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2016年8月19日,“水印千年”中國水印版畫大展啟動展“湖山勝概——西湖水印版畫主題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幕。作為浙江美術館獨立策展的自主項目,“水印千年”和啟動展“湖山勝概”是獲得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和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美術創(chuàng)作資助的兩大項目。啟動展內(nèi)容分為“湖山勝概——明清西湖水印版畫文獻”“湖上拾色——現(xiàn)代西湖水印版畫”“煙波澹蕩——西湖主題水印冊頁”“新湖山勝概——青年版畫家集體創(chuàng)作”四大板塊。
水印版畫發(fā)源于中國,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與杭州有著千年淵源,承載著東方歷史獨有的內(nèi)生視野和記憶感覺。本次展覽中的文獻與現(xiàn)代部分在浙江美術館展出,當代部分則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同步展出,展覽以西湖山水的水印版畫歷史為脈絡,通過文獻展示、圖像展現(xiàn)和多媒體裝置的融合,將文字、圖像、影像、光線等多元素貫通,以多維視角展現(xiàn)西湖的過去和現(xiàn)在的審美印記。
2016年8月13日,由蘇州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的“蘇·宮——故宮博物院藏明清蘇作文物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86套(101件)明清宮廷藏蘇作精品集中展出,全面展現(xiàn)了明清宮廷皇家御用的蘇作工藝,彰顯了蘇州雕刻工藝的藝術魅力。本次展覽分為“技冠天下”“內(nèi)廷炫藝”“承旨而作”“特制進貢”四個單元,以明清時期蘇作工藝與宮廷文化之間的互動為主線,以玉器、竹木、牙角、硯臺、漆器等各個工藝門類的技術發(fā)展為輔線,展現(xiàn)明清宮廷清新絢麗的蘇州風,呈現(xiàn)精巧的蘇州工,顯現(xiàn)絕技天下的蘇州藝。這是蘇地作工心靈的宿歸,是與現(xiàn)當代中國工藝的相映觀照,更與當下時代的“工匠精神”契合呼應。
日前,劉海粟美術館新館正式開館,“再寫劉海粟”藝術大展同時揭幕。劉海粟美術館建立在劉海粟先生無私的捐贈基礎之上,擁有國內(nèi)首屈一指的古畫館藏是我國首座以個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級國家美術館。新落成的劉海粟美術館造型獨特,它猶如黃山飛來的一枚璞玉,坐落在蔥翠的“海粟綠地”。新館共有6個展廳,展廳總建筑面積4329平方米,被當?shù)厝朔Q為“浦西最美美術館”?!霸賹憚⒑K凇彼囆g大展是一個全面反映劉海粟先生縱橫藝壇學海、革故鼎新、歷經(jīng)滄桑、追逐理想的展覽,該展覽首次全面梳理和展示了劉海粟波瀾壯闊、激情豪氣的藝術人生,第一次最為全面地展示了劉海粟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和珍藏。
2016年7月20日,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意大利文化遺產(chǎn)旅游活動部博物館總局、費拉拉藝術基金會、費拉拉現(xiàn)當代藝術館共同主辦的“回望美好時代——意大利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繪畫精品展”在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共展出意大利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繪畫精品54件,這些藝術珍品來自于佛羅倫薩烏菲奇美術館、佛羅倫薩碧提宮現(xiàn)代藝術館、費拉拉喬瓦尼·博爾迪尼博物館、羅馬國家現(xiàn)當代藝術館、帕爾馬國家美術館、帕維亞市立博物館、巴勒塔尼蒂斯美術館、費拉拉卡里費基金會等意大利著名的博物館或美術館?!懊篮脮r代”指的是歐洲19至20世紀之交的一個特定年代,當時的歐洲大陸正處于一個和平繁榮的時期,從喬瓦尼·博爾迪尼、溫琴佐·杰米托、克里斯蒂亞諾·班蒂、朱塞佩·德·尼蒂斯、維托里奧·科爾科等10位藝術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歐洲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展歷程以及藝術家的情感經(jīng)歷和個人創(chuàng)造。
2016年7月1日,蒙古族民俗文物精品展在沈陽故宮博物院開幕,展覽呈現(xiàn)了70件珍貴文物,分為“經(jīng)濟生產(chǎn)”“生活習俗”“文化藝術”“宗教信仰”4個部分?,F(xiàn)場展出了札薩克官印、八寶紋馬頭琴、蒙醫(yī)鹿皮藥袋、薩滿神鼓等蒙古族代表性文物,充滿濃郁的草原風情。蒙古族是北方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歷史上曾展現(xiàn)過震撼世界的雄風,對人類的文明進程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沈陽故宮與蒙古族淵源頗深。根據(jù)史籍記載,清太宗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其有名號的后妃共15位,其中有7位來自蒙古草原。隨著時代變遷,蒙古族草原游牧生產(chǎn)生活方式正在逐漸消失,其傳統(tǒng)的文化形態(tài)發(fā)生了巨大改變,正在逐漸成為一種文化遺產(chǎn),需要后人去保護和傳承。觀眾可從展覽中領略到蒙古族傳統(tǒng)和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及蒙古族與各民族之間產(chǎn)生的文化交流。
在中俄兩國文化部的支持下,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俄羅斯民族博物館合作推出了“絲綢之路與俄羅斯民族文物”展。本次展覽作品種類豐富,既有式樣各異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也有清新自然的烏拉爾裝飾畫;既有反映游牧生活的馬具、車具,也有圣像畫、古蘭經(jīng)盒、阿彌陀佛像等反映東正教、伊斯蘭教、佛教文化傳播的物品。通過展覽內(nèi)容,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南部民族在社會文化發(fā)展上深受草原絲綢之路的影響,盡管有著不同的語言、歷史傳統(tǒng)和宗教信仰,但都因交流互通而和諧共居于同一個歷史空間內(nèi),草原絲綢之路也因此成為將這些不同地區(qū)和民族聯(lián)系在一起,并為他們帶去繁榮的交通要道。
為慶祝榮寶齋木版水印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10周年, 2016年6 月30日至7月10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木版水印作品展”在榮寶齋木版水印工藝坊舉辦。展覽展出了不同時期木版水印制作精品,并舉辦講座等系列活動。榮寶齋的前身“松竹齋”創(chuàng)始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開設分號榮寶齋,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前人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延營松竹齋業(yè)務。多年以來,榮寶齋薪火相傳,與時俱進。為了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chǎn),幾代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6年5月,“木版水印技藝”正式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木版水印因此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2016年7月1日,“世界街畫藝術展”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五十多位中外街畫藝術家參展。展覽以豐富的圖像呈現(xiàn)近七十年的世界街畫史,包括原作、作品檔案以及10位藝術家的現(xiàn)場創(chuàng)作,這也是世界街畫首次進入國內(nèi)美術館展示。街畫經(jīng)常立在戶外面向公眾,飽受爭議,即使在國外美術館人們也不常看到街畫作品。本次展覽希望通過對優(yōu)秀街畫作品的認同,來鼓勵年輕人向更廣闊的藝術空間擴展。除了漂洋過海而來的原作、作品檔案和資料圖片之外,10位參展藝術家在展廳內(nèi)進行現(xiàn)場創(chuàng)作。常常將自己置身于危險環(huán)境下的中國街畫藝術家ROBBBB表示:臨場創(chuàng)作沒有主題上的要求,完全自由,在美術館內(nèi)創(chuàng)作很安全,墻面也很平整,很好操作。
2016年7月18日,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長沙市博物館、岳陽市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多家文博單位代表齊聚三星堆博物館,為“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揭幕。上百件來自各個文博機構的“國寶”級文物與觀眾見面,展覽穿越三千年歷史長河,重回青銅時代。本次展覽萃集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湖南寧鄉(xiāng)青銅器群等多處中國商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文化遺址出土的精品文物135件,一級文物占80%。文博機構的代表們在開幕式上分別向觀眾隆重介紹了各自博物館最具代表性器物。其中包括武丁婦好墓出土的武丁時期斷代標準器物“司母辛鼎”,以人面為飾的青銅鼎——“大禾人面紋方鼎”,與四羊方尊齊名的“犧首獸面紋銅尊”,有“中國鐃王”美稱的象紋大銅鐃,以及岳陽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犧首獸面魚紋罍、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金片綠松石鑲嵌龍形器、湖北省博物館館藏精品銅斝等一批“國寶級”器物。
2016年7月20日,“摸象·童心:畢加索走進中國對話展”在山水美術館舉辦。畢加索的藝術風格一生不斷變化,他曾說自己“用了一輩子時間學習怎樣像孩子一樣畫畫”。本次展出的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畢加索藝術的本真和童趣。同時,展覽借助中國寓言故事“盲人摸象”切入童心主題,完成了一場跨越歷史的東西方對話?!按笙蟆笔窃撜褂[的起點,發(fā)掘時代的“大象”則是本次展覽的基礎動力。所謂“大象”,就是人們追求的“大象無形”的時代之“象”,這與藝術風格論中的“面貌”略有差異,但與中國哲學傳統(tǒng)中的“象”的概念關系則更為緊密。
2016年8月2日,“神靈的藝術——來自中部非洲的面具特展”在南京博物館開幕。本次特展從比利時引進了來自非洲中部的共計一百三十多件面具、服裝、樂器,并配備了與面具相輔相成的音樂和影視資料,其中一部分展品曾在美國、法國等眾多國家博物館中展出,但大多數(shù)展品都是首次面向世人公開展示的珍品。展出的面具神態(tài)大小各有不同,或怒目而視,或荒誕詭譎。展出的最大尺寸面具是20世紀初來自蘇克族的一副成人禮儀式所用的面具,該面具被認為是最高老的也是巫力最大的,只有在族人成人禮儀式的專職人員才能佩戴它,同時也是亞卡族人和蘇克族人所使用的最大的木質(zhì)面具。