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莉
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像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又像一枚磁鐵,凝聚吸引著民族的魂魄。古詩教學在小學語文教教學中是個難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古詩教學,并力求探索出教學古詩的新思路。然而在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中,我們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 釋題目,知詩人;解難字,譯全篇;悟情感,齊背誦?!苯Y果,教師講得費力,學生學得乏味。但如果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轉靜態(tài)為動態(tài)。既能增強教學的直觀形象性,創(chuàng)造出生動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加深對古詩的理解,讓學生眼觀其形,耳聞其聲,心領其義,活躍課堂氣氛。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多媒體聲像結合的手段優(yōu)化小學古詩教學。
一、運用媒體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具體鮮明的色彩和生動的形象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于學,主動學。古詩不是兒歌,學生不能一讀就懂。因此,有的學生對古詩望而生畏,還沒學就有畏懼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巧妙地運用媒體手段,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變畏學為樂學。
如在教《望廬山瀑布》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顯示出“廬山風景圖”;然后指著各個景點逐一向學生介紹廬山的秀美風光;最后把“廬山瀑布”來了個特寫,聲情并茂地向學生介紹:“同學們,廬山風光中最壯觀的要數廬山瀑布了。你們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襯托下,飛流直下,濺起一陣陣水霧,像仙女在拋撒珍珠,多壯觀呀!多么令人神往??!從古到今,我國有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寫下了無數不朽的詩篇。你們想不想讀一讀大詩人李白看了廬山瀑布后寫下的歌? ”到此,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呼之欲出,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習無疑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運用媒體手段,理解古詩意境
優(yōu)秀古典詩歌其獨特的魅力在于“ 言有盡而意無窮”。她有無盡的內涵和高遠的意境,只有進入詩歌意境的較高層次,才能領悟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才能達到教學古詩的目的。在古詩教學中,如果僅僅抓住了“ 言”——詩句本身,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它忽視了詩歌的“ 意”——這恰恰是詩歌的精華所在。因此,領會、欣賞詩歌意境是古詩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是在學生理解詩文大意后的升華。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媒體手段形聲不受時空限制,表現(xiàn)手法多樣性的特點,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不知不覺地在學生腦中“ 活”起來,從而使學生在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中,深入理解詩意,挖掘古詩意境,領會詩歌的意境美。
三、運用媒體手段,突破難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喜歡直觀、形像,而古詩的特點使他們感到索然無味。傳統(tǒng)教學“ 粉筆加嘴巴”的模式顯然無法縮短這兩者間的距離。這樣,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雖然教師想方設法去解釋說明,但收效甚微,學生似懂非懂,效果不理想。而媒體手段的形聲化和表現(xiàn)手法的多樣化,溝通了語言文字和客觀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它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難為易,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憫農》這首詩時,我運用多媒體先出示豐盛的飯菜,然后問學生知不知道這些飯菜是怎樣來的,再讓學生觀看禾苗的生長過程,以及農民伯伯在每一個過程是怎樣精心呵護禾苗的動畫。最后給“ 農民伯伯頂著烈日鋤禾”的鏡頭進行特寫,定格。這樣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四、運用媒體手段,發(fā)揮想象
葉圣陶曾說過:“ 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一二句話就足夠,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說?!?愛因斯坦說:“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則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因此在教學中,更應該發(fā)揮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的優(yōu)勢,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
比如《題西林壁》中“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边@句,從字面上解釋是:廬山從正面看是雄偉奇特的大嶺,從側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無論是遠看、近看、高處看、低處看,廬山的模樣都是不同的。盡管學生對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憑有限的經驗難以想象這種景象,也很難體會詩人的情懷、理解詩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體逐一出示廬山的正面圖、側面圖、遠景圖、近景圖、高空俯視圖、山腳仰視圖,學生不僅領略了廬山千變萬化的美景,更是領悟了“ 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義。
五、運用媒體手段,指導古詩誦讀
古典詩歌由于其藝術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語言、音樂、繪畫、情感多種因素的美。在挖掘這些美的因素時,多媒體技術有著強大的、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古詩押韻合轍,節(jié)奏鮮明,讀起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呈現(xiàn)出抑揚頓挫的音樂美。然而要想把古詩讀出韻味來,也并非一件易事。因為詩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語言,貫穿其間的往往就是“情感”這條看不見的線索。那么在幫助學生讀懂詩句的基礎上,我們就要通過朗讀體會詩的節(jié)奏、詩的韻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他們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在教學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時,利用電腦多媒體對文字、語音、音樂的綜合呈示,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系統(tǒng),學生對文本的聽、看、讀三位一體,同步進行,整體結合,和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文本呈示相比較,后者文字、語音分離,就算播放錄音也不利于學生跟讀;前者增大了學生單位時間接受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同時,富有韻味的古典音樂,有助于安定學生情緒,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成為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以新穎的形式、強大的功能,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它讓我們的古詩教學煥發(fā)光彩它讓我們的古詩教學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