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蘭聰
?
讓信息技術點亮科學實驗教學——以湘版科學教材“認識水”為例
肖蘭聰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緊密整合,為科學教學開拓了廣闊的天地。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突破教學難點。但是,《科學課程標準(3~6)》也指出:“信息技術的運用不是為用而用,首先必須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是教學過程內容與方式的有機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時候,采用恰當的形式進行?!庇绕鋵πW生學習科學而言,親歷探究過程、獲取第一手經驗是最為重要的,用技術有時會適得其反。那么科學教師該如何運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和豐富的資源點亮科學實驗教學呢?筆者以“認識水”一課的教學為例談一談自己的做法。
“認識水”是湘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它要求學生們在學會用各種感官觀察身邊的事物后,科學系統地認識物質世界的一大元素——水。本課安排了“觀察水的形狀”“哪個容器盛水多”兩個活動,其中“觀察水的形狀”這一活動中,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水由于具有流動性而沒有一定的形狀但有一定體積的事實,并用事實說明問題?!澳膫€容器盛水多”這一活動要求學生比較水的多少,并使用量筒等工具測量,使比較由定性向定量過渡,從而意識到定量比較比定性比較能更精確地描述或說明問題。
上課伊始,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與水有關的視頻:孩子洗臉刷牙的畫面,媽媽做飯的畫面,學校園藝師傅澆花的畫面,小朋友灑水掃地的畫面……視頻中熟悉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趁機拋出問題:“同學們,這些視頻中的情景有什么共同之處呢?”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說:“是我們身邊熟悉的人和景?!薄斑@些畫面中都用到了水。”“是呀,水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身邊的科學——水?!边@樣生活化的導入,拉近了孩子們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為全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感基礎。接下來,學生們通過眼睛看、鼻子聞、嘴巴嘗等方法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在“觀察水的形狀”的活動中,通過比較一定量的水在平底燒瓶、錐形瓶、液體對流演示器、塑料袋中的形狀的變化,學生總結出水“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的特點。教師再出示生活中一系列有關水的情境:蔚藍的大海、奔騰的黃河、烏黑的臭水溝,提問:“這些地方的水為什么呈現出了不同的顏色呢?”孩子們通過探討明白:海水是藍色,主要是因為倒映了天空的顏色,黃河水呈黃色、污水是黑色,是因為水中含有許多的雜質。課堂中,通過情境資源的運用、探究活動的開展,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并能關注生活,運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讓科學學習真正為生活服務。
在教學第二個活動“哪個容器盛水多”時,教學目標需要通過兩個梯度來達成:第一個梯度是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比較兩個不同形狀的容器中哪個盛的水多,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第二個梯度是實現比較由定性向定量過渡——精確地比較出到底多多少。對三年級學生來說,觀察和表達是本學期的能力訓練重點。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無疑是本堂課的重難點,而這樣的實驗操作則是學生們科學學習中的初次嘗試。為了突破這部分的教學,筆者引入了浙江微課網中“測量水的體積”這一微課資源。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一個移動終端(可以是自帶的手機,也可以是iPad或手提電腦等),打開老師提供的微課視頻網址: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浙江微課網(http://wk.zjer.cn/wkxx/index.htm?id=7920&type= 1&newsid=4587),在課堂上開展在線學習。視頻中不僅詳細地介紹了量筒的種類、刻度的認識、讀數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項等知識,還給出了操作的范例。學生們通過觀看視頻,學習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假若有些孩子課堂上不能完全學會操作方法,可以課后繼續(xù)學習,直到學懂為止??傊?,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測量水的體積”這一微課資源的使用,能讓具有不同學習水平的孩子都獲得充足的學習時間與空間,讓科學學習變得靈活而富有實效。
值得強調的是:教師將微課資源引入實驗教學時,要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內容,在課堂的某個合適的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切不可為了“微課”而“微課”,不能將適合“發(fā)現式探究”的教學內容因微課資源的使用而變成“接受式探究”或“滿堂灌”,從而剝奪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的權利。
課堂上,學生觀看微課視頻知道量筒的使用方法之后,到底有沒有學懂?能否順利地開展測量活動?為了檢測學生在線學習的效果,教師引入了“麥客”表單和聯系人管理工具。課前,教師在“麥客”創(chuàng)建一個表單——《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微練習http://www.mikecrm.com/formPreview.php?ID=416353 &FB=1&TYPE=1,將“量筒的單位”“量筒的讀數”“認識刻度”“操作技巧”等知識設計成選擇題,讓學生利用移動終端在線答題,以此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觀看完微課視頻后,學生在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如圖1)進入表單在線答題。
學生答題后提交答卷,教師登陸http://www. mikecrm.com/listContact.php了解答題情況反饋并進行評價。從表單中,教師不僅可以知道每一組學生的答題情況(如圖2),也可以知道某一題整體的答題情況(如圖3)。如有需要,還可以系統地導出反饋總表獲取相應的數據等(如圖4)。
圖1
圖2
(條形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圖3
圖4
在現場檢查與評價環(huán)節(jié)中,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教師可以及時組織學生分析并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認知。如果時間充足,可以再次組織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后進行答題——教師事先設置同樣難度的多套題目給學生作答,直到學生完全掌握為止。如果要實現更多個性化的評價,如自評、互評等,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在“麥客”表單中自行創(chuàng)建評價板塊即可實現。
“在線答題”與“及時評價與反饋”對觀看微課視頻起了一個很好的跟進作用。在接下來的動手操作中,孩子們讓量筒微微傾斜,使容器中的水順著量筒壁緩緩地流入量筒中,接著調整刻度,面向自己,眼睛與刻度平視,讀出量筒的讀數并記錄,然后測量另一個容器中水的體積……正是由于做足了實驗準備,給足了實驗時間,學生們對運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這一技能掌握得非常到位,不但知道哪個容器盛水多,而且知道多多少,從而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實現了科學實驗教學的高效。(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一般項目“湘版科學教材高效性實驗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XJK015CZXX041)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湘潭市風車坪學校)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