的重要特征,在日本的神話傳說中罕有美國式的超級英雄,大家所喜聞樂見的情節(jié)多數(shù)像桃太郎一樣組成或大或小的各種團體,靠團體的力量去擊敗敵人。在抗擊敵人的時候,內(nèi)部的個體差異被無限地忽略。加藤周一將這種集團中的個體的行為稱為“順應(yīng)大勢主義”?!按髣荨笔谴蟛糠旨瘓F成員往特定方向的運動?!皢栴}不在于那個方向的是非曲直,而只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朝那個方向走,所以自己也加入該行列,與別人采取相同的態(tài)度,附和雷同”[9]。在浦島太郎的傳說中,太郎作為村落、乃至社會整體的成員之一,抱有逃脫的想法并將其付諸實踐。這樣的太郎是極少數(shù)的異端,其想法可能與大多數(shù)成員相左,或者對集團的行為抱有消極的態(tài)度。浦島太郎的逃脫行為無法令人容忍,因此受到懲罰也就不足為奇了。

強烈的集團意識和順應(yīng)大勢的想法在中國民間故事或神話傳說中沒有得到明顯的體現(xiàn)。在中國,儒學替代了宗教的功能,扮演了準宗教的角色。在儒家看來,“天道”即“人道”,“道在倫常日用之中”?!斑@樣也就不需要舍棄現(xiàn)實世間、否定日常生活,而去另外追求靈魂的超度、精神的慰安和理想的世界?!盵10]正因為“人道”即“天道”,統(tǒng)治者就應(yīng)該博施“仁政”、廣行“王道”。古代中國存在將皇權(quán)與神權(quán)相聯(lián)系的做法,古代知識分子相信天人同構(gòu)互感,漢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yīng)說”,與其說是對皇權(quán)的神化,不如說是“對君主的制約與權(quán)力的超越”[11]。經(jīng)過儒家仁學精神和古代人本主義思想洗禮,中國少有把君主無限神化的文化土壤。如果中國的統(tǒng)治者有違天道、不施仁政,民眾是有自由選擇權(quán)的,推翻其統(tǒng)治就理所當然地成為順天應(yīng)人的合理合法行為。然而,在日本的各個時代,無論政權(quán)由貴族掌握還是由武士掌握,天皇作為國家的象征,一直被認為是神圣的存在。崇尚天皇的傳統(tǒng)決定了日本人在心理上皈依于天皇。在行動上完全聽命于天皇,全體日本人在天皇的旨意下結(jié)成一個龐大的集團體,從這個既有宗教色彩又包含政治因素的團體中逃脫絕對不會是一件可以被原諒的事情。換言之,在日本社會里反抗權(quán)威并沒有合法的理據(jù),是被禁制的行為。

四、余論

民間傳說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現(xiàn)代人了解古代人生活實態(tài)的重要媒介之一。在浦島太郎的傳說中,對太郎在龍宮城內(nèi)度過的一段夢幻般的生活的描寫,表達了古代日本人在心理上渴望片刻逃離社會組織的樸素愿望。而在劉晨、阮肇的傳說中出現(xiàn)的桃花源可以被稱為全體中國人的精神樂園。可以說,我們通過以桃花源的生活為藍圖創(chuàng)造理想社會的形式實現(xiàn)了精神上的“超越”。通過對造成寓象差異的原因分析,更能看清中國人積極地追求自由、幸福的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對變化、更替更具有寬容之心的民族性格,而這恰恰體現(xiàn)出了中國文化的特質(zhì)和魅力。

[參考文獻]

[1]顧建敏.關(guān)聯(lián)理論視域下的文化意象互文性及其翻譯[J].外語教學,2011,(5):110.

[2]趙迎菊.語言文化學及語言文化意象[J].外語教學,2006(5):48.

[3]謝天振.譯介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85.

[4]王孝廉.花與花神[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41.

[5]樋口清之.日本人與日本傳統(tǒng)文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74.

[6]于長敏.中日民間故事比較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46.

[7]日本文學教養(yǎng)講座:第五巻[M].日本:至文堂.1952:90,100.

[8]孟二冬.中國文學中的“烏托邦”理想[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45.

[9]加藤周一.日本文化中的時間與空間[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62.

[10]李澤厚.中國思想史論:上[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44.

[11]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復(fù)旦大學出版社,2001:266.

[收稿日期]2015-12-25

[作者簡介]王熙寧(1992- ),女,碩士研究生,從事日本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7-0192-03

On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Images of the Peach Blossom Yard and the City Palace

WANG Xi-ni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of Ji 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resemblances between the Japanese Urashima Taro’s adventure in the City Palace and the Chinese Peach Blossom Yard’s legend.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ultural images between the Peach Blossom Yard and the City Palace, then elucidated the distinction from these two places’ implied meanings. The author offered th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about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from the cultural implied meanings’ view.

Key words:the cultural image; image; implied image; escape and transcendence; national character

猜你喜歡
文化意象物象
意象與形象、物象、意境
——“意象”闡釋的幾組重要范疇的語義辨析
從物象走向圖像——以《自行車寫生》為例談基于視覺語言養(yǎng)成的兒童寫生策略
物象幾何——新藝美固整木展廳
如何與物象相處
記敘文構(gòu)思之“物象法”
武術(shù)文化中“物象與興象”的博弈
論《詩經(jīng)》英譯本中文化意象詞的翻譯
關(guān)于當代意象學視域中的當代藝術(shù)圖像闡釋
商務(wù)英語翻譯中文化意象的傳遞
影視翻譯中文化意向的再現(xiàn)
丰镇市| 舟山市| 乐业县| 克拉玛依市| 双鸭山市| 明星| 白朗县| 息烽县| 雷州市| 呼和浩特市| 利辛县| 喜德县| 鸡东县| 苍溪县| 松原市| 美姑县| 濮阳市| 陇西县| 祁门县| 阳谷县| 香格里拉县| 吉安市| 井冈山市| 德江县| 阿拉尔市| 郓城县| 广东省| 昭平县| 固镇县| 林甸县| 鹿泉市| 工布江达县| 南木林县| 蒲江县| 浦江县| 乌苏市| 五大连池市| 东丽区| 三明市| 边坝县|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